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加热的电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90824发布日期:2022-08-27 03:14阅读:60来源:国知局
循环加热的电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热棒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循环加热的电加热器。


背景技术:

2.电加热器是一种国际流行的高品质长寿命电加热设备。用于对流动的液态、气态介质的升温、保温、加热。当加热介质在压力作用下通过电加热器加热腔,采用流体热力学原理均匀地带走电热元件工作中所产生的巨大热量,使被加热介质温度达到用户工艺要求;但在介质流速较快或介质对热量的吸收效率较低时,往往输出的介质温度会达不到所需的温度。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人们经过不断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熔盐电加热器[申请号:202110087528.7],包括与电加热器接线盒连接的容器筒体,所述容器筒体的尾部具有容器封头,所述容器封头上设有介质进口,顶部设有介质出口,所述容器筒体的内部安置电热元件,所述电热元件穿过位于容器筒体头部的管板法兰与散热区套管套接,所述电热元件的导电端与所述接线盒电连接,所述容器筒体内安置可供电热元件穿过的护套管,所述容器筒体内靠近所述管板法兰的后端以及靠近所述容器封头的前端分别设有封板,但也存在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循环加热的电加热器。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循环加热的电加热器,包括下盖和上盖,所述的下盖和上盖之间设有若干电热棒,所述的电热棒内设有加热流道,所述的下盖两侧设有两个分别和最外侧的两根电热棒相连的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所述的上盖和下盖上还设有若干用于连接相邻两根电热棒内加热流道的连接流道,进水流道、若干加热流道、若干连接流道和出水流道组合形成循环加热通道。
[0007]
在上述的循环加热的电加热器中,每个连接流道靠近加热流道的出水口一侧设有出水孔,所述的上盖和下盖上还设有若干与连接流道以及出水孔对应设置的一号阀门结构。
[0008]
在上述的循环加热的电加热器中,所述的出水孔水平设置,若干出水孔外端和出水流道外端通过连接管和同一出水管相连。
[0009]
在上述的循环加热的电加热器中,所述的连接流道靠近出水孔一侧设有一号温度传感器,一号温度传感器和一号阀门结构通讯连接。
[0010]
在上述的循环加热的电加热器中,所述的出水流道和相邻的连接流道之间还设有回流流道,所述的下盖上还设有两个分别与回流流道和出水流道相连的二号阀门结构,出水流道的进口处还设有和二号阀门结构通讯连接的二号温度传感器。
[0011]
在上述的循环加热的电加热器中,所述的一号阀门结构和二号阀门结构包括阀
体,阀体上设有可用于阻断连接流道、出水孔、回流流道或出水流道的阀杆。
[0012]
在上述的循环加热的电加热器中,所述的上盖和下盖内端设有和连接流道相连的电热棒安装槽,所述的电热棒端部插入至电热棒安装槽内并和电热棒安装槽内端面抵靠,所述的上盖和下盖之间还设有若干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两侧通过若干螺栓和上盖以及下盖相连,若干连接板在上盖和下盖之间合围形成电热棒安装腔,相邻的连接板侧部抵靠。
[0013]
在上述的循环加热的电加热器中,所述的电热棒外侧套设有呈环形的隔热套,所述的电热棒安装腔内还填充有隔热材料。
[0014]
在上述的循环加热的电加热器中,所述的加热流道内还设有若干沿轴向间隔均匀设置的导热辊,所述的导热辊的截面呈菱形且菱形的尖端分别朝向加热流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0015]
在上述的循环加热的电加热器中,所述的导热辊内还设有若干用于水流通过的槽体,槽体的截面呈圆形且槽体的轴心线和加热流道的轴心线平行或重合。
[0016]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7]
1、进水流道、若干加热流道、若干连接流道和出水流道组合形成的循环加热通道能够对水进行多次加热,从而能够保证从出水流道流出的水的水温能达到所需的温度,相较于传统的加热器,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水持续注入和输出的条件下对水进行加热,减少了使用者在水加热过程中的等待时间。
[0018]
2、水经过每一个电热棒加热并从加热流道出水口流出后,若水温已达到既定温度,出水孔处的一号阀门结构会打开且连接流道处的一号阀门结构保持关闭状态,达到既定温度后的水能从出水孔排出,而水温未达到所需温度时,出水孔处的一号阀门结构关闭且连接流道处的一号阀门结构打开,水能流入到下一个电热棒内进行加热直至加热到所需温度。
[0019]
3、上述设置能够更灵活的设定加热温度,不会出现因加热过久导致水温高于目标温度太多的现象,作为优选,若干电热棒均独立连接电源,当无需位于循环加热通道末端的电热棒进行加热时,该电热棒不工作从而能够降低能耗。
[0020]
4、当水流到出水流道内后,若二号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水温还没有达到目标温度,二号温度传感器能控制回流流道处的二号阀门结构打开,出水流道处的二号阀门结构保持关闭状态,水能通过回流流道流入上一步的加热流道内再次进行加热,当水温已达到目标温度后,出水流道处的二号阀门结构打开,回流流道处的二号阀门结构关闭,水能通过出水流道流出。
[0021]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4]
图3是导热辊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中,下盖1、上盖2、电热棒3、加热流道4、进水流道5、出水流道6、连接流道7、循环加热通道8、出水孔9、一号阀门结构10、一号温度传感器11、回流流道12、二号阀门结构13、
二号温度传感器14、阀体15、阀杆16、电热棒安装槽17、连接板18、电热棒安装腔19、隔热套20、导热辊21、槽体22。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循环加热的电加热器,包括下盖1和上盖2,所述的下盖1和上盖2之间设有若干电热棒3,所述的电热棒3内设有加热流道4,所述的下盖1两侧设有两个分别和最外侧的两根电热棒3相连的进水流道5和出水流道6,所述的上盖2和下盖1上还设有若干用于连接相邻两根电热棒3内加热流道4的连接流道7,进水流道5、若干加热流道4、若干连接流道7和出水流道6组合形成循环加热通道8。
[0027]
本实施例中,进水流道5、若干加热流道4、若干连接流道7和出水流道6组合形成的循环加热通道8能够对水进行多次加热,从而能够保证从出水流道流出的水的水温能达到所需的温度,相较于传统的加热器,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水持续注入和输出的条件下对水进行加热,减少了使用者在水加热过程中的等待时间。
[0028]
优选地,结合图1-图3所示,每个连接流道7靠近加热流道4的出水口一侧设有出水孔9,所述的上盖2和下盖1上还设有若干与连接流道7以及出水孔9对应设置的一号阀门结构10。水经过每一个电热棒加热并从加热流道4出水口流出后,若水温已达到既定温度,出水孔处的一号阀门结构会打开且连接流道处的一号阀门结构保持关闭状态,达到既定温度后的水能从出水孔排出,而水温未达到所需温度时,出水孔处的一号阀门结构关闭且连接流道处的一号阀门结构打开,水能流入到下一个电热棒内进行加热直至加热到所需温度;
[0029]
上述设置能够更灵活的设定加热温度,不会出现因加热过久导致水温高于目标温度太多的现象,作为优选,若干电热棒均独立连接电源,当无需位于循环加热通道末端的电热棒进行加热时,该电热棒不工作从而能够降低能耗。
[0030]
具体地说,结合图1-图3所示,出水孔9水平设置,若干出水孔9外端和出水流道6外端通过连接管和同一出水管相连。
[0031]
具体地说,结合图1-图3所示,连接流道7靠近出水孔9一侧设有一号温度传感器11,一号温度传感器11和一号阀门结构10通讯连接。一号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加热流道出口处的水温,从而根据水温控制一号阀门结构开启或关闭。
[0032]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一号温度传感器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产品。
[0033]
具体地说,结合图1-图3所示,出水流道6和相邻的连接流道7之间还设有回流流道12,所述的下盖1上还设有两个分别与回流流道12和出水流道6相连的二号阀门结构13,出水流道6的进口处还设有和二号阀门结构13通讯连接的二号温度传感器14。当水流到出水流道内后,若二号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水温还没有达到目标温度,二号温度传感器能控制回流流道处的二号阀门结构打开,出水流道处的二号阀门结构保持关闭状态,水能通过回流流道流入上一步的加热流道内再次进行加热,当水温已达到目标温度后,出水流道处的二号阀门结构打开,回流流道处的二号阀门结构关闭,水能通过出水流道流出。
[0034]
具体地说,一号阀门结构10和二号阀门结构13包括阀体15,阀体15上设有可用于阻断连接流道7、出水孔9、回流流道12或出水流道6的阀杆16。通过控制阀门的通断电能驱动阀杆直线往复运动。
[0035]
具体地说,结合图1-图3所示,上盖2和下盖1内端设有和连接流道7相连的电热棒
安装槽17,所述的电热棒3端部插入至电热棒安装槽17内并和电热棒安装槽17内端面抵靠,所述的上盖2和下盖1之间还设有若干连接板18,所述的连接板18两侧通过若干螺栓和上盖2以及下盖1相连,若干连接板18在上盖2和下盖1之间合围形成电热棒安装腔19,相邻的连接板18侧部抵靠。若干连接板能对上盖和下盖进行固定,电热棒安装腔能对电热棒进行防护。
[0036]
具体地说,结合图1-图3所示,电热棒3外侧套设有呈环形的隔热套20,所述的电热棒安装腔19内还填充有隔热材料。隔热套能够对电热棒进行保温,防止电热棒的热量向外发散而损失,电热棒安装腔内填充的隔热材料能进一步对电热棒进行保温以提高保温效果。
[0037]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隔热套由真空隔热板制成,电热板安装腔内填充的隔热材料为石棉。
[0038]
优选地,结合图1-图3所示,加热流道4内还设有若干沿轴向间隔均匀设置的导热辊21,所述的导热辊21的截面呈菱形且菱形的尖端分别朝向加热流道4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导热辊能增加电热棒和水的接触面从而增加对水的加热效果,导热辊21的截面呈菱形且菱形的尖端分别朝向加热流道4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能够减少水通过时受到的阻力。
[0039]
优选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导热辊21内还设有若干用于水流通过的槽体22,槽体22的截面呈圆形且槽体22的轴心线和加热流道4的轴心线平行或重合。水在流过导热辊时能从槽体中通过,能够减少导热辊对水造成的阻力且能增加导热辊和水的接触面以提高加热效果。
[004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进水流道5、若干加热流道4、若干连接流道7和出水流道6组合形成的循环加热通道8能够对水进行多次加热,从而能够保证从出水流道流出的水的水温能达到所需的温度,相较于传统的加热器,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水持续注入和输出的条件下对水进行加热,减少了使用者在水加热过程中的等待时间,水经过每一个电热棒加热并从加热流道4出水口流出后,若水温已达到既定温度,出水孔处的一号阀门结构会打开且连接流道处的一号阀门结构保持关闭状态,达到既定温度后的水能从出水孔排出,而水温未达到所需温度时,出水孔处的一号阀门结构关闭且连接流道处的一号阀门结构打开,水能流入到下一个电热棒内进行加热直至加热到所需温度,上述设置能够更灵活的设定加热温度,不会出现因加热过久导致水温高于目标温度太多的现象,作为优选,若干电热棒均独立连接电源,当无需位于循环加热通道末端的电热棒进行加热时,该电热棒不工作从而能够降低能耗;
[0041]
一号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加热流道出口处的水温,从而根据水温控制一号阀门结构开启或关闭,当水流到出水流道内后,若二号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水温还没有达到目标温度,二号温度传感器能控制回流流道处的二号阀门结构打开,出水流道处的二号阀门结构保持关闭状态,水能通过回流流道流入上一步的加热流道内再次进行加热,当水温已达到目标温度后,出水流道处的二号阀门结构打开,回流流道处的二号阀门结构关闭,水能通过出水流道流出,阀门能驱动阀杆直线往复运动;
[0042]
若干连接板能对上盖和下盖进行固定,电热棒安装腔能对电热棒进行防护,隔热套能够对电热棒进行保温,防止电热棒的热量向外发散而损失,电热棒安装腔内填充的隔热材料能进一步对电热棒进行保温以提高保温效果,导热辊能增加电热棒和水的接触面从
而增加对水的加热效果,导热辊21的截面呈菱形且菱形的尖端分别朝向加热流道4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能够减少水通过时受到的阻力,水在流过导热辊时能从槽体中通过,能够减少导热辊对水造成的阻力且能增加导热辊和水的接触面以提高加热效果。
[0043]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44]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下盖1、上盖2、电热棒3、加热流道4、进水流道5、出水流道6、连接流道7、循环加热通道8、出水孔9、一号阀门结构10、一号温度传感器11、回流流道12、二号阀门结构13、二号温度传感器14、阀体15、阀杆16、电热棒安装槽17、连接板18、电热棒安装腔19、隔热套20、导热辊21、槽体22等,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