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清洁的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93724发布日期:2022-12-10 03:57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清洁的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通风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清洁的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2.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它分为管道式新风系统和无管道新风系统两种;在新风系统中一般通过初效或高效过滤器对空气进行净化,长时间使用后过滤器上将聚集大量灰尘,严重影响过滤效果和通风质量,但是过滤器一般安装于密闭的机箱中,其拆装清洗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清洁的新风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清洗不便的缺陷。
4.一种便于清洁的新风系统,包括风箱,所述风箱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箱内还设置有卡槽,卡槽内嵌设有过滤器;所述风箱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卡槽连通的拆装口,所述风箱上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拆装口的密封板,密封板呈u形结构,密封板与风箱之间设置有紧固装置。
5.可选的,紧固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风箱两侧的固定螺杆,所述密封板两侧均设置与所述固定螺杆适配的u型插槽,固定螺杆上还设置有固定螺母。
6.可选的,固定螺杆外侧还设置有呈u形结构的搭接板,所述搭接板与风箱之间为插接槽,所述密封板的两侧分别插入到对应的插接槽内。
7.可选的,过滤器底部还设置有螺纹孔。
8.可选的,密封板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同轴的插接孔,所述插接孔内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与所述密封板底面相抵靠的限位块。
9.可选的,紧固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风箱两侧的搭扣;所述搭扣的两侧均设置有搭接板,所述搭接板与风箱之间为插接槽,所述密封板的两侧分别插入到对应的插接槽内。
10.可选的,密封板与风箱之间还设置有密封条。
11.可选的,沿风箱的轴线方向,所述卡槽的两侧设置有弹性限位片。
12.可选的,弹性限位片为长条形,其朝向拆装口的一端与所述风箱内壁相连,其另一端为自由状态。
13.可选的,弹性限位片为弹簧片,所述弹性限位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风箱的内壁相连。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技术包括风箱,所述风箱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箱内还设置有卡槽,卡槽内嵌设有过滤器;所述风箱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卡槽连通的拆装口,所述风箱上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拆装口的密封板,密封板呈u形结构,密封板与风箱之间设置有紧固装置;
16.当过滤器需要拆除时,解除紧固装置对风箱和密封板的连接状态,向下拉拔拆除密封板,最后将过滤器从拆装口拔出;安装过滤器时,通过拆装后将过滤器装入到风箱内,最后通过插接密封板将拆装口密封;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过滤器拆装过程中不需要拆除风箱,同时密封板位于风箱底部,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风箱一般吊装于房顶,相应的风管则沿水平方向延伸;而密封板以竖直方向完成拆装,因此密封板及过滤器的拆装过程中不会与管道或其他设备发生干涉,大大降低了拆装难度;
18.其次,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中过滤器的拆装方式简单,有利于推广应用;且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对现有技术中的主机改变较小,适合于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1提供的一种便于清洁的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沿a-a线剖视图;
21.图3为风箱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1提供的一种便于清洁的新风系统的侧视图;
23.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2提供的一种便于清洁的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沿b-b线剖视图;
25.图7为本技术实施方式2提供的一种便于清洁的新风系统的侧视图;
26.附图标记:1-风箱,2-进风口,3-出风口,4-卡槽,5-过滤器,6
‑ꢀ
拆装口,7-密封板,8-固定螺杆,9-插槽,10-固定螺母,11-搭接板, 12-插接槽,13-螺纹孔,14-插接孔,15-连接杆,16-限位块,17-搭扣, 18-密封条,19-弹性限位片。
27.本技术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
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 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2.实施方式1
33.参照图1到图4,本实施方式作为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方式,其公开了一种便于清洁的新风系统,包括风箱1,沿气流方向,在所述风箱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风口2和出风口3;
34.沿气流方向,在所述风箱1内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卡板,所述卡板中部漏空,两所述卡板之间即为卡槽4,所述风箱1底部设置有拆装口6,拆装口6位于所述卡槽4的正下方;同时在所述卡槽4的两侧还设置有弹性限位片19,弹性限位片19为长条形弹性钢片,其朝向拆装口6的一端与所述风箱1内壁相连,其另一端为自由状态;
35.在所述卡槽4内还设置有过滤器5,所述弹性限位片19的自由端与所述过滤器5的侧边相互抵靠,并将其卡紧;上述结构简单,且能够有效提高过滤器5受到的预紧力;
36.所述风箱1上还设置有密封板7,密封板7呈u形结构,在所述风箱1与密封板7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密封板7的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包括固定螺杆8,各所述固定螺杆8对称布置于所述风箱1的两侧,在所述密封板7的两侧还设置有u形插槽9,所述固定螺杆8外侧还设置有呈u形结构的搭接板11,所述搭接板11与风箱 1之间为插接槽12;
37.安装时,所述密封板7对应插入到所述插接槽12内,同时所述固定螺杆8对应插入到相应的u形插槽9内,在所述固定螺杆8上固定螺母10;上述结构简单,且通过搭接板11能够将密封板7的边缘避免,避免出现漏气;同时为提高密封板7的密封性,在所述密封板 7的内侧面还设置有密封条18;
38.所述过滤器5底部还设置有螺纹孔13,在拆除密封板7后,通过螺纹孔13可以连接拉杆,进而通过拉扯拉杆将整个过滤器5拉出风箱1,降低过滤器5的拆装难度,使用更加方便;
39.实施方式2
40.参照图5到图7,本实施方式作为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方式,其公开了一种便于清洁的新风系统,包括风箱1,沿气流方向,在所述风箱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风口2和出风口3;
41.沿气流方向,在所述风箱1内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卡板,所述卡板中部漏空,两所述卡板之间即为卡槽4,所述风箱1底部设置有拆装口6,拆装口6位于所述卡槽4的正下方;同时在所述卡槽4的两侧还设置有弹性限位片19,弹性限位片19为长条形弹簧片,所述弹性限位片1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风箱1内壁相连;过滤器5安装完成后,其侧壁将挤压所述弹性限位片19,进而通过弹性限位片19夹持所述过滤器5,同时两头均与箱体连接的弹性限位片19能够有效避免过滤器5拉出过程中将弹性限位片19翻折,提高其稳定性;
42.所述风箱1上还设置有密封板7,密封板7呈u形结构,在所述风箱1与密封板7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密封板7的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包括设置于风箱1两侧的搭扣17,所述密封板7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搭扣17适配的拉钩,通过搭扣17和拉钩实现对密封板
7的固定;
43.所述搭扣17的两侧均设置有搭接板11,所述搭接板11与风箱1 之间为插接槽12,所述密封板7的两侧分别插入到对应的插接槽12 内;
44.所述密封板7底面设置有插接孔14,过滤器5底部设置有螺纹孔13,所述插接孔14关于所述螺纹孔13同轴,同时在所述密封板7 上还设置有连接杆15,连接杆15上设置有限位块16,所述连接杆 15的一端穿过插接孔14与所述螺纹孔13丝扣相连,同时所述限位块16的顶面与所述密封板7底面贴合;
45.拆装时,通过拉动连接杆15即可实现过滤器5的拆卸或安装,其操作方式简单,且能够有效避免连接杆15遗失。
4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过滤器拆装过程中不需要拆除风箱,同时密封板位于风箱底部,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风箱一般吊装于房顶,相应的风管则沿水平方向延伸;而密封板以竖直方向完成拆装,因此密封板及过滤器的拆装过程中不会与管道或其他设备发生干涉,大大降低了拆装难度;
47.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