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格栅装配结构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12660发布日期:2022-01-15 09:33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格栅装配结构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格栅装配结构及空调。


背景技术:

2.空调的进风口等部位常需要设置镂空的格栅、以便于气体通过格栅进入空调器内部。如现有技术中,常在空调的外壳体上设置进风格栅,并将过滤网可拆卸地插设于进风格栅的内侧,如此,在实现进风的同时,可以对空气进行过滤、确保空调进风顺畅。
3.一般地,格栅多通过环绕其边缘设置的多个扣位结构卡扣安装在空调的外壳体上,但这种格栅装配结构具有以下缺陷:结构复杂、不便于生产和安装,导致格栅装配效率低下且不易拆卸。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有采用设置在外壳体上的滑槽来安装格栅,这种方式虽然简化了格栅的装配结构,提高了生产和装配效率,但是这种装配结构的格栅安装稳定性差、格栅容易在空调工作过程中产生晃动和异响,用户使用体验差,且这种装配结构的格栅容易在挪动空调的过程中意外脱落、影响使用。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设计出一种格栅装配结构及空调,以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安装,且格栅的安装稳定性高、不易产生晃动和意外脱落的格栅装配结构。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格栅装配结构,包括外壳体和格栅,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格栅的装配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装配区的一侧设置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一侧设置限位柱、对侧设置弹性扣,装配完成后,所述格栅插入所述安装槽内、并被夹持在所述限位柱和弹性扣之间。
8.本技术通过位于所述安装槽两侧的限位和弹性扣将所述格栅夹持在两者之间,实现所述格栅的稳定安装,避免所述格栅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晃动和异响,且所述安装槽的结构简单、生产和装配便捷。
9.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柱和弹性扣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限位柱和弹性扣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格栅的厚度。
10.将所述限位柱和弹性扣相对设置,可以通过两者形成格栅的稳定的夹持结构,提高所述限位柱和弹性扣对所述格栅的限位能力、提高所述格栅的安装稳定性;而将所述限位柱和弹性扣之间的间隙宽度设置为小于所述格栅的厚度,可以通过所述弹性扣的弹性变形将所述格栅稳定地夹持在所述限位柱和弹性扣之间。
11.进一步的,所述装配区上还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当所述格栅与所述外壳体装配完成后,所述格栅的边缘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相邻、并能够被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止挡和限位。
12.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设置,能在所述装配区的其他位置形成所述
格栅的限位结构,进一步提高所述格栅的安装稳定性。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安装槽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部垂直于所述安装槽设置。
14.将所述第一限位部和安装槽相对设置、将所述第二限位部垂直于所述安装槽设置,可以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对格栅进行限位。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安装槽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部沿竖直方向设置。
16.将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安装槽沿水平方向设置,格栅拆装时的运动方向为水平方向,推拉格栅更方便。
17.进一步的,所述装配区通过所述外壳体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安装槽靠近所述外壳体的外表面的一侧,所述限位柱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壳体的外表面保持平齐。
18.将所述限位柱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壳体的外表面保持平齐,使得当所述格栅装配在所述外壳体上时,所述格栅能够填充凹陷状的装配区,使得装配区处外壳体的外表面整体保持平齐,美观程度高。
19.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扣的一端通过连接端与所述外壳体相连接,另一端为悬置端。
20.将所述弹性扣的两端部设置为一端与外壳体连接、另一端悬置的结构可使得所述弹性扣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
21.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扣上设置过盈配合部,所述过盈配合部为向所述安装槽内部凸出的弧形凸起状结构。
22.所述过盈配合部的设置使得所述弹性扣能够紧密地夹持所述格栅。
23.进一步的,所述格栅上还设置有推手,所述推手为形成在所述格栅外侧的凸起。
24.在装配和拆卸所述格栅时,可以将所述推手作为所述格栅的着力点,使得所述格栅便于推拉。
25.一种空调,包括上述的格栅装配结构。
26.本技术所述的格栅装配结构及空调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外壳体与格栅之间的装配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备、安装和拆卸;第二,外壳体与格栅之间的连接稳定,在使用或移动所述空调的过程中,格栅不易晃动和脱落;第三,外壳体与格栅之间的装配结构与所述外壳体的外表面保持平齐,美观程度高。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外壳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格栅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外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格栅和外壳体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33.1、外壳体;11、装配区;101、安装槽;1011、限位柱;1012、弹性扣;1012a、连接端;1012b、悬置端;1012c、过盈配合部;1013、容纳槽;102、第一限位部;103、第二限位部;2、格
栅;21、外边框;22、推手。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35.如图1~5所示,一种格栅装配结构,包括外壳体1和格栅2,所述外壳体1上设置格栅2的装配区11,在所述装配区11的一侧设置安装槽101,所述安装槽101的一侧设置限位柱1011、对侧设置弹性扣1012,装配完成后,所述格栅2插入所述安装槽101内、并被夹持在所述限位柱1011和弹性扣1012之间的间隙内。
36.本技术通过位于所述安装槽101两侧的限位柱1011和弹性扣1012将所述格栅2夹持在两者之间,实现所述格栅2的稳定安装,避免所述格栅2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晃动和异响,且所述安装槽101的结构简单、生产和装配便捷。
37.优选的,所述限位柱1011和弹性扣1012一一对应设置,在每个限位柱1011的对侧均设置一个弹性扣1012。将所述限位柱1011和弹性扣1012相对设置,可以通过两者形成格栅2的稳定的夹持结构,提高所述限位柱1011和弹性扣1012对所述格栅2的限位能力、提高所述格栅2的安装稳定性。
38.更加优选的,所述限位柱1011和弹性扣1012之间的间隙宽度小于所述格栅2的厚度,如此,可以通过所述弹性扣1012的弹性变形将所述格栅2稳定地夹持在所述限位柱1011和弹性扣1012之间。
39.进一步的,所述装配区11上还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02和第二限位部103,所述第一限位部102和第二限位部103为设置在所述装配区11边缘的凸台,当所述格栅2与所述外壳体1装配完成后,所述格栅2的边缘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02和第二限位部103分别相邻、并能够被所述第一限位部102和第二限位部103止挡和限位。
40.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部102和所述安装槽10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部103垂直于所述安装槽101设置。
41.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102和所述安装槽101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部103沿竖直方向设置。
42.更加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102位于所述装配区11的下侧,所述安装槽101位于所述装配区11的上侧。
43.作为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装配区11通过所述外壳体1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当所述外壳体1的外表面向内凹陷时,可以同时形成所述安装槽101、以及台阶状的第一限位部102和第二限位部103,使得所述装配区11的结构简单、所述第一限位部102、第二限位部103和安装槽101可以与所述外壳体1通过一体成型制备。
44.优选的,所述限位柱1011位于所述安装槽101靠近所述外壳体1的外表面的一侧,对应的,所述弹性扣1012位于所述安装槽101远离所述外壳体1的外表面的一侧。
45.更加优选的,所述限位柱1011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壳体1的外表面保持平齐,使得当所述格栅2装配在所述外壳体1上时,所述格栅2能够填充凹陷状的装配区11,使得装配区11处外壳体1的外表面整体保持平齐。
46.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101的一侧间隔设置多个所述限位柱1011,通过所述限位柱
1011形成所述安装槽101的一侧壁。
47.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101具有与所述限位柱1011相对的另一侧壁,在该侧壁上设置容纳槽1013,所述弹性扣1012设置在所述容纳槽1013内。通过所述容纳槽1013为所述弹性扣1012提供容纳空间能够避免所述弹性扣1012的弹性变形受到其他部件的干涉。
48.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扣1012的两端部分别为连接端1012a、悬置端1012b,所述弹性扣1012通过连接端1012a与所述容纳槽1013相连接,所述弹性扣1012的另一端悬置端1012b悬置在所述容纳槽1013内。将所述弹性扣1012的两端部设置为一端与容纳槽1013连接、另一端悬置的结构可使得所述弹性扣1012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
49.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扣1012上还设置有过盈配合部1012c,所述过盈配合部1012c为向所述安装槽101内部凸出的凸起状结构。所述过盈配合部1012c的设置使得所述弹性扣1012能够紧密地夹持所述格栅2。
50.优选的,所述过盈配合部1012c设置在所述连接端1012a和悬置端1012b之间,即所述弹性扣1012的中部。
51.作为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所述过盈配合部1012c为连接所述连接端1012a和悬置端1012b的弧形凸起结构,当所述格栅2插入所述限位柱1011和弹性扣1012之间时,将首先与所述过盈配合部1012c接触、之后通过所述弹性扣1012的弹性变形增大所述限位柱1011和弹性扣1012之间间隙的宽度,以允许所述格栅2插入所述限位柱1011和弹性扣1012之间的间隙内。
52.进一步的,将自然状态下、所述过盈配合部1012c凸出于所述安装槽101内侧的高度记为所述过盈配合部1012c的过盈量,如图4所示,所述过盈配合部1012c的过盈量即为图4中h所示的距离。优选的,所述过盈量h的取值范围为0.5~1mm。
53.进一步的,所述格栅2包括环绕其外侧边缘的外边框21,当将所述格栅2装配在所述外壳体1上时,所述外边框21的一侧将插入所述安装槽101内、并被夹持在所述限位柱1011和弹性扣1012之间;另外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02和第二限位部103相邻、并被所述第一限位部102和第二限位部103止挡和限位。
54.进一步的,所述格栅2上还设置有推手22,在装配和拆卸所述格栅2时,可以将所述推手22作为所述格栅2的着力点,使得所述格栅2便于推拉。
55.优选的,所述推手22为形成在所述格栅2外侧的凸起。
56.更加优选的,当所述格栅2装配在所述外壳体1上后,所述推手22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103的对侧。
57.作为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装配区11位于外壳体1的后侧上部,所述装配区11的上侧通过所述限位柱1011和弹性扣1012形成所述安装槽101,所述装配区11的下侧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102,所述装配区11的左侧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部103,所述格栅2从所述装配区11的右侧插入所述安装槽101内。
58.以下对本技术所述的格栅装配结构的装配过程进行详细说明:装配时,如图5所示,首先将所述格栅2的上侧插入所述安装槽101内、将所述格栅2的下侧抵靠在所述第一限位部102上,之后通过所述推手22沿着水平方向向左推动所述格栅2,使得所述格栅2的上下两侧分别沿着所述安装槽101和第一限位部102向左运动,当所述格栅2运动至所述弹性扣1012时,由于所述弹性扣1012与所述限位柱1011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格栅2的厚度,所述格
栅2将迫使所述弹性扣1012向所述安装槽101的外侧变形和运动、以挤入所述弹性扣1012与所述限位柱1011之间的间隙内,如此,可以通过所述弹性扣1012和限位柱1011将所述格栅2夹持在所述安装槽101内,实现所述格栅2与所述安装槽101的稳定连接,避免所述格栅2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晃动和异响,降低用户使用体验;之后,继续向左推动所述格栅2,直至所述格栅2的左侧边缘与所述第二限位部103抵接、无法继续向左运动,此时,所述格栅2装配完成,通过所述第二限位部103可以对所述格栅2的运动终点进行限定、确保所述格栅2安装到位,同时对所述格栅2的边缘进行限位。
59.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所述空调包括上述的格栅装配结构。
60.优选的,所述空调为移动空调。
61.综上所述,不难得出本技术所述的格栅装配结构及空调具有如下优点:第一,外壳体1与格栅2之间的装配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备、安装和拆卸;第二,外壳体1与格栅2之间的连接稳定,在使用或移动所述空调的过程中,格栅2不易晃动和脱落;第三,外壳体1与格栅2之间的装配结构与所述外壳体1的外表面保持平齐,美观程度高。
62.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