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68491发布日期:2022-11-29 22:3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内具有加热腔,所述壳体(100)设有与所述加热腔相连通的进气口(101)和排烟口(102);通风管(200),横向穿设于所述壳体(10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加热腔内,所述通风管(200)的两端分别为进风端和出风端;风机(300),设于所述壳体(100),用于驱使气体沿所述进风端朝向所述出风端流动;燃气装置(400),设于所述壳体(100),其输出端位于所述加热腔之内且位于所述通风管(200)的下方;聚热罩(500),设于所述壳体(100)内,绕所述通风管(200)上部的外周设置,位于所述排烟口(102)的正下方,所述通风管(200)、所述聚热罩(500)和所述壳体(100)之间具有与所述排烟口(102)相连通的流体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罩(500)包括沿所述通风管(20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顶板(510)和分别连接于所述顶板(510)的前侧和后侧的前侧板(520)和后侧板(530),所述顶板(510)、所述前侧板(520)和所述后侧板(530)笼罩在所述通风管(200)的上半部分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510)、所述前侧板(520)和所述后侧板(530)为一体钣金结构,所述前侧板(520)自上往下向前倾斜,所述后侧板(530)自上往下向后倾斜,所述顶板(510)与所述通风管(200)之间的距离、所述前侧板(520)与所述通风管(200)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后侧板(530)与所述通风管(200)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200)的内周壁设有若干第一换热翅片(2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200)为圆管,所述第一换热翅片(210)沿所述通风管(200)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一换热翅片(210)设置有多片,多片所述第一换热翅片(210)绕所述通风管(200)的中心轴线间隔地圆周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200)的外周壁设有若干第二换热翅片(22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200)为圆管,所述第二换热翅片(220)沿所述通风管(200)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二换热翅片(220)设置有多片,多片所述第二换热翅片(220)绕所述通风管(200)的中心轴线间隔地圆周分布。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300)设于所述进风端,所述出风端处设有感温器(600),所述燃气装置(400)具有能够控制燃气的输出流量的电动流量阀,所述感温器(600)、所述风机(300)和所述电动流量阀均与一控制单元电性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300)与所述进风端之间设有导风罩(700),所述导风罩(700)为圆台状的套筒,所述导风罩(700)的较小端连接所述进风端,所述导风罩(700)的较大端连接所述风机
(300)。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的外部设有外壳(800),所述外壳(800)的顶部设有把手(810),所述外壳(800)与所述壳体(100)之间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容置有与所述燃气装置(400)相连的燃气管路以及与所述风机(300)相连的蓄电池(90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取暖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加热腔,壳体设有与加热腔相连通的进气口和排烟口;通风管,横向穿设于壳体,至少部分位于加热腔内,通风管的两端分别为进风端和出风端;风机,设于壳体,用于驱使气体沿进风端朝向出风端流动;燃气装置,设于壳体,其输出端位于加热腔之内且位于通风管的下方;聚热罩,设于壳体内,绕通风管上部的外周设置,位于排烟口的正下方,通风管、聚热罩和壳体之间具有与排烟口相连通的流体通道。以上结构的取暖器设置聚热罩有助于将热量充分辐射在通风管的各个位置,避免热量未经过充分换热即直接从排烟口排出,提高热能的利用效率,使得取暖器供暖效果更好。供暖效果更好。供暖效果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陈能 吴有文 何淳华 钟镓明 谭柳明 麦正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青热能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22
技术公布日:2022/11/2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