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鼠李糖液体的高温雾化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38756发布日期:2022-12-13 23:45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鼠李糖液体的高温雾化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鼠李糖液体的高温雾化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2.鼠李糖,又称6-脱氧-l-甘露糖,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6h12o5,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多糖、糖苷、植物胶和细菌多糖中的一种物质,其甜度为蔗糖的33%,可用来测定肠道的渗透性,可用作甜味剂,还可用于生产香精香料,可食用,鼠李糖在生产的过程中,通常是通过雾化干燥装置将鼠李糖液体雾化,并利用高温气流与鼠李糖溶液的交叉,达到在瞬间脱水干燥,雾化干燥装置具有干燥过程迅速、可直接干燥成粉末、制品质量好,质地松脆,溶解性能也好,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公开文献,cn209108630u—喷雾干燥装置,喷雾干燥塔上设有进风管和出风管,热泵系统组件上设有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气固分离装置的顶端设有气流出口,气流出口与进气管道连通,出气管道与所述进风管连通,喷雾干燥塔的出风管与气固分离装置连通,气固分离装置的底端设有出料口,现有的高温雾化干燥装置大多为此类结构,虽能够对热空气进行循环重复利用,节约了生产成本,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装置整体结构较为复杂,增加日常检修的难度;
4.2、现有的高温雾化干燥装置大多通过出风管将废气和颗粒状物料移动至气固分离装置内进行气固分离,在移动的过程中可能存在部分液体冷凝而导致物料的湿度增加,需要通过温湿度传感器进行监测并对加热温度进行调整,降低干燥效率,且空气过滤器在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出现堵塞,导致装置内空气流通不畅。
5.因此,现有的鼠李糖液体的高温雾化干燥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鼠李糖液体的高温雾化干燥装置,通过干燥箱、顶盖和冷凝箱,解决了现有的高温雾化干燥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进行日常的检修,且颗粒状的物料需要进入气固分离装置进行分离,湿热气体可能在移动的过程中冷凝,导致装置需要使用温湿度传感器对物料进行监测并调整,降低干燥效率,同时空气过滤器可能会受到物料的堵塞,导致空气流通不畅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鼠李糖液体的高温雾化干燥装置,包括干燥箱、顶盖和冷凝箱,所述干燥箱前后两端贯穿卡接有雾化喷头,通过雾化喷头能够将鼠李糖液体雾化并喷洒至干燥箱内侧,通过干燥箱能够对喷雾快速干燥,提高干燥效率,所述干燥箱上端卡接固定有顶盖,所述顶盖底端旋接固定有陶瓷过滤管,通过陶瓷过滤管能够对湿热空气和鼠李糖粉末进行筛分,且通过环状刮刀能够刮落陶瓷过滤管表面的粉末,避免粉末堵塞于孔洞导致
空气循环不畅,同时粉末在干燥后始终位于高温的干燥箱内侧,避免了粉末在转移时存在的湿热空气冷凝而受潮,提高干燥效率,所述顶盖一端卡接有冷凝箱,所述冷凝箱一端贯穿焊接有液封管,所述冷凝箱上端卡接固定有散热风机,通过散热风机能够对湿热气体进行降温,使空气中的水分冷凝并滞留于冷凝箱内侧,通过液封管能够在排液的同时避免空气通过液封管吹出,保证空气在本实用新型内循环流动,同时本实用新型内侧不需要额外冲入空气,避免存在污染,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降低生产成本,便于日常进行检修。
9.进一步地,所述干燥箱前侧底端插接有收料柜,所述干燥箱上侧开设有干燥室,所述雾化喷头卡接于干燥室内侧;
10.在干燥完成后,通过拉动收料柜能够对鼠李糖粉末进行出料,收料柜位于干燥箱内侧,避免了在气固分离时需要对鼠李糖粉末进行转移导致鼠李糖粉末受潮,大量鼠李糖粉末能够在干燥室内侧进行长时间干燥,不需要使用温湿度传感器等组件,简化装置的结构,降低成本。
11.进一步地,所述顶盖底侧前后两端卡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卡接固定于干燥箱前后两侧,所述陶瓷过滤管插接于干燥室内侧;
12.在需要进行检修时,通过第一气缸能够带动顶盖向上移动,快速打开干燥室内侧,便于工作人员将陶瓷过滤管旋拧取出,便于对雾化喷头和气泵进行维修,降低后期维护开支。
13.进一步地,所述顶盖上端贯穿卡接有气泵,所述气泵上端卡接固定有进气管,所述顶盖底端卡接固定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位于气泵底端;
14.通过气泵能够使本实用新型内侧的空气进行循环流动,并通过加热管使高温空气和雾化的鼠李糖溶液接触,对鼠李糖溶液进行雾化干燥,提高干燥效率。
15.进一步地,所述陶瓷过滤管上端卡接固定有第一螺纹管,所述顶盖底端贯穿焊接有第二螺纹管,所述第二螺纹管上端焊接固定有出气管,所述第一螺纹管旋接固定于第二螺纹管外周面;
16.通过陶瓷过滤管能够对湿热空气和鼠李糖粉末进行过滤分离,使干燥室内侧保持干燥,鼠李糖粉末不需要进行转移,能够长时间在干燥室内侧进行干燥,保证鼠李糖粉末在出料时的干燥程度,且结构简单,降低生产成本和后期维护开支,且在长时间使用后,工作人员能够将陶瓷过滤管快速旋拧取下,便于进行清理。
17.进一步地,所述陶瓷过滤管外周面贴合有环状刮刀,所述环状刮刀上端卡接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贯穿插接于顶盖上侧,所述伸缩管上端卡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卡接固定于顶盖上侧;
18.通过第二气缸能够带动环状刮刀在陶瓷过滤管表面快速上下移动,通过环状刮刀能够刮落陶瓷过滤管表面附着的粉末,保证空气在本干燥箱和冷凝箱之间流动的流畅度。
19.进一步地,所述冷凝箱上端贯穿卡接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散热风机前端焊接固定有散热翅片,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贯穿卡接于散热翅片上侧,所述第一连接管卡接于进气管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管卡接于出气管一端;
20.通过散热翅片能够增加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散热面积,并通过散热风机能够对散热翅片进行散热,使空气中的水分冷凝并滞留于冷凝箱内侧,通过液封管能够将冷凝后的水分排出,且在排水的过程中避免空气通过液封管排出,使干燥箱内侧能够始终保
持稳定的高压,由于空气流动速度较快,通过进气管回流至干燥箱内的空气仍带有余温,提高了对热量的利用率,且避免了需要从外部冲入空气可能存在的污染。
21.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干燥箱、顶盖和冷凝箱,解决了现有的高温雾化干燥装置虽能够对热空气进行循环重复利用,节约了生产成本,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装置整体结构较为复杂,增加日常检修的难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实现热空气的循环利用的同时降低了结构的复杂程度,在进行检修时只需通过第一气缸带动前盖向上移动便能够快速打开干燥箱,能够快速对气泵、陶瓷过滤管和雾化喷头进行清理维护,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后期的维护开支。
2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干燥箱和顶盖,解决了现有的高温雾化干燥装置大多通过出风管将废气和颗粒状物料移动至气固分离装置内进行气固分离,在移动的过程中可能存在部分液体冷凝而导致物料的湿度增加,需要通过温湿度传感器进行监测并对加热温度进行调整,降低干燥效率,且空气过滤器在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出现堵塞,导致装置内空气流通不畅的问题,收料柜设置于干燥箱内侧使干燥后粉末能够始终位于干燥箱内侧进行高温干燥,并通过陶瓷过滤管将湿热空气滤出,避免粉末和湿热空气在流动的过程中,水分冷凝导致干燥效率下降,通过第二气缸能够带动环状刮刀在陶瓷过滤管表面上下移动,刮落堵塞的粉末,保证空气的顺利流通。
24.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效果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干燥箱的结构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顶盖的结构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顶盖的仰视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环状刮刀的结构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冷凝箱的结构图;
33.图8为本实用新型冷凝箱的后视图。
3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35.1、干燥箱;101、收料柜;102、雾化喷头;103、干燥室;2、顶盖;201、陶瓷过滤管;202、第一螺纹管;203、第一气缸;204、进气管;205、出气管;206、第二气缸;207、气泵;208、第二螺纹管;209、加热管;210、伸缩管;211、环状刮刀;3、冷凝箱;301、散热翅片;302、液封管;303、第一连接管;304、第二连接管;305、散热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7.请参阅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鼠李糖液体的高温雾化干燥装置,包括干燥箱1、顶盖2和冷凝箱3,干燥箱1前后两端贯穿卡接有雾化喷头102,通过雾化喷头102能够将鼠李糖液体雾化并喷洒至干燥箱1内侧,通过干燥箱1能够对喷雾快速干燥,干燥箱1上端卡接固定有顶盖2,顶盖2底端旋接固定有陶瓷过滤管201,通过陶瓷过滤管201能够对湿热空气和鼠李糖粉末进行筛分,且通过环状刮刀211能够刮落陶瓷过滤管201表面的粉末,避免粉末堵塞于孔洞导致空气循环不畅,同时粉末在干燥后始终位于高温的干燥箱1内侧,避免了粉末在转移时存在的湿热空气冷凝而受潮,顶盖2一端卡接有冷凝箱3,冷凝箱3一端贯穿焊接有液封管302,冷凝箱3上端卡接固定有散热风机305,通过散热风机305能够对湿热气体进行降温,使空气中的水分冷凝并滞留于冷凝箱3内侧,通过液封管302能够在排液的同时避免空气通过液封管302吹出,保证空气在本实用新型内循环流动,同时本实用新型内侧不需要额外冲入空气,避免存在污染,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降低生产成本,便于日常进行检修。
38.其中如图3所示,干燥箱1前侧底端插接有收料柜101,干燥箱1上侧开设有干燥室103,雾化喷头102卡接于干燥室103内侧;
39.在干燥完成后,通过拉动收料柜101能够对鼠李糖粉末进行出料,收料柜101位于干燥箱1内侧,避免了在气固分离时需要对鼠李糖粉末进行转移导致鼠李糖粉末受潮,大量鼠李糖粉末能够在干燥室103内侧进行长时间干燥,不需要使用温湿度传感器等组件,简化装置的结构,降低成本。
40.其中如图1、2、4、5所示,顶盖2底侧前后两端卡接有第一气缸203,第一气缸203卡接固定于干燥箱1前后两侧,陶瓷过滤管201插接于干燥室103内侧,顶盖2上端贯穿卡接有气泵207,气泵207上端卡接固定有进气管204,顶盖2底端卡接固定有加热管209,加热管209位于气泵207底端,陶瓷过滤管201上端卡接固定有第一螺纹管202,顶盖2底端贯穿焊接有第二螺纹管208,第二螺纹管208上端焊接固定有出气管205,第一螺纹管202旋接固定于第二螺纹管208外周面;
41.在需要进行检修时,通过第一气缸203能够带动顶盖2向上移动,快速打开干燥室103内侧,便于工作人员将陶瓷过滤管201旋拧取出,便于对雾化喷头102和气泵207进行维修,降低后期维护开支,通过气泵207能够使本实用新型内侧的空气进行循环流动,并通过加热管209使高温空气和雾化的鼠李糖溶液接触,对鼠李糖溶液进行雾化干燥,通过陶瓷过滤管201能够对湿热空气和鼠李糖粉末进行过滤分离,使干燥室103内侧保持干燥,鼠李糖粉末不需要进行转移,能够长时间在干燥室103内侧进行干燥,保证鼠李糖粉末在出料时的干燥程度,且结构简单,降低生产成本和后期维护开支。
42.其中如图2、4、5、6所示,陶瓷过滤管201外周面贴合有环状刮刀211,环状刮刀211上端卡接有伸缩管210,伸缩管210贯穿插接于顶盖2上侧,伸缩管210上端卡接有第二气缸206,第二气缸206卡接固定于顶盖2上侧;
43.通过第二气缸206能够带动伸缩管210的伸缩,进一步带动环状刮刀211在陶瓷过滤管201表面快速上下移动,通过环状刮刀211能够刮落陶瓷过滤管201表面附着的粉末,保
证空气在本干燥箱1和冷凝箱3之间流动的流畅度。
44.其中如图1、2、7、8所示,冷凝箱3上端贯穿卡接有第一连接管303和第二连接管304,散热风机305前端焊接固定有散热翅片301,第一连接管303和第二连接管304贯穿卡接于散热翅片301上侧,第一连接管303卡接于进气管204一端,第二连接管304卡接于出气管205一端;
45.通过散热翅片301能够增加第一连接管303和第二连接管304的散热面积,并通过散热风机305能够对散热翅片301进行散热,使空气中的水分冷凝并滞留于冷凝箱3内侧,通过液封管302能够将冷凝后的水分排出,且在排水的过程中避免空气通过液封管302排出,使干燥箱1内侧能够始终保持稳定的高压,由于空气流动速度较快,通过进气管204回流至干燥箱1内的空气仍带有余温,且避免了需要从外部冲入空气可能存在的污染。
46.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通过气泵207带动本实用新型内侧空气的循环流动,并通过加热管209对空气进行加热,冷凝箱3内侧存在部分液体对液封管302进行液封,通过雾化喷头102将鼠李糖液体雾化喷至干燥室103内侧,通过高温气体和雾化的鼠李糖溶液接触使鼠李糖溶液迅速干燥脱水,鼠李糖粉末落至收料柜101内侧并在干燥箱1内侧进行长时间的高温干燥,且湿热液体通过陶瓷过滤管201进入冷凝箱3内侧进行冷凝,避免了鼠李糖粉末和湿热气体在移动过程中水分的冷凝导致干燥效率下降,通过散热翅片301能够对第一连接管303和第二连接管304的热量进行吸收,并通过散热风机305对散热翅片301进行散热,使第一连接管303和第二连接管304内侧的水分冷凝并滞留于冷凝箱3内侧,通过液封管302能够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且通过液封管302能够避免空气随水分排出,使本实用新型内侧能够始终保持稳定高压,且避免了需要外部冲入空气可能存在的污染,带有余温的空气通过进气管204回流至干燥箱1内侧再次加热干燥鼠李糖溶液,通过第二气缸206能够带动伸缩管210的伸缩,进一步带动环状刮刀211上下移动,将附着于陶瓷过滤管201表面的粉末刮落,避免由于陶瓷过滤管201的堵塞导致空气流通不畅,在需要进行检修时,通过第一气缸203带动顶盖2向上移动能够快速打开干燥箱1,便于工作人员将陶瓷过滤管201旋拧取下,便于对雾化喷头102和气泵207的检修,结构简单,降低了前期的投入和后期的维护开支。
4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