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95461发布日期:2022-01-22 10:1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立式空调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空调。


背景技术:

2.随着空气处理设备技术的逐渐发展,对空气进行净化、加湿等处理的设备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3.相关技术中,立式空调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内部的水洗空气装置,水洗空气装置包括用于盛装水的水箱,水洗空气装置采用水箱中的水来对空气进行净化、加湿或降温。为了便于往水箱加水,水洗空气装置上形成有与水箱连通的加水流道,立式空调还包括加水盒,机壳上设有加水口,加水盒可转动的设置在加水口内以开闭加水口,当加水盒转动至打开加水口时,加水盒与加水流道连通,用户将水注入加水盒即可。
4.然而,加水盒容易向机壳外翻转过大的角度,导致加水盒内的水难以导入加水流道。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加水盒容易向机壳外翻转过大的角度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包括:机壳、水洗空气装置及加水盒,所述机壳上设有加水口;所述水洗空气装置安装在所述机壳内,水洗空气装置设有加水流道;加水盒安装在所述加水口内;所述加水盒包括前盖板、后背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机壳可转动的连接,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加水口;当所述加水盒转动至关闭位置时,所述前盖板位于所述加水口外;所述加水盒的底板设有出水孔;所述加水盒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弹性限位件,当所述加水盒转动至打开位置时,所述出水孔与所述加水流道连通,并且所述弹性限位件与所述机壳的内表面相抵。
6.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其中,所述加水盒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各设有一个所述弹性限位件。
7.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其中,所述弹性限位件包括弹性连接板和弹性止挡板;所述弹性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加水盒的左侧板或右侧板连接,所述弹性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止挡板连接,所述弹性止挡板指向所述前盖板;
8.当所述加水盒转动至打开位置时,所述出水孔与所述加水流道连通,并且所述弹性止挡板的自由端与所述机壳的内表面相抵。
9.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其中,所述弹性连接板垂直于与所述加水盒的左侧板或右侧板;所述弹性止挡板与所述弹性连接板的夹角为钝角。
10.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其中,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后背板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右侧板与所述后背板的连接处均圆弧过渡;所述弹性连接板从后往前倾斜向下,且所述弹性连接板的顶边位于所述左侧板或所述右侧板与所述后背板的圆弧过渡处。
11.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其中,所述加水盒的底板包括前底板和后底板,所述前底板由前向后斜向下延伸并与所述前盖板、所述左侧板及所述右侧板连接,所述后底板由后向前斜向下延伸并与所述后背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以及所述前底板连接;
12.所述前底板和后底板的连接处形成为圆弧过渡,且所述出水孔设置在所述前底板和后底板的圆弧过渡处。
13.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其中,所述前底板和后底板的圆弧过渡处还设有往下方延伸的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环绕所述出水孔;
14.所述底板还设置有往下延伸的挡水围壁,所述挡水围壁围设在所述环形凸缘外,所述环形凸缘与所述挡水围壁之间设有加强筋。
15.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其中,所述机壳的内壁设有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所述左安装板上设有左锁止槽,所述右安装板上设有右锁止槽;
16.所述左侧板的底部设有左连接臂,所述左连接臂上设置有左铰接轴,所述左铰接轴与所述左安装板铰接;所述右侧板的底部设有右连接臂,所述右连接臂上设置有右铰接轴,所述右铰接轴与所述右安装板铰接;
17.所述左铰接轴上套装有左连杆,或者,所述左连接臂紧固连接有往下方延伸的左连杆;所述左连杆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左锁止槽锁定的左凸起;所述右铰接轴上套装有右连杆,或者,所述右连接臂紧固连接有往下方延伸的右连杆;所述右连杆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右锁止槽锁定的右凸起。
18.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其中,所述左连接臂和右连接臂均为框架式结构。
19.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其中,所述机壳靠近加水口的上边缘的壁部凹陷形成有扣手槽。
20.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包括机壳、水洗空气装置以及加水盒,其中,机壳上设有加水口,水洗空气装置上具有加水流道,加水盒可转动的安装在加水口内以开闭加水口,加水盒的左侧和/或右侧设有限位件,当加水盒转动至打开位置时,加水盒与加水流道连通,且限位件与机壳的内表面相抵。通过上述设置,加水盒向外翻转至加水盒与加水流道连通时,限位件抵顶机壳,使得加水盒无法继续向外翻转,以免加水盒转动过大的角度,有利于确保注入加水盒内的水能够顺利的导入加水流道。
附图说明
21.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立式空调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立式空调的示意图;
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立式空调省去前面板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2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水洗空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加水盒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加水盒与右侧面板连接并打开加水口的示意图;
2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加水盒与右侧面板连接并关闭加水口的示意图;
28.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加水盒转动至打开位置时与右侧面板连接的局部示意图;
29.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加水盒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0.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加水盒在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右侧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32.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加水盒转动至关闭位置时与右侧面板连接的局部示意图;
33.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加水盒在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中:
35.100:立式空调;
36.10:机壳;11:进风面板;12:右侧面板;121:净化风出口;122:加水口;123:扣手槽;124:左安装板;125:右安装板;13:前面板;
37.20:水洗空气装置;21:水箱座;22:水箱;23:出风壳体;231:加水流道;
38.30:加水盒;31:前盖板;32:后背板;33:左侧板;331:限位件;3310:弹性连接板;3311:弹性止挡板;34:右侧板;35:前底板;351:出水孔;352:环形凸缘;353:挡水围壁;354:加强筋;36:后底板;37:左连接臂;371:左连杆;3711:左凸起;372:左铰接轴;38:右连接臂;381:右连杆;3811:右凸起;382:右铰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39.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40.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1.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2.为了改善空气质量,现有的立式空调中大多在机壳内设置有水洗空气装置,水洗空气装置采用水对空气进行净化、加湿或降温,使得空气得到净化或者空气的湿度提高。具体的,水洗空气装置包括水箱以及和水箱连通的加水流道,立式空调还包括加水盒,立式空调的机壳上设有加水口,加水盒可转动的安装在加水口内以开闭加水口。当加水盒转动至打开位置时,加水盒与加水流道连通。如此,需要往水箱加水时,用户转动加水盒以打开加水口,将水注入加水盒内即可,无需将水箱拆卸下来,加水方便。但是,转动加水盒以打开加水口时,加水盒容易向外转动过大的角度,加水盒过度倾斜而导致加水盒不与加水流道连通,则加水盒内的水难以导入加水流道。
43.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立式空调,在该空调中,加水盒的左侧和/或右侧设有限位件,当加水盒转动至打开出水口,限位件与机壳抵接,加水盒被阻挡而无法继续往机壳外翻转,并且加水盒在重力作用下能够保持在该位置,使得加水盒与加水流道连通,加水盒内的水能够顺利导入加水流道。
4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立式空调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立式空调省去前面板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立式空调100,该立式空调
100包括机壳10及设置在机壳10内的水洗空气装置20,水洗空气装置20位于机壳10的下部,用于对空气进行处理。
45.立式空调100可以呈圆柱体状,也可以呈立方体状,本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制。图1和图2所示的示例中,立式空调100呈立方体状,此时立式空调100的机壳10包括进风面板11、前面板13、左侧面板以及右侧面板12,这些面板均为平板状结构,左侧面板和右侧面板12位于进风面板11和前面板13之间,且进风面板11和前面板13通过左侧面板及右侧面板12相连接。
46.进风面板11上设有净化风进口,左侧面板和右侧面板12的至少一者上设有净化风出口121,水洗空气装置20上具有净化风道,净化风道的进风端与净化风进口连通,净化风道的出风端与净化风出口121连通。这样,空调运行时,室内空气从净化风进口流入净化风道,在净化风道内被处理后的空气从净化风出口121流入室内,使得室内空气质量得到提升。
4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水洗空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水洗空气装置20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水箱座21、水箱22以及出风壳体23,水箱22容置在水箱座21上,水箱22用于盛装水,且水箱22内安装有甩水件,甩水件通过转动使得水箱22内的水扬起,以形成水幕。
48.水箱22的侧壁上设有与净化风进口连通的进风口,水箱22的顶部敞开,出风壳体23覆盖在水箱22的顶部,且出风壳体23上设有多个出风口,出风壳体23与机壳10的左侧面板和右侧面板12对接,使得出风口与净化风出口121连通。水洗空气装置20还包括驱动风机,驱动风机驱动空气从进风口进入水箱22内,并将空气从出风口送出。空气从进风口往出风口流动时会穿过水幕,空气中的灰尘、毛发或者绒絮等杂质溶于水中形成水滴,水滴滴落到水箱22内,滤除杂质后的空气携带部分水汽流出,从而实现净化和加湿。
49.继续参照图3,出风壳体23上还形成有加水流道231。由于出风壳体23覆盖在水箱22的顶部,因此加水流道231位于水箱22的上方。可以理解,加水时,水依次从加水流道231、出风壳体23、水箱22的顶部流入到水箱22内。
50.机壳10上还设有加水口122,立式空调100还包括安装在加水口122内的加水盒30,加水盒30与机壳10可转动的连接,以打开或者关闭加水口122。当加水盒30转动至打开加水口122时,加水盒30与加水流道231连通。如此,在不取出水箱22的前提下,用户便可实现为水箱22加水,加水方便。
51.结合图2和图3,由于出风口与净化风出口121连通,且设置在出风壳体23上的加水流道231靠近出风口,因此,和净化风出口121类似的,加水口122具体可以设置在机壳10的左侧面板或者右侧面板12上,且加水口122与净化风出口121相邻。
5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加水盒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加水盒与右侧面板连接并打开加水口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加水盒与右侧面板连接并关闭加水口的示意图。
53.参照图4至图6,加水盒30包括前盖板31、后背板、左侧板、右侧板34和底板,其中,前盖板31和后背板相对设置;左侧板及右侧板34位于前盖板31和后背板之间,左侧板与右侧板34相对设置且左侧板和右侧板34均与前盖板31和后背板32垂直连接;底板与前盖板31、后背板、左侧板及右侧板34的底部均连接,使得加水盒30内构造成一个顶部开口的导水
腔。左侧板和右侧板34中的至少一个与机壳10可转动的连接,使得加水盒30可相对于机壳10转动。
54.其中,在图5中,前盖板31沿垂直于加水口122的中心线方向的截面积大于加水口122沿其中心线方向的截面积,也就是说,前盖板31的尺寸大于加水口122的尺寸。当加水盒30转动至关闭加水口122时,前盖板31覆盖在加水口122外以封堵加水口122。可以理解,因为前盖板31的尺寸较加水口122的尺寸大,所以机壳10能够阻挡前盖板31,使得加水盒30无法往机壳10内翻转。
55.进一步地,机壳10上凹陷形成有与加水口122连通的容置槽,当加水盒30转动至关闭加水口122时,前盖板31容置在容置槽内。如此,加水口122处于关闭状态时,加水盒30的前盖板31不会凸出于机壳10,以免影响立式空调100的美观。
56.加水盒30的底板上设有出水孔,当加水盒30转动至打开加水口122时,出水孔与加水流道231连通,以确保能够通过加水盒30往水箱22内加水。
57.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加水盒转动至打开位置时与右侧面板连接的局部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参照图7,加水盒30的左侧板和右侧板34中的至少一个设有限位件331,当加水盒30转动至打开加水口122时,限位件331与机壳10的内表面相抵,此时的出水孔与加水流道231连通。
58.示例性地,限位件331可以为块状结构,块状的限位件331凸出设置在左侧板和/或右侧板34上。当然,限位件331还可以为板状结构或者杆状结构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合理的设计限位件331的位置,使得加水盒30转动至打开位置且限位件331抵顶机壳10时,出水孔与加水流道231连通,此时的加水盒30倾斜于机壳10且倾斜角度适中,加水盒30的部分位于加水口122外的同时,注入加水盒30内的水能够流入加水流道231,继而实现为水箱22加水。
59.当立式空调100运行一段时间,需要为水箱22补水时,用户可以向外翻转加水盒30,在限位件331与机壳10相抵接后,机壳10阻挡限位件331,使得加水盒30无法再往机壳10外翻转,加水盒30保持在与加水流道231连通的位置,往加水盒30内注入水,水流入导水腔并从出水孔流入加水流道231,最终经出风壳体23落入到水箱22内。
60.值得说明的是,限位件331为弹性限位件331,限位件331可以由塑料或橡胶等弹性材质制成,并且弹性限位件331配置成使得加水盒30上设有限位件331的部分能够通过加水口122。
61.在该示例中,立式空调100的一种示例性的安装过程为:将加水盒30从左侧面板或右侧面板12的外侧往加水口122内放置,弹性限位件331与左侧面板或右侧面板12相接触,左侧面板或右侧面板12挤压弹性限位件331,弹性限位件331被挤压而变形,使得加水盒30的后部能够通过加水口122,然后弹性限位件331恢复形变。继续往加水口122内移动加水盒30,直至前盖板31与左侧面板或者右侧面板12的外表面接触。然后再将加水盒30与左侧面板或者右侧面板12的内壁连接起来。
62.综上,本技术实施例的立式空调100,通过在加水盒30的左侧板和/或右侧板34上设置限位件331,当加水盒30翻转至打开位置时,限位件331与机壳10的内表面抵接,与此同时,加水盒30与加水流道231连通,加水盒30无法继续向外翻转,进而有利于避免加水盒30转动过大的角度,从而使得注入加水盒30内的水能够顺利的导入加水流道231。
63.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加水盒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加水盒在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7至图9,在一些示例中,弹性限位件331具体可以包括弹性连接板3310和弹性止挡板3311,弹性连接板3310的一端与加水盒30的左侧板33或者右侧板34连接,弹性连接板3310的另一端与弹性止挡板3311连接,弹性止挡板3311朝向前盖板31的方向延伸,弹性止挡板3311背离弹性连接板3310的一端为自由端。当加水盒30转动至打开加水口122的位置时,弹性止挡板3311与机壳10的内表面相抵,此时的出水孔351与加水流道231连通。
64.由此,限位件331的结构简单。而且,与块状的弹性限位件331相比,本实施例中弹性止挡板3311与左侧板33或右侧板34之间具有变形间隙,将加水盒30安装到加水口122内时,弹性止挡板3311能够被挤压而往左侧板33或右侧板34靠近,变形间隙变小,则加水盒30上设有限位件331的部分容易通过加水口122。
65.弹性连接板3310的一端与加水盒30的左侧板33或右侧板34之间的夹角可以为锐角或者直角。本实施例较佳的实现方式为弹性连接板3310的一端与加水盒30的左侧板33或右侧板34垂直连接,由此,在弹性连接板3310的长度不变的前提下,弹性连接板3310的另一端与左侧板33或右侧板34之间的距离更大,则弹性止挡板3311与左侧板33或右侧板34之间的变形间隙更大,安装加水盒30时,弹性止挡板3311可变形的空间更大,使得加水盒30容易安装到加水口122内。
66.弹性止挡板3311与弹性连接板3310之间的夹角可以为直角或者钝角。图8和图9所示的示例中,弹性止挡板3311倾斜于弹性连接板3310,且二者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与弹性止挡板3311垂直于弹性连接板3310相比,本实施例中弹性止挡板3311的自由端与左侧板33或者右侧板34之间的距离更大,故而,一方面,安装加水盒30时,弹性止挡板3311可变形的空间更大,加水盒30容易安装,另一方面,弹性止挡板3311与机壳10相抵接的位置更远离加水口122,抵挡更可靠。
67.还可以理解,弹性止挡板3311相对于前盖板31的设置角度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
68.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弹性止挡板3311垂直于前盖板31。在该示例中,加水盒30转动至关闭位置时,弹性止挡板3311垂直于机壳10;加水盒30向外转动以打开加水口122时,弹性止挡板3311也随之转动,当加水盒30转动至加水口122与加水流道231相连通时,弹性止挡板3311倾斜于机壳10,且弹性止挡板3311上的一点与机壳10相抵。
69.在另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弹性止挡板3311沿倾斜于前盖板31的方向延伸。在该示例中,加水盒30处于关闭加水口122的位置时,弹性止挡板3311倾斜于机壳10;加水盒30向外转动以打开加水口122时,弹性止挡板3311也随之转动。并且,弹性止挡板3311可以配置成在加水盒30转动至加水口122与加水流道231相连通时垂直于机壳10,则弹性止挡板3311的自由端与机壳10相抵。与上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相比,弹性止挡板3311与机壳10抵触的面积更大,抵接更可靠。
70.较佳的,弹性限位件331设置在加水盒30的后部,这样设置,当加水盒30转动至弹性限位件331与机壳10相抵时,加水盒30的大部分能够翻转至加水口122外,继而便于往加水盒30内注入水。
71.具体的,如图9所示,左侧板33与后背板32的连接处以及右侧板34与后背板32的连接处均圆弧过渡;弹性连接板3310从后往前倾斜向下,且弹性连接板3310的顶边位于左侧
板33或右侧板34与后背板32的圆弧过渡处,弹性连接板3310的底边位于左侧板33或者右侧板34上。由此,弹性限位件331靠近后背板32设置,使得加水盒30的大部分能够翻转至加水口122外。而且,通过设置圆弧过渡,有利于减小左侧板33与后背板32的连接处以及右侧板34与后背板32的连接处应力集中。
7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照图7和图8,加水盒30的左侧板33和右侧板34均可以设有一个弹性限位件331。如此,弹性限位件331的数量增加,有利于提高抵接效果。为了便于描述,将设置在加水盒30的左侧板33上的弹性限位件331称为左弹性限位件,将设置在加水盒30的右侧板34上的弹性限位件331称为右弹性限位件。
73.可以理解的是,左弹性限位件和右弹性限位件可以采取同样的结构,也可以采取不同的结构,只要加水盒30转动至打开位置,且出水孔351与加水流道231连通时,左弹性限位件331和右弹性限位件331能够同时与机壳10相抵即可。
74.在前文描述的内容中可知,加水盒30的左侧板33和右侧板34中的至少一个与机壳10的转动连接,使得加水盒30能够相对于机壳10转动。
75.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右侧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加水盒转动至关闭位置时与右侧面板连接的局部示意图。具体而言,如图7、图9、图10和图11所示,机壳10的内壁设有左安装板124和右安装板125,左安装板124设置在加水口122的左侧,右安装板125设置在加水口122的右侧。并且,加水盒30的左侧板33的底部连接有左连接臂37,加水盒30的右侧板34的底部连接有右连接臂38。当加水盒30安装在加水口122内时,左连接臂37和右连接臂38位于左安装板124和右安装板125之间。
76.左连接臂37与左安装板124相对的表面上凸出设置有左铰接轴372,左铰接轴372与左安装板124铰接;与此同时,右连接臂38与右安装板125相对的表面上凸出设置有右铰接轴382,右铰接轴382与右安装板125铰接,左铰接轴372与右铰接轴382同轴。这样,加水盒30通过左铰接轴372及右铰接轴382与机壳10铰接,加水盒30绕左铰接轴372及右铰接轴382转动。
77.在图7和图11中,左安装板124和右安装板125均与机壳10垂直连接。并且,机壳10的内壁上还连接有四个水平固定板,其中两个水平固定板分别与左安装板124的上端和下端连接,另两个水平固定板分别与右安装板125的上端和下端连接。由此,提高了左安装板124和右安装板125的安装稳定性。
78.其中,左连接臂37和右连接臂38还与前盖板31连接,使得左连接臂37和右连接臂38的连接更可靠。并且,左连接臂37和右连接臂38均可以为框架式结构,在满足连接强度的前提下,框架式的连接臂的用料更少。
79.本实施例中,左安装板124上还设有左锁止槽,加水盒30上连接有左连杆371,左连杆371能够随加水盒30转动,左连杆371上设有用于与左锁止槽锁定的左凸起3711。当加水盒30转动至关闭位置时,如图11所示,左凸起3711卡紧在左锁止槽内,则加水盒30被锁紧而无法转动。因此,立式空调100未运行时或者无需对水箱22进行加水时,加水盒30关闭加水口122并锁紧,进而有利于避免环境中的灰尘、杂质落入到加水盒30内,且立式空调100的整体视觉效果更佳。需要对水箱22加水时,如图7所示,拉动加水盒30转动,左连杆371随之转动,左凸起3711能够脱离左锁止槽。
80.其中,左连杆371可以套装在左铰接轴372上,或者,左连接臂37的底部可以往下方
延伸形成有左连杆371,左连杆371与左连接臂37紧固连接。
81.右安装板125上也可以设有右锁止槽,右铰接轴382上套装有右连杆381,或者,右连接臂38紧固连接有往下方延伸的右连杆381;右连杆381上设有用于与右锁止槽锁定的右凸起3811。由此,立式空调100未运行时或者无需对水箱22进行加水时,加水盒30转动至关闭加水口122的位置,此时右连杆381上的右凸起3811卡紧在右锁止槽内,使得加水盒30被锁紧在这个位置而无法向外转动,有利于避免环境中的灰尘、杂质落入到加水盒30内,且立式空调100的整体视觉效果更佳。而且,通过上述设置,加水盒30的左侧和右侧均可以与机壳10锁紧,提高了锁紧加水盒30的能力。
82.进一步地,左安装板124背离机壳10的一端往远离右安装板125的方向折弯,右安装板125背离机壳10的一端往远离左安装板124的方向折弯。左安装板124折弯的部分形成左避让斜面,右安装板125折弯的部分形成右避让斜面。加水盒30转动以关闭加水口122的过程中,左凸起3711不会与左避让斜面发生干涉,右凸起3811不会与右避让斜面发生干涉,使得凸起能够顺利的卡入到锁止槽内。
83.为了便于拉动加水盒30翻转,前盖板31上还可以设有把手,用户通过抓持把手来对加水盒30施加作用力。作为一种替换的实施例,在图5和图6中,机壳10的外壁上还可以凹陷形成有扣手槽123,扣手槽123靠近加水口122的上边缘的壁部。用户可以将手指伸入扣手槽123内并抓持住前盖板31的上边缘,然后拉动加水盒30向外翻动。如此,与在前盖板31上设置把手相比,扣手槽123不会凸出于机壳10,立式空调100的整体视觉效果更佳。
84.继续参照图7至图9,加水盒30的底板也可以包括前底板35和后底板36,前底板35由前向后斜向下延伸,且前底板35与前盖板31、左侧板33以及右侧板34连接,后底板36由后向前斜向下延伸,且后底板36与前盖板31、左侧板33、右侧板34以及前底板35连接。也即是说,加水盒30的底板大体呈“v”形。
85.前底板35与后底板36的连接处还形成为圆弧过渡,有利于减小前底板35与后底板36的连接处应力集中。较佳的,出水孔351可以设置在前底板35与后底板36的圆弧过渡处。由此,前底板35和后底板36均能够起到导水的作用,前底板35和后底板36将注入加水盒30内的水导向至出水孔351,使得加水盒30内的水尽可能的从出水孔351排入到加水流道231内。
86.底板还设置有往下延伸的挡水围壁353,挡水围壁353围设在出水孔351外。如此,加水盒30转动至打开位置时,出水孔351与加水流道231连通,挡水围壁353围在出水孔351和加水流道231的进水端外,用户往加水盒30内注入水后,挡水围壁353可以阻挡从出水孔351流出的水飞溅在加水流道231的进水端外。
87.值得说明的是,挡水围壁353的高度从前底板35与后底板36的圆弧过渡处往后底板36的方向逐渐增大。并且,加水盒30安装在加水口122内时,挡水围壁353的高度较大的部分位于加水流道231远离机壳10的一侧。如此,加水盒30转动至打开位置时,加水盒30处于倾斜状态,注入到加水盒30内的水具有往后侧倾斜向下流动的趋势,由于本实施例中挡水围壁353远离机壳10的一侧的高度较大,因此挡水围壁353能够更有效的阻止倾斜向下流动的水飞溅至出风壳体23上。
88.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加水盒在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前底板35和后底板36的圆弧过渡处还设有往下方延伸的环形凸缘352,环形凸缘352环绕出
水孔351,挡水围壁353围设在环形凸缘352外,且环形凸缘352与挡水围壁353之间设有加强筋354。通过设置加强筋354,加强筋354能够支撑挡水围壁353,使得挡水围壁353的强度得到提高。
89.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技术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