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56690发布日期:2022-02-26 01:19阅读:59来源:国知局
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外机。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空调制冷效率的提升,空调内部的发热量也在不断升高。在空调室外机电控盒中,各种电子元器件的运行稳定性会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在相关技术中,室外机的电控盒只有单一方向进行散热,这样会导致主控板上的元器件发热温度高,电控盒的散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室外机,所述室外机的电控盒能在多个方向进行散热,有效降低主控板上元器件的温度,提升电控盒的散热效果。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外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限定出容纳腔,所述机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机,所述风机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风机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流入,且从所述出风口排出。电控盒,所述电控盒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控盒包括盒体、电路板和散热器,所述电路板、所述散热器设在所述盒体内,所述盒体至少在顶部和侧面设有吸风口,所述吸风口吸入的气流流经所述散热器。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外机,在机壳的容纳腔中,风机驱动气流从进风口流入,从出风口流出,带动气流通过电控盒,通过吸风口流入的气流在经过电路板和散热器时可以将热量带走。由于在盒体的顶部和侧面都设有吸风口,有利于提高电控盒的过风量,而且电控盒内多角度过风,其电器元件可从更多方向被吹风,能够保证电器元件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如此设置后,便于减小散热器的尺寸,降低成本。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外机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容纳腔在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为第一容室和第二容室,所述进风口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应所述第一容室设置,所述第二进风口对应所述第二容室设置,所述风机设在所述第一容室内。所述隔板上设有安装口,所述电控盒配合在所述安装口处,且所述电控盒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室、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室。所述吸风口位于所述第二容室,所述散热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室。由此,保证散热器的一部分在第一容室内,可以通过第一容室内部的气体流动给散热器散热,带走电器元件产生的部分热量,增加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体包括: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具有支撑底板和支撑立板,所述支撑立板连接在所述支撑底板上,所述支撑立板邻近或者位于所述安装口处,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支撑立板的朝向所述第一容室的一侧,所述支撑立板上设有贯通孔。由此,支撑立板可以为散热器提供支撑,使散热器能够固定在第一容室和第二容室之间。支撑立板上的贯通孔可以为气流提供风道,增加电控盒的散热效率。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支撑骨架的顶部,所述支撑立板包括:上竖板和下斜板,所述上竖板竖向设置,所述下斜板位于所述上竖板下方,所述下斜板在向上方向上朝向所述散热器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上竖板上方及所述下斜板下方均设在所述贯通孔。由此,上竖板和下斜板设在贯通孔,气流可以通过。又由于下斜板倾斜设置,可以对气流起到导向的作用。增加电控盒背部的风道数量,增加散热效率。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骨架还包括:支撑前板和支撑后板,所述支撑前板、所述支撑后板连接在所述支撑立板的相对两侧,所述支撑前板、所述支撑后板均连接所述支撑底板,所述吸风口包括:侧吸口,所述侧吸口与所述支撑立板相对设置。由此,支撑前板和支撑后板通过与支撑立板和支撑底板连接,能够形成稳固的结构,增加电控盒支撑骨架的结构强度。侧吸口与支撑立板相对设置可以使气流从侧吸口进入之后通过支撑立板,增加散热效果。
10.进一步地,所述吸风口还包括第一前吸口,所述第一前吸口与所述支撑后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前吸口与所述侧吸口相连。由此,气流可以从第一前吸口进入电控盒内部,增加散热效率。
11.进一步地,所述吸风口还包括第二前吸口,所述第二前吸口设在所述支撑前板上,所述第二前吸口位于所述支撑立板的邻近所述散热器的一侧。由此,气流可以从第二前吸口进入电控盒内部,气流会更多的流入散热器,增加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风口还包括底吸口,所述底吸口设在所述支撑底板上,所述底吸口位于所述支撑立板的邻近所述散热器的一侧。由此,气流可以通过底吸口进入电控盒内部,增加风道的数量,增强散热效果。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体还包括:盒顶板,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盒顶板上,所述吸风口包括设在所述盒顶板上的顶吸口,所述顶吸口位于所述第二容室。由此,在盒顶板上设置顶吸口,可以使气流从电控盒顶部进入盒体,增加风道的数量,增强散热效率。
14.具体地,所述盒顶板的一部分向上凸起形成上凸盖,所述上凸盖与所述电路板之间形成过风通道,所述顶吸口位于所述上凸盖的侧壁上,所述顶吸口连通所述过风通道。由此,气流可以从上凸盖的侧壁进入盒顶板,通过过风通道进入盒体内部,气流在通过电路板的时候可以带走电路板产生的部分热量,增加散热效果。
15.进一步地,所述上凸盖上设有所述顶吸口的侧壁,在远离所述风机的方向上向下倾斜设置。由此,顶吸口侧壁向下倾斜设置可以使气流更顺畅的进入上凸盖,而且倾斜设置可以对气流起到导向的作用,增强盒体内部风道的合理性,增加散热效率。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水平设置,所述散热器连接在所述电路板的底部,所述盒体的位于所述散热器与所述风机之间的侧壁上设有穿孔。由此,电路板水平放置可以使气流更顺畅的流过。盒体上的穿孔可以增加盒体内部风道的数量,增加散热效率。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机的立体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机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机的电控盒的立体图。
22.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23.附图标记:
24.室外机100、
25.机壳200、容纳腔210、进风口220、第一进风口221、第二进风口222、出风口230、顶盖201、手板202、底盖203、左侧板204、右侧板205、前面板206、
26.风机300、
27.隔板400、第一容室410、第二容室420、安装口430、挂槽401、挂板440、
28.电控盒500、
29.盒体600、
30.吸风口610、侧吸口611、第一前吸口612、第二前吸口613、底吸口614、穿孔615、
31.支撑骨架620、支撑底板621、支撑立板622、贯通孔623、上竖板624、下斜板625、支撑前板626、支撑后板627、竖筋628、横筋629、
32.盒顶板630、顶吸口631、上凸盖632、630挂钩634、
33.悬钩640、
34.电路板700、电容器701、
35.散热器800、
36.换热器910、压缩机920、储液器930、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0.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外机100。
4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外机100,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机壳200、风机300和
电控盒500。
42.机壳200内限定出容纳腔210,机壳200上设有进风口220和出风口230。风机300设在容纳腔210内,风机300用于驱动气流从进风口220流入,且从出风口230排出。可以理解的是,室外机100还包括换热器910,换热器910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腔210内,有的方案里换热器910会设置在机壳200上但位于容纳腔210外,这里不作限制。总之,风机300驱动气流流动时,气流会流经换热器910,促使空气与换热器910换热,实现换热器910的吸热或者放热。换热后的空气在排出室外机100后,混入环境空气中。
43.电控盒500安装在容纳腔210内,电控盒500包括盒体600、电路板700和散热器800,电路板700、散热器800设在盒体600内,盒体600至少在顶部和侧面设有吸风口610,风机300运转时驱动气流从吸风口610吸入,且吸风口610吸入的气流流经散热器800。也就是说,风机300运转时不仅带动气流与换热器910换热,还会带动气流流经电控盒500,避免电控盒500温度过高。
44.可以理解的是,电控盒500是室外机100的控制中枢,电控盒500内设置有各种电器元件,如果电器元件温度过高,容易失效,而且还会折损使用寿命。而本技术的方案里利用风机300对电控盒500降温,有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
45.其中,电控盒500所包括的主要部件中,盒体600为载体,盒体600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制。电路板700是电控盒500的主要电器元件,而且电路板700上通常会安装其他电器元件,当然电控盒500内也可能还有未安装在电路板700上的电器元件,对于电控盒500内电器元件的具体分布,这里也不作限制。散热器800的作用在于吸收电器元件的热量,避免电器元件温度过高,例如散热器800可以与电器元件中发热件接触,散热器800将发热件的热量吸收后,将热量发散至流经的空气。
46.本技术的方案中,由于盒体600的吸风口610至少安排在顶侧两面,风机300运转时,电控盒500至少在顶面和侧面进风,这样使电控盒500的进风方向至少有两个,不再只限于一个方向散热。吸风口610方向变多后,有利于增加电控盒500的通风风量,使散热器800的换热量更多,而且有利于让电控盒500内电器元件至少在两个方向上过风,这样电器元件与流动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电控盒500内的积热死角减少。因此可以提高散热效果,避免电控盒500内各电器元件发热温度过高。如此设置后,在同样散热能力下,本技术的方案可以将散热器800尺寸设计得更小,有利于减小电控盒500整体尺寸,减少占用空间。而电控盒500占用空间减小后,空出的空间要么可以用来排布其他部件,要么可以流通空气。
47.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外机100,在机壳200的容纳腔210中,风机300驱动气流从进风口220流入,从出风口230流出,带动气流通过电控盒500,通过吸风口610流入的气流在经过电路板700和散热器800时可以将热量带走。由于在盒体600的顶部和侧面都设有吸风口610,有利于提高电控盒500的过风量,而且电控盒500多角度过风,其内电器元件可从更多方向被吹风,所以能够保证电器元件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如此设置后,便于减小散热器800的尺寸,降低成本。
48.如图1-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机100还包括:隔板400,隔板400设在机壳200内,容纳腔210被隔板400分隔出第一容室410和第二容室420。隔板400将容纳腔210分区后,便于对室外机100内的部件根据特点,分区安装,且方便限位、固定。
49.具体地,如图2所示,室外机100还包括压缩机920及各种阀门,压缩机920及各种阀
门可以安装在第二容室420内,而风机300安装在第一容室410内。可以理解的是,风机300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换热器910换热,换热器910可以部分或者全部位于第一容室410内,第一容室410内风量大,换热效率高。而压缩机920及各种阀门可以被约束在第二容室420,由隔析400分开可避免造成过大风阻。当然,在风机300运转时周围的空气流动起来后,流动的空气也可以给压缩机920及各种阀门进行散热,但是压缩机920及各种阀门约束在第二容室420后更加安稳,避免管、线乱晃而打到风机300。进一步地,室外机100还包括储液器930,储液器930与压缩机920相连且位于第二容室420内。
50.更具体地,如图1所示,进风口220包括第一进风口221和第二进风口222,第一进风口221对应第一容室410设置,第二进风口222对应第二容室420设置,风机300设在第一容室410内。隔板400上设有安装口430,电控盒500配合在安装口430处,且电控盒500部分位于第一容室410、部分位于第二容室420。吸风口610位于第二容室420,散热器800可仅一部分置于第一容室410,散热器800也可全部置于第一容室410内。
51.电控盒500设置在隔板400的安装口430上,保证其一部分在第一容室410,另一部分在第二容室420,有助于电控盒500的稳定固定,且在吹风时保持平稳状态。
52.在第二容室420中,气流通过第二进风口222进入,通过电控盒500上的吸风口610进入盒体600内部,气流带走电控盒500内部电器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器800带走散热器800上的热量,流入第一容室410,从第一容室410的出风口230流出室外机100机壳200。
53.将吸风口610设置在第二容室420,使第一容室410、第二容室420之间空气流通,而且二者之间流通的气流可以集中从电控盒500流过,这样有利于集中风量散热。
54.这里将散热器800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容室410,可使散热器800与风机300距离调近,而距离风机300近处的风力大而风量足,因此对散热器800的散热效果也好。
55.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盒体600包括:支撑骨架620,支撑骨架620具有支撑底板621和支撑立板622,支撑立板622连接在支撑底板621上,支撑立板622邻近或者位于安装口430处,散热器800位于支撑立板622的朝向第一容室410的一侧,支撑立板622上设有贯通孔623。
56.这里,支撑底板621一方面可以保护电控盒500内部的电器元件,在受到冲击时避免电器元件冲撞到外部部件,另一方面在电控盒500安装至隔板400上后,支撑底板621可以承担电控盒500大部分重量。
57.支撑立板622连接在支撑底板621上,为支撑骨架620提供支撑,增加了支撑骨架620的结构刚度,能够保证支撑骨架620能够在隔板400上稳定安装,也能够为散热器800的固定提供安装基础。支撑立板622处为电控盒500的刚度较强处,因此将支撑立板622邻近或者位于安装口430处,可使电控盒500长期使用后不易弯折、变形。
58.由于支撑立板622上设有贯通孔623,气流可以通过贯通孔623流入第一容室410,又因为散热器800安装在支撑立板622朝向第一容室410的一侧,在气流通过贯通孔623之后会集中流过散热器800,带走散热器800上的热量,增加散热器800的散热效率。
5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对支撑立板622上的贯通孔623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制,例如贯通孔62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贯通孔623数量为一个的时候,可设定该贯通孔623的开孔较大,所以流过贯通孔623的气流流量也会较大。在贯通孔623数量为多个时,气流在流到多个贯通孔623时,会被不同的孔洞分流,形成多条风道。虽然这些
风道的总体流向都是流入第一容室410,但是会有细微的区别,这些区别会使气流流过不同的电器元件,这样就可以直接通过气流为电气元件进行散热,减少散热器800的散热负担。在保证相同散热效率的情况下,可以使散热器800的尺寸做的更小,降低成本。
60.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700位于支撑骨架620的顶部,支撑立板622包括:上竖板624和下斜板625,上竖板624竖向设置,下斜板625位于上竖板624下方,下斜板625在向上方向上朝向散热器800的方向倾斜设置。
61.这里由于电路板700位于支撑骨架620的顶部,上竖板624竖向设置,可以减少上竖板624对电路板700的挤占空间,减少对电路板700上电器元件的干涉。而下斜板625的倾斜设置,一方面可以将气流在下斜板625的上下两侧,分成两股,下斜板625相当于在局部形成不同风道,另一方面下斜板625倾斜设置,使对表面的气流有向上导流作用,可以引导气流向上流经更多电器元件。
62.具体地,上竖板624上方及下斜板625下方均设在贯通孔623。这样气流被支撑立板622至少分成两股,可分别从上竖板624上方及下斜板625下方流向散热器800。
63.更具体地,如图4所示,支撑立板622还包括竖筋628,竖筋628连接下斜板625,有的竖筋628可以连接上竖板624,这样进一步增强支撑立板622在支撑立板622处的结构刚度。而且竖筋628的设置,还有助于梳导气流,减少扰流。
64.可选地,竖筋628与上竖板624垂直设置,这样二者横截面面积大,抗弯能力更强。
65.进一步地,支撑立板622还包括横筋629,横筋629横向设置,且连接在上竖板624下端,这样一方面增强支撑立板622结构刚度,另一方面可以参与气流的分流,有助于气流均匀地流向散热器800。
66.可选地,如图4所示,横筋629在向上方向上朝向散热器800倾斜设置,这样流向横筋629上表面的气流向上导引。而横筋629下方在下斜板625上方,也可以设置贯通孔623,流向模筋629下表面的气流也可以从此贯通孔623通过。
67.进一步可选地,竖筋628与横筋629相连,形成网格状,支撑力更强。
68.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骨架620还包括:支撑前板626、支撑后板627。支撑前板626、支撑后板627连接在支撑立板622的相对两侧,支撑前板626、支撑后板627均连接支撑底板621。
69.可以理解的是,隔板400上的安装口430,通常近似矩形,安装口430除了上下两边,还有前后两边。由于支撑立板622邻近或者位于安装口430处,支撑立板622的相对两侧正好对着安装口430的前后两边,因此支撑前板626、支撑后板627对应在安装口430的前后两边。支撑前板626、支撑后板627的设置,且均与支撑底板621相连,形成一体后可以进一步提高支撑骨架620的结构刚度和强度。
70.具体地,吸风口610包括:侧吸口611,侧吸口611与支撑立板622相对设置。侧吸口611与支撑立板622相对设置可以使气流从侧吸口611进入之后通过支撑立板622,形成一个贯通电控盒500的风道,提高电控盒500的散热效果。在图2的示例中,支撑前板626在前侧,支撑后板627在后侧,支撑立板622在左侧,侧吸口611位于电控盒500的右侧,气流可以从右侧进入侧吸口611,吸入电控盒500。
71.进一步地,如图2-图4所示,吸风口610还包括第一前吸口612和第二前吸口613。第一前吸口612与支撑后板627相对设置,第一前吸口612与侧吸口611相连。第二前吸口613设
在支撑前板626上,第二前吸口613位于支撑立板622的邻近散热器800的一侧。
72.由此,气流可以在通过第一前吸口612和第二前吸口613流入电控盒500的时候形成不同的风道。气流从第一前吸口612流入的时候,可以直接与电路板700上的电器元件接触,然后通过支撑立板622上的贯通孔623流出电控盒500,可以直接带走电器元件的部分热量。气流从第二前吸口613流入的时候,由于临近散热器800一侧,可以直接通过散热器800,带走散热器800上的热量,由于气流从第二前吸口613流入的时候温度稍低,能够带走散热器800上更多的热量,增加散热器800的散热效率。
73.具体地,如图3所示,支撑前板626的面积小于支撑后板627,支撑前板626在远离安装口430的一侧,是缺失的,此处相当于第一前吸口612。而第二前吸口613是在支撑前板626上挖出的口,第二前吸口613的面积小于第一前吸口612的面积。
74.可选地,第二前吸口613为三角形,第二前吸口613的宽度向下逐渐增加。
75.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风口610还包括底吸口614,底吸口614设在支撑底板621上,底吸口614位于支撑立板622的邻近散热器800的一侧。由此,气流可以通过底吸口614进入电控盒500内部,进一步增加风量、提高散热效果。
76.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盒体600还包括:盒顶板630,电路板700安装在盒顶板630上,吸风口610包括设在盒顶板630上的顶吸口631,顶吸口631位于第二容室420。由此,气流从第二进风口222进入容纳腔210之后,可通过电控盒500顶部的顶吸口631进入电控盒500,气流流经电路板700的上表面,在增加电控盒500内部风道数量的同时,可以加强散热效率,提高电路板700运行的稳定性。
77.具体地,盒顶板630的一部分向上凸起形成上凸盖632,上凸盖632与电路板700之间形成过风通道,顶吸口631位于上凸盖632的侧壁上,顶吸口631连通过风通道。由此,上凸盖632和电路板700之间形成一定的空腔,气流可以从上凸盖632的侧壁进入上凸盖632和电路板700之间的空腔中,与电路板700直接接触。
78.可以理解的是,在电路板700上方形成过风通道,顶吸口631进风可以直接进入过风通道,这样使顶吸口631处的进风风阻很小,吸风量增加。而且上凸盖632与电路板700之间留出空间后,使气流在内部可以流通,这样吸热更加通畅。
79.这里将盒顶板630上设置上凸盖632,顶吸口631设在上凸盖632的侧壁上,当有气流吹向盒顶板630时,可以沿上凸盖632的侧壁流动,流入顶吸口631内。由于电控盒50上方有机壳200的顶盖201,因此上凸盖632的设置,使顶吸口631不用直面顶盖201,更容易吸风。
80.进一步地,上凸盖632上设有顶吸口631的侧壁,在远离风机300的方向上向下倾斜设置。由此,倾斜设置可以对气流起到导向的作用,吹向上凸盖632的气流可以向上导引流向顶吸口631。
81.当然,本技术方案中顶吸口631的侧壁可以为竖直设置。
82.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700水平设置,散热器800连接在电路板700的底部,如此设置电路板700可以导引气流沿水平方向流动,有利于导引气流从第二容室420流向第一容室410。散热器800可以集中吸收电路板700的热量,避免电路板700温度过高。
83.具体地,盒体600的位于散热器800与风机300之间的侧壁上设有穿孔615。由此,电路板700水平放置可以使气流更顺畅的流过。盒体600上的穿孔615可以增加盒体600内部风道的数量,增加散热效率。
84.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盒顶板630的中间部分向上凸起,形成上凸盖632。上凸盖632具有四个侧壁,分别为前壁、后壁、左壁和右壁,前壁对应室外机100的前侧,后壁对应室外机100的后侧,左壁临近风机300,右壁远离风机300。上凸盖632的右壁上设有顶吸口631,这样气流可从顶部右侧吸入电控盒500。
85.这里,上凸盖632的前壁、后壁、左壁,可以是竖直壁,也可以是倾斜壁。在图3中,上凸盖632的前壁、后壁是倾斜壁,二者在向上方向上朝向彼此延伸设置,左壁是弧形壁,且在向上方向上逐渐向右延伸。
86.具体地,上凸盖632的侧壁上具有多排多列顶吸口631,这样可以增加风量,且避免单个顶吸口631过大导致刚度过弱。
87.可选地,如图3所示,每个顶吸口631均具有向上延伸的边沿,这样可以加强结构。
88.可选地,每个顶吸口631均为圆孔,便于加工。
89.在顶吸口631设置后,电控盒500成为多方向散热结构,电控盒500的正前方、顶部、左右方向均可以通风循环,实现空气流通。
90.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至少部分散热器8位于顶吸口631下方,这样进入过风通道的气流可以直下流经散热器8,对散热器8的散热效果可以提高。
91.可选地,如图3和图2所示,盒顶板630上设有挂钩634,隔板400上设有挂槽401,挂钩634可以挂在挂槽401上,从而使电控盒500通过盒顶板630可以得到支撑。
92.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隔板400的前侧设有挂板440,挂板440上形成上方敞开的挂槽401,挂钩634挂在挂板440上。
9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散热器800为多个,多个散热器800间隔开设置,这样增强散热效果。具体地,多个散热器800成排设置,且沿气流方向排布。
94.可选地,每个散热器800均具有多个鳍片,鳍片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分布,散热器800在高度方向上,于相邻鳍片之间形成分道,这样有利于气流疏导。
95.进一步可选地,散热器800为铝制散热器800,导热率,散热效果佳。
96.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700倒挂固定在盒顶板630上,并通过螺钉等连接件进行固定。这样盒顶板630成最大承重部件。
97.具体地,支撑骨架620倒扣在盒顶板630上,并通过螺钉等连接件进行固定。安装完成后,将支撑骨架620跨设在隔板400上,并通过盒顶板630与隔板400进行固定连接,这样可以分散承重点、连接点,提高电控盒500与隔板400固定安装的稳定性。
98.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电路板700上安装有多个电器元件,例如如图3所示,电路板700上安装有电容器701,电容器701竖向设置,电容器701的底部位于支撑底板621上方。实际上电容器701悬吊在电路板700上,电容器701的底部与支撑底板621间隔开。电路板700上还安装有其他电器元件,如ic、电容、二极管等,这里不作限制。
99.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电控盒500上还设有悬钩640,悬钩640用于挂住器件,例如可以挂住管路或者电线等。
100.具体地,悬钩640设置在盒顶板630上,且位于盒顶板630的底部,受到盒顶板630的保护。
101.可选地,悬钩640为两个,两个悬钩640平行排布。
102.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机壳200的侧壁的一部分形成为手板202,第二进风口222形
成在手板202上,这样可以从右侧进风。
103.下面参照图1-图3描述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室外机100的结构。
104.该室外机100包括机壳200、风机300、隔板400、电控盒500、换热器910、压缩机920、储液器930。机壳200内部限定出容纳腔210,容纳腔210在隔板400的两侧被分为第一容室410和第二容室420。具体地,机壳200的左侧腔室为第一容室410,右侧腔室为第二容室420。
105.风机300、换热器910安装在第一容室410内,压缩机920、储液器930安装在第二容室420内。电控盒500安装在隔板400上,电控盒500有一部分位于第一容室410,有一部分位于第二容室420。
106.机壳200包括:底盖203、左侧板204、右侧板205、前面板206和顶盖201,左侧板204、右侧板205连接在前面板206的左右两侧,底盖203、顶盖201位于前面板206的上下两端,机壳200大体呈长方体形。其中机壳200没有背板,机壳200背部敞开构成出风口230。
107.前面板206上设有第一进风口221,第一进风口221处设置有进风格栅(图未示出),第一进风口221正对风机300设置。换热器910位于第一容室410内,换热器910大体呈l形,换热器910一部分临近左侧板204设置,换热器910一部分正对出风口230设置。
108.压缩机920安装在底盖203上,电控盒500位于压缩机920上方,二者之间的空间可以安装各种阀管、控制部件等。
109.在右侧板205上安装有手板202,手板202用于搬运时手扣在手板202处。手板202上设有第二进风口222。
110.隔板400上设有安装口430,电控盒500配合在安装口430处。
111.电控盒500包括盒体600、电路板700和散热器800。电路板700和散热器800设在盒体600内,散热器800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容室410内,散热器800的一部分插进安装口430处。
112.盒体600在顶部、侧面和底面设有吸风口610,这些吸风口610都位于第二容室420内。盒体600内部为支撑骨架620,支撑骨架620由支撑底板621、支撑立板622、支撑前板626和支撑后板627相互连接,与盒体600的盒顶板630组成一个半封闭的盒状结构。支撑立板622位于隔板400的安装口430处,将电控盒500固定在隔板400上。
113.散热器800位于支撑立板622朝向第一容室410的一侧,电路板700位于盒顶板630的下部,固定在支撑骨架620上,电路板700水平设置,散热器800连接在电路板700的底部。
114.支撑立板622上设有贯通孔623,还包括上竖板624和下斜板625,上竖板624竖向设置,下斜板625位于上竖板624下方,下斜板625在向上方向上向左倾斜设置。盒顶板630位于支撑骨架620的顶部,盒顶板630的中间区向上凸起形成上凸盖632,上凸盖632与电路板700之间有一定空间,形成过风通道,上凸盖632的右侧壁为向右且向下倾斜设置,侧壁上设有顶吸口631。
115.电控盒500在支撑立板622相对位置有侧吸口611,在支撑前板626上设有第一前吸口612和第二前吸口613,在支撑底板621上设有底吸口614。气流通过风机300从第二进风口222吸入第二容室420中,可以通过顶吸口631、侧吸口611、底吸口614、第一前吸口612和第二前吸口613进入电控盒500,在电控盒500内形成多条风道,为电控盒500内的电器元件进行散热。
116.其中,电路板700水平设置,散热器800连接在电路板700的底部,电路板700底部连接多个电器元件,包括竖置的电容器701。电路板700倒挂固定在盒顶板630上,并通过螺钉
等连接件进行固定。支撑骨架620倒扣在盒顶板630上,并通过螺钉等连接件进行固定。安装完成后,将支撑骨架620跨设在隔板400上,并通过盒顶板630与隔板400进行固定连接。
117.隔板400的前侧设有挂板440,挂板440上形成上方敞开的挂槽401,盒顶板630上设有挂钩634,挂钩634挂在挂板440上。挂钩634设置在盒顶板630的前后两侧,两侧均挂上后可得到支撑。
118.盒顶板630的中间部分向上凸起,形成上凸盖632。上凸盖632具有四个侧壁,分别为前壁、后壁、左壁和右壁,上凸盖632的右壁上设有顶吸口631,这样气流可从顶部右侧吸入电控盒500。上凸盖632的右壁上具有多排多列顶吸口631,每个顶吸口631均具有向上延伸的边沿,相当于每个顶吸口631处连接一段管。每个顶吸口631均为圆孔,便于加工。
119.散热器800为两个,两个散热器800左右间隔开设置,其中左侧的散热器800完全位于第一容室410内,右侧的散热器800紧临支撑立板622设置,因此右侧的散热器800会有一部分留在第一容室410内,会有一部分通过安装口430伸进第二容室420。散热器800为铝制散热器800,可通过螺钉固定。有的方案中,散热器800与电路板700直接接触,或者二者之间涂有导热层。
120.机壳200的右侧板205上设有手板202,手板202上设有朝向第二容室420进风的第二进风口222。手板202的高度大体与电控盒500一致,第二进风口222大体朝向侧吸口611设置。
121.通过上述设计后,电控盒500顶部、左右侧、前侧都能进风,进入第二容室420的空气,大体分成三路,分别从顶吸口631、侧吸口611、前吸口进入电控盒500,气流流经电器元件,主要流经电路板700,然后经过散热器800,进入第一容室410。从而散热效果提升,电控盒500内部的电器元件可靠性提升。
122.这样设置散热器800尺寸可以减小,体积可以由原来的47*57*153=409887减小为47*68*111=354756(该公式里长度尺寸的单位均为毫米,体积单位为立方毫米)。
12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外机100的其他构成例如压缩机结构和毛细管结构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12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