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机构以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36795发布日期:2022-11-18 21:26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风机构以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机构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空调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市面上的部分空调设置有新风机构。但是现在的新风机构在吸入室外新风的过程中,由于结构限制,导致新风进风量较低,进风效果较差,从而对新风功能造成影响,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新风进风量,保证进风效果,避免对新风功能造成影响的情况发生,提升用户体验。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机构,包括外壳、风轮、驱动件和挡风板,风轮可转动地安装于外壳内,外壳开设有进风口,驱动件与挡风板传动连接,挡风板可转动地安装于进风口,挡风板用于封闭进风口,外壳设置有引风圈,引风圈的位置与风轮的位置相对应,驱动件能够带动挡风板转动至极限位置,以打开进风口,并使引风圈完全位于挡风板的延长线靠近进风口的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机构由于采用了与驱动件连接且能够转动至极限位置的挡风板,所以能够提高新风进风量,保证进风效果,避免对新风功能造成影响的情况发生,提升用户体验。
6.进一步地,外壳包括首尾相连的第一侧壁、顶壁、第二侧壁和折线壁,引风圈间隔设置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进风口开设于折线壁,当挡风板转动至极限位置时,挡风板的延长线与第一侧壁相交。此时挡风板能够将室外新风朝靠近第一侧壁的方向进行导流,又由于引风圈完全位于挡风板的延长线靠近进风口的一侧,所以能够保证将室外新风导入引风圈。
7.进一步地,挡风板的延长线与第一侧壁的交点位于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之间,第一连接点为挡风板的延长线与引风圈相切时挡风板的延长线与第一侧壁的交点,第二连接点为垂直于第一侧壁的引风圈的径向线与第一侧壁的交点。既能够保证引风圈完全位于挡风板的延长线靠近进风口的一侧,提高室外新风的进风量,又能够防止挡风板过度打开导致室外新风直吹第一侧壁,也就避免了室外新风在第一侧壁的作用下发生回弹而使气流紊乱的情况发生。
8.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5毫米至25毫米。合理的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之间的间距能够在保证新风进风量的同时尽量减小整个新风机构的体积,便于新风机构的安装和维护。
9.进一步地,折线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和第三直线段,第一直线段与第一侧壁连接,第三直线段与第二侧壁连接,进风口开设于第二直线段,第二直线段
的延长线与第二侧壁相交,引风圈完全位于第二直线段的延长线靠近第一侧壁的一侧。第二直线段能够将室外新风朝靠近第二侧壁的方向进行导流,以进一步地保证将室外新风导入引风圈,提高进风效果。
10.进一步地,第二直线段的延长线与第二侧壁的交点位于第三连接点和第四连接点之间,第三连接点为过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的交点的引风圈的切线与第二侧壁的交点,第四连接点为垂直于第二侧壁的引风圈的径向线与第二侧壁的交点。既能够保证引风圈完全位于第二直线段的延长线靠近第一侧壁的一侧,提高室外新风的进风量,又能够防止室外新风直吹第二侧壁,也就避免了室外新风在第二侧壁的作用下发生回弹而使气流紊乱的情况发生。
11.进一步地,挡风板包括相互连接的板本体和连接块,驱动件为驱动电机,驱动件的输出轴与连接块连接,且与板本体平行间隔设置。输出轴与挡风板错位设置,以便于安装和维护,并且能够保证板本体封闭进风口时的封闭效果。
12.进一步地,进风口相对设置有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挡风板设置于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之间,驱动件靠近第二侧边设置,第二侧边用于在挡风板转动至极限位置时与挡风板抵持。第二侧边能够对挡风板进行止挡限位,以防止挡风板继续转动,避免挡风板过度打开,使得挡风板保持在极限位置。
13.进一步地,新风机构还包括引风电机,引风电机固定安装于外壳,且与风轮传动连接。引风电机能够带动风轮转动,以产生负压,从而带动室外空气流入外壳,再通过外壳流入室内,进而实现新风功能。
14.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新风机构,该新风机构包括外壳、风轮、驱动件和挡风板,风轮可转动地安装于外壳内,外壳开设有进风口,驱动件与挡风板传动连接,挡风板可转动地安装于进风口,挡风板用于封闭进风口,外壳设置有引风圈,引风圈的位置与风轮的位置相对应,驱动件能够带动挡风板转动至极限位置,以打开进风口,并使引风圈完全位于挡风板的延长线靠近进风口的一侧;当空调器开启新风模式时,驱动件带动挡风板转动至极限位置;当空调器关闭新风模式时,驱动件带动挡风板封闭进风口。空调器能够提高新风进风量,保证进风效果,避免对新风功能造成影响的情况发生,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机构一个视角的剖视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机构另一个视角的剖视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机构的数学模型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机构中驱动件与挡风板连接的剖视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00-新风机构;110-外壳;111-进风口;1111-第一侧边;1112-第二侧边;112-出风口;113-第一侧壁;114-顶壁;115-第二侧壁;116-折线壁;1161-第一直线段;1162-第二直线段;1163-第三直线段;117-引风圈;120-风轮;130-驱动件;131-输出轴;140-挡风板;141-板本体;142-连接块;150-引风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23.第一实施例
24.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机构100,用于实现新风功能。其能够提高新风进风量,保证进风效果,避免对新风功能造成影响的情况发生,提升用户体验。
25.本实施例中,新风机构100应用于空调挂机,空调挂机挂设于室内的墙壁上,且能够向室内吹出热风或者冷风,以实现制热或者制冷的功能,新风机构100用于向室内通入新风,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保障用户身体健康。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新风机构100可以应用于空调柜机,也可以应用于移动式空调,对新风机构100的应用场景不作具体限定。
26.新风机构100包括外壳110、风轮120、驱动件130、挡风板140和引风电机150。风轮120可转动地安装于外壳110内,引风电机150固定安装于外壳110,且与风轮120传动连接,引风电机150能够带动风轮120转动,以产生负压,从而带动室外空气流入外壳110,再通过外壳110流入室内,进而实现新风功能。具体地,外壳110开设有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进风口111与室外连通,出风口112与室内连通,引风电机150能够通过风轮120带动空气从进风口111吸入外壳110,再从出风口112吹至室内。
27.值得注意的是,驱动件130与挡风板140传动连接,挡风板140可转动地安装于进风口111,挡风板140用于封闭进风口111,以防止室外灰尘或者杂物通过进风口111进入外壳110。外壳110设置有引风圈117,引风圈117的位置与风轮120的位置相对应,进入进风口111的空气能够通过引风圈117流入风轮120,引风圈117用于对空气进行导流,以保证风轮120的进风效果。驱动件130能够带动挡风板140转动至极限位置,以打开进风口111,并使引风圈117完全位于挡风板140的延长线靠近进风口111的一侧,此时挡风板140能够对吸入的室外新风进行导流,以将室外新风完全导入引风圈117,并进入风轮120所在的区域,从而使得风轮120的负压作用达到最大化,提高室外新风的进风量,保证进风效果,避免对新风功能造成影响的情况发生,提升用户体验。
28.需要说明的是,当新风机构100启动新风功能时,首先利用驱动件130带动挡风板140转动至极限位置,以打开进风口111;随后通过引风电机150带动风轮120转动,以将室外新风吸入进风口111,并通过出风口112吹至室内,从而实现新风功能。当新风机构100暂停新风功能时,首先对引风电机150进行断电,停止风轮120的转动;随后利用驱动件130带动挡风板140回转,以将进风口111封闭,防止室外灰尘或者杂物进入进风口111。
29.请结合参照图3、图4和图5,外壳110包括首尾相连的第一侧壁113、顶壁114、第二侧壁115和折线壁116。其中,第一侧壁113与第二侧壁115平行间隔设置,引风圈117间隔设置于第一侧壁113和第二侧壁115之间,顶壁114位于第一侧壁113和第二侧壁115的上方,折线壁116位于第一侧壁113和第二侧壁115的下方,进风口111开设于折线壁116,室外新风能够在风轮120的作用下从下至上地流入外壳110。具体地,当挡风板140转动至极限位置时,挡风板140的延长线与第一侧壁113相交,此时挡风板140能够将室外新风朝靠近第一侧壁113的方向进行导流,又由于引风圈117完全位于挡风板140的延长线靠近进风口111的一
侧,所以能够保证将室外新风导入引风圈117,从而进入风轮120。
30.值得注意的是,挡风板140的延长线与第一侧壁113的交点位于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之间,即挡风板140的延长线与第一侧壁113的交点可以为第一连接点,也可以为第二连接点,还可以为第一侧壁113上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之间的任意一点。具体地,第一连接点为挡风板140的延长线与引风圈117相切时挡风板140的延长线与第一侧壁113的交点,第二连接点为垂直于第一侧壁113的引风圈117的径向线与第一侧壁113的交点,挡风板140的延长线与第一侧壁113的交点位于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之间,既能够保证引风圈117完全位于挡风板140的延长线靠近进风口111的一侧,提高室外新风的进风量,又能够防止挡风板140过度打开导致室外新风直吹第一侧壁113,也就避免了室外新风在第一侧壁113的作用下发生回弹而使气流紊乱的情况发生。
31.为了便于理解,将挡风板140的延长线与第一侧壁113的交点表示为a点,将第一连接点表示为b点,将第二连接点表示为c点。
32.本实施例中,挡风板140的延长线与第一侧壁113的交点位于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的中间位置,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挡风板140的延长线与第一侧壁113的交点可以为第一连接点,也可以为第二连接点,对挡风板140的延长线与第一侧壁113的交点所在位置不作具体限定。
33.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5毫米至25毫米,合理的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之间的间距能够在保证新风进风量的同时尽量减小整个新风机构100的体积,便于新风机构100的安装和维护。
34.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之间的间距为20毫米,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之间的间距可以为15毫米,也可以为25毫米,对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之间的间距大小不作具体限定。
35.折线壁11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线段1161、第二直线段1162和第三直线段1163。第一直线段1161与第一侧壁113连接,第三直线段1163与第二侧壁115连接,进风口111开设于第二直线段1162,第二直线段1162倾斜于第一侧壁113和第二侧壁115设置。第二直线段1162的延长线与第二侧壁115相交,引风圈117完全位于第二直线段1162的延长线靠近第一侧壁113的一侧。在新风机构100启动时,第二直线段1162能够将室外新风朝靠近第二侧壁115的方向进行导流,此时由于引风圈117完全位于第二直线段1162的延长线靠近第一侧壁113的一侧,所以能够进一步地保证将室外新风导入引风圈117,提高进风效果。
36.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直线段1162的延长线与第二侧壁115的交点位于第三连接点和第四连接点之间,即第二直线段1162的延长线与第二侧壁115的交点可以为第三连接点,也可以为第四连接点,还可以为第二侧壁115上第三连接点和第四连接点之间的任意一点。具体地,第三连接点为过第一直线段1161和第二直线段1162的交点的引风圈117的切线与第二侧壁115的交点,第四连接点为垂直于第二侧壁115的引风圈117的径向线与第二侧壁115的交点,第二直线段1162的延长线与第二侧壁115的交点位于第三连接点和第四连接点之间,既能够保证引风圈117完全位于第二直线段1162的延长线靠近第一侧壁113的一侧,提高室外新风的进风量,又能够防止室外新风直吹第二侧壁115,也就避免了室外新风在第二侧壁115的作用下发生回弹而使气流紊乱的情况发生。
37.为了便于理解,将第二直线段1162的延长线与第二侧壁115的交点表示为d点,将
第三连接点表示为e点,将第四连接点表示为f点。
38.本实施例中,第二直线段1162的延长线与第二侧壁115的交点即为第四连接点,即d点与f点重合设置,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直线段1162的延长线与第二侧壁115的交点可以为第三连接点,也可以为第二侧壁115上第三连接点和第四连接点之间的任意一点,对第二直线段1162的延长线与第二侧壁115的交点所在位置不作具体限定。
39.挡风板140包括相互连接的板本体141和连接块142。驱动件130为驱动电机,驱动件130的输出轴131与连接块142连接,且与板本体141平行间隔设置,驱动件130能够通过输出轴131带动连接块142转动,从而带动板本体141转动,以使板本体141封闭进风口111或者转动至极限位置。具体地,输出轴131与挡风板140错位设置,以便于安装和维护,并且能够保证板本体141封闭进风口111时的封闭效果。
40.本实施例中,进风口111相对设置有第一侧边1111和第二侧边1112,第一侧边1111和第二侧边1112均设置于第二直线段1162上。挡风板140设置于第一侧边1111和第二侧边1112之间,驱动件130靠近第二侧边1112设置,第二侧边1112用于在挡风板140转动至极限位置时与挡风板140抵持,第二侧边1112能够对挡风板140进行止挡限位,以防止挡风板140继续转动,避免挡风板140过度打开,使得挡风板140保持在极限位置。
4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新风机构100,风轮120可转动地安装于外壳110内,外壳110开设有进风口111,驱动件130与挡风板140传动连接,挡风板140可转动地安装于进风口111,挡风板140用于封闭进风口111,外壳110设置有引风圈117,引风圈117的位置与风轮120的位置相对应,驱动件130能够带动挡风板140转动至极限位置,以打开进风口111,并使引风圈117完全位于挡风板140的延长线靠近进风口111的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机构100由于采用了与驱动件130连接且能够转动至极限位置的挡风板140,所以能够提高新风进风量,保证进风效果,避免对新风功能造成影响的情况发生,提升用户体验。
42.第二实施例
4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图未示),用于调控室内气温。该空调器包括新风机构100和空调壳体(图未示)。其中,新风机构100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44.本实施例中,空调器为空调挂机,空调器能够向室内吹出热风或者冷风,以实现制热或者制冷的功能。具体地,新风机构100安装于空调壳体内,空调壳体用于挂设于室内墙壁上,新风机构100用于实现新风功能。当空调器开启新风模式时,驱动件130带动挡风板140转动至极限位置,以对室外新风进行导流,提高进风量,保证进风效果;当空调器关闭新风模式时,驱动件130带动挡风板140封闭进风口111,以防止室外灰尘或者杂物通过进风口111进入外壳110。
4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有益效果与第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46.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