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式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87816发布日期:2022-03-23 14:47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塔式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塔式散热器。


背景技术:

2.散热器是机器设备部件运转时用于降低设备运转时所产生的热量,从而机械设备部件散热制冷来增加机械运作寿命。从散热方式上看,目前pc散热仍然是最常见几种:风冷、水冷、被动散热。
3.现有的散热器结构单一,因机箱容量有限而导致散热器高度受限,导热座需保留与空气的接触面,即散热鳍片与导热座间需留设一定空间,进而散热鳍片的设置数量受限,影响散热性能,且空气进入两个相邻散热鳍片的风道时只能以层流形式流经散热鳍片的表面,仅能带走小部分热量。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塔式散热器,旨在解决现有的的散热器结构单一,因散热鳍片的设置数量受限,导致散热性能不佳,且空气进入两个相邻散热鳍片的风道时只能以层流形式流经散热鳍片的表面,仅能带走小部分热量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塔式散热器,包括导热座、散热鳍片、导热管和导热基板,其中:
7.所述散热鳍片设有若干片,且均位于所述导热座的上方,若干所述散热鳍片呈沿竖直方向平行间隔均匀排列设置,所述散热鳍片上开设有与所述导热管相适配的通孔;所述导热管呈u型结构,其底部安装在所述导热座上,所述导热座上开设有两伸出孔,所述导热管两端的管体结构由所述伸出孔向上伸出,并依次穿入若干所述散热鳍片上的通孔内;所述导热座上开设有若干横向排布的通气孔;所述导热基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导热座底部,其两端分别设有连接耳。
8.更为具体的,所述散热鳍片上设有若干横向开设的进风槽孔,所述进风槽孔由所述散热鳍片的顶部倾斜贯穿至该散热鳍片的底部。
9.更为具体的,所述导热管设有六根。
10.更为具体的,所述散热鳍片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导热管数量相对应的顶柱,任一所述散热鳍片上的顶柱与位于该散热鳍片上方的另一所述散热鳍片相贴触。
11.更为具体的,所述通孔开设于所述顶柱中部。
12.更为具体的,所述散热鳍片的两侧分别向下延伸出支撑板,任一所述散热鳍片上的支撑板与位于该散热鳍片下方的另一所述散热鳍片相贴触。
13.更为具体的,所述散热鳍片的外缘设有若干向内凹陷形成的缺口。
14.更为具体的,所述散热鳍片设有80~120片。
15.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塔式散热器的技术效果为:
16.1、本技术通过在导热座的顶部和底部开设若干横向分布的通气孔的设计,不仅增加了导热座与空气的接触量,且空气可在通气孔内快速流通,空气作为换热介质加速散出导热座上的热量,进而提高散热器整体的散热效率,且通气孔的开设使散热鳍片的设置无需考虑与导热座间留设空气流通间隙,即可合理的增设散热鳍片的数量,加快散热效率。
17.2、本技术采用进风槽孔的设计,使从散热鳍片的间隙内流入的空气和从进气槽孔进入风道的空气碰撞,进而发生紊流,能大量带走散热鳍片的顶部和底部的热量,提高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塔式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塔式散热器中散热鳍片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塔式散热器中导热管与导热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标记:
22.1—导热座;2—散热鳍片;3—导热管;4—导热基板;
23.101—伸出孔;102—通气孔;
24.201—通孔;202—进风槽孔;203—顶柱;204—支撑板;205—缺口;
25.401—连接耳;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提供一优选实施例,具体参阅图1~图3。一种塔式散热器,包括导热座1、散热鳍片2、导热管3和导热基板4,其中:
29.所述散热鳍片2设有若干片,且均位于所述导热座1的上方,若干所述散热鳍片2呈沿竖直方向平行间隔均匀排列设置,所述散热鳍片2上开设有与所述导热管3相适配的通孔201;所述导热管3呈u型结构,其底部安装在所述导热座1上,所述导热座1上开设有两伸出孔101,所述导热管3两端的管体结构由所述伸出孔101向上伸出,并依次穿入若干所述散热鳍片2上的通孔201内;所述导热座1上开设有若干横向排布的通气孔102;所述导热基板4固定连接在所述导热座1底部,其两端分别设有连接耳401。
30.传统技术中,所述导热座1需保留与空气的接触面,即所述散热鳍片2与所述导热座1间需留设一定空间,进而所述散热鳍片2的设置数量受限。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在所述导热座1的顶部和底部开设若干横向分布的通气孔102的设计,不仅增加了所述导热座1与空气的接触量,且空气可在所述通气孔102内快速流通,空气作为换热介质加速散出所述导热座1上的热量,进而提高散热器整体的散热效率,且所述通气孔102的设计使得所述散热鳍
片2的设置无需考虑与所述导热座1间留设空气流通间隙,即可合理的增设所述散热鳍片2的数量,以此提高散热器的整体散热性能。优选的,所述散热鳍片2设有80~120片。另一优选的,若干所述散热鳍片2结构相同,且其中位于最底部的所述散热鳍片2与所述导热座1相贴触。
31.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管3设有六根,且各导热管3均由铜材料制成。铜材料购置成本低,且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可将所述导热座1上的大部分热量向上传递,并由散热鳍片2散出。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导热管3不局限于由铜材料制成,其可置换为本领域通用具有优异的导热性材料,可达到将所述导热座1上的大部分热量向上传递,并由所述散热鳍片2散出这一目的即可。
32.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耳401上开设有若干螺孔,所述螺孔内装有螺栓,通过所述螺栓与机箱配合使所述导热基板4固定安装在所述机箱内,且所述导热基板4的底部与cpu相贴触,并通过涂抹硅脂以填补所述导热基板4与cpu间的间隙,使cpu与所述导热基板4间具有良好的热传递效应。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连接耳401与所述机箱的连接不局限于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置换本领域通用的连接方式可达到所述连接耳401与所述机箱固定,且所述导热基板4与cpu相贴触的目的即可。
33.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塔式散热器在使用时,cpu运行而产生的热量在硅脂的作用下传热至所述导热基板4上,再由所述导热基板4扩散至所述导热座1上,所述通气孔102作为空气的引流道,将所述导热座1上部分热量散出,剩余部分热量传递至所述导热管3上,所述导热管3内部被抽至负压状态,并设入冷却液,冷却液受热气化向上活动,并释放出热量,若干所述散热鳍片2逐渐将热量散出,使气体重新液化并向下流动,重新进行散热工作。
34.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散热鳍片2上设有若干横向开设的进风槽孔202,所述进风槽孔202由所述散热鳍片2的顶部倾斜贯穿至该散热鳍片2的底部。传统的散热器中空气由两个相邻散热鳍片2的风道进入,只能以层流形式流经散热鳍片2的表面,从而带走小部分热量,故本技术采用进风槽孔202的设计,使从所述散热鳍片2的间隙内流入的空气和从所述进气槽孔进入风道的空气碰撞,进而发生紊流,能大量带走所述散热鳍片2的顶部和底部的热量,提高散热效率。
35.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散热鳍片2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导热管3数量相对应的顶柱203,任一所述散热鳍片2上的顶柱203与位于该散热鳍片2上方的另一所述散热鳍片2相贴触。所述顶柱203作为支撑部件,使得相邻两片所述散热鳍片2间保持间隔,避免因外力作用使相邻两片所述散热鳍片2贴合,影响散热效果。
36.进一步的,所述通孔201开设于所述顶柱203中部。该设计使得所述导热管3与所述散热鳍片2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使得所述导热管3的热量充分散发到所述散热鳍片2表面,提高所述导热管3与所述散热鳍片2间的热传导效率,加快散热器整体的散热速度。
37.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散热鳍片的两侧分别向下延伸出支撑板204,任一所述散热鳍片2上的支撑板204与位于该散热鳍片2下方的另一所述散热鳍片2相贴触。所述支撑板204为所述散热鳍片2提供支撑力,避免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鳍片2边缘处因外力贴合在一起,使其具有良好的通风性,进而保持高效的散热性能。
38.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散热鳍片2的外缘设有若干向内凹陷形成的缺口205。所述缺口205可起到扰流的作用,增强所述散热鳍片2的透气性,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
果。
39.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塔式散热器,通过合理的结构设置,解决了现有的的散热器结构单一,因散热鳍片的设置数量受限,导致散热性能不佳,且空气进入两个相邻散热鳍片的风道时只能以层流形式流经散热鳍片的表面,仅能带走小部分热量的问题。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其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形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