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88758发布日期:2023-01-17 23:09阅读:27来源:国知局
调湿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湿度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湿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商场或仓库等一些商业区域对内部空气的湿度往往都会有一些不同的需求,但是室内空气中的湿度随着季节的变化波动较大,因此需要对内部空间进行湿度调节,如采用加湿机和除湿机进行加湿或除湿,采用加湿机和除湿机两个独立的装置对环境进行加湿、除湿,比较占用空间且成本较高。
3.相关技术中存在将室内与室外空气进行置换,在置换的过程中吸收室外空气中的水分释放到室内,或吸收室内空气中的水分释放到室外,来对室内进行加湿或除湿,但是相关技术中对室外环境的依赖性较大,当室外空气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室外低质量的空气会排放到室内污染室内环境,稳定性较差。
4.因此,如何提高湿度调节时对室外环境的适应性,提高湿度调节的稳定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调湿机,以提高湿度调节时对室外环境的适应性,进而提高湿度调节的稳定性。
7.在一些实施例中,调湿机包括:罩壳、调湿转盘、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罩壳内部限定出空腔,罩壳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调湿转盘可转动地设置于空腔内,且调湿转盘沿轴向上的一端面与空腔的内壁限定出第一流通腔,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均与第一流通腔连通,另一端面与空腔的内壁限定出第二流通腔,第二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均与第二流通腔连通,气流能够沿调湿转盘的轴向上穿过调湿转盘;第一隔板,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流通腔内,封堵第一流通腔沿调湿转盘径向上的过流面,且第一隔板位于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之间;第二隔板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流通腔内,封堵第二流通腔沿调湿转盘径向上的过流面,且第二隔板位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沿调湿转盘的轴向上,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处于同一平面上。
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调湿机,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9.常温的气流在流经调湿转盘时气流中的水分会被吸收,而经过加热后的气流流经吸收水分的调湿转盘时会使调湿转盘内吸附的水分再生释放到气流中,利用调湿转盘的这种特性,可将第一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连通室外,第二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连通室内,驱动调湿转盘在空腔内持续转动,由于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沿调湿转盘的轴向上处于同一平面上,而第一隔板位于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之间,第二隔板位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
口之间,因此在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的作用下,第一进风口只能与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中的一个连通,在第一进风口连通第一出风口的情况下,第二进风口连通第二出风口,此时室内环境处于内循环的状态,室外的常温气流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第一流通腔内,穿过调湿转盘进入第二流通腔内,气流中的水分被吸附,然后经第一出风口流出到室外,室内的加热气流通过第二进风口进入第一流通腔内,穿过调湿转盘进入第二流通腔,调湿转盘中吸附的水分会遇到热气流会再生释放到气流中,然后经第二出风口流出到室内对室内环境起到加湿的作用,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转动,能够改变连通关系,使第一进风口连通第二出风口,第二进风口连通第一出风口,此时室内环境处于外循环状态,室外的常温气流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第一流通腔内,穿过调湿转盘进入第二流通腔,常温气流中的水分被调湿转盘吸附,然后经第二出风口流出到室内,室内的加热气流通过第二进风口进入第一流通腔内,穿过调湿转盘进入第二流通腔内,加热气流会使调湿转盘中吸附的水分再生释放到气流中,然后经第一出风口流出到室外,起到对室内环境除湿的作用,通过调湿转盘的持续转动能够对室内持续的进行加湿或除湿,还能够根据室外环境质量来驱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转动切换室内与室外的连通关系,实现在加湿或除湿的过程中室内气流与室外气流发生交换,或者不发生交换,进而在对室内有换风需求的情况下使室内气流与室外气流发生交换,在室外空气质量较差没有换风需求的情况下使室内气流与室外气流之间不发生交换,避免室外污浊的空气进入到室内,有选择性的利用室外气流,降低对室外环境的依赖,提高湿度调节的稳定性,保持室内空气的质量。
10.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11.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12.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调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的位置示意图;
14.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的位置示意图;
15.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罩壳的俯视图;
16.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罩壳的仰视图;
17.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18.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位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20.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位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21.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调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22.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罩壳的结构示意图;
23.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调湿转盘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4.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转轴与框架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调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加热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隔断板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
30.100、罩壳;101、第一进风口;102、第二进风口;103、第一出风口;104、第二出风口;110、第一流通腔;120、第二流通腔;130、上壳部;140、下壳部;150、环形安装槽;151、框架部;152、支撑轴;160、第一驱动电机;170、第二驱动电机;180、安装座;200、调湿转盘;210、环形齿条;300、第一隔板;310、转轴;400、第二隔板;500、第一加热部;510、支撑架;520、电热部;600、第二加热部;700、壳体;710、第一气流腔;711、第一进风管;720、第二气流腔;721、第一出风管;730、第三气流腔;731、第二进风管;740、第四气流腔;741、第二出风管;750、隔断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32.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33.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4.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5.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3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7.结合图1-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调湿机,包括:罩壳100、调湿转盘200、第一隔板300和第二隔板400。罩壳100内部限定出空腔,罩壳100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进风口101、第二进风口102、第一出风口103和第二出风口104;调湿转盘200可转动地设置于空腔内,且调湿转盘200沿轴向上的一端面与空腔的内壁限定出第一流通腔110,第一进风口101和第
二进风口102均与第一流通腔110连通,另一端面与空腔的内壁限定出第二流通腔120,第二出风口104和第二出风口104均与第二流通腔120连通,气流能够沿调湿转盘200的轴向上穿过调湿转盘200;第一隔板30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流通腔110内,封堵第一流通腔110沿调湿转盘200径向上的过流面,且第一隔板300位于第一进风口101和第二进风口102之间;第二隔板40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流通腔120内,封堵第二流通腔120沿调湿转盘200径向上的过流面,且第二隔板400位于第一出风口103和第二出风口104之间,沿调湿转盘200的轴向上,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处于同一平面上。
38.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调湿机,常温的气流在流经调湿转盘200时气流中的水分会被吸收,而经过加热后的气流流经吸收水分的调湿转盘200时会使调湿转盘200内吸附的水分再生释放到气流中,利用调湿转盘200的这种特性,可将第一进风口101与第一出风口103连通室外,第二进风口102与第二出风口104连通室内,驱动调湿转盘200在空腔内持续转动,由于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沿调湿转盘200的轴向上处于同一平面上,而第一隔板300位于第一进风口101和第二进风口102之间,第二隔板400位于第一出风口103和第二出风口104之间,因此在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的作用下,第一进风口101只能与第一出风口103或第二出风口104中的一个连通,在第一进风口101连通第一出风口103的情况下,第二进风口102连通第二出风口104,此时室内环境处于内循环的状态,室外的常温气流通过第一进风口101进入第一流通腔110内,穿过调湿转盘200进入第二流通腔120内,气流中的水分被吸附,然后经第一出风口103流出到室外,室内的加热气流通过第二进风口102进入第一流通腔110内,穿过调湿转盘200进入第二流通腔120,调湿转盘200中吸附的水分会遇到热气流会再生释放到气流中,然后经第二出风口104流出到室内对室内环境起到加湿的作用,通过第一隔板300和第二隔板400的转动,能够改变连通关系,使第一进风口101连通第二出风口104,第二进风口102连通第一出风口103,此时室内环境处于外循环状态,室外的常温气流通过第一进风口101进入第一流通腔110内,穿过调湿转盘200进入第二流通腔120,常温气流中的水分被调湿转盘200吸附,然后经第二出风口104流出到室内,室内的加热气流通过第二进风口102进入第一流通腔110内,穿过调湿转盘200进入第二流通腔120内,加热气流会使调湿转盘200中吸附的水分再生释放到气流中,然后经第一出风口103流出到室外,起到对室内环境除湿的作用,通过调湿转盘200的持续转动能够对室内持续的进行加湿或除湿,还能够根据室外环境质量来驱动第一隔板300和第二隔板400的转动切换室内与室外的连通关系,实现在加湿或除湿的过程中室内气流与室外气流发生交换,或者不发生交换,进而在对室内有换风需求的情况下使室内气流与室外气流发生交换,在室外空气质量较差没有换风需求的情况下使室内气流与室外气流之间不发生交换,避免室外污浊的空气进入到室内,有选择性的利用室外气流,降低对室外环境的依赖,提高湿度调节的稳定性,保持室内空气的质量。
39.可选地,罩壳100为圆形筒状结构,由罩壳100限定出的空腔为圆柱形结构。这样,便于调湿转盘200在空腔内的安装,使安装后的调湿转盘200能够更好地在空腔内转动。
40.可选地,调湿转盘200沿轴向上的上端面与空腔上部内壁限定出第一流通腔110,下端面与空腔下部内壁限定出第二流通腔120。这样,使进风气流能够沿竖直方向上更好地穿过调湿转盘200,使常温气流中的水分更高效地被调湿转盘200吸附,被加热的气流能够更高效地使调湿转盘200吸附的水分再生释放到气流中。
41.可选地,第一进风口101与第二进风口102为开设于罩壳100侧壁上部区域的弧形开口,第一出风口103与第二出风口104为开设于罩壳100侧壁下部区域的弧形开口。这样,弧形的第一进风口101、第二进风口102、第一出风口103和第二出风口104能够更好地适配于罩壳100设置,使进风气流和出风气流能够更顺畅地流动,而且第一进风口101与第二进风口102开设于罩壳100侧壁的上部区域,便于第一进风口101与第二进风口102和第一流通腔110的连通,第一出风口103与第二出风口104开设于罩壳100侧壁的下部区域,便于第一出风口103与第二出风口104和第二流通腔120的连通。
42.可选地,第一进风口101、第二进风口102、第一出风口103和第二出风口104的弧度均大于0π且小于或等于二分之一π。这样,由于罩壳100为圆筒状结构,因此使第一进风口101、第二进风口102、第一出风口103和第二出风口104的弧度均大于0π且小于或等于二分之一π,便于第一进风口101、第二进风口102、第一出风口103和第二出风口104的设置,保障进风量与出风量的同时便于流道的切换。
43.可选地,第一进风口101、第二进风口102、第一出风口103和第二出风口104的弧度均为二分之一π。这样,由于罩壳100的侧壁一周的弧度为2π,因此将第一进风口101、第二进风口102、第一出风口103和第二出风口104的弧度均为二分之一π,在保障进风量和出风量的同时,便于通过第一隔板300和第二隔板400切换流道。
44.可选地,第一隔板300位于第一流通腔110的中间位置,将第一流通腔110均分并隔断第一进风口101与第二进风口102的连通;第二隔板400位于第二流通腔120的中间位置,将第二流通腔120均分并隔断第一出风口103与第二出风口104的连通。这样,通过第一隔板300将第一流通腔110平均分隔,并切断第一进风口101与第二进风口102的连通,通过第二隔板400将第二流通腔120平均分隔,并切断第一出风口103与第二出风口104的连通,由于沿调湿转盘200轴向上,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处于同一平面内,因此使通过第一进风口101进入第一流通腔110内的气流只能穿过调湿转盘200进入第二流通腔120内,然后经与第二流通腔120连通的第一出风口103或第二出风口104吹出,从而使调湿转盘200能够更好地吸附气流中的水分,或更好地将吸附的水分再生释放,更高效地对室内进行持续的除湿或加湿,而且通过第一隔板300切断第一进风口101与第二进风口102的连通,通过第二隔板400切断第一出风口103与第二出风口104的连通,便于流道的切换,即便于切换室内与室外的连通状态。
45.可选地,在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进风口101与第一出风口103连通,第二进风口102与第二出风口104连通;在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进风口101与第二出风口104连通,第二进风口102与第一出风口103连通。这样,可将第一进风口101与第一出风口103连通室外,第二进风口102与第二出风口104连通室内,在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室内环境处于内循环的状态,室内气流通过第二进风口102流入空腔内,然后经第二出风口104流出到室内,室外气流通过第一进风口101流入空腔内,然后经第一出风口103流出到室外;在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室内环境处于外循环的状态,室内气流通过第二进风口102流入空腔内,然后经第一出风口103流出到室外,室外气流通过第一进风口101流入空腔内,然后经第二出风口104流出到室内,室内与室外进行换气。
46.可选地,在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由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时,沿顺时针
转动90度;在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由第二位置切换到第一位置时,沿逆时针转动90度。这样,由于开设于罩壳100侧壁的第一进风口101、第二进风口102、第一出风口103和第二出风口104的弧度均为二分之一π,因此使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由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时,沿顺时针转动90度,由第二位置切换到第一位置时,沿逆时针转动90度,能够更好地通过第一隔板300将第一进风口101与第二进风口102之间的流路切断,通过第二隔板400将第一出风口103与第二出风口104之间的流路切断,使进风气流只能从出风端吹出,更好地通过调湿转盘200吸附气流中的水分,或更好地将吸附的水分再生释放,更高效地对室内进行持续的除湿或加湿,便于室内与室外连通关系的切换。
47.结合图10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该调湿机还包括:第一加热部500和第二加热部600。第一加热部500设置于第一进风口101的迎风侧;第二加热部600设置于第二进风口102的迎风侧。这样,通过第一加热部500能够对进入第一进风口101内的气流进行加热,通过第二加热部600能够对进入第二进风口102内的气流进行加热,在对室内环境进行除湿或加湿时,能够选择性地控制第一加热部500和第二加热部600的开启和关闭,来对处于内循环或外循环室内环境进行加湿或除湿,更好地对室内进行持续的加湿或除湿,有选择性的利用室外气流,降低对室外环境的依赖,提高湿度调节的稳定性,保持室内空气的质量。
48.在一些室内环境处于内循环的实例中,可将第一进风口101与第一出风口103连通室外,第二进风口102与第二出风口104连通室内,通过控制第一隔板300和第二隔板400的转动,使第一进风口101连通第一出风口103,第二进风口102连通第二出风口104,此时室内环境处于内循环的状态,室内与室外不发生换气,若用户需要对室内环境进行除湿,可控制位于第一进风口101处的第一加热部500开启,位于第二进风口102处的第二加热部600关闭,使室内的常温气流通过第二进风口102进入第一流通腔110内,然后穿过调湿转盘200进入第二流通腔120内,经第二出风口104流出到室内,气流中的水分会被调湿转盘200吸附,被加热的室外气流通过第一进风口101进入第一流通腔110内,然后穿过调湿转盘200进入第二流通腔120内,经第一出风口103流出到室外,被加热的气流能够使调湿转盘200中吸附的水分再生释放到气流中,随着气流排出到室外,从而对室内环境进行除湿;若用户需要对室内环境进行加湿,可控制位于第一进风口101处的第一加热部500关闭,位于第二进风口102处的第二加热部600开启,使室外的常温气流通过第一进风口101进入第一流通腔110内,然后穿过调湿转盘200进入第二流通腔120内,经第一出风口103流出到室外,气流中的水分会被调湿转盘200吸附,被加热的室内气流通过第二进风口102进入第一流通腔110内,然后穿过调湿转盘200进入第二流通腔120内,经第二出风口104流出到室内,被加热的气流能够使调湿转盘200中吸附的水分再生释放到气流中,随着气流流出到室内,从而对室内环境加湿。
49.在一些室内环境处于外循环的实例中,可将第一进风口101与第一出风口103连通室外,第二进风口102与第二出风口104连通室内,通过控制第一隔板300和第二隔板400的转动,使第一进风口101连通第二出风口104,第二进风口102连通第一出风口103,从而使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连通,若用户需要对室内环境进行除湿,可控制第一加热部500关闭,第二加热部600开启,室外的常温气流通过第一进风口101进入第一流通腔110内,然后穿过调湿转盘200进入第二流通腔120内,经第二出风口104流出到室内,常温气流中的水分被吸
附,使流出到室内的室外气流比较干燥,被加热的室内气流通过第二进风口102进入第一流通腔110内,然后穿过调湿转盘200进入第二流通腔120,经第一出风口103流出到室外,调湿转盘200中吸附的水分会再生释放到气流随着气流排出到室外,从而对室内环境进行除湿;若用户需要对室内环境进行加湿,则控制第一加热部500开启,第二加热部600关闭,使室内的常温气流通过第二进风口102进入,经第一出风口103排出到室外,气流中的水分被吸附保留在调湿转盘200中,被加热室外气流通过第一进风口101进入,经第二出风口104排出到室内,调湿转盘200中吸附的水分会再生释放到气流中随着气流流入室内,从而对室内环境进行加湿。
50.结合图11-14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罩壳100包括:上壳部130和下壳部140。第一进风口101与第二进风口102均设置于上壳部130的侧壁;下壳部140设置于上壳部130下端,第一出风口103与第二出风口104均设置于下壳部140的侧壁,且上壳部130与下壳部140装配组成罩壳100。这样,通过上壳部130与下壳部140装配组成的罩壳100便于调湿转盘200的拆卸和安装,通过上壳部130的内壁与调湿转盘200的上端面能够更好地限定出第一流通腔110,通过下壳部140的内壁与调湿转盘200的下端面能够更好地限定出第二流通腔120,设置在上壳部130侧壁的第一进风口101与第二进风口102能够更好地与第一流通腔110连通,进风气流能够更顺畅地进入第一流通腔110内,设置在下壳部140侧壁的第一出风口103和第二出风口104能够更好地与第二流通腔120连通,出风起来能够更顺畅地沿第一出风口103和第二出风口104吹出,降低进风气流和出风气流的压力损失。
51.可选地,空腔内壁设有环形安装槽150,调湿转盘200可转动地安装于环形安装槽150内。这样,环形安装槽150能够更好地适配于调湿转盘200的安装,使安装后的调湿转盘200更稳定地转动,而且安装后的调湿转盘200能够封堵第一流通腔110与第二流通腔120之间的区域,使第一流通腔110内的进风气流能够完全穿过调湿转盘200进入第二流通腔120内,从而更好地通过调湿转盘200吸附气流中的水分,或更好地将吸附的水分再生释放,更高效地对室内进行持续的除湿或加湿。
52.可选地,环形安装槽150内设有框架部151,框架部151呈圆盘状,且内侧限定出圆形安装框,在其圆心位置设有支撑轴152,框架部151的外周与环形安装槽150的内壁固定连接,调湿转盘200可转动地的设置于圆形安装框内。这样,通过框架部151能够对调湿转盘200进行支撑,提高调湿转盘200的转动稳定性。
53.可选地,调湿转盘200包括:骨架和吸湿材料。骨架为圆盘形,且骨架的中心位置通过轴承结构与框架部151的中心位置的支撑轴152可转动地连接;吸湿材料填充在骨架内。这样,通过设置骨架,可提高调湿转盘200的结构稳定性,防止调湿转盘200的损坏,将吸湿材料填充在骨架内,在气流穿过骨架时气流中的水分被填充在骨架内的吸湿材料吸收,或吸湿材料中的吸收的水分释放带气流中,从而更好的对室内进行加湿或除湿。
54.可选地,骨架由玻璃纤维或陶瓷纤维组成。这样,使骨架的结构稳定且轻巧,便于调湿转盘200的旋转,提高了调湿转盘200的稳定性。
55.可选地,吸湿材料包括:硅胶、mof、分子筛中的一个或多个。这样,上述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可在常温下高效的吸收气流中的水分,且在加热情况下可高效的释放水分。
56.可选地,罩壳100外侧设有第一驱动电机160,在第一驱动电机160的输出端对应的罩壳100外壁设有驱动槽,骨架的外周设有环形齿条210,第一驱动电机160的输出端穿过驱
动槽与环形齿条210啮合连接。这样,通过第一驱动电机160的输出端与环形齿条210啮合的方式,能够更稳定地驱动调湿转盘200持续转动,从而更好地对室内进行持续的加湿或除湿。
57.可选地,第一驱动电机160设有多个,且多个第一驱动电机160分布于罩壳100的外周,多个第一驱动电机160的输出端均与环形齿条210啮合。这样,通过设置多个第一驱动电机160能够更好地驱动调湿转盘200持续转动,进一步提高调湿转盘200的转动稳定性。
58.可选地,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连接。这样,在驱动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时,使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可同步转动,从而使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无论处于第一位置还是第二位置,沿调湿转盘200的轴向上,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均处于同一平面上,通过切换第一隔板300和第二隔板400的位置,更好地切换室内与室外的连通关系,从而有选择性的利用室外气流,降低对室外环境的依赖,提高湿度调节的稳定性,保持室内空气的质量。
59.可选地,沿调湿转盘200的轴向上,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之间通过转轴310连接,转轴310穿过调湿转盘200的圆心。这样,通过一根转轴310可同时驱动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转动,使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无论处于第一位置还是第二位置,沿调湿转盘200的轴向上,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均处于同一平面上,通过切换第一隔板300和第二隔板400的位置,更好地切换室内与室外的连通关系,从而有选择性的利用室外气流,降低对室外环境的依赖,提高湿度调节的稳定性,保持室内空气的质量,而且将转轴310穿过调湿转盘200的圆心,使第一隔板300和第二隔板400的转动与调湿转盘200的转动互不干扰。
60.可选地,框架部151圆心位置设置的支撑轴152中心具有轴孔,连接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的转轴310穿过轴孔。这样,使连接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的转轴310与调湿转盘200不发生接触,从而使第一隔板300和第二隔板400的转动与调湿转盘200的转动互不干扰,便于第一隔板300和第二隔板400的转动调节。
61.可选地,下壳部140的下端面固定设有第二驱动电机170,转轴310的下端从第二隔板400的中心处向下延伸,穿过下壳部140的下端面与第二驱动电机170的输出端连接。这样,通过设置在下壳部140下端面的第二驱动电机170来驱动转轴310转动,进而驱动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转动,从而更好地切换室内与室外的连通关系。
62.结合图15-17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该调湿机还包括:壳体700。壳体700内部限定出安装腔,罩壳100设置于安装腔内,将安装腔分隔为为第一气流腔710、第二气流腔720、第三气流腔730与第四气流腔740。这样,通过驱动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转动,能够切换第一气流腔710、第二气流腔720、第三气流腔730和第四气流腔740的连通之间的连通关系,在对室内环境进行加湿或除湿过程中能够根据室外环境质量来切换室内与室外的连通关系,有选择性的利用室外气流,降低对室外环境的依赖,提高湿度调节的稳定性,保持室内空气的质量。
63.可选地,罩壳100设置在安装腔的中间位置。这样,使通过罩壳100分隔出的第一气流腔710、第二气流腔720、第三气流腔730与第四气流腔740大小均匀,流通面积也相对均匀,使气流更顺畅的流通。
64.可选地,第一进风口101位于第一气流腔710内,第二进风口102位于第三气流腔
730内,第一出风口103位于第二气流腔720内,第二出风口104位于第四气流腔740内。这样,通过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的转动,即可切换第一进风口101、第二进风口102、第一出风口103以及第二出风口104的连通关系,从而切换第一气流腔710、第二气流腔720、第三气流腔730和第四气流腔740的连通之间的连通关系,在对室内环境进行加湿或除湿过程中能够根据室外环境质量来切换室内与室外的连通关系,有选择性的利用室外气流,降低对室外环境的依赖,提高湿度调节的稳定性,保持室内空气的质量。
65.在一些实例中,在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气流腔710与第二气流腔720连通,第三气流腔730与第四气流腔740连通;在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气流腔710与第四气流腔740连通,第三气流腔730与第二气流腔720连通。
66.可选地,第一气流腔710上设有连通室外的第一进风管711,第二气流腔720上设有连通室外的第一出风管721,第三气流腔730上设有连通室内的第二进风管731,第四气流腔740上设有连通室内的第二出风管741。这样,使第一气流腔710通过第一进风管711连通室外,第二气流腔720通过第一出风管721连通室外,第三气流腔730通过第二进风管731连通室内,第四气流腔740通过第二出风管741连通室内,在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室外的气流能够通过第一进风管711进入第一气流腔710内,然后经第一进风口101进入空腔内穿过调湿转盘200经第一出风口103吹出到第二气流腔720内,然后通过第一出风管721吹出到室外,室内的气流能够通过第二进风管731进入第三气流腔730内,然后经第二进风口102进入空腔内穿过调湿转盘200经第二出风口104吹出到第四气流腔740内,然后通过第二出风管741吹出到室内,此时室内环境处于内循环加湿或除湿状态,室内与室外不发生换气;在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室外的气流能够通过第一进风管711进入第一气流腔710内,然后经第一进风口101进入空腔内穿过调湿转盘200经第二出风口104吹出到第四气流腔740内,然后通过第二出风管741吹出到室内,室内的气流能够通过第二进风管731进入第三气流腔730内,然后经第二进风口102进入空腔内穿过调湿转盘200经第一出风口103吹出到第二气流腔720内,然后通过第一出风管721吹出到室外,此时室内环境处于外循环加湿或除湿状态,室内与室外发生换气,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在对室内环境除湿或加湿时,有选择性的利用室外气流,降低对室外环境的依赖,提高湿度调节的稳定性,保持室内空气的质量。
67.可选地,第一加热部500设置于第一气流腔710内,且位于第一进风管711与第一进风口101之间。这样,由于第一气流腔710通过第一进风管711与室外连通,第一气流腔710为室外的进风气流腔,因此将第一加热部500设置在第一气流腔710内,能够对室外进风气流更好地加热,提高室外进风气流的加热效率,使进风气流的温度满足于调湿转盘200中水分再生的温度,使被加热的进风气流在经过调湿转盘200时使调湿转盘200中吸附的水分更高效地再生释放到气流中,从而更高效地对室内进行除湿或加湿。
68.可选地,第二加热部600设置于第三气流腔730内,且位于第二进风管731与第二进风口102之间。这样,由于第三气流腔730通过第二进风管731连通室内,第三气流腔730为室内的进风气流腔,因此将第二加热部600设置在第三气流腔730内,能够对室内进风气流更高效地加热,提高室内进风气流的加热效率,使进风气流的温度满足于调湿转盘200中水分再生的温度,使被加热的进风气流在经过调湿转盘200时使调湿转盘200中吸附的水分更高
效地再生释放到气流中,从而更高效地对室内进行除湿或加湿。
69.可选地,第一加热部500包括:支撑架510和电热部520。支撑架510设置于第一气流腔710内,且封堵第一气流腔710的过流面,在支撑架510内侧设有流通口,电热部520设置于流通口内。这样,使进风气流能够完全穿过支撑架510内侧的流通口,提高进风气流与流通口内的电热部520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进风气流的加热效率,在室内环境处于外循环的状态,当室外环境温度较低,再生条件比较恶劣时,能够快速的对室外的冷气流进行加热,使其满足将调湿转盘200中吸附的水分再生的温度。
70.可选地,电热部520可为云母电热片。这样,云母电热片的加热效率更高,且环境适应好,能够更好地对进风气流进行加热。
71.可以理解地,第二加热部600的结构与第一加热部500相同,在第三气流腔730内的设置方式也与第一加热部500在第一气流腔710内的设置方式相同。
72.可选地,第二气流腔720和第四气流腔740内均设有风机。这样,第二气流腔720与第四气流腔740为出风的气流腔,因此在第二气流腔720和第四气流腔740内均设置风机,能够给第一气流腔710和第三气流腔730的进风提供充足的负压,使室内气流和室外气流能够更高效地循环,从而更高效地对室内进行除湿或加湿,而且在第二气流腔720和第四气流腔740内设置风机,降低风机的工作对第一气流腔710和第三气流腔730内的第一加热部500和第二加热部600的影响。
73.可选地,风机为离心风机。这样,离心风机在工作时能够提供较强的负压,使室内气流和室外气流能够更高效地循环,从而更高效地对室内进行除湿或加湿,而且在第二气流腔720和第四气流腔740内均设置离心风机,能够提高送风距离。
74.可选地,罩壳100的外周处设有隔断板750,且隔断板750延伸至与其对应的壳体700内壁上。这样,通过罩壳100与隔断板750的配合更好的将安装腔分隔为第一气流腔710、第二气流腔720、第三气流腔730与第四气流腔740,提高该调湿机的结构稳定性。
75.可选地,罩壳100的上端面通过安装座180固定设置于壳体700的上侧内壁上。这样,通过壳体700的上侧内壁对罩壳100进行支撑,提高罩壳100的稳定性。
76.可选地,隔断板750设有四个,分别位于罩壳100外周的12点钟位置、3点钟位置、6点钟位置与9点钟位置,且分别延伸至与其对应的壳体700内壁上。这样,通过设置四个隔断板750与罩壳100配合能够更好的将安装腔均匀的分隔为第一气流腔710、第二气流腔720、第三气流腔730与第四气流腔740,进一步提高该调湿机的结构稳定性。
77.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