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机空气循环装置以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12812发布日期:2022-10-22 09:22阅读:33来源:国知局
烘干机空气循环装置以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烘干机空气循环装置以及系统。


背景技术:

2.现今,织物在进行生产时,多道工艺中需要使用烘干机对织物进行烘干处理。在烘干过程中,现有的烘干机需要耗费较高的能量,而且烘干后排出的高温废气中含有较多的热能,直接将高温废气排出会造成能量的浪费。为了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传统技术对于热能的回收利用,一般是用水对废气中的热能进行回收,然后用吸收热能后的水对新气体进行预热来达到热能回收的目的,但是水对废气中的热能吸收效率较低,新气体在水中吸收热能的效率也较低,仍然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此外,回收的高温气体中夹杂着毛絮以及水分,影响了后续织物的烘干过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除尘去湿并且有效回收热能的烘干机空气循环装置以及系统。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一种烘干机空气循环装置,包括风机、热交换器、布槽、储布箱以及风道组件,所述风机包括主风机、副风机以及集尘风机;所述热交换器的出风口具有主风口和副风口,所述主风口与所述主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副风口与所述副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用于加热空气;所述布槽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主风机以及所述副风机连通,所述布槽用于传输待烘干的织布;所述储布箱包括入布储布箱以及出布储布箱,所述入布储布箱与所述布槽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出布储布箱与所述布槽的第二端连通;所述风道组件包括导向风道、汇合风道以及回收风道,所述导向风道包括主风道和副风道,所述主风道的第一端与所述主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主风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布槽的上侧面连通,所述副风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副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副风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布槽的下侧面连通,所述汇合风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入布储布箱连通,所述汇合风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出布储布箱连通,所述汇合风道的中部与所述集尘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集尘风机的出风口通过所述回收风道与所述热交换器的进风口连通。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烘干机空气循环装置还包括集尘箱,所述集尘箱的第一端与所述汇合风道的中部连通,所述集尘箱的第二端与所述集尘风机的进风口连通。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集尘风管,所述集尘风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集尘箱的第二端连通,所述集尘风管的第二端与所述集尘风机的进风口连通。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尘箱包括箱体、不锈钢纱网以及排尘器,所述箱体的第一端与所述汇合风道的中部连通,所述箱体的第二端与所述集尘风管的第一端连通,所述排尘器与所述箱体的下端连通,所述不锈钢纱网设置在所述箱体靠近所述集尘风管的一
侧。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尘器包括排尘管、电机、主轴以及螺旋叶片,所述排尘管与所述箱体的下端连通,所述主轴容置于所述排尘管内,并与所述排尘管两侧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螺旋叶片环绕设置于所述主轴的外周,所述电机贴设于所述排尘管的外壁上,并与所述主轴连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主风管和副风管,所述主风管的第一端与所述主风口连通,所述主风管的第二端与所述主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副风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副风口连通,所述副风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副风机的进风口连通。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副风道包括互相连通的通风管、第一副风道以及第二副风道,所述通风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副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通风管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副风道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副风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副风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布槽靠近所述入布储布箱的下侧面连通,所述第二副风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布槽靠近所述出布储布箱的下侧面连通。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收风道上设有排湿风管,所述排湿风管邻近所述集尘风机设置,所述排湿风管与所述回收风道连通,用于将进入所述回收风道的潮湿空气排出。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湿风管上设有风门,所述风门用于开启或者关闭所述排湿风管与外部的连通。
14.一种烘干机空气循环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烘干机空气循环装置。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6.1、设置有排尘器,以将烘干过程中产生的无用毛絮排出;
17.2、设置有排湿气管,便于将烘干过程中的水分排出;
18.3、实现热能的高效回收利用,节约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0.图1为一实施例中烘干机空气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所示的烘干机空气循环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1所示的烘干机空气循环装置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图1所示的烘干机空气循环装置中导向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7.本技术提供一种烘干机空气循环装置,包括风机、热交换器、布槽、储布箱以及风道组件,所述风机包括主风机、副风机以及集尘风机;所述热交换器的出风口具有主风口和副风口,所述主风口与所述主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副风口与所述副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用于加热空气;所述布槽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主风机以及所述副风机连通,所述布槽用于传输待烘干的织布;所述储布箱包括入布储布箱以及出布储布箱,所述入布储布箱与所述布槽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出布储布箱与所述布槽的第二端连通;所述风道组件包括导向风道、汇合风道以及回收风道,所述导向风道包括主风道和副风道,所述主风道的第一端与所述主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主风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布槽的上侧面连通,所述副风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副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副风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布槽的下侧面连通,所述汇合风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入布储布箱连通,所述汇合风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出布储布箱连通,所述汇合风道的中部与所述集尘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集尘风机的出风口通过所述回收风道与所述热交换器的进风口连通。
28.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烘干机空气循环装置10,包括风机100、热交换器200、布槽300、储布箱400以及风道组件500,所述风机100包括主风机110、副风机120以及集尘风机130;所述热交换器200的出风口具有主风口210和副风口220,所述主风口210与所述主风机110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副风口220与所述副风机120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器200用于加热空气;所述布槽300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主风机110以及所述副风机120连通,所述布槽300用于传输待烘干的织布;所述储布箱400包括入布储布箱410以及出布储布箱420,所述入布储布箱410与所述布槽300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出布储布箱420与所述布槽300的第二端连通;所述风道组件500包括导向风道510、汇合风道520以及回收风道530,所述导向风道510包括主风道512和副风道514,所述主风道512的第一端与所述主风机110的出风口连通,所述主风道512的第二端与所述布槽300的上侧面连通,所述副风道514的第一端与所述副风机120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副风道514的第二端与所述布槽300的下侧面连通,所述汇合风道520的第一端与所述入布储布箱410连通,所述汇合风道520的第二端与所述出布储布箱420连通,所述汇合风道520的中部与所述集尘风机130的进风口连通,所述集尘风机130的出风口通过所述回收风道530与所述热交换器200的进风口连通。
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器200以蒸汽为热媒,对吸收到的外界空气进行加热,以使空气的温度升至所需的高温。一部分的高温空气通过所述主风口210被所述主风机110抽取,再由所述主风机110喷入所述布槽300,此时所述布槽300内有待烘干的织布,高温空气与织布充分接触,通过热传导、对流的作用,将热能直接传递给织布,使织布的水分在所述布槽300内不断被蒸发。为了更快的提高织布的烘干效率,另一部分的高温空气通过所述
副风口220被所述副风机120抽取,再由所述副风机120喷入所述布槽300,可以理解的是,单位时间内进入所述布槽300的高温空气增多,更多的高温空气用于蒸发织布中的水分,使得烘干织布所需的时间减少。可以理解的是,高温空气烘干织布后,会向所述布槽300的两端移动,即进入所述入布储布箱410以及所述出布储布箱420中,成为高温废气。所述集尘风机130通过所述汇合风道520,抽取了进入所述入布储布箱410的高温废气,同时还抽取了进入所述出布储布箱420的高温废气。由于所述集尘风机130的出风口还与所述热交换器200的进风口连通,所述集尘风机130内的高温废气会被喷入所述热交换器200内,被所述热交换器200回收的高温废气将和新产生的高温空气混合,混合后的高温空气用于新一轮的烘干过程,然后再次被回收和使用。如此反复循环,实现了高温废气的重复回收利用。由于每次回收的高温废气具备大量热能,使得所述热交换器200加热空气的需求减少,有益于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和传统的使用水来回收热能相比,通过使用所述烘干机空气循环装置10对高温废气的回收利用,在整个循环回收过程中,高温废气可与新的高温空气混合,直接实现热能的传递和使用,避免了热能在水和空气之间的传递而造成浪费,如此,实现了热能的高效回收。
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烘干机空气循环装置10还包括集尘箱600,所述集尘箱600的第一端与所述汇合风道520的中部连通,所述集尘箱600的第二端与所述集尘风机130的进风口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尘风机130抽取高温废气,具体地,高温废气由所述汇合风道520的中部进入所述集尘箱600,再被抽入所述集尘风机130。可以理解的是,织布在所述布槽300中烘干时,会产生有毛絮。所述集尘风机130在抽取高温废气的同时,也会将无用的毛絮抽走,然后一并输送至所述热交换器200中,当需要烘干下一批织布时,毛絮会随着高温空气吹向并附着在织布上。因此,设置有所述集尘箱600,用于收集毛絮、灰尘等杂质,以免杂质进入所述热交换器200,而影响到下一批待烘干的织布。
31.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所述风道组件500还包括集尘风管540,所述集尘风管540的第一端与所述集尘箱600的第二端连通,所述集尘风管540的第二端与所述集尘风机130的进风口连通。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集尘风管540,让所述集尘箱600与所述集尘风机130连通,使得高温废气由所述集尘箱600进入所述集尘风机130内。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集尘箱600内聚集有毛絮类的杂质,因此可在所述集尘风管540中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靠近所述集尘箱600设置,用于阻止所述集尘箱600里的毛絮进入所述集尘风管540和所述集尘风机130。
32.再进一步地,所述集尘箱包括箱体、不锈钢纱网以及排尘器,所述箱体的第一端与所述汇合风道的中部连通,所述箱体的第二端与所述集尘风管的第一端连通,所述排尘器与所述箱体的下端连通,所述不锈钢纱网设置在所述箱体靠近所述集尘风管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当无用的毛絮聚集在所述箱体内时,所属箱体内设置有所述不锈钢纱网,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不锈钢纱网的孔隙极小,毛絮无法从中通过,因此毛絮被限制在所述箱体内,而不能进入所述集尘风管和集尘风机。特别地,所述箱体的下端设置有与之连通的所述排尘器,所述排尘器可以定时清理毛絮,并将毛絮排出所述箱体,以免因为毛絮过多影响到高温废气的回收,从而影响到烘干过程和烘干织布的品质。
33.更进一步地,所述排尘器包括排尘管、电机、主轴以及螺旋叶片,所述排尘管与所述箱体的下端连通,所述主轴容置于所述排尘管内,并与所述排尘管两侧的内壁活动连接,
所述螺旋叶片环绕设置于所述主轴的外周,所述电机贴设于所述排尘管的外壁上,并与所述主轴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毛絮由所述箱体进入所述排尘管中,当所述电机开始运作时,与之连接的所述主轴会随之转动,而所述螺旋叶片会围着所述主轴做同步转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排尘管还具有排尘出口,所述螺旋叶片在所述主轴上旋转的同时,会推送着毛絮向着所述排尘出口的方向运动,以将毛絮排出所述排尘管。
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风道组件500还包括主风管550和副风管560,所述主风管550的第一端与所述主风口210连通,所述主风管550的第二端与所述主风机110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副风管560的第一端与所述副风口220连通,所述副风管560的第二端与所述副风机120的进风口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风管550将所述主风口210与所述主风机110的进风口连通,使得所述热交换器200的一部分高温空气,通过所述主风管550,被所述主风机110抽取,而所述副风管560将所述副风口220与所述副风机120的进风口连通,使得所述热交换器200的另一部分高温空气,通过所述副风管560,被所述副风机120抽取。通过上述两种渠道对于高温空气的抽取和传输,增加了最终作用于织布烘干的高温空气,提升了烘干织布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热能回收的效率。
3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述副风道514包括互相连通的通风管5141、第一副风道51422以及第二副风道5143,所述通风管5141的第一端与所述副风机120的出风口连通,所述通风管5141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副风道5142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副风道5143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副风道5142的第二端与所述布槽300靠近所述入布储布箱410的下侧面连通,所述第二副风道5143的第二端与所述布槽300靠近所述出布储布箱420的下侧面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副风机120从所述热交换器200中抽取到的高温空气,分别经由所述第一副风道5142以及所述第二副风道5143,进入所述布槽300。具体地,从所述第一副风道5142的第二端靠近所述入布储布箱410设置,所述第二副风道5143的第二端靠近所述出布储布箱420设置,如此,由所述副风道514进入所述布槽300的渠道得以增加,使得不同方向上用于烘干织布的高温空气得以增加,使得烘干织布的效率和热能回收的效率均得到提升。
3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回收风道530上设有排湿风管532,所述排湿风管532邻近所述集尘风机130设置,所述排湿风管532与所述回收风道530连通,用于将进入所述回收风道530的潮湿空气排出。在本实施例中,织布在所述布槽300中烘干时,织布的水分会被不断蒸发,并随着高温废气被所述集尘风机130抽取。可以理解的是,潮湿的高温废气被所述热交换器200回收利用后,会影响到下一批织布的烘干过程以及织布烘干后的品质。因此,在所述回收风道530上设置了所述排湿风管532,所述排湿风管532的管口通向外部,当潮湿的高温废气由所述集尘风机130喷入所述回收风道530时,其中的水分借由所述排湿风管532向外部排出。
37.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所述排湿风管532上设有风门5321,所述风门5321用于开启或者关闭所述排湿风管532与外部的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当进行烘干过程时,打开所述风门5321,此时所述排湿风管532与外部连通,使得高温废气中的水分由所述风门5321排出。在结束烘干过程后,关闭所述风门5321,断绝了所述排湿风管532与外部的连通,避免外部的灰尘或者其他杂物借由所述风门5321进入所述回收风道530,从而影响下一次的烘干过程。
38.一种烘干机空气循环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烘干机空气循环装置。
3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