空调室内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65507发布日期:2022-12-16 19:06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柜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柜机。


背景技术:

2.空调在家庭和办公环境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由于其制冷循环的连续的运行向室内持续输送冷空气,因此流动的冷空气使得让人体皮肤温度出现差别,人体局部的温差成为不舒适感及得空调病的起因。
3.现有的空调多为单风道,在使用时,风机将经过换热器的气流输送到出风口位置实现送风,但是制冷或制热过程中,温度偏低或偏高,局部的温差极易引起用户的不适,甚至空调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柜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一种空调室内柜机,包括柜机箱体、风机和换热器,所述柜机箱体内设置有第一风道、第二风道、进风口以及出风口。
6.其中,所述出风口包括变温风出口和常温风出口,所述变温风出口和常温风出口分别设有相互独立的出风格栅。
7.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机的蜗壳设置有主风道和侧风道,所述主风道包括主风道进风口、主风道出风口,所述侧风道包括侧风道进风口和侧风道出风口。
8.所述第一风道的进风口连通所述主风道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变温风出口。
9.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口连通所述侧风道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常温风出口。
10.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安装在所述第一风道内。
11.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变温风出风格栅的枢转方向和所述常温风出风格栅的枢转方向交错布置。
12.进一步地,所述变温风出风格栅的枢转方向垂直于所述常温风出风格栅的枢转方向。
13.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变温风出风格栅设置于所述常温风出风格栅的四周。
14.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常温风出风格栅内还设有内层格栅,所述内层格栅的格栅方向与所述常温风出风格栅的格栅方向交错设置。
15.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机设置有防回流板,所述防回流板遮蔽所述侧风道进风口对应的叶轮内圈,并且部分遮蔽所述主风道进风口对应的叶轮内圈。
16.进一步地,所述防回流板的一侧边设置在所述侧风道进风口的外侧延长线处,所述防回流板的另一侧边设置在所述的主风道进风口宽度的1/4~1/3处。
17.进一步地,所述防回流板包括挡板和由所述挡板延伸的凸缘,所述凸缘垂直于所述挡板设置,所述凸缘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蜗壳上。
18.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呈弧面设置,所述挡板在所述蜗壳的轴向方向延伸至所述叶轮的轮盘。
19.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机的侧风道内设置有风阀,所述风阀包括驱动部和隔板,所述驱动部的输出轴与所述隔板上的转动轴连接;所述隔板可封闭或打开所述侧风道,且能够绕所述转动轴转动,以调整所述侧风道的出风量。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出的空调室内柜机不但能够为用户提供一种温而不热、凉而不冷的舒适风体验,而且改变了原有柜机送风模式单一的现状。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柜机的主视图;
22.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柜机的主视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4.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柜机未安装防回流板时返流的流向示意图;
25.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防回流板与风机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柜机安装防回流板后回流的流向示意图;
27.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防回流板的立体示意图;
28.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防回流板与风机的安装示意图;
29.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风阀与风机的安装示意图;
30.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风阀的立体示意图;
31.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柜机箱体与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4.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柜机,所述空调室内柜机包括柜机箱体10、风机20和换热器30,所述柜机箱体内设置有第一风道12、第二风道14、进风口16以及出风口18。
35.其中,所述出风口包括变温风出口182和常温风出口184,所述变温风出口182和常温风出口184分别设有相互独立的出风格栅。
36.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机的蜗壳21设置有主风道212和侧风道214,所述主风道包括主风道进风口2122、主风道出风口2124,所述侧风道包括侧风道进风口
2142和侧风道出风口2144。
37.所述第一风道的进风口122连通所述主风道出风口2124,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124连通所述变温风出口182。
38.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口142连通所述侧风道出风口2144,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口144连通所述常温风出口184。
39.所述换热器30安装在所述第一风道12内,对所述风机20输送至第一风道12的气流进行换热处理,形成冷风或热风气流经所述变温风出口182输送至室内空间。
40.综上可知,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内柜机将所述风机20输出的气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气流通过所述主风道212输送至第一风道12内,在第一风道内经过所述换热器30的换热处理后,再次经过所述变温风出口182输送至室内空间;另一部分气流经过所述侧风道214和所述第二风道14输送至所述常温风出口184处;两股气流在所述出风口外的短距离内进行充分混合,为用户提供温而不热、凉而不冷的舒适风体验。
41.为了使上述两股气流的混合效果更好,混合更均匀,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变温风出风格栅186设置于所述常温风出风格栅188的四周,并且所述变温风出风格栅的枢转方向和所述常温风出风格栅的枢转方向交错布置。
42.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参照图3,所述变温风出风格栅186的枢转方向垂直于所述常温风出风格栅188的枢转方向。此处出风格栅的设置将变温风气流和常温风气流分隔为小股的气流,使变温风与常温风在所述出风口外的短距离内混合效果更好,效率更高,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43.进一步地,所述常温风出风格栅188内还设有内层格栅189,所述内层格栅189的格栅方向与所述常温风出风格栅188的格栅方向交错设置。可选地,所述内层格栅189的格栅方向垂直于所述常温风出风格栅188的格栅方向。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层格栅的格栅方向为水平设置,所述常温风出风格栅的格栅方向为竖直设置,以将所述常温风分隔的更加细化,进而使常温风与变温风的混合效果更好。
44.如图4所示,当所述主风道212因阻力增大出现返流(图4中用箭头示意了返流的流向)时,所述返流会从所述主风道进风口2122附近回流至叶轮22内部,再次通过所述叶轮22的作用下流入所述主风道212,同时所述返流在所述侧风道进风口2142处也会产生负压,将所述侧风道214内的空气吸入所述叶轮内,进而造成所述常温风出口处的空气回流至所述风机的现象,从而使整个柜机内的空气流路短路,出现空调室内柜机风量减小的问题。
45.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机内还设置有防回流板23,所述防回流板遮蔽所述侧风道进风口2142对应的叶轮内圈,并且部分遮蔽所述主风道进风口2122对应的叶轮内圈。
46.进一步地,所述防回流板的一侧边232设置在所述侧风道进风口的外侧延长线2143处,所述防回流板的另一侧边234设置在所述主风道进风口宽度的1/4~1/3处。如图5所示,所述防回流板的另一侧边与所述主风道进风口紧挨所述侧风道一侧的距离为a,所述主风道进风口的宽度为a,其中a=(1/4~1/3)a。
47.所述防回流板23的设置有效地阻止了因主风道内压力过大而出现的返流通过所述主风道进风口回流所述叶轮内部,同时还能够将所述返流在所述叶轮的作用下引入所述侧风道内(图6中用箭头示意了返流的流向),从而增强了所述主风道的出风稳定性,增大了
所述侧风道的出风量。
48.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参照图7和图8,所述防回流板包括挡板236和由所述挡板延伸的凸缘238,所述凸缘垂直于所述挡板设置。
49.进一步地,所述凸缘238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蜗壳21上,可选地,所述凸缘通过螺纹连接件239安装在所述蜗壳上。
50.可选地,所述挡板236呈弧面设置,同样地,所述弧面可以设置为一段,也可以设置为多段。
51.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挡板236为一段弧面,所述弧面的半径为r,所述叶轮的半径为r,其中r=(0.3~0.6)r。所述挡板236在所述蜗壳的轴向方向延伸至所述叶轮的轮盘,其与所述叶轮22的轮盘间隙配合,不影响所述叶轮的工作。
52.参照图9和图10,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为实现对所述侧风道214内出风量的控制,在所述侧风道内还设置有风阀24,所述风阀包括驱动部242和隔板244,所述驱动部的输出轴246与所述隔板上的转动轴248连接,所述驱动部242安装在所述侧风道的外壁2144。
53.可选地,所述驱动部242为小型电机,所述隔板244可封闭或打开所述侧风道214,且能够绕所述转动轴248转动,以调整所述侧风道的出风量。所述隔板244的转动角度决定了所述侧风道214的出风量的多少,进而能够调节所述变温风与常温风的混合比例。
54.当所述风阀24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风机产生的气流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气流通过所述主风道输送至第一风道内,在第一风道内经过所述换热器的冷热交换后形成冷风或热风,经过所述变温风出口输送至室内空间;另一部分气流通过所述侧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输送至所述常温风出口;两股气流在所述出风口外的短距离内进行充分混合,为用户提供一种温而不热、凉而不冷的舒适风体验,也即形成了所述空调室内柜机提供的舒适风模式。
55.当所述风阀24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风机产生的气流全部经过所述主风道输送至所述第一风道,在所述第一风道内经过所述换热器进行冷热处理后形成冷风或热风,经所述变温风出口输送至室内空间,以达到快速改变室内温度的目的,也即形成了所述空调室内柜机提供的冷风模式或者热风模式。
56.同样的,所述风阀24在所述隔板244不同的转动角度下,能够调整所述侧风道的出风量,进而两股气流的混合比例,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用户体验感更好。
57.参照图11,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柜机箱体内还设置有中隔板40,所述中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和所述风机之间,所述换热器的底端302置于所述中隔板40上且顶端304斜靠在第一风道的内壁126。所述中隔板一方面承载了所述换热器,另一方面在制冷时能够承接所述换热器上滴落的冷凝水。
58.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柜机,所述空调室内柜机不仅改变了原有空调柜机只能够输出冷风或热风的现状,而且通过单电机多风道的设置将所述风机输出的空气分流,进而能够为用户提供一种凉而不冷、温而不热的舒适风体验;通过在所述变温风出口和所述常温风出口处设置出风格栅,实现对变温风和常温风的分隔为小股气流,使两者混合的更加均匀,出风效果更好,同时还能够改变出风方向,避免气流直接吹向用户;所述风机内设置防回流板,抑制了风机主风道内出现返流的发生,同时能够将返流引入侧风道内,增强了主风道和侧风道的出风稳定性;通过在侧风道内设置
风阀结构,通过改变所述风阀的开合大小以实现不同的混风比例,满足了用户更多需求。
59.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60.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