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炉窑下料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95502发布日期:2022-01-22 10:17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炉窑下料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炉窑技术领域,特别是属于一种新型炉窑下料井。


背景技术:

2.传统炉窑下料井最内层的炭环层都是设置四层,每层由三块扣炭砖组成一个环,这种设计存在过多缺陷,因为炭层层与炭层层之间、扣炭砖与扣炭砖之间间隙过多,从而导致整个下料进密封性不好,内部热量容易流失,而流失的热量会严重损坏炭环层外部材料的质量,从而影响整个炉窑下料井的整体性、稳固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新型炉窑下料,该炉窑下料井的炭环层与传统炉窑炭环层相比密封性更好,该炉窑下料井与传统的炉窑下料井相比整体性、稳固性更好,使用寿命更长。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新型炉窑下料井,包括从上之下依次设计的上炭环、中炭环和下炭环,所述上炭环底部向下凸出,呈阶梯状,所述中炭环顶部向上凸出,呈阶梯状,所述上炭环底部与中炭环顶部相互贴合,所述下炭环顶部向上凸出,呈阶梯状,所述中炭环底部向下凸出,呈阶梯状,所述下炭环顶部与中炭环底部相互贴合。
5.优选地,所述上炭环外侧环设从内向外依次环设有保温隔热层、耐火砖层和氧化锆保温层。
6.优选地,所述中炭环和下炭环外侧从内向外依次环设有微晶复合炭砖层和99刚玉转层。
7.优选地,所述保温隔热层顶部外侧向外凸出,且所述耐火砖层和氧化锆保温层位于凸出部分的下方。
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9.本新型炉窑下料井炭环层只设计有三层,而传统炉窑下料井炭环层设计有四层,因此本新型炉窑下料井炭环层与传统炉窑下料井炭环层相比少了一条间隙,密封性更好,且上炭环底部、中炭环底部和顶部、上炭环顶部都设计为阶梯状,再去相互贴合,这样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密封效果,从而防止炉窑下料井内部热量的流失去损坏炭环层外部材料的质量。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新型炉窑下料井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上炭环、中炭环和下炭环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12.附图序号说明:
13.1-上炭环,2-中炭环,3-下炭环,4-保温隔热层,5-耐火砖层,6-氧化锆保温层,7-微晶复合炭砖层,8-99刚玉转层。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1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是“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1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17.实施例1
18.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炉窑下料井,包括从上之下依次设计的上炭环1、中炭环2 和下炭环3,所述上炭环1底部向下凸出,呈阶梯状,所述中炭环2顶部向上凸出,呈阶梯状,所述上炭环1底部与中炭环2顶部相互贴合,所述下炭环3顶部向上凸出,呈阶梯状,所述中炭环2底部向下凸出,呈阶梯状,所述下炭环3顶部与中炭环2底部相互贴合。
19.本新型炉窑下料井炭环层只设计有三层,而传统炉窑下料井炭环层设计有四层,因此本新型炉窑下料井炭环层与传统炉窑下料井炭环层相比少了一条间隙,密封性更好,且上炭环 1底部、中炭环2底部和顶部、上炭环1顶部都设计为阶梯状,再去相互贴合,这样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密封效果,从而防止炉窑下料井内部热量的流失去损坏炭环层外部材料的质量,进一步的提高了整个炉窑下料井的整体性、稳固性和使用寿命。
20.实施例2
21.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上炭环1外侧环设从内向外依次环设有保温隔热层4、耐火砖层5和氧化锆保温层6,其中保温隔热层4材料为特级高铝砖,起到一个保温隔热的作用,其中耐火砖层5也起到一个保温隔热的作用,其中氧化锆保温层6起到一个保温绝缘的作用。
22.实施例3
2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中炭环2和下炭环3外侧从内向外依次环设有微晶复合炭砖层7和99刚玉转层8,其中微晶复合炭砖层7起到一个耐高温的作用,其中99刚玉转层8起到一个耐温隔热的作用。
24.实施例4
25.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保温隔热层4顶部外侧向外凸出,且所述耐火砖层5和氧化锆保温层6位于凸出部分的下方。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炉窑下料井,包括从上之下依次设计的上炭环(1)、中炭环(2)和下炭环(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炭环(1)底部向下凸出,呈阶梯状,所述中炭环(2)顶部向上凸出,呈阶梯状,所述上炭环(1)底部与中炭环(2)顶部相互贴合,所述下炭环(3)顶部向上凸出,呈阶梯状,所述中炭环(2)底部向下凸出,呈阶梯状,所述下炭环(3)顶部与中炭环(2)底部相互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炉窑下料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炭环(1)外侧环设从内向外依次环设有保温隔热层(4)、耐火砖层(5)和氧化锆保温层(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炉窑下料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炭环(2)和下炭环(3)外侧从内向外依次环设有微晶复合炭砖层(7)和99刚玉转层(8)。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炉窑下料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隔热层(4)顶部外侧向外凸出,且所述耐火砖层(5)和氧化锆保温层(6)位于凸出部分的下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炉窑下料井,包括从上之下依次设计的上炭环、中炭环和下炭环,所述上炭环底部向下凸出,呈阶梯状,所述中炭环顶部向上凸出,呈阶梯状,所述上炭环底部与中炭环顶部相互贴合,所述下炭环顶部向上凸出,呈阶梯状,所述中炭环底部向下凸出,呈阶梯状,所述下炭环顶部与中炭环底部相互贴合。该炉窑下料井的炭环层与传统炉窑炭环层相比密封性更好,该炉窑下料井与传统的炉窑下料井相比整体性、稳固性更好,使用寿命更长。使用寿命更长。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研发人员:周常春 黎应和 胡凤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汨罗市鑫祥碳素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23
技术公布日:2022/1/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