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大容量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04001发布日期:2022-10-22 07:1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大容量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大容量冷却塔。


背景技术:

2.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装置一般为桶状,故名为冷却塔。
3.目前一些高温废气会通过冷却塔进行冷却处理。
4.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2021002677.6中公开了一种水循环的冷却塔,该装置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两侧均开设有通风口,所述塔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塔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隔离网,所述隔离网与塔体通风口的一侧之间填充有填料,所述填料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槽;该水循环的冷却塔,通过加水组件将水箱中的水流抽入水槽中,之后水流透过水槽滴落到填料上,如此将填料打湿,风机运行,带动气流从塔体的通风口处进入,并通过填料带走其上的水汽,并导出如此利用水汽降低温度,达到冷却的目的,且水流从填料上滴落,并汇集在塔体的底部,通过金属网板汇入水箱中,如此可使水流循环利用。该装置不便于对废气进行冷却处理,同时风机引入的空气会有灰尘从而影响冷却水的洁净度。
5.因此,提出一种新型大容量冷却塔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大容量冷却塔,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8.一种新型大容量冷却塔,包括冷却水塔和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底部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支腿,所述冷却水塔顶部的左右两端对称连通设置有喷淋冷却罐,两个所述喷淋冷却罐的顶部对称设置有风机,两个所述喷淋冷却罐的内腔下端均设置有填料,所述冷却水塔内腔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高温水箱,两个所述高温水箱之间设置有循环冷却水箱,两个所述高温水箱内腔底部的相靠近一端均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喷淋管道;
9.所述冷却水塔顶部前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高温冷却水入口,所述冷却水塔侧壁的中部下端连接有冷却水出口,所述冷凝器的顶部正中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冷凝器的顶部左端设置有废气进气口,所述冷凝器的顶部右端设置有废气出气口,所述冷凝器顶部靠近废气出气口的一端连接有冷却水入口;
10.所述冷凝器的内腔设置有冷凝管,所述冷凝器底部的左右两端对称连接有冷凝污水出口,所述冷凝器顶部的左右两端对称连接有高温冷却水出口。
11.优选的,所述风机的顶部设置有过滤筒体,所述过滤筒体的内腔上端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筒体的下端外部固定套设有第一固定环,所述风机的上端外部固定套设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环,所述第二固定环的顶部开设有环形插槽,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前后两侧对称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
12.优选的,所述冷却水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水泵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冷却水入口连接,所述高温冷却水入口通过管道与高温冷却水出口连接,所述高温冷却水出口位于冷凝污水出口的内侧,第一水泵与冷却水入口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阀门,所述高温冷却水入口与高温冷却水出口连接的管道时设置有阀门。
13.优选的,所述废气进气口与冷凝管左端连接,所述废气出气口与冷凝管的右端连接,所述喷淋管道贯穿冷却水塔的顶部并延伸至喷淋冷却罐的内腔上端,所述高温水箱与循环冷却水箱连通。
14.优选的,所述过滤筒体与风机的内腔连通,所述风机与喷淋冷却罐的内腔连通。
15.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环与第二固定环贴合,所述插环插设于环形插槽的内腔,并且插环与环形插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锁紧螺栓的末端与插环的侧壁抵触。
16.有益效果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大容量冷却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1、该新型大容量冷却塔,通过设置的冷凝器、废气进气口、废气出气口、冷却水入口、第一水泵、高温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出口、高温冷却水出口、冷凝管、喷淋冷却罐、风机、喷淋管道、第二水泵、高温水箱、循环冷却水箱的相互配合可以在实现对高温废气冷却的同时实现冷却液的降温循环使用,节省冷却水,操作方便,结构简单。
19.2、该新型大容量冷却塔,通过设置的过滤网便于将风机引入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了灰尘进入影响冷却水的清洁度,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插环、环形插槽、锁紧螺栓的设置便于过滤筒体的拆卸,进而便于对过滤网进行清洁。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冷凝器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冷凝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刨面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拆分开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冷却水塔;2、冷凝器;3、支腿;4、喷淋冷却罐;5、风机;6、废气进气口;7、废气出气口;8、冷却水出口;9、高温冷却水入口;10、喷淋管道;11、第一水泵;12、冷却水入口;13、过滤筒体;14、过滤网;15、第一固定环;16、第二固定环;17、冷凝污水出口;18、高温冷却水出口;19、冷凝管;20、高温水箱;21、循环冷却水箱;22、第二水泵;23、填料;24、插环;25、环形插槽;26、锁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7.如图1-5所示,一种新型大容量冷却塔,包括冷却水塔1和冷凝器2,冷凝器2的底部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支腿3,冷却水塔1顶部的左右两端对称连通设置有喷淋冷却罐4,两个喷淋冷却罐4的顶部对称设置有风机5,两个喷淋冷却罐4的内腔下端均设置有填料23,冷却水塔1内腔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高温水箱20,两个高温水箱20之间设置有循环冷却水箱21,高温水箱20与循环冷却水箱21连通,两个高温水箱20内腔底部的相靠近一端均设置有第二水泵22,第二水泵22的出水端连接有喷淋管道10,喷淋管道10贯穿冷却水塔1的顶部并延伸至喷淋冷却罐4的内腔上端,冷却水塔1顶部前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高温冷却水入口9,高温冷却水入口9通过管道与高温冷却水出口18连接,高温冷却水入口9与高温冷却水出口18连接的管道时设置有阀门,冷却水塔1侧壁的中部下端连接有冷却水出口8,冷却水出口8通过管道与第一水泵11的进水端连接,冷凝器2的顶部正中设置有第一水泵11,第一水泵11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冷却水入口12连接,第一水泵11与冷却水入口12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阀门,冷凝器2的顶部左端设置有废气进气口6,废气进气口6与冷凝管19左端连接,冷凝器2的顶部右端设置有废气出气口7,废气出气口7与冷凝管19的右端连接,冷凝器2顶部靠近废气出气口7的一端连接有冷却水入口12,冷凝器2的内腔设置有冷凝管19,冷凝器2底部的左右两端对称连接有冷凝污水出口17,冷凝器2顶部的左右两端对称连接有高温冷却水出口18,高温冷却水出口18位于冷凝污水出口17的内侧,通过设置的冷凝器2、废气进气口6、废气出气口7、冷却水入口12、第一水泵11、高温冷却水入口9、冷却水出口8、高温冷却水出口18、冷凝管19、喷淋冷却罐4、风机5、喷淋管道10、第二水泵22、高温水箱20、循环冷却水箱21的相互配合可以在实现对高温废气冷却的同时实现冷却液的降温循环使用,节省冷却水,操作方便,结构简单,风机5的顶部设置有过滤筒体13,过滤筒体13与风机5的内腔连通,风机5与喷淋冷却罐4的内腔连通,过滤筒体13的内腔上端设置有过滤网14,通过设置的过滤网14便于将风机5引入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了灰尘进入影响冷却水的清洁度,过滤筒体13的下端外部固定套设有第一固定环15,风机5的上端外部固定套设有第二固定环16,第一固定环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环24,第二固定环16的顶部开设有环形插槽25,第一固定环15与第二固定环16贴合,插环24插设于环形插槽25的内腔,并且插环24与环形插槽25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二固定环16的前后两侧对称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26,锁紧螺栓26的末端与插环24的侧壁抵触,第一固定环15、第二固定环16、插环24、环形插槽25、锁紧螺栓26的设置便于过滤筒体13的拆卸,进而便于对过滤网14进行清洁。
2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大容量冷却塔,使用时关闭高温冷却水入口9与高温冷却水出口18之间的阀门,在第一水泵11的作用下循环冷却水箱21内腔的冷却水进入冷凝器2的内腔,冷凝管19浸泡在冷却液的内部,然后关闭第一水泵11,从废气进气口6通入高温废气,高温废气经过冷凝管19的冷却后从废气出气口7排出,冷凝器2中的冷却液冷却高温废气后温度会升高,打开高温冷却水入口9与高温冷却水出口18之间的阀门,然后再次启动第一水泵11,在压力下冷却水塔1内腔的高温冷却液会通过管道进入高温水箱20的内腔,新的冷却液进入冷凝器2的内腔,进入高温水箱20内腔的高温冷却液会被第二水泵22配合喷淋管道10进行喷洒,通过风机5进行喷吹降温,之后透过填料23落至高温水箱20,并从高温水箱20进入循环冷却水箱21,之后进行循环使用,过滤网14的设置便于将风机5引入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了灰尘进入影响冷却水的清洁度,第一固定环15、第二固定环16、插环24、环形插槽25、锁紧螺栓26的设置便于过滤筒体13的拆卸,只需松解锁紧螺栓26
拔出插环24即可,进而便于对过滤网14进行清洁。
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