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燥过热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91973发布日期:2022-02-20 02:09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燥过热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干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燥过热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干燥是从固体材料或制品中消除液体,干燥技术被广泛运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制造中。其中,餐具烘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场景之一。在餐具烘干过程中,一般通过ptc或者其他加热器,配合风机可以达到快速干燥的目的。然而风机的开关与否,关系到是否过热处理。当加热器开启时,风机也同步开启,在快速干燥的同时抑制温度过热。
3.然而由于目前缺乏对烘干装置进行过热保护,当加热器开启后,风机未同步启动,会造成过热,并且在温度过热后,加热器还会继续加热,进而造成危险,例如设备烧坏,甚至火灾等。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乏对烘干装置进行过热保护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干燥过热检测装置。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干燥过热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器、加热电路及烘干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外接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加热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加热电路,控制所述加热电路中的加热器运作;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烘干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将所述控制信号同步发送至所述烘干电路,控制所述烘干电路中的烘干风机运转;所述烘干电路的反馈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烘干电路用于将所述烘干风机的运转状态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器。
7.可选地,所述加热电路,包括:加热器、驱动电路及继电器,其中,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外接第一供电电源,所述继电器常开开关的一端外接交流电源的l相线,所述继电器常开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加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加热器的第一端外接交流电源的n相线,所述加热器的接地端接地,所述加热器的电源端外接第一供电电源。
8.可选地,所述加热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及第一电容,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加热器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9.可选地,所述烘干电路,包括:烘干风机、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及第二电阻,其中,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基极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及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可控
开关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外接第一供电电源;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一端外接第一供电电源,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烘干风机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烘干风机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烘干风机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10.可选地,所述烘干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及第四电阻,其中,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烘干风机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第二输入端连接。
11.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器为单片机。
12.可选地,所述第一可控开关为三极管,其型号为s8050。
13.可选地,所述第二可控开关为场效应管。
1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干燥过热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器、加热电路及烘干电路,其中,第一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外接控制信号,第一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与加热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器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将控制信号发送至加热电路,控制加热电路中的加热器运作;第一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与烘干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器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将控制信号同步发送至烘干电路,控制烘干电路中的烘干风机运转;烘干电路的反馈端与第一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烘干电路用于将烘干风机的运转状态发送至第一控制器。通过实时采集烘干电路中烘干风机的运转状态,进行风机运行状态的判别,从而在风机故障时,强制加热电路关闭加热,避免因过热造成危险。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干燥过热检测装置的一个具体示例的原理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干燥过热检测装置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干燥过热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控制器1、加热电路2及烘干电路3,其中,第一控制器1的第一输入端外接控制信号,第一控制器1的第一输出端与加热电路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器1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将控制信号发送至加热电路2,控制加热电路2中的加热器运作;第一控制器1的第二输出端与烘干电路3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器1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将控制信号同步发送至烘干电路3,控制烘干电路3中的烘干风机运转;烘干电路3的反馈端与第一控制器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烘干电路3用于将烘干风机的运转状态发送至第一控制器1。
24.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当需进行碗具烘干时,首先通过按键等方式选择开启烘干装置,并进行烘干功能设置,此时即将干燥碗具的控制信号发送至第一控制器1,通过第一控制器1控制加热电路2中的加热器启动进行加热,控制烘干电路3中的烘干风机运转进行风干以及降温,。其中,加热器及烘干风机在图1中未示出。进一步地,在烘干过程中,第一控制器1根据烘干电路3反馈的烘干风机的运转状态实时监测烘干风机是否正常运行。当烘干风机未正常运行时,实时向加热电路2发送停止加热信号,以防出现过热,损坏厨具及烘干装置。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器1为单片机u4,单片机u4采用现有成熟单片机,其内部设置有现有成熟的控制程序。
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干燥过热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器、加热电路及烘干电路,其中,第一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外接控制信号,第一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与加热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器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将控制信号发送至加热电路,控制加热电路中的加热器运作;第一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与烘干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器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将控制信号同步发送至烘干电路,控制烘干电路中的烘干风机运转;烘干电路的反馈端与第一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烘干电路用于将烘干风机的运转状态发送至第一控制器。通过实时采集烘干电路中烘干风机的运转状态,进行风机运行状态的判别,从而在风机故障时,强制加热电路关闭加热,避免因过热造成危险。
2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加热电路2,包括:加热器p17、驱动电路u5及继电器k1,其中,驱动电路u5的输入端与第一控制器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驱动电路u5的输出端与继电器k1线圈的一端连接,继电器k1线圈的另一端外接第一供电电源,继电器k1常开开关的一端外接交流电源的l相线,继电器k1常开开关的另一端与加热器p17的第二端连接,加热器p17的第一端外接交流电源的n相线,加热器p17的接地端接地,加热器p17的电源端外接第一供电电源。
27.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加热电路2,还包括:第一电阻r1及第一电容c1,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第一控制器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加热器p17的电源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2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驱动电路u5接收到单片机u4发送的启动加热信号时,
将该加热信号转换为对应的电压信号输送至继电器k1的线圈,从而接通继电器k1的线圈的供电回路,继电器k1的线圈带电,继电器k1常开开关闭合。进而加热器p17的供电回路接通,交流电源为加热器p17供电,加热器p17开始运转,进行加热。其中,驱动电路u5采用型号为uln2003的大电流驱动阵列。
29.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烘干电路3,包括:烘干风机p8、第一可控开关q1、第二可控开关q2及第二电阻r2,其中,第一可控开关q1的基极与第一控制器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可控开关q1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二可控开关q2的控制端及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一可控开关q1的发射极接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外接第一供电电源;第二可控开关q2的第一端外接第一供电电源,第二可控开关q2的第二端与烘干风机p8的第一端连接;烘干风机p8的第二端接地,烘干风机p8的第三端与第一控制器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30.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烘干电路3,还包括:第三电阻r3及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第一控制器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一可控开关q1的基极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烘干风机p8的第三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一控制器1第二输入端连接。
3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片机u4在向驱动电路u5发送启动加热信号时,同时还向烘干电路3发送启动烘干信号,以使加热器p17及烘干风机p8同步运转,从而达到快速干燥的目的,同时抑制过热。具体地,单片机u4将判定烘干风机p8发送至驱动电路u5时,还同时将启动烘干风机p8的低电平信号fan通过第三电阻r3发送至第一可控开关q1的基极,由于低电平信号无法触发第一可控开关q1导通。因此外部第一电源通过第二电阻r2在第二可控开关q2的控制端形成一个高电平信号,从而触发第二可控开关q2导通,外部12v电源通过第二可控开关q2为烘干风机p8供电。烘干风机p8与加热器p17同步运转,从而达到快速干燥的目的,同时抑制过热。
32.此时烘干风机p8通过第三端实时将烘干风机p8的运转状态反馈至单片机u4。单片机u4根据烘干风机p8反馈的运转状态实时监测烘干风机是否正常运行。具体地,当单片机u4接收到烘干风机p8反馈的方波信号时,判定烘干风机p8正常运转,此时维持原运行状态。当单片机u4接收到烘干风机p8反馈的高电平信号时,判定烘干风机p8出现故障,无法运转,此时生成强制关闭加热信号,并将该信号发送至驱动电路u5,从而驱动加热器p17关闭加热,避免因风机故障无法进行过热处理。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可控开关q1为三极管,其型号为s8050。第二可控开关q2为场效应管。
33.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