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束预组装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1085发布日期:2022-10-04 23:17阅读:26来源:国知局
管束预组装框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直接空冷岛施工现场预组装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束预组装框架。


背景技术:

2.电站的直接空冷系统的是我国在黄河以北富煤少水地区火力发电厂采用的一种节水型蒸汽冷凝技术。直接空气冷却系统是利用大型风机运转引导环境空气从下向上流动,流动空气穿过内部充满热蒸汽的管束后,通过热交换,冷凝管束内部的蒸汽。
3.如图1所示,直接空冷的冷却管束1成对组合后,形成λ字形架构。λ字形组合好的管束放置于下部支撑框架或桁架3上,下部支撑框架或桁架3顶面安装有电机2驱动的大型风机叶片4,风机叶片4外围设置导风筒5。风机叶片4运行旋转,引导空气流从支撑框架或桁架3结构下部向上流动穿过冷却管束1,形成整体组合的直接空冷岛。如图2所示,冷却管束1包括管束上联箱1-2、管束上端板1-3、管束本体1-1、管束下端板1-4、管束下联箱1-5。管束下联箱1-5的直径在500-800mm,整体运输过程中占用运输车辆装载平台的空间大,运输成本很高。因此这种冷却管束1采用在管束生产制造工厂加工完成管束上联箱1-2、管束上端板1-3、管束本体1-1、管束下端板1-4的焊接组合,加工完成成品后包装运输至施工安装现场。管束下联箱1-5分段按零件打包包装,运输至施工安装现场,在施工现场进行λ字形架构的组合。
4.目前在直接空冷系统的直接空冷岛中,空冷λ字型管束组的现场安装面临施工单位工作人员现场操作困难、管束组合效率低以及现场组合定位精准难以控制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束预组装框架,解决了现有直接空冷岛管束组现场安装存在操作难、效率低和精度低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管束预组装框架,包括底面竖直放置的三棱柱形框架本体,框架本体两侧的四边形面底端均设有水平的条形支撑座,每个支撑座的两端上方各设有一吊环。
7.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8.框架本体包括两个并列间隔设置的a字形支架,两个支架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的顶梁,两个支架相互正对的一侧之间均通过连接件紧固连接。
9.连接件包括两个相互交叉成x形的斜腹杆,两个斜腹杆的交叉位置固定有水平的腹梁,两个斜腹杆的底端固定有水平的底梁。
10.两个支架内均固定有倒三角形的加固件。
11.框架本体的每侧四边形面底端的支撑座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座的一端分别固定于相互正对的支架上,两个支撑座的另一端均固定有人字形的辅架,每个支撑座两端上方的吊环分别固定于支架和辅架上且通过连杆紧固连接。
12.每个支撑座的两端上方均设有固定于支架和辅架上的垫块。
13.每个吊环内均挂设有手动葫芦,每个手动葫芦的底端均挂设有下联箱夹具。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管束预组装框架,通过将冷却管束的下联箱以上部分配合架设在框架本体上,再通过吊环将下联箱放置于支撑座上,之后进行拼装组合,保证了现场组合的定位精准,施工人员焊接方便,管束组合快捷。
附图说明
15.图1是直接空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冷却管束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管束预组装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19.图5是管束预组装完成后的起吊状态示意图。
20.图中,1.冷却管束,2.电机,3.框架或桁架,4.风机叶片,5.风机叶片,6.支撑座,7.吊环,8.支架,9.顶梁,10.斜腹杆,11.腹梁,12.底梁,13.加固件,14.辅架,15.连杆,16.垫块,17.下联箱夹具;
21.1-1.管束本体,1-2.管束上联箱,1-3.管束上端板,1-4.管束下端板,1-5.管束下联箱。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束预组装框架,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底面竖直放置的三棱柱形框架本体,框架本体包括两个并列间隔设置的a字形支架8,两个支架8内均固定有倒三角形的加固件13,两个支架8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的顶梁9,两个支架8相互正对的一侧之间均通过连接件紧固连接,连接件包括两个相互交叉成x形的斜腹杆10,两个斜腹杆10的交叉位置固定有水平的腹梁11,两个斜腹杆10的底端固定有水平的底梁12。框架本体两侧的四边形面底端均设有水平的条形支撑座6,每侧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座6的一端分别固定于相互正对的支架8上,两个支撑座6的另一端均固定有人字形的辅架14,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辅架14和支架8之间再增加辅架14,用来支撑宽度稍窄的管束下端板1-4。每个支撑座6的两端上方各设有一吊环7,分别固定于支架8和辅架14上且通过连杆15紧固连接,每个吊环7内均挂设有手动葫芦,每个手动葫芦的底端均挂设有下联箱夹具17,下联箱夹具17的主体为两个相互垂直交叉的钢板,插入管束下联箱1-5的管孔内用来支承,手动葫芦的顶端挂在吊环7内,底端挂在该下联箱夹具17上,管束下联箱1-5的两端都有下联箱夹具17从而将管束下联箱1-5拉起。每个支撑座6的两端上方均设有固定于支架8和辅架14上的垫块16,通过在垫块16上放置l形的垫片从而微调冷却管束1的夹角。
24.使用时,工厂加工完成的管束上联箱1-2、管束上端板1-3、管束本体1-1和管束下端板1-4焊接组合在施工现场通过管束专用起吊工具放置于框架本体上,框架本体两侧的管束上联箱1-2对接,按设计图纸要求调整好角度,通过在垫块16上放置不同数量l形的薄垫片撑起管束本体1-1从而微调冷却管束1的夹角,使管束角度完全符合设计角度。下联箱零件在安装场地的地面焊接组装完成,组装为长度2米左右一个模块单元的管束下联箱1-5
后,用两个下联箱夹具17在一个模块单元的管束下联箱1-5两头插入,两个下联箱夹具17再通过顶端挂在吊环7内的手动葫芦起吊并放置于支撑座6上,一个模块单元的管束下联箱1-5放置后调整每个模块的下联箱使中心对齐,下联箱整体下表面水平,调整固定后再对接焊接每个模块接口位置,焊接过程均在框架本体完成,可以有效的保证安装精度。之后,可将下联箱夹具17和手动葫芦取下,如图5所示,通过管束专用起吊工具将λ字型架构的冷却管束起吊至预定施工位置。
25.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管束预组装框架通过将冷却管束的下联箱以上部分配合架设在框架本体上,一次可架设两组。再通过吊环7将两个模块单元的管束下联箱1-5放置于支撑座6上,之后各自进行拼装组合,保证了现场组合的定位精准,施工人员焊接方便,管束组合快捷。


技术特征:
1.管束预组装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面竖直放置的三棱柱形框架本体,框架本体两侧的四边形面底端均设有水平的条形支撑座(6),每个支撑座(6)的两端上方各设有一吊环(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束预组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包括两个并列间隔设置的a字形支架(8),两个支架(8)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的顶梁(9),两个支架(8)相互正对的一侧之间均通过连接件紧固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束预组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相互交叉成x形的斜腹杆(10),两个斜腹杆(10)的交叉位置固定有水平的腹梁(11),两个斜腹杆(10)的底端固定有水平的底梁(12)。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束预组装框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架(8)内均固定有倒三角形的加固件(13)。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束预组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的每侧四边形面底端的支撑座(6)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座(6)的一端分别固定于相互正对的支架(8)上,两个支撑座(6)的另一端均固定有人字形的辅架(14),每个支撑座(6)两端上方的吊环(7)分别固定于支架(8)和辅架(14)上且通过连杆(15)紧固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束预组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座(6)的两端上方均设有固定于支架(8)和辅架(14)上的垫块(16)。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束预组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吊环(7)内均挂设有手动葫芦,每个手动葫芦的底端均挂设有下联箱夹具(1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管束预组装框架,包括底面竖直放置的三棱柱形框架本体,框架本体两侧的四边形面底端均设有水平的条形支撑座,每个支撑座的两端上方各设有一吊环。本实用新型的管束预组装框架,通过将冷却管束的下联箱以上部分配合架设在框架本体上,再通过吊环将下联箱放置于支撑座上,之后进行拼装组合,保证了现场组合的定位精准,施工人员焊接方便,管束组合快捷。组合快捷。组合快捷。


技术研发人员:武文忠 陆涛 任育杰 杨立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节能工业节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8
技术公布日:2022/1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