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框组件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45176发布日期:2022-08-16 23:20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框组件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中框组件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为了改善生活环境以及工作环境,空调器的应用已经进入了大多数消费者的生活。空调器可以通过改善空气质量的方式提高消费者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从而提升舒适度。
3.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不仅对空调器的功能具有需求,同时对于空调器的外观美感同样具有一定的需求。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模具加工零件存在尺寸和变形等误差问题,空调器的端盖与中框连接的情况下,由于端盖的装配精度较低,通常会漏出较大的缝隙,或者与中框之间形成台阶,对空调器的外观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缝隙较大或者产生台阶的问题,导致空调器容易积灰,甚至容易被损坏,由此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改善现有技术中端盖装配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框组件,应用于空调器,所述中框组件包括框体和端盖;
6.所述端盖包括第一装配部、第二装配部和连接组件;
7.所述第一装配部和所述第二装配部连接,且所述第一装配部和所述第二装配部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装配部装配于所述框体的端面,所述第二装配部装配于所述框体上相邻于所述端面的侧面;
8.所述侧面上开设有装配孔;
9.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卡扣部和限位部,所述卡扣部和所述限位部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装配部,且所述卡扣部和所述限位部均装配于所述装配孔,所述卡扣部与所述框体卡接,所述限位部抵持于所述装配孔的内壁。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框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11.该中框组件中,第一装配部装配到框体的端面时,第二装配部装配到框体的侧面。由于第二装配部上设置有卡扣部和限位部,并且卡扣部和限位部均装配在侧面上的装配孔中,可以通过卡扣部与框体的卡接确保第二装配部和框体之间的位置稳定性,从而可以防止框体和端盖之间形成台阶;另外,可以通过限位部抵持在装配孔的内壁上,以限制第二装配部的安装位置,从而可以方便消除第二装配部和框体之间的缝隙。由此,该中框组件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端盖装配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可以消除端盖装配后产生的台阶以及较大缝隙。进而可以改善空调器容易积灰以及容易被损坏的技术问题,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12.为了方便卡扣部和限位部装入装配孔中,可选地,所述卡扣部和所述限位部之间形成间隙。在卡扣部和限位部装入至装配孔的过程中,可以卡扣部可以靠近限位部产生弹
性形变,同理,限位部可以靠近卡扣部产生弹性形变,从而方便卡扣部和限位部装入至装配孔中。
13.为了提高卡扣部和限位部的强度,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设置于所述间隙内,且所述加强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卡扣部。
14.可选地,所述加强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装配部。将加强部设置在第二装配部上,可以提高加强部自身的强度,从而在加强部的强度得到提升的情况下,便能有效的提高向卡扣部和限位部提供的加强作用。
15.可选地,所述卡扣部、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加强部一体成型。
16.可选地,所述卡扣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扣块;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装配部,所述扣块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装配部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装配部的一端伸入所述装配孔,所述扣块卡接于所述框体。
17.可选地,所述扣块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限位部的一侧。
18.可选地,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二连接部和抵持块;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装配部,所述抵持块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卡扣部的一侧;所述抵持块抵持于所述装配孔的内壁。
19.可选地,所述抵持块远离所述第二装配部的端部呈楔形。
20.一种空调器,包括中框组件。所述中框组件包括框体和端盖;
21.所述端盖包括第一装配部、第二装配部和连接组件;
22.所述第一装配部和所述第二装配部连接,且所述第一装配部和所述第二装配部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装配部装配于所述框体的端面,所述第二装配部装配于所述框体上相邻于所述端面的侧面;
23.所述侧面上开设有装配孔;
24.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卡扣部和限位部,所述卡扣部和所述限位部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装配部,且所述卡扣部和所述限位部均装配于所述装配孔。
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采用了上述的中框组件,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提供的中框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33.10-空调器;11-中框组件;12-端盖;100-框体;101-端面;102-侧面;110-安装槽;111-装配孔;120-拼接部;200-第一装配部;300-第二装配部;400-连接组件;410-卡扣部;411-第一连接部;412-扣块;420-限位部;421-第二连接部;422-抵持块;4221-抵持段;4222-端部段;430-加强部。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35.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器1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0,该空调器10可以用于与指定空间进行空气调节,从而提升指定空间中的空气质量,以提高指定空间中使用者的舒适度。
36.在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端盖与中框连接的情况下,由于端盖的装配精度较低,通常会漏出较大的缝隙,或者与中框之间形成台阶,对空调器的外观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缝隙较大或者产生台阶的问题,导致空调器容易积灰,甚至容易被损坏,由此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37.为了改善上述技术问题,换言之,为了改善现有技术中端盖装配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本技术中的中框组件11及采用了该中框组件11的空调器10。
3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空调器10”一般指代室内机,且一般指代挂式的室内机。应当理解,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在柜式内机上也可以应用该中框组件11,或者在室外机中也可以应用该中框组件11;当然,值得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中框组件11应用于柜式内机或者室外机时,可以采用衬板结构、主体结构或者架体结构等名称代替中框组件11,以下不再赘述。
3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图2示出了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中框组件11包括框体100和端盖12。其中,框体100上具有相邻设置的端面101和侧面102,侧面102上具有安装槽110,相对应的,侧面102上相邻于安装槽110则形成拼接部120,该拼接部120的一侧则形成安装槽110的内壁。侧面102上开设有装配孔111;该装配孔111开设于安装槽110内部。
40.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4,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端盖12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端盖12包括第一装配部200、第二装配部300和连接组件400。第一装配部200和第二装配部300连接,且第一装配部200和第二装配部300呈夹角设置。第一装配部200装配于框体100的端面101,第二装配部300装配于框体100上相邻于端面101的侧面102。另外,连接组件400包括卡扣部410和限位部420,卡扣部410和限位部420均设置于第二装配部300,且卡扣部410和限位部420均装配于装配孔111,卡扣部410与框体100卡接,限位部420抵持于装配孔111的内壁。
41.以上所述,该中框组件11中,第一装配部200装配到框体100的端面101时,第二装配部300装配到框体100的侧面102。由于第二装配部300上设置有卡扣部410和限位部420,并且卡扣部410和限位部420均装配在侧面102上的装配孔111中,可以通过卡扣部410与框体100的卡接确保第二装配部300和框体100之间的位置稳定性,从而可以防止框体100和端盖12之间形成台阶;另外,可以通过限位部420抵持在装配孔111的内壁上,以限制第二装配部300的安装位置,从而可以方便消除第二装配部300和框体100之间的缝隙。由此,该中框组件11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端盖12装配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可以消除端盖12装配后产生的台阶以及较大缝隙。进而可以改善空调器10容易积灰以及容易被损坏的技术问题,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42.值得说明的是,在卡扣部410和限位部420均装配于装配孔111中的情况下,第二装
配部300装入安装槽110中,并且第二装配部300与拼接部120拼接,从而使得第二装配部300和拼接部120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其中,第二装配部300与拼接部120拼接表现为,第二装配部300远离第一装配部200的一侧与拼接部120形成安装槽110的一侧接触,也可以认为第二装配部300抵持于拼接部120。其中,由于卡扣部410与框体100卡接,可以通过卡扣部410限制第二装配部300装入安装槽110的深度,以方便确保第二装配部300与拼接部120相平齐,从而消除端盖12与中框之间形成的台阶。另外,由于限位部420与装配孔111的内壁抵持,可以方便限制第二装配部300和拼接部120之间的距离,由此可以方便将第二装配部300抵持在拼接部120上,从而消除第二装配部300和框体100之间的缝隙。基于此,便能改善现有技术中端盖12装配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43.另外,由于卡扣部410和限位部420均装配于装配孔111中,可以方便第二装配部300与侧面102的装配,可以通过一个装入动作便能实现卡扣部410和限位部420二者与框体100的配合。同时,由于卡扣部410和限位部420位于同一个装配孔111内部,卡扣部410和限位部420可以直接提供相互的限制作用,以确保卡扣部410和限位部420的安装稳定性,以及提高卡扣部410和限位部420的装配精度。
44.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述的“侧面102”一般指代空调器10的顶面,该顶面可以看作是空调器10上设置进风格栅的侧面102。应当理解,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该端盖12应用至空调器10的其他侧面102,例如背面、正面或者底面等。
45.为了方便卡扣部410和限位部420装配到装配孔111中,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卡扣部410和限位部420之间形成间隙。在卡扣部410和限位部420之间形成间隙,可以为卡扣部410的形变以及限位部420的形变提供预留的空间,以在卡扣部410和限位部420装配到装配孔111的过程中,方便卡扣部410朝向限位部420产生弹性形变,方便限位部420朝向卡扣部410产生弹性形变,从而可以方便卡扣部410和限位部420装入至装配孔111内部。
4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由于卡扣部410在装配的时候收到装配孔111内壁的挤压产生朝向限位部420的作用力,因此,为了方便卡扣部410形变,在卡扣部410和限位部420之间设置间隙。应当理解,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若卡扣部410收到装配孔111内壁的挤压产生的作用力朝向不同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设置方式。例如,如图5所示,图5示出了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连接组件400的结构示意图,卡扣部410和限位部420错位设置,即,限位部420避让出卡扣部410的形变位置,使得卡扣部410在受到装配孔111内壁挤压的情况下产生的弹性形变方向与限位部420相错开;同理,卡扣部410避让出限位部420的形变位置,使得限位部420在受到装配孔111内壁挤压的情况下产生的弹性形变方向与卡扣部410相错开。其中,图5中的x箭头指代的是限位部420产生弹性形变的方向,图5中y箭头指代的是卡扣部410产生弹性形变的方向。又例如,如图6所示,图6示出了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连接组件400的结构示意图,卡扣部410和限位部420相错位设置,且卡扣部410的形变方向与限位部420的形变方向不同,由此使得卡扣部410不会影响限位部420的弹性形变,同理,限位部420不会影响卡扣部410的弹性形变。其中,图6中的x箭头指代的是限位部420产生弹性形变的方向,图6中y箭头指代的是卡扣部410产生弹性形变的方向。
47.值得说明的是,在卡扣部410和限位部420设置方式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对装配孔111的形状进行调整。例如,在以图4为示例的情况下,装配孔111可以是方形孔、圆形孔或者
椭圆形孔等。又例如,在以图5为示例的情况下,装配孔111可以是方形孔或者z形孔。再例如,在以图6为示例的情况下,装配孔111可以是l形孔等。
4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限位部420和卡扣部410的强度,可选地,连接组件400还包括加强部430;加强部430设置于间隙内,且加强部43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限位部420和卡扣部410。需要说明的是,加强部430可以连接于卡扣部410靠近第二装配部300的一端,以防止加强部430对卡扣部410的弹性形变造成影响;同理,加强部430连接在限位部420靠近第二装配部300的一端,以防止加强部430影响限位部420的弹性形变。其中,通过加强部430向限位部420和卡扣部410提供支撑作用,可以在限位部420和卡扣部410产生弹性形变的情况下,防止限位部420和卡扣部410产生过大的形变造成损坏,由此可以提高卡扣部410和限位部420的整体强度。
49.应当理解,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部43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即加强部43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限位部420和卡扣部410。或者,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加强部430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靠近限位部420一端的加强部430连接于限位部420,以提高限位部420的强度;靠近卡扣部410一端的加强部430连接于卡扣部410,以提高卡扣部410的强度;在该情况下,也可以看作是加强部43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限位部420和卡扣部410。
50.另外,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加强部430连接于第二装配部300。为了提高加强部430自身的强度,将加强部430设置在第二装配部300上,可以提升加强部430自身与第二装配部300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通过第二装配部300向加强部430提供加强作用。在加强部430自身的强度得到提升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加强部430向限位部420和卡扣部410提供的加强作用。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卡扣部410和限位部420的强度。
51.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即使加强部430与第二装配部300之间具有间隙,加强部430也可以向卡扣部410和限位部420提供加强作用。例如,加强部430的数量为一个,加强部43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卡扣部410和限位部420。又例如,加强部430呈折线形,部分加强部430与第二装配部300连接,部分加强部430与第二装配部300之间形成间隙等。
5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卡扣部410、限位部420和加强部430一体成型。并且,连接组件400和第二装配部300一体成型。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可以提高连接组件400与第二装配部3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可以提高连接组件400整体的强度。进而可以确保连接组件400与框体1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组件400中的卡扣部410、限位部420和加强部430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设置在第二装配部300上,例如焊接、插接、粘接或者螺钉连接等。
53.另外,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装配部300上的连接组件40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第二装配部300上设置多个连接组件400的情况下,多个连接组件400之间间隔设置。以通过多个连接组件400向第二装配部300提供多个位置的加固作用,提高第二装配部300和框体100之间的装配精度。相对应的,在连接组件400为多个的情况下,安装槽110内开设有多个装配孔111,以供多个连接组件400连接。
54.请参阅图4,卡扣部410包括第一连接部411和扣块412;第一连接部41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装配部300,扣块412连接于第一连接部411远离第二装配部300的一侧;第一连接部411远离第二装配部300的一端伸入装配孔111,扣块412卡接于框体100。
55.卡扣部410装配于装配孔111的过程大致如下:第一连接部411的端部带动扣块412
伸入装配孔111中;装配孔111的内壁抵持于扣块412,在第二装配部300继续朝向安装槽110移动的情况下,装配孔111的内壁向扣块412提供挤压作用力,使得第一连接部411朝向限位部420产生弹性形变,以方便扣块412避让装配孔111的内壁。在扣块412伸入至装配孔111内部之后,在第一连接部411的弹性回复作用下,扣块412扣合在框体100上。由此完成卡扣部410与框体100的卡接。此时,扣块412表现为挂接在框体100的内侧,向第二装配部300提供限制脱离侧面102的作用力,从而可以限制第二装配部300和拼接部120的配合,可以消除第二装配部300和拼接部120之间形成的台阶。
56.基于此,为了方便扣块412能在装配孔111内壁的挤压作用下避让装配孔111的内壁,扣块412远离第二装配部300的一侧设置有斜面,以使得扣块412的宽度自靠近第二装配部300的一侧至远离第二装配部300的一侧逐渐减小。换言之,卡扣部410装配到装配孔111的过程中,装配孔111的内壁抵持在扣块412上的斜面上,以挤压扣块412,使得第一连接部411朝向限位部420产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得扣块412避让装配孔111的内壁。
57.可选地,扣块412位于第一连接部411远离限位部420的一侧。基于此,在扣块412受到装配孔111内壁的挤压时,扣块412受到的作用力促使第一连接部411朝向限位部420产生弹性形变。应当理解,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如图6中示例,扣块412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部411上其他的位置。
58.请参阅图4,限位部420包括第二连接部421和抵持块422;第二连接部421连接于第二装配部300,抵持块422连接于第二连接部421远离卡扣部410的一侧;抵持块422抵持于装配孔111的内壁。
59.限位部420装配到装配孔111的过程大致如下:第二连接部421带动抵持块422伸入装配孔111中。由于卡扣部410抵持在装配孔111的内壁上,且施加朝向限位部420的作用力,由此促使抵持部抵持在装配孔111的内壁上,进而使得第二连接部421产生较为微小的弹性形变。在卡扣部410装入装配孔111之后,由于第二装配部300抵持在拼接部120上,导致抵持块422持续抵持在装配孔111的内壁上。此时,可以通过第二连接部421产生的弹性形变促使抵持块422稳定地抵持在装配孔111的内壁上,进而通过反作用力促使第二装配部300与拼接部120接触,从而达到消除缝隙的目的。
60.值得说明的是,为了提供较为稳定的限位作用,限位部420的整体刚度较高,因此,即使第二连接部421产生弹性形变,其产生的弹性形变也较为微小,以达到抵持块422能稳定地抵持在装配孔111的内壁,进而使得第二装配部300可以与拼接部120之间稳定地接触即可。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看作是第二连接部421未产生弹性形变,仅将限位部420的位置设置为刚好使得第二装配部300接触于拼接部120的情况下,抵持块422与装配孔111的内壁抵持,从而达到消除缝隙的目的。
61.可选地,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4,为了方便限位部420伸入至装配孔111内部,抵持块422远离第二装配部300的端部呈楔形。其中,“楔形”指代的是:抵持块422可以划分为抵持段4221和端部段4222,抵持段4221的宽度可以均匀地设置,即抵持段4221相对于第二连接部421的高度沿抵持段4221的延伸方向基本保持不变;而端部段4222相对于第二连接部421的高度,在沿端部段4222靠近第二装配部300的一侧至远离第二装配部300的一侧逐渐减小,由此使得抵持部的端部宽度较小,方便抵持部伸入装配孔111。
62.请参阅图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装配部200和第二装配部300之间可以采用
圆弧段过度,从而提高第一装配部200和第二装配部3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另外,第一装配部200和第二装配部300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
63.应当理解,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装配部200和第二装配部300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设置方式。例如,第一装配部200和第二装配部300之间形成直角或钝角又例如,第一装配部200和第二装配部300之间采用插接的方式可拆卸连接。还例如,第一装配部200和第二装配部300之间采用螺钉固定连接等。
64.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中框组件11及空调器10中,第一装配部200装配到框体100的端面101时,第二装配部300装配到框体100的侧面102。由于第二装配部300上设置有卡扣部410和限位部420,并且卡扣部410和限位部420均装配在侧面102上的装配孔111中,可以通过卡扣部410与框体100的卡接确保第二装配部300和框体100之间的位置稳定性,从而可以防止框体100和端盖12之间形成台阶;另外,可以通过限位部420抵持在装配孔111的内壁上,以限制第二装配部300的安装位置,从而可以方便消除第二装配部300和框体100之间的缝隙。由此,该中框组件11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端盖12装配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可以消除端盖12装配后产生的台阶以及较大缝隙。进而可以改善空调器10容易积灰以及容易被损坏的技术问题,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65.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