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部件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00567发布日期:2022-05-05 20:24阅读:71来源:国知局
风道部件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道部件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空调即空气调节器,可以对室内环境中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增加室内空气环境的舒适度。在相关技术中,空调的出风均匀度不足,出风口处不同区域的送风风速和流量不均,降低了使用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风道部件及空调器,可以增加出风均匀度和送风舒适度。
4.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风道部件,包括:蜗壳,具有本体部和出口部,所述出口部具有相对设置的蜗舌侧和相对侧;导流件,设置于所述出口部内,所述导流件的表面设有导流筋部,在所述出口部内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所述导流筋部与所述蜗舌侧逐渐远离。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蜗壳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出风口,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蜗壳的轴向平行,所述两个出风口分别和所述出口部连接。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设置于所述两个出风口之间,所述导流件上形成两个导流面,所述两个导流面和所述两个出风口一一对应地相对设置,所述导流面上设有所述导流筋部。
7.在一些实施例中,自所述蜗舌侧接近所述相对侧的方向和所述导流筋部之间的夹角为45
°
~70
°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筋部具有弧形筋部构造,所述弧形筋部构造朝向所述相对侧。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的表面设有多个导流筋部,相邻的导流筋部之间形成导流槽部。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具有沿自所述蜗舌侧接近所述相对侧的方向依次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端远离所述蜗舌侧的一端,所述导流件上接近所述本体部的一侧自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逐渐远离所述本体部。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部件还包括进风箱,所述进风箱和所述蜗壳的入口部连通。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部件还包括离心风叶和驱动所述离心风叶旋转的电机,所述离心风叶设置于所述蜗壳内。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蜗壳包括第一蜗壳件和第二蜗壳件,所述第一蜗壳件和所述第二蜗壳件相对连接形成所述蜗壳。
14.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以上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风道部件。
15.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蜗壳的蜗舌侧和相对侧之间设置导流件,在导流件的表面设置导流筋部,沿自本体部接近出口部的方向,导流筋部被配置为和蜗舌侧逐渐远离;这样,
蜗壳的本体部中的空气通过出口部被送出,送出的空气可以接触到导流筋部而沿导流筋部的延伸方向进行导流,使空气在沿自本体部接近出口部的方向被送出的同时、沿自蜗舌侧接近相对侧的方向逐渐均匀地分布在出口部的通流截面内,使得出口部的通流截面上不同区域均能进行出风、且各个区域的出风风速和风量比较均匀,增加出风均匀度和送风舒适度。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风道部件的爆炸结构图;
18.图2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风道部件的左视结构图;
19.图3是图2中风道部件的b-b剖视结构图;
20.图4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风道部件的导流件的主视结构图;
21.图5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风道部件的导流件的左视结构图;
22.图6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风道部件的导流件的俯视结构图;
23.图7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风道部件的主视结构图;
24.图8是图7中风道部件的m-m剖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7]“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0028]
本技术中“适用于”或“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另外,“基于”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因为“基于”一个或多个所述条件或值的过程、步骤、计算或其他动作在实践中可以基于额外条件或超出所述的值。
[0029]
在本技术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技术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技术,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技术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技术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技术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0030]
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风道部件100,该风道部件100包括蜗壳10和导流件20,可以增加出风均匀度和送风舒适度。这里,风道部件100的结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可以采用新风风道部件、室内风道部件等结构类型,以实现相应的风道通风功能,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031]
如图1~3所示,蜗壳10形似蜗牛壳,具有本体部11和出口部12,空气流经本体部11与风机之间的环形流道后从出口部12排出。出口部12具有相对设置的蜗舌侧121和相对侧122,蜗舌侧121和相对侧122为出口部12的相对两侧侧壁;蜗舌侧121具有状如舌头的舌状结构,可以防止空气在蜗壳10内循环流动。这里,出口部12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示例性的,出口部12可以为一方形的中空通道。
[0032]
由于蜗壳10的结构特性,在空气从本体部11向出口部12排出时,空气比较集中地分布在出口部12中靠近蜗舌侧121的一侧,该侧的出风速度和出风流量较大,形成较大的气流冲击;而在出口部12中靠近相对侧122的一侧,空气分布相对稀薄而使出风速度和出风流量较小,使得出口部12的不同区域呈现出送风风速和流量不均,出风均匀度较低。
[0033]
如图1~6所示,导流件20设置于出口部12内,例如可以设置于蜗舌侧121和相对侧122之间,对从出口部12排出的气体进行导流。导流件20的表面设有导流筋部21,导流筋部21可以对和其接触的气体进行导流,使气体沿导流筋部21的延伸方向流动。
[0034]
这里,在出口部12内空气的流动方向上,导流筋部21和蜗舌侧121逐渐远离。亦即,沿自本体部11接近出口部12的方向,导流筋部21和蜗舌侧121逐渐远离;换言之,导流筋部21和蜗舌侧121之间的距离沿自本体部11接近出口部12的方向逐渐增加。相应地,导流筋部21形成倾斜设置,导流筋部21上接近本体部11的一端相距蜗舌侧121较近,而导流筋部21上远离本体部11的一端相距蜗舌侧121较远。在导流筋部21的引导下,气体在沿自本体部11接近出口部12的方向被送出时,并沿自蜗舌侧121接近相对侧122的方向流动而逐渐均匀地分布在出口部12的通流截面内。这样,出口部12的通流截面上不同区域均能进行出风,且各个区域的出风风速和风量比较均匀,可以增加出风均匀度,出风均匀而使送风舒适度较高。
[0035]
这里,蜗壳10的出风口13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如图7~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蜗壳10可以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出风口13;第一方向和蜗壳10的轴向平行,且两个出风口13分别和出口部12连接。这里,蜗壳10的轴向为蜗壳10的环形流道的中心轴向。这样,风道部件100可以从不同的出风口13和空调器的不同侧出风,降低每个出风口13的气流冲击、增加出风均匀度和舒适度。
[0036]
如图1~6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导流件20可以设置于两个出风口13之间。导流件20上可以形成两个导流面22,两个导流面22和两个出风口13一一对应地相对设置,将从出口部12送出的气体分流至两个出风口13。这里,导流面22上设有导流筋部21;这样,导流件20一方面可以通过导流面22将从出口部12送出的气体分流至相应的出风口13时,另一方面可
以通过导流筋部21引导这些气体沿自蜗舌侧121接近相对侧122的方向流动、使气体逐渐均匀地分布在出口部12的通流截面内,兼具分流和导风作用,满足多向出风和均匀出风的需要。
[0037]
导流筋部2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如弧形、直线形等类型,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筋部21可以具有弧形筋部构造,弧形筋部构造朝向相对侧122,使气体和导流筋部21接触时冲击较小,且使气体沿弧形筋部构造的弧形方向平滑流动。
[0038]
导流筋部21的倾斜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自蜗舌侧121接近相对侧122的方向和导流筋部21之间的夹角为45
°
~70
°
。在上述倾斜角度范围内,导流筋部21的倾斜角度比较适宜,一方面可以避免倾斜角度偏小而导致出口部12的出风量较小,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气体可以受到较佳的导流作用、能够均匀地分布到出口部12的通流截面上,避免倾斜角度偏大而导致引流作用不足。
[0039]
导流筋部2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件20的表面设有多个导流筋部21,相邻的导流筋部21之间形成导流槽部,气体可以沿导流槽部进行流动,实现较佳的导流作用。
[0040]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件20具有沿自蜗舌侧121接近相对侧122的方向依次相对设置的第一端20a和第二端20b,第二端20b位于第一端20a远离蜗舌侧121的一端,导流件20上接近本体部11的一侧自第一端20a至第二端20b逐渐远离本体部11。这样,导流件20自第一端20a至第二端20b逐渐倾斜,使得出口部12送出的气体能够较佳地自蜗舌侧121接近相对侧122的方向流动、逐渐均匀地分布在出口部12的通流截面内,实现较佳的导流效果。
[0041]
导流件20的结构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可以采用诸如实心结构或中空结构等类型,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一些示例中,导流件20可以具有中空结构。导流件20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可以采用诸如棱台、棱柱等形状,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一些示例中,导流件20具有三棱柱外形,且三棱柱的相邻两个侧面具有弧形面构造。
[0042]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部件100还可以包括进风箱30,进风箱30和蜗壳10的入口部连通。进风箱30可以将空气引入蜗壳10;例如,在风道部件100为新风风道部件时,进风箱30可以和室外环境连通、将室外新风引入到蜗壳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部件100还可以包括离心风叶40和驱动离心风叶40旋转的电机50,离心风叶40设置于蜗壳10内。相应地,风道部件100为离心风道部件,具有离心风机的相应特性。电机50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043]
蜗壳10的结构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可以采用诸如一体结构、分体结构等结构形式,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蜗壳10可以包括第一蜗壳件10a和第二蜗壳件10b,第一蜗壳件10a和第二蜗壳件10b相对连接形成蜗壳10;采用分体结构的蜗壳10较为容易制造,可以降低制造难度和生产成本。在一些示例中,蜗壳10的两个出风口13可以分别形成于第一蜗壳件10a和第二蜗壳件10b上。
[0044]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以上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风道部件100。这里,空调器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可以采用诸如柜式空调器、挂式空调器等类型,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采用上述的风道部件100,可以使
空气在沿自本体部接近出口部的方向被送出的同时、沿自蜗舌侧接近相对侧的方向逐渐均匀地分布在出口部的通流截面内,使得出口部的通流截面上不同区域均能进行出风、且各个区域的出风风速和风量比较均匀,可以增加出风均匀度,出风均匀而使送风舒适度较高。
[0045]
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风道部件及空调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