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及泄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702138发布日期:2022-04-16 14:47阅读:1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及泄压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消防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及泄压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2017)3.4.4条: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满足走廊至前室间的压力呈递增分布,为了阻挡烟气进入楼梯间,要求在加压送风时,防烟楼梯间的空气压力大于前室的空气压力,而前室的空气压力大于走道的空气压力。同时为了防止楼梯间和前室之间、前室和室内走道之间防火门两侧压差过大而导致防火门无法正常开启,影响人员疏散和消防人员施救,当系统余压值超过最大允许压力差时应采取泄压措施。当地铁车站的楼梯间和前室直接面对轨行区时,泄压阀会直接向轨行区泄压。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已在建或规划中的高速线路及市域快线时速高达120km/h甚至160km/h,直接对轨行区泄压可能影响行车安全,即使是当前低速行驶的列车,若面向轨行区安装泄压阀,当列车经过时,由于活塞风的作用,轨行区风压变化迅速,会引起泄压阀的高频开闭并产生金属撞击声,影响地铁运营人员的工作。
3.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加压送风系统泄压时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及泄压方法,其泄压过程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5.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包括控制器、若干加压送风机构和与之一一对应的出风口,各加压送风机构一端与外界大气连通,另一端与各所述出风口连通,各所述出风口位于各加压送风区域,各所述加压送风机构用于向各所述加压送风区域加压送风;
7.所述加压送风机构包括加压送风装置、出风通道、第一控制阀和压差传感器,所述加压送风装置设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一进口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出风通道一端与一所述出风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加压送风装置向所述出风口输送空气,所述加压送风装置、压差传感器、所述第一控制阀均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压差传感器用于采集各所述加压送风区域与走道之间的压差;
8.加压送风机构还包括回流通道,所述回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为第二进口、第二出口,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回流通道连接并用于控制由所述第二进口至所述第二出口方向的风量。
9.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一端设有进风口,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所述进风口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回流通道一端通过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
10.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与各墙壁的连
接节点处均设有防火阀。
11.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口处设有风井。
12.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压送风机构还包括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第一出口连接并用于调节所述出风通道内的气流流量。
13.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器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各所述压差传感器分别与所述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加压送风装置、各所述第一控制阀、各所述第二控制阀分别与所述输出端电连接。
14.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压送风装置为加压风机。
15.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第一控制阀为可连续调节型电动风阀,各所述第二控制阀为开关型电动风阀。
16.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压送风区域为前室、封闭避难间、楼梯间,所述前室、所述封闭避难间与所述走道之间的压差为25pa~30pa,所述楼梯间与所述走道之间的压差为40pa~50pa。
17.一种泄压方法,包括如上所述的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18.当所述压差传感器测得的压差超过最大允许压力差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开启,所述第一控制阀控制气流由所述第二进口至所述第二出口方向流动。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0.加压送风装置向出风口输送空气,而与加压送风区域相邻区域的风压在不断变化,故而此相邻区域之间的压差可随时发生变化,而压差传感器可实时监测这种压差,当压差传感器测得的压差超过最大允许压力差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阀启动,第一控制阀控制出风通道内的部分气流由回流通道输送至第一进口处形成进风气流的一部分,减少了出风通道内输送至出风口的空气流量,降低了出风口所在部位的风压,实现的泄压的效果,同时由于被分流的部分气流重新形成进风气流,而未进入外部空间,避免了加压送风系统泄压时被分流的气流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22.图1是本发明的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实施例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发明的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实施例二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发明的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实施例三整体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26.1-加压送风机构;11-加压送风装置;111-第一进口;112-第一出口;12-出风通道;13-第二控制阀;14-第一控制阀;15-压差传感器;16-回流通道;161-第二进口;162-第二出口;17-进风通道;
27.2-出风口;
28.3-楼梯间;
29.4-前室;
30.5-走道;
31.6-防火阀;
32.7-风井。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附图中各处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34.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发明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35.参照图1至图3,一种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包括控制器、若干加压送风机构1和与之一一对应的出风口2,各加压送风机构1一端与外界大气连通,另一端与各所述出风口2连通,各所述出风口2位于各加压送风区域,各所述加压送风机构1用于向各所述加压送风区域加压送风,其中,所述加压送风区域可为前室4、封闭避难间、楼梯间3,当建筑内存在多个区域需要进行加压送风时,需要设置多个出风口2对各部位进行加压送风,此时可设置多个加压送风机构1对多个出风口2进行加压送风。
36.所述加压送风机构1包括加压送风装置11、出风通道12、第一控制阀14和压差传感器15,所述加压送风装置11为加压风机,所述加压送风装置11设有第一进口111和第一出口112,所述第一进口111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出风通道12一端与一所述出风口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口112连通,所述加压送风装置11向所述出风口2输送空气,加压送风装置11将外界大气中的空气依次沿第一进口111、第一出口112形成风流输送至出风通道12内并最终通过出风口2进入需要加压送风的区域,所述加压送风装置11、压差传感器15、所述第一控制阀14均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出风口2可位于集前室4、封闭避难间、楼梯间3等需要加压送风的区域,压差传感器15安装在楼梯间3、前室4、封闭避难间以及走道5的墙体上,所述压差传感器15用于采集各所述加压送风区域如前室4、封闭避难间、楼梯间3与走道5之间的压差。
37.加压送风机构1还包括回流通道16,所述回流通道16的两端分别为第二进口161、第二出口162,所述第二进口161与所述出风通道12连通,第二进口161与出风通道12的连接节点位于第一出口112与出风口2之间且靠近第一出口112设置,即远离出风口2设置,便于由第二进口161进入出风通道12内的部分风量快速被分流进入回流通道16内,也使得加压送风机构1中的大部分结构集中设置在同一空间内,从而便于安装以及电路设计,所述第二出口162与所述第一进口111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14与所述回流通道16连接并用于控制由所述第二进口161至所述第二出口162方向的气流,由回流通道16形成的这种泄压通道,结构简单、实用性高且通用性强。第一控制阀14控制出风通道12内的部分空气由回流通道16输送至第一进口111处形成进风气流的一部分,减少了出风通道12内输送至出风口2的气流流量,降低了出风口2所在部位的风压,实现的泄压的效果,同时由于被分流的部分空气重新形成进风气流,而未进入外部空间,避免了加压送风系统泄压时被分流的空气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38.具体地,本方案的加压送风系统还包括进风通道17,所述进风通道17一端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处设有风井7,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进口111连通,所述进风口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回流通道16一端通过所述进风通道17与所述第一进口111连通。所述进风通道17、所述出风通道12与各墙壁的连接节点处均设有防火阀6。
39.具体地,所述加压送风机构1还包括第二控制阀13,所述第二控制阀13与所述第一出口112连接并用于调节所述出风通道12内的气流流量,其中,第二控制阀13位于第一出口112处并与出风通道12连接,第二控制阀13可控制第一出口112的开合度而调节出风通道12内的风流流量,从而使得在非泄压过程中加压送风机构1的输出风压保持稳定,进而使得对出风口2所在区域的加压送风风压保持稳定,与出风口2所在区域的相邻区域的风压在不断变化,故而此相邻区域件的压差可随时发生变化,而压差传感器15可实时监测这种压差。
40.具体地,所述控制器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各所述压差传感器15分别与所述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加压送风装置11、各所述第一控制阀14、各所述第二控制阀13分别与所述输出端电连接。各所述第一控制阀14为可连续调节型电动风阀,各所述第二控制阀13为开关型电动风阀,第二控制阀13可与加压送风装置11同步开启,第二控制阀13可通过调节第一出口112的开合度,进而调控出风通道12内的风量,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阀14开启后可调控回流通道16内的气流由第二进口161流向第二出口162,同时第一控制阀14可根据压差传感器15监测到的实时压差而持续调节回流通道16内的气流流量,第一控制阀14与回流通道的连接节点设为第一连接节点,第一连接节点处的回流通道具有可供气流通过的第一横截面,第一控制阀14可通过控制第一横截面的大小来调控回流通道16内的气流流量。
41.具体地,为了阻挡烟气进入楼梯间3,要求在加压送风时,防烟楼梯间3的空气压力大于前室4的空气压力,而前室4的空气压力大于走道5的空气压力,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满足走道5至前室4间的压力呈递增分布,故所述前室4、所述封闭避难间与所述走道5之间的压差为25pa~30pa,所述楼梯间3与所述走道5之间的压差为40pa~50pa,在上述压差范围内可更好地防止出现楼梯间3和前室4之间、前室4和室内走道5之间防火门两侧压差过大而导致防火门无法正常开启的情况,便于人员疏散和消防人员施救。
42.一种泄压方法,包括如上所述的楼梯间3加压送风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43.当所述压差传感器15测得的压差超过最大允许压力差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14开启,所述第一控制阀14控制气流由所述第二进口161至所述第二出口162方向流动。
44.采用加压风机通过出风口2向楼梯间3、前室4或封闭避难间等区域加压送风,压差传感器15检测各区域间的压差变化,通过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实时压差信号,控制器的控制系统内设置有最大允许压力差,前室4、封闭避难间、楼梯间3等与走道5之间的压差超过最大允许压力差时,控制器控制与其电连接的第一控制阀14启动,第一控制阀14为可连续调节型电动风阀,第一控制阀14控制第一出口112处的出风通道12内的气流一部分被分流进入回流通道16内,从而使得出风通道12内被输送至出风口2的空气流量减少,降低出风口2所在部位的风压,使得出风口2所在区域与其相邻区域如走道5之间的压差降低至设定的范围内,从而实现可控泄压效果,同时在泄压过程中,进入回流通道16内的气流进入进风通道17内重新形成进风气流,避免了这部分被分流的气流进入外界空气中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若地铁工程结构内面向轨行区安装泄压阀,当列车经过时,由于活
塞风的作用,轨行区风压变化迅速,从而引起泄压阀的高频开闭并产生金属撞击声,严重影响地铁运营人员的工作环境,而本方案中取消了楼梯间3或前室4直接连通走道5的泄压阀的使用,当本方案的加压送风系统应用于地铁工程结构内时,地铁车站的楼梯间3和前室4直接面对轨行区,可避免楼梯间3或前室4直接面向轨行区泄压,确保轨行区的行车安全,不仅泄压的安全性得到提升,而且可避免列车经过时由活塞风引起的泄压阀高频开闭所带来的金属撞击声,有效改善地铁运营人员的工作环境。
45.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前室4与走道5之间的压差大于30pa、楼梯间3与走道5之间的压差大于50pa时,控制器控制与加压风机并联风道上的第一控制阀14的开启而进行泄压,其中,控制器可控制与加压风机并联风道上的第一控制阀14的开合度及开合时间,有效进行泄压。
46.实施例一,参照图1,本方案的加压送风系统对防烟楼梯间3及前室4加压送风,当前室4有多个门与走道5相连时,防烟楼梯间3、前室4、走道5依次相邻设置,防烟楼梯间3和前室4内均设有出风口2,此时可采用两个或多个加压送风系统控制对不同的出风口2部位进行加压送风,防烟楼梯间3与前室4内均设有压差传感器15,可更加精确的监测防烟楼梯间3、前室4与走道5之间的压差并向控制器传输电信号,当控制器接收到前室4与走道5之间的压差以及楼梯间3与走道5之间的压差超过预设的最大允许压力差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阀14开启进行泄压,当控制器接收到压差降低至设定的范围内时,控制第一控制阀14关闭,即完成泄压过程。
47.实施例二,参照图2,本方案的加压送风系统对防烟楼梯间3及前室4加压送风,当前室4仅一个门与走道5相连时,防烟楼梯间3、前室4、走道5依次相邻设置,出风口2位于防烟楼梯间3内,压差传感器15位于前室4内用于监测防烟楼梯间3、前室4与走道5之间的压差并向控制器传输电信号,当控制器接收到前室4与走道5之间的压差以及楼梯间3与走道5之间的压差超过预设的最大允许压力差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阀14开启进行泄压,当控制器接收到压差降低至设定的范围内时,控制第一控制阀14关闭,即完成泄压过程。
48.实施例三,参照图3,本方案的加压送风系统对封闭楼梯间3加压送风,此时封闭楼梯间3与走道5相邻,出风口2位于封闭楼梯间3内,压差传感器15位于封闭楼梯间3内用于监测封闭楼梯间3与走道5之间的压差并向控制器传输电信号,当控制器接收到封闭楼梯间3与走道5之间的压差超过预设的最大允许压力差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阀14开启进行泄压,当控制器接收到压差降低至设定的范围内时,控制第一控制阀14关闭,即完成泄压过程。
49.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及泄压方法的其它内容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5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