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烟装置及抽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77844发布日期:2021-12-25 00:45阅读:52来源:国知局
集烟装置及抽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烟装置及抽油烟机。


背景技术:

2.抽油烟机也称为油烟机或吸油烟机,是现代厨房中常见的电器设备。抽油烟机主要由主机、集烟罩和油网(也称为过滤网或过滤油网)组成。油网通常可拆卸的安装到集烟罩的内侧,即有利于油网上的冷凝油的收集,避免冷凝油滴落在灶台上,造成污染,同时也方便将油网拆卸后对油网进行清洗。集烟罩通常只有一个进烟口,进烟口直接和主机连接,这样集烟罩的进烟口负压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主机的进烟口附近,集烟罩边缘的负压比较小,在炒菜过程中烟雾容易向四周扩散,油烟会直接从集烟罩边缘逃逸,造成跑烟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烟装置及抽油烟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集烟罩容易造成跑烟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烟装置,包括集烟罩和挡板,所述挡板可拆卸连接在所述集烟罩的进烟口的相对两侧上,挡板的两侧与集烟罩之间分别形成第一进烟口和第二进烟口。
5.进一步地,挡板的第一端插接在集烟罩的进烟口的相对两侧中的第一侧上,挡板的第二端通过快拆结构连接在集烟罩的进烟口的相对两侧中的第二侧上。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上设置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侧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第一插槽,所述挡板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插脚,所述第一插脚插接在所述第一插槽内。
7.进一步地,所述快拆结构包括碰珠轴和与所述碰珠轴配合的碰珠组合,所述碰珠轴和碰珠组合两者中的其中一者与所述挡板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另一者与所述集烟罩的第二侧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为所述集烟罩的进烟口的后侧,所述第二侧为所述集烟罩的进烟口的前侧,所述挡板安装在所述集烟罩的进烟口的左右方向的中部。
9.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之间间隙设置,以形成中间油路通道。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的内壁上在所述第一插槽内设置有支撑块,所述第一插脚经过所述支撑块向所述第一插槽内延伸,所述第一插脚支撑在所述支撑块上,以使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一侧的内壁间隔设置。
11.进一步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限制油网安装位置的限位块。
12.进一步地,所述集烟装置还包括第一油网和第二油网,所述第一油网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一进烟口,所述第二油网可拆卸安装在第二进烟口。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网与所述第二油网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集烟罩的进
烟口的内壁插接,所述第一油网和第二油网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挡板靠近所述集烟罩的集烟腔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油网和第二油网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通过紧固件与所述集烟罩的进烟口的内壁可拆卸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包括螺钉,所述集烟罩的进烟口的与所述挡板连接的相对两侧中的第一侧对应于所述挡板设置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油网和第二油网相互靠近的一端的两侧中的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油网和第二油网相互靠近的一端的两侧中的远离第一支架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集烟罩的内壁上;
15.或;
16.所述紧固件包括搭扣组件,所述集烟罩的进烟口的与所述挡板连接的相对两侧中的第一侧对应于所述挡板设置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油网和第二油网相互靠近的一端的两侧中的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通过搭扣组件固定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油网和第二油网相互靠近的一端的两侧中的远离第一支架的一侧通过搭扣组件固定在所述集烟罩的内壁上;
17.或;
18.所述紧固件包括安装板和固定件,两所述第一油网和第二油网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固定件将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一油网和第二油网一并固定在所述集烟罩上。
19.进一步地,所述集烟罩的对应于所述第一油网和所述第二油网相互背离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集烟罩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第二插槽,两所述第一油网和所述第二油网相互背离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插脚,所述第二插脚插设在对应端的所述第二插槽内。
20.进一步地,所述集烟罩对应于所述集烟罩的进烟口的内沿面向集烟腔弯折有集油环;
21.和/或;
22.所述集烟罩的进烟口从上往下向后倾斜设置。
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网和第二油网设置在所述集烟罩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一油网和第二油网均与所述集烟罩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边部油路通道。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抽油烟机,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烟装置。
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烟装置,包括集烟罩和挡板,挡板可拆卸连接在集烟罩的进烟口的相对两侧上,挡板的两侧与集烟罩之间分别形成第一进烟口和第二进烟口。通过挡板将集烟罩的进烟口分为第一进烟口和第二进烟口,在挡板的作用下,可将主机的进风向两个进烟口处分流,使得抽油烟机的主机在集烟装置的进烟口处能够形成的有效负压区域增大,进而提升吸烟效果,有效的防止油烟逃逸,提高了应用该集烟装置的抽油烟机的油烟处理能力。同时,挡板可拆卸连接在集烟罩的进烟口的相对两侧上,使得挡板能够从集烟罩上拆卸下来,在集烟装置安装油网时,提高了油网的安装和拆卸方便性。
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抽油烟机,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烟装置,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烟装置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烟装置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烟装置的内部侧示意图;
30.图3为图1的e部放大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烟装置的第一油网的示意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烟装置的第一油网和第二油网的示意图;
33.图6为图5的d部放大图;
3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烟装置的搭扣组件的分体结构图;
35.图8为图7的组合示意图;
36.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烟装置的安装板的示意图;
37.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烟装置的有效负压区与现有单腔油烟机的有效负压区的对比图。
38.图标:31

集烟罩;32

第一油网;33

挡板;34

油杯;36

第二油网;37

支撑部;41

第二支架;42

集油环;43

支撑块;44

第一支架;46

第二插槽;47

第一插槽;51

第二插脚;52

螺钉孔;53

底壁面;54

侧壁面;61

第一插脚;62

碰珠轴;91

碰珠组合;101

导向部;191

安装板插接脚;192

卡块;193

安装板;194

卡接槽;211

搭扣组件;212

壳体;213

弹性件;214

配合头;215

搭接槽;216

止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0.实施例
41.如图1~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集烟装置,包括集烟罩31和挡板33,挡板33可拆卸连接在集烟罩31的进烟口的相对两侧上,挡板33两侧与集烟罩31之间分别形成第一进烟口和第二进烟口。
42.通常集烟罩31大致呈矩形设置,集烟罩31的进烟口也大致呈矩形,所以集烟罩31的进烟口的相对两侧一般为前后侧或左右侧。当挡板33设置在集烟罩31的前后侧之间时,挡板33的两侧也即是左右两侧,挡板33将集烟罩31的进烟口分割成的第一进烟口为左进烟口,第二进烟口为右进烟口。挡板33也可设置在集烟罩31的左右两端之间时,挡板33的两侧也即是前后两侧,挡板33将集烟罩31的进烟口分割成的第一进烟口为后进烟口,第二进烟口为前进烟口。考虑到一般厨房中经常使用两个左右设置的双灶具,所以本实施例集烟罩31的挡板33优选设置在集烟罩31的前后端之间。优选的第一侧为集烟罩31的进烟口的后侧,第二侧为集烟罩31的进烟口的前侧,挡板33安装在集烟罩31的进烟口的左右方向的中
部。
43.通过挡板33将集烟罩31的进烟口分为第一进烟口和第二进烟口,在挡板33的作用下,可将主机的进风向两个进烟口处分流,使得抽油烟机的主机在集烟装置的进烟口处能够形成的有效负压区域增大,进而提升吸烟效果,有效的防止油烟逃逸,提高了应用该集烟装置的抽油烟机的油烟处理能力。同时,挡板33可拆卸连接在集烟罩31的进烟口的相对两侧上,使得挡板33能够从集烟罩31上拆卸下来,在集烟装置安装或拆卸油网时,挡板可避免让出操作空间,提高了油网的安装和拆卸方便性。
44.进一步地,本实施例集烟结构的挡板33的宽度w1可在90毫米到170毫米之间,具体可以是90毫米、100毫米、110毫米、120毫米、130毫米、140毫米、150毫米、160毫米、170毫米。
45.需要说明的是,挡板33宽度过窄容易导致挡板33对第一进烟口和第二进烟口的烟气分流作用失效,挡板33宽度过宽又容易占用较大的集烟结构的进烟口的面积,使得第一进烟口和第二进烟口的面积减小,所以挡板33的宽度对吸油烟效率影响较大。本实施例的挡板33采用90毫米到170毫米的宽度,应用在现有常规的油烟机上时,其吸烟效率较高,且第一油网32、第二油网36的拆装便携度高。同时,结合目前油烟机外观尺寸和油网拆装便捷度,采用130mm宽的挡板33是最佳的选择。
46.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集烟结构的第一油网32和第二油网36均包括底壁面53和围设在底壁面53的周向上的侧壁面54,其中底壁面53面向集烟罩31的集烟腔一侧设置,底壁面53封闭设置,侧壁面54远离底壁面53的一端用于与集烟罩31的支撑部37连接,侧壁面54上设置有供烟气通过的网孔。
47.第一油网32和第二油网36可以独立对烟气进行整流,减少了两侧烟气的相互干扰,提高进烟效率。如图10所示,一种现有单腔油烟机的主机组件的进风口前侧距离集烟罩31边缘的宽度l1为198mm,左右两侧距离集烟罩31边缘的跨宽度l2为257mm,其形成的有效进烟负压区域基本与主机组件的进风口相同。而采用本实施例集烟结构的进风腔通过左右两个油网结合中间的挡板33分隔为左右两个独立的进风腔,左右两个进风腔的边缘距离集烟罩31的边缘很近,这就将主机的进风口负压分配至集烟罩31的进烟口的四周边缘,分配后集烟罩31的进烟口的前侧距离集烟结构边缘的宽度为l3为98mm,左右两侧距离集烟罩31的边缘的宽度l4为82mm,进风口负压分配区域大大拉近了与集烟罩31边缘的距离,有效的减少了因炒菜时油烟扩散从集烟结构周边逃逸的风险。
48.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挡板33的第一端插接在集烟罩31的进烟口的相对两侧中的第一侧上,挡板33的第二端通过快拆结构连接在集烟罩31的进烟口的相对两侧中的第二侧上。
49.可以理解的是,挡板33的第一端插接,第二端通过快拆结构连接,在安装挡板33时,先将挡板33的第一端插接,然后再将挡板的第二端通过快拆结构固定;在拆卸挡板33时,只需要执行相反作业即可,提高了挡板33的安装和拆卸效率。
50.进一步地,第一侧上设置有第一支架44,第一支架44与第一侧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第一插槽47,挡板33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插脚61,第一插脚61插接在第一插槽47内。
51.具体的,集烟罩31的内沿向内延伸有支撑部37,后侧也即第一侧的支撑部37上设置有第一支架44,第一支架44与后侧的支撑部37之间形成第一插槽47,挡板33的后端设置有第一插脚61,第一插脚61插设在第一插槽47内,挡板33的前端与前端的支撑部37通过快
拆结构可拆卸连接。
52.其中,快拆结构可以是碰珠机构或卡扣等。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快拆结构包括碰珠轴62和与碰珠轴62配合的碰珠组合91,碰珠轴62和碰珠组合91两者中的其中一者与挡板33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另一者与集烟罩31的第二侧固定连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碰珠轴62设置在挡板33上,碰珠组合91设置在前侧也即第二侧的支撑部37上。
53.进一步地,集烟装置还包括第一油网32和第二油网36,第一油网32可拆卸安装在第一进烟口,第二油网36可拆卸安装在第二进烟口。
54.具体而言,第一油网32与第二油网36相互远离的一端与集烟罩31的进烟口的内壁插接,也即第一油网32的左端与集烟罩31的进烟口的左侧的内壁插接,第二油网36的右端与集烟罩31的进烟口的右侧的内壁插接。第一油网32和第二油网36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在挡板33靠近集烟罩31的集烟腔的一侧,且第一油网32和第二油网36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通过紧固件与集烟罩31的进烟口的内壁可拆卸连接;也即,第一油网32的右端和第二油网36的左端设置在挡板33的内侧,且分别与集烟罩31可拆卸连接。
55.如图6所示,集烟罩31的对应于两油网相互背离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支架41,第二支架41与集烟罩31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第二插槽46,两油网相互背离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插脚51,第二插脚51插设在第二插槽46内。进一步地,为了方便第二插脚51插入至第二插槽46内,如图6所示,第二支架41的内沿向集烟腔所在的一侧延伸有导向部101,导向部101从靠近第二支架41的一端至远离第二支架41的一端逐渐靠近集烟罩31的中心倾斜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倾斜设置的导向部101形成导向面,第二插脚51可以顺着导向部101进入到第二插槽46内,插接方便,提高了装配效率。具体的,第一油网32的左侧和第二油网36的右侧分别通过第二插脚51插入集烟罩31与第二支架41形成的第二插槽46内,因为通常集烟罩31的支撑部37上设置有集油环42,且集油环42的边缘要高于第二支脚的第二插槽46。此时,如果没有导向部101,用户在安装第一油网32和第二油网36的第二插脚51时,很容易直接穿过第二支架41的第二插槽46的上面,不能快速有效的将第二插脚51直接插入第二插槽46内,所以在第二支架41上设置有用于导向的导向部101,导向部101与水平面的夹角(水平面实际是与集烟罩31的进烟口所在平面,夹角具体可参照图8所示的导向部101与第二插脚51在右侧所形成的锐角理解)可以是60度到85度,具体可以是75度的夹角,在安装第二插脚51时可以增大第二插脚51与导向部101的接触机会,同时有75度倾斜角度可以有效的引导第二插脚51准确的插入到第二支架41的第二插槽46中。
56.进一步的,集油环42通过集烟罩31的支撑部37向后弯折而成,也即集油环42与支撑部37为一体结构,加工方便,集油环42不易与支撑部37产生间隙,避免了油渍外泄,且支撑部37与集油环42之间没有连接缝,油渍流动更加顺畅。
57.具体的,集油环42与支撑部37的后侧面之间的夹角α为120度至160度,可以是120度、130度、140度、150度或160度等,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140度。
58.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紧固件包括螺钉,第一油网32和第二油网36相互靠近的一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螺钉孔52。第一油网32和第二油网36相互靠近的一端的两侧中的靠近第一支架44的一侧,也即第一油网32的右端的后侧和第二油网36的左端的后侧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支架44上;第一油网32和第二油网36相互靠近的一端的两侧中的远离第一支架44的一侧,也即第一油网32的右端的前侧和第二油网36的左端的前侧通过螺钉固定在集
烟罩31的内壁上。
59.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紧固件包括两个搭扣组件211,第一油网32和第二油网36相互靠近的一端的两侧中的靠近第一支架44的一侧,也即第一油网32的右端的后侧和第二油网36的左端的后侧通过一个搭扣组件211固定在第一支架44上;第一油网32和第二油网36相互靠近的一端的两侧中的远离第一支架44的一侧,也即第一油网32的右端的前侧和第二油网36的左端的前侧通过另一个搭扣组件211固定在集烟罩31的内壁上。
60.具体的,如图7和图8所示,搭扣组件211包括壳体212和配合头214,壳体212上设置有搭接槽215,搭接槽215靠近槽口位置的侧壁上设置有导向孔,导向孔内设置有弹性件213,弹性件213面向搭接槽215的一端能够伸入到搭接槽215内,且弹性件213能够沿垂直于槽口至槽底的方向发生弹性形变;配合头214包括固定连接的头部和止挡部216,止挡部216设置在头部的远离槽口的一端,头部朝向槽口设置,且头部能够插入槽口内,并在弹性件213的作用下与壳体212固定连接。第一油网32与对应的支撑部37之间的搭扣组件211的壳体212和配合头214两者中其中一者与第一油网32连接,另一者与支撑部37连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12固定在第一油网32上,配合头214安装在支撑部37上。第二油网36与对应的支撑部37之间的搭扣组件211的壳体212和配合头214两者中其中一者与第二油网36连接,另一者与支撑部37连接,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油网36固定有壳体212,支撑部37上固定连接有配合头214。
61.在一种具体方式中,本实施例壳体212的搭接槽215的截面(平行于槽口指向槽底方向的面截成的截面,也即图7所示的与纸面平行的平面截成的截面)呈u型,u型的底面(图7所示的上面)的横面与侧面之间的连接位置平滑过渡。配合头214的截面(平行于头部指向止挡部216的面截成的平面,也即图7所示的与纸面平行的平面截成的截面)大致呈“ω”型,“ω”型两侧的边形成止挡部216,止挡部216搭接在搭接槽215的槽口的侧壁上,“ω”型的中间凸出部形成头部,头部靠近壳体212的一端(图7所示的上端)的头端的径向宽度(图7所示的垂直于上下方向的面与头部的径向平行)比头部远离壳体212的一端(图7所示的下端)的根端的径向宽度大。弹性件213沿壳体212的径向方向延伸,且弹性件213设置在壳体212的搭接槽215靠近槽口的一端。弹性件213可以沿搭接槽215的周向设置多个。
62.可以理解的是,搭扣组件211能实现第一油网32和第二油网36的快速拆装,在使用时,壳体212将弹性件213预先压紧在搭接槽215的出口(也即槽口)处,使得搭接槽215的出口比搭接槽215内部要小。配合头214是一个凸起的头大根部小的结构,当配合头214要安装进搭接槽215中时,弹性件213被压缩,使得搭接槽215出口变大,配合头214就能够顺利进入搭接槽215。当配合头214已经进入搭接槽215后,因为配合头214根部更小,使得弹性件213回弹,通过弹性件213卡紧配合头214,使得壳体212和配合头214两个零件紧固配合。
63.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搭扣组件211的弹性件213可以是弹簧配合弹珠的形式,也可以是卡簧。
64.在再一种实现方式中,紧固件包括安装板193和固定件,第一油网32和第二油网36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安装板193连接,固定件将安装板193与第一油网32和第二油网36一并固定在集烟罩31上。
65.具体的,如图9所示,第一油网32的右侧与第二油网36的左侧通过安装板193可拆卸连接。安装板193的后侧通过安装板插接脚191插接在后侧的支撑部37上。安装板193的板
面靠近后端的位置设置有卡块192,卡块192与安装板193的板面之间形成卡接槽194。第一油网32的右侧和第二油网36的左侧分别设置有固定第二插脚51,固定第二插脚51插设在卡接槽194内。安装板193的前端设置有螺钉孔52,且在安装板193的前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个螺钉孔52,第一油网32的右侧和第二油网36的左侧的前端分别设置有固定脚,固定脚上也设置有螺钉孔52,通过螺钉穿过第一油网32的螺钉孔52与安装板193的前端的左侧的螺钉孔52,将第一油网32的前端和安装板193的前端一并与集烟罩31固定连接,同理,通过螺钉穿过第二油网36的螺钉孔52与安装板193的前端的右侧的螺钉孔52将第二油网36的前端与安装板193的前端一并与集烟罩31固定连接。
66.需要说明的是,固定件可以是卡扣或者碰珠组合91等其他结构。
67.进一步地,第一支架4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块,左侧的限位块用于定位第一油网32的安装位置,以方便第一油网32的右端通过螺钉等连接到第二支架41和集烟罩31的支撑部37上;右侧的限位块用于定位第二油网36的安装位置,以方便第二油网36的左端通过螺钉等连接到第二支架41和集烟罩31的支撑部37上。
68.本实施例集烟结构的集烟罩31的进烟口可以从上往下向后倾斜设置,倾斜角度β为10度左右,集烟罩31的后侧的下方设置有油杯34,集油环42可将来自油网上的油脂沿着集烟罩31的进烟口的倾斜方向流入油杯34内。
69.第一油网32和第二油网36设置在集烟罩31的内壁上,且第一油网32和第二油网36均与集烟罩3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边部油路通道。本实施例的挡板33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架44之间间隙设置,以形成中间油路通道。
70.优选的,如图3所示,第一侧的内壁上在第一插槽47内设置有支撑块43,第一插脚61经过支撑块43向第一插槽47内延伸,第一插脚61支撑在支撑块43上,以使第一插脚61与第一侧的内壁间隔设置。
71.本实施例集烟装置应用在吸油烟机上正常工作时的油路系统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集烟装置外部的油路,还有一部分是集烟装置内部的油路。其中集烟装置的外部的油路主要是依靠集烟罩31的进烟口一侧,也即进风面与水平面之间有10度的夹角,当油烟接触到集烟装置的外表面后冷凝形成油渍,油渍积累后形成油滴,受重力作用沿着10度夹角斜面导入到集烟装置最低点的油杯34内。集烟装置内部的油路情况是,在第一油网32的表面和第二油网36的表面形成的油渍受重力影响会沿着第一油网32的四边和第二油网36的四边流在集烟装置的内表面,再沿着10度夹角斜面流到集烟装置内部最低点,最后通过集烟装置漏油孔导入油杯34中。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箭头表示的是油渍的流动路径,其中内置的第一油网32和第二油网36与集烟装置的内部平面之间存在悬空高度差h1,h1可以为5毫米,也即,如图2所示,第一油网32与左端的支撑部37之间间隔5毫米设置,以形成左内部油路,第二油网36与左端的支撑部37之间间隔5毫米设置,以形成右内部油路,此悬空高度差h1是为了确保内置的第一油网32和第二油网36的表面的冷凝油渍流入到集烟装置的内部时可以顺着此悬空高度差h1的间隙流入集烟装置内部的最低点。如图3所示,中间挡板33的第一插脚61插入集烟装置内部11mm,同时与第一支架44之间具有2mm的间隙,此间隙可以作为第一油网32和第二油网36的相互靠近一侧,也即集烟装置的中间油路通道,使得油渍通过此间隙可直接导入到集烟装置内部;同时,后侧的支撑部37的面向集烟腔的侧面的内沿上向后延伸设置有支撑块43,第一插脚61搭接在支撑块43上,支撑块43使得第一插脚61
与集烟装置内部(也即支撑部37的后侧面)也有1.5mm间隙,这是为了保证油渍不会贴着第一插脚61表面渗透到吸油烟机表面。
72.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抽油烟机,包括本实施例提供的集烟装置。其中主机包括箱体和风机组件,箱体与集烟罩31组件连接。
73.本实施例抽油烟机与本实施例提供的集烟装置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7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