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热能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3648804发布日期:2023-03-29 06:21阅读:34来源:国知局
回收热能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热能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回收热能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信息化产业的高速发展,由各种大型服务器集群构建而成的互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数据中心等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数据中心的能耗也增长迅速。随着能源成本的不断攀升以及人们对绿色环保的重视,数据中心的节能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节能减排已成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追求的目标之一。在保证数据中心机房设备安全、高性能运行的前提下,综合利用各种节能手段,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源利用效率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3.数据中心常年需要制冷,据统计数据中心空调制冷系统的能耗约占总能耗的三分之一。早期数据中心的空调制冷系统通常采用液冷或者风冷的方式把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排放到空气中,这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会造成能耗的增加。目前,数据中心一般散热温度为25℃,由于散热温度较低所以造成数据中心的热量为低品位的温度较难以利用,提升数据中心降碳节能较难实施。
4.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收热能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以至少解决由于相关技术中数据中心的各设备的散热温度较低,难以利用造成的能源利用率较低,能耗较大,碳排放较高的的技术问题。
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回收热能的方法,包括:确定目标设备所包括的多个部件,获取多个部件中每个部件对应的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其中,第一温度小于第二温度;基于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对多个部件进行分类得到多个集合,其中,每个集合中所包括的目标部件对应的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均属于同一预设等级;每个集合中所包括的目标部件均连接有对应的散热器;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将散热器产生的热能提升至预设温度范围。
7.可选地,基于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对多个部件进行分类得到多个集合,包括:获取多个部件中每两个部件之间第一温度的第一差值,确定第一差值小于预设阈值的部件为同一类部件;获取同一类部件中每两个部件之间第二温度的第二差值,确定第二差值小于预设阈值的部件,将多个部件划分为多个集合。
8.可选地,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将散热器产生的热能提升至预设温度范围,包括:将热能输送至气液混合箱,基于来自散热器的热能对气液混合箱存储的相变材料的液态材料与气态材料进行分离,得到气态材料;将气态材料输出至换热器,控制换热器对气态材料进行换热处理将热能提升至预设温度范围。
9.可选地,在控制换热器对气态材料进行换热处理将热能提升至预设温度范围之后,还包括:在检测到热能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生成第二控制指令,以用于通过热能输送管道将进行上述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进行释放。
10.可选地,在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将散热器产生的热能提升至预设温度范围之后,还包括:检测第一时刻气液混合箱的第一箱内压力,以及与气液混合箱连接的工作箱的第二箱内压力;在第二箱内压力大于第一箱内压力的情况下,生成泄压指令启动工作箱的储泄压接口,将工作箱的箱变材料外泄至气液混合箱。
11.可选地,将工作箱的箱变材料外泄至气液混合箱,包括:确定气液混合箱的工作压力调整值,并检测第二时刻工作箱的第三箱内压力;获取第三箱内压力与第二箱内压力的差值,在该差值大于工作压力调整值的情况下,在第二时刻生成关闭指令关闭工作箱的储泄压接口。
12.可选地,方法还包括:检测气液混合箱与工作箱在指定位置的实时温度和烟雾浓度;在确定实时温度与烟雾浓度其中至少之一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上报消防控制平台;接收消防控制平台返回的响应指令,将储压箱内的惰性气体注入至气液混合箱以及工作箱,气液混合箱外泄相变材料以及惰性气体进行灭火。
13.可选地,方法还包括:检测气液混合箱与工作箱在指定位置的实时温度和烟雾浓度;在确定实时温度与烟雾浓度其中至少之一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将储压箱内的惰性气体注入至气液混合箱以及工作箱,气液混合箱外泄相变材料以及惰性气体进行灭火。
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热能回收设备,热能回收设备用于执行任意一种热能回收方法,热能回收设备包括:换热模块,换热模块包括:气液混和箱、与目标设备部件散热点贴合的散热器,以及换热器;其中,气液混和箱与散热器连接,气液混合箱存储有相变材料,气液混合箱基于来自散热器的热能对相变材料的液态材料与气态材料进行分离;气液混和箱还与换热器连接,用于将气态材料输出至换热器,换热器用于对气态材料进行换热处理,输出液态材料,通过热能输送管道将进行上述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进行释放;换热控制模块,换热控制模块包括:工作箱,工作箱与气液混合箱的箱体连接,用于对气液混和箱的箱内压力进行调整。
15.可选的,换热控制模块,还包括:储压箱,储压箱存储有用于灭火的惰性气体,储压箱与工作箱连接,用于在检测气液混合箱与工作箱的实时温度或者烟雾浓度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向混合箱与工作箱释放惰性气体。
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回收热能的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设备所包括的多个部件,获取多个部件中每个部件对应的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其中,第一温度小于第二温度;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对多个部件进行分类得到多个集合,其中,每个集合中所包括的目标部件对应的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均属于同一预设等级;每个集合中所包括的目标部件均连接有对应的散热器;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将散热器产生的热能提升至预设温度范围。
1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任意一种回收热能的方法。
1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实现任意一种回收热能的
方法。
1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对同类运行温度范围内设备对应的散热器进行集中处理的方式,通过确定目标设备所包括的多个部件,获取多个部件中每个部件对应的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其中,第一温度小于第二温度;基于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对多个部件进行分类得到多个集合,其中,每个集合中所包括的目标部件对应的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均属于同一预设等级;每个集合中所包括的目标部件均连接有对应的散热器;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将散热器产生的热能提升至预设温度范围,达到了对目标设备的热量进行有效利用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充分利用数据中心各个目标设备产生的热能,提升能源利用率,进而降碳减能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相关技术中数据中心的各设备的散热温度较低,难以利用造成的能源利用率较低,能耗较大,碳排放较高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1.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回收热能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2.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回收热能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回收热能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换热模块的功能模块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换热模块的功能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回收热能的完整流程示意图;
27.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相变材料发生相变反应的流程意图;
28.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通过调整气液混合箱内部压力达到调整换热温度的流程示意图;
29.图9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工作箱内部各功能模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收热能的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
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33.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回收热能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4.步骤s102,确定目标设备所包括的多个部件,获取多个部件中每个部件对应的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其中,第一温度小于第二温度;
35.步骤s104,基于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对多个部件进行分类得到多个集合,其中,每个集合中所包括的目标部件对应的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均属于同一预设等级;每个集合中所包括的目标部件均连接有对应的散热器;
36.步骤s104,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将散热器产生的热能提升至预设温度范围。
37.该回收热能的方法中,采用对同类运行温度范围内设备对应的散热器进行集中处理的方式,通过确定目标设备所包括的多个部件,获取多个部件中每个部件对应的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其中,第一温度小于第二温度;基于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对多个部件进行分类得到多个集合,其中,每个集合中所包括的目标部件对应的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均属于同一预设等级;每个集合中所包括的目标部件均连接有对应的散热器;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将散热器产生的热能提升至预设温度范围,达到了对目标设备的热量进行有效利用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充分利用数据中心各个目标设备产生的热能,提升能源利用率,进而降碳减能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相关技术中数据中心的各设备的散热温度较低,难以利用造成的能源利用率较低,能耗较大,碳排放较高的技术问题。
38.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对多个部件进行分类得到多个集合,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获取多个部件中每两个部件之间第一温度的第一差值,确定第一差值小于预设阈值的部件为同一类部件;获取同一类部件中每两个部件之间第二温度的第二差值,确定第二差值小于预设阈值的部件,将多个部件划分为多个集合。
39.举例而言,数据中心主要使用设备为服务器即目标设备,根据服务器所提供的服务,一般来说服务器都具备承担响应服务请求、承担服务、保障服务的能力。服务器作为电子设备,其主要部件可分为cpu、内存、硬盘、图形处理器(显卡)、主板和网卡。目前,根据服务器主要部件对运行温度要求,归纳如下表:
[0040][004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温度为一般运行温度,上述第二温度为极限运行温度,从
上表可以看出主板、cpu和图形处理器的第一温度比较接近,第二温度也比较温度,因此,可将主板、cpu和图形处理器划分在一个集合中,并可在较高温度稳定运行,容易注意到是,上述主板、cpu和图形处理器从第一温度到第二温度均具备一定逐级加温的条件。
[0042]
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将散热器产生的热能提升至预设温度范围,包括:将热能输送至气液混合箱,基于来自散热器的热能对气液混合箱存储的相变材料的液态材料与气态材料进行分离,得到气态材料;将气态材料输出至换热器,控制换热器对气态材料进行换热处理将热能提升至预设温度范围。
[0043]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控制换热器对气态材料进行换热处理将热能提升至预设温度范围之后,可在检测到热能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生成第二控制指令,以用于通过热能输送管道将进行上述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进行释放。
[0044]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将散热器产生的热能提升至预设温度范围之后,可检测第一时刻气液混合箱的第一箱内压力,以及与气液混合箱连接的工作箱的第二箱内压力;在第二箱内压力大于第一箱内压力的情况下,生成泄压指令启动工作箱的储泄压接口,将工作箱的箱变材料外泄至气液混合箱。
[0045]
可选地,将工作箱的箱变材料外泄至气液混合箱,包括:确定气液混合箱的工作压力调整值,并检测第二时刻工作箱的第三箱内压力;获取第三箱内压力与第二箱内压力的差值,在该差值大于工作压力调整值的情况下,在第二时刻生成关闭指令关闭工作箱的储泄压接口。
[0046]
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可以检测气液混合箱与工作箱在指定位置的实时温度和烟雾浓度;在确定实时温度与烟雾浓度其中至少之一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上报消防控制平台;接收消防控制平台返回的响应指令,将储压箱内的惰性气体注入至气液混合箱以及工作箱,气液混合箱外泄相变材料以及惰性气体进行灭火。
[0047]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检测气液混合箱与工作箱在指定位置的实时温度和烟雾浓度;在确定实时温度与烟雾浓度其中至少之一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可直接将储压箱内的惰性气体注入至气液混合箱以及工作箱,气液混合箱外泄相变材料以及惰性气体进行灭火。
[0048]
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热能回收设备,该热能回收设备用于执行热能回收方法,热能回收设备包括:换热模块,换热模块包括:气液混和箱、与目标设备部件散热点贴合的散热器,以及换热器;其中,气液混和箱与散热器连接,气液混合箱存储有相变材料,气液混合箱基于来自散热器的热能对相变材料的液态材料与气态材料进行分离;气液混和箱还与换热器连接,用于将气态材料输出至换热器,换热器用于对气态材料进行换热处理,输出液态材料,通过热能输送管道将进行上述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进行释放;换热控制模块,换热控制模块包括:工作箱,工作箱与气液混合箱的箱体连接,用于对气液混和箱的箱内压力进行调整。
[0049]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换热控制模块,还包括:储压箱,储压箱存储有用于灭火的惰性气体,储压箱与工作箱连接,用于在检测气液混合箱与工作箱的实时温度或者烟雾浓度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向混合箱与工作箱释放惰性气体,气液混合箱外泄相变材料以及惰性气体进行灭火。
[0050]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检测气液混合箱与工作箱在指定位置的实时温度和
烟雾浓度;在确定实时温度与烟雾浓度其中至少之一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可直接将储压箱内的惰性气体注入至气液混合箱以及工作箱,气液混合箱外泄相变材料以及惰性气体进行灭火。
[0051]
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回收热能的装置,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
[0052]
第一确定模块20,用于确定目标设备所包括的多个部件,获取多个部件中每个部件对应的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其中,第一温度小于第二温度;
[0053]
第二确定模块22,用于基于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对多个部件进行分类得到多个集合,其中,每个集合中所包括的目标部件对应的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均属于同一预设等级;每个集合中所包括的目标部件均连接有对应的散热器;
[0054]
生成模块24,用于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将散热器产生的热能提升至预设温度范围。
[0055]
该回收热能的装置中,第一确定模块20,用于确定目标设备所包括的多个部件,获取多个部件中每个部件对应的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其中,第一温度小于第二温度;第二确定模块22,用于基于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对多个部件进行分类得到多个集合,其中,每个集合中所包括的目标部件对应的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均属于同一预设等级;每个集合中所包括的目标部件均连接有对应的散热器;生成模块24,用于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将散热器产生的热能提升至预设温度范围,达到了对目标设备的热量进行有效利用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充分利用数据中心各个目标设备产生的热能,提升能源利用率,进而降碳减能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相关技术中数据中心的各设备的散热温度较低,难以利用造成的能源利用率较低,能耗较大,碳排放较高的技术问题。
[0056]
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回收热能的装置,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0057]
换热模块b1、换热控制模块b2和消防模块b3,b1换热模块主要负责通过相变材料进行热能转换功能的实现,图4是换热模块的功能模块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各功能模块作用及功能的介绍如下:
[0058]
z01-气液混合箱:此模块为相变材料的主要存储单位及能量转换单位。其作用为将同类温度范围内的服务器部件的散热器通过管路联接至气液混合箱,气液混合箱使相变材料的液态和气态进行分离,分离出来的气态材料由气态输出管道送至换热器。气液混合箱内液面高度应高于服务器安装高度,一般气液混合箱放置在数据机柜顶部。相变材料一般为全氟己酮。
[0059]
z02-散热器:此模块为服务器设备部件散热应用,其内部有相变材料输入输出管路,散热器应与部件散热点位紧密贴合,散热器贴合位内部侧为相变材料输送输出管路。散热器安装以输出管路接口向上垂直于水平面为佳,如输出管路向下应在气液混合箱侧安装下行止回阀。散热器也可为浸没式的机柜和机箱。
[0060]
z03-泄压阀(或称灭火阀):此模块为保障气液混合箱压力安全装置和火灾情况下灭火装置,泄压阀设置应在气液混合箱液态底部。
[0061]
z04-换热器:此模块为相变材料与输热管路换热装置,其输入为气态相变材料通过换热管路后输出为液态相变材料。相变材料与输热管路的换热管路相互隔离,板式换热器进行换热处理。换热器顶部为气态相变材料输入口和输热管路出口,底部为液态相变材料输出口和输热管路入口。换热器可连接多个同类温度范围的气液混合箱。
[0062]
z10-气液混合输送管路及接口:此管路散热器和气液混合箱连接使用,如散热器
输出管路接口方向为朝向下,应在气液混合箱侧安装下行止回阀。
[0063]
z11-气态输送管路及接口:此管路为气液混合箱和换热器输送气态相变材料使用,气态输送管路接口设置在气液混合箱和换热器顶部。
[0064]
z12-液态输送管路及接口:此管路为气液混合箱和换热器输送液态相变材料使用。液态输送管路接口设置在换热器底部和气液混合箱内液态相变材料液面以下。
[0065]
z20-输热管路:此管路为换热器换热使用,如有两个以上换热器应先低温后高温原则设置。
[0066]
b2换热控制模块为调整气液混合箱内压力功能实现,图5是该换热模块的功能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先对各功能模块介绍如下:
[0067]
z30-控制模块:此模块为调整气液混合箱内压力和消防控制作用。控制模块可分为z31储压箱、z32工作箱、z33调压及通信模块和z34储泄压接口,以下为控制模块各功能模块作用及功能介绍如下:
[0068]
z31-储压箱:此模块为设备模块外储压力设备,储压对象为压缩惰性气体,惰性气体一般使用氮气。z32-工作箱:此模块为设备模块内储压力设备,储压对象为气液混合箱内相变材料,如全氟己酮。z33-调压及通信模块:此模块为控制储压箱和储压箱内压力、设备信息收集和通讯功能的实现。此模块需有压力调节设备和换向阀,如温度调节器、压力泵和气动换向阀。z34-储泄压接口:此模块为储压箱与外界输入输出压力的接口,为工作箱与气液混合箱输入输出压力的接口。z13-控制线路:此线路可为有线或无线控制通信线路,控制相关模块实施操作指令。
[0069]
b3消防控制模块为调整气液混合箱内压力功能实现,其中该模块中的调压及通信模块通过与消防系统进行互联并执行消防指令。
[0070]
图6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回收热能的完整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其主要包括:设备安装及连接部分,标识为a1,设备换热部分,标识为a2,设备调压部分,标识为a3,设备灭火部分,标识为a4,现对以上流程的具体描述如下:
[0071]
a1设备安装及连接部分,根据气态和液态的物理特性,建立重力形换热循环设备系统,将换热设备及部件模块进行安装并连接管路。其中,高度要求:换热器》气液混合箱》散热器;换热器顶部为气态相变材料输入口和输热管路出口,底部为液态相变材料输出口和输热管路入口;换热器可连接多个同类温度范围的气液混合箱;换热器连接输热管道应按输热方向先低温连接再高温连接进行连接。气液混合箱消防用泄压阀或泄压管路出口应在消防区域正上方。
[0072]
a2设备换热部分,将相变材料进行相变,完成以相变材料从液态转换为气态进行储热,再由相变材料从气态转换为液态进行放热的循环过程。确保储放热全过程无设备能耗介入。图7是相变材料发生相变反应的流程意图,如图7所示,这部分共分为三部分,分别为a21由散热器完成相变材料液气相变、a22由气液混合箱完成相变材料气液分离、a23由换热器完成相变材料气液相变。
[0073]
具体的,a21由散热器完成相变材料液气相变。相变材料从气液混合箱通过管路送达散热器,通过散热器完成相变材料液气相变,气态后的相变材料通过管路回到气液混合箱。a22由气液混合箱完成相变材料气液分离,相变材料液态和气态通过气液混合箱完成分离,气液分离过程采用重力分离方式。a23由换热器完成相变材料气液相变,相变材料从气
液混合箱通过管路送达换热器,通过换热器完成相变材料气液相变,液态后的相变材料通过管路回到气液混合箱。未完成液态相变的气态相变材料,再通过气液混合箱重新参与相变材料气液相变。
[0074]
a3设备内调压部分,此部分为通过调整气液混合箱内部压力达到调整换热温度的目的。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通过调整气液混合箱内部压力达到调整换热温度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此部分流程分为a31气液混合箱和工作箱压力检测、a32控制模块增加气液混合箱工作压力操作和a33控制模块减少气液混合箱工作压力操作三个部分。
[0075]
a31气液混合箱和工作箱压力检测。检测气液混合箱和工作箱内部压力:气液混合箱工作压力实测值=qy单位:mpa;工作箱静态压力实测值=az单位:mpa;气液混合箱工作压力调整值=yqy单位:mpa;a32控制模块增加气液混合箱工作压力操作。
[0076]
根据气液混合箱运行压力和工作箱工作压力的实测值,通过调压及通信模块对工作箱内气体压力进行调节,再通过工作箱侧顶储泄压接口对气液混合箱进行增加运行压力。图9是工作箱内部各功能模块示意图,如图9所示:z35温度控制模块,此模块为通过不同位置区域温度控制达到工作箱内工作压力控制调节作用,温度控制模块可为电控阀体或温度调节器。温度控制模块由调压及通信模块进行控制。具体的,包括如下步骤:
[0077]
a321检测工作箱内部压力及液面位置:工作箱增加前需检测其内部压力和工作箱内相变材料液面高度及位置,符合要求后启动工作箱工作压力增加程序。
[0078]
a322启动制热管路温度控制模块:调压及通信模块向制热管路温度控制模块下达开启指令,通过制热管路对液态相变材料加热使其气化。制热期间工作箱内工作压力需实时检测,防止过压。
[0079]
a323开启工作箱开启工作箱气态部分储泄压接口:当工作箱内部工作压力大于气液混合箱时,即az》qy时,调压及通信模块向工作箱气态部分储泄压接口下达泄压指令,将工作箱内气态相变材料压力外泄至气液混合箱。
[0080]
a324检测气液混合箱内压力:泄压操作时需对工作箱和气液混合箱内的压力进行检测,防止过压。同时,检测工作箱内相变材料液面高度及位置。
[0081]
a325达到目标压力关闭工作箱气态部分储泄压接口:当气液混合箱内部压力达到计划调整压力时,即qy≥yqy时,调压及通信模块向工作箱气态部分储泄压接口下达关闭指令,同时停止工作箱内制热管路工作,启动工作箱内制冷管路工作,直至工作箱内工作压力下降至常备值。
[0082]
a33控制模块减小气液混合箱工作压力操作。根据气液混合箱运行压力和工作箱工作压力的实测值,通过调压及通信模块对工作箱内气体压力进行调节,再通过工作箱侧顶储泄压接口对气液混合箱进行减小运行压力。具体的,包括如下步骤:
[0083]
a331检测工作箱内部压力及液面位置:工作箱增加前需检测其内部压力和工作箱内相变材料液面高度及位置,符合要求后启动工作箱工作压力增加程序。
[0084]
a332启动制冷管路温度控制模块:调压及通信模块向制热管路温度控制模块下达开启指令,通过制冷管路对气态相变材料降温使其液化。制冷能期间工作箱内工作压力需实时检测。
[0085]
a333开启工作箱开启工作箱气态部分储泄压接口:当工作箱内部工作压力小于气液混合箱时,即az《qy时,调压及通信模块向工作箱气态部分储泄压接口下达储压指令,将
气液混合箱内气态相变材料压力吸入至工作箱。
[0086]
a334检测气液混合箱内压力:储压操作时需对工作箱和气液混合箱内的压力进行检测,同时,检测工作箱内相变材料液面高度及位置。
[0087]
a335达到目标压力关闭工作箱气态部分储泄压接口:当气液混合箱内部压力达到计划调整压力时,即qy≦yqy时,调压及通信模块向工作箱气态部分储泄压接口下达关闭指令,同时停止工作箱内制冷管路工作,检测工作箱内工作压力。
[0088]
a4设备消火,此部分为将储压箱内储存的惰性气体注入至气液混合箱,通过储泄压接口外泄至火灾现场。具体的,包括如下步骤:
[0089]
a41检测指定位温度及烟感:调压及通信模块通过检测点对指定点位进行温度和烟雾的检测,如发现温度及烟雾异常,上报与消防控制平台。
[0090]
a42启动灭火流程和温度控制模块:有消防控制平台指令:根据消防控制平台指令,调压及通信模块将储压箱内惰性气体注入工作箱,气液混合箱外泄相变材料及惰性气体,进行灭火。无消防控制指令:检测工作箱内工作压力并结合指定点位进行温度和烟雾的检测数值,调压及通信模块上报灭火告警,同时将储压箱内惰性气体注入工作箱和气液混合箱,气液混合箱外泄相变材料及惰性气体,进行灭火。
[0091]
a43气液混合箱泄压:当温度达到灭火规定值时,气液混合箱内相变材料气化压力升高,气液混合箱通过储泄压接口、输气管道和输液管道进行泄压灭火。
[0092]
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任意一种回收热能的方法。
[0093]
具体地,上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以下功能的程序指令,实现以下功能:
[0094]
确定目标设备所包括的多个部件,获取多个部件中每个部件对应的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其中,第一温度小于第二温度;基于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对多个部件进行分类得到多个集合,其中,每个集合中所包括的目标部件对应的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均属于同一预设等级;每个集合中所包括的目标部件均连接有对应的散热器;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将散热器产生的热能提升至预设温度范围。
[0095]
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实现任意一种回收热能的方法。
[0096]
上述本技术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0097]
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0098]
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0099]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
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0100]
另外,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0101]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102]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