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27645发布日期:2022-11-25 21:08阅读:33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空调已经从最初的温度调节发展到可以对室内的温、湿、风、净和新五维控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带有增氧功能的空调被广泛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3.在现有技术中,空调的增氧模块可安装在室内侧或者室外侧。在室内侧时,需要将室外空气通过风机吸入增氧件中,分离出氧气后,将氮气排出室外侧。在增氧功能不开通时,会造成风机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可以使内部的风的利用率更高,可以使功能更丰富。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增氧模块,所述增氧模块设置于所述外壳中且一端与所述进风口相对应连通,所述增氧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相对应连通;出风风道件,所述出风风道件包括富氮风道和新风风道,所述富氮风道和新风风道中的一个选择性地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
6.由此,通过在出风风道件中设置新风风道,使该空调器在关闭增氧功能时,从进风口进入该空调器内的风通过新风风道进入室内,从而可以实现新风功能,可以减少进入空调器内的风损,增加该空调器的功能多样性。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阀门,所述阀门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件内且位于所述富氮风道和所述新风风道之间,以选择性地打开所述富氮风道和所述新风风道中的一个。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风道件包括转接风道,所述转接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所述转接风道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富氮风道和所述新风风道相连接,所述阀门设置于所述转接风道内。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接风道包括主流段、第一支流段和第二支流段,所述主流段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支流段和所述第二支流段分别与所述主流段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流段与所述富氮风道相连通且所述第二支流段与所述新风风道相连通,所述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流段和所述第二支流段之间。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阀门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流段和所述第二支流段之间远离所述主流段一侧的侧壁上,另一端地与所述第一支流段和所述主流段连接处的侧壁相抵接,或与所述第二支流段和所述主流段连接处的侧壁相抵接。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控制器和驱动组件,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增氧模块电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阀门传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增氧模块包括多层富氧膜,多层富氧膜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间隔方向上间隔设置。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增氧模块还包括:真空泵,所述真空泵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位于多层间隔设置的所述富氧膜的一侧,以避让开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口设置有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为多个,多个所述进风格栅间隔设置于所述进风口。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进风风道件,所述进风风道件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
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局部示意图;
1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局部示意图;
20.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局部示意图;
21.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局部示意图;
22.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局部示意图;
23.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局部示意图;
24.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局部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26.100、空调器;
27.10、外壳;11、进风口;12、出风口;
28.20、增氧模块;
29.30、出风风道件;31、富氮风道;32、新风风道;33、阀门;34、转接风道件;341、主流段;342、第一支流段;343、第二支流段;
30.40、富氧膜;50、真空泵;60、进风格栅;70、进风风道;80、驱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32.结合图1-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可以主要包括:外壳10、增氧模块20和出风风道件30,其中,外壳10上设置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具体地,进风口11可以使室外空气进入到该空调器100的外壳10内部,可以使该空调器100具有一定的出风量,可以给用户带来一定的风量,由进风口11流入的风可以从出风口12流出,可以保证风在该空调器100内部具有流通性,从而可以保证该空调器100的工作可靠性。
33.进一步地,增氧模块20设置于外壳10中,并且一端与进风口11相对应连通,增氧模
块20的另一端与出风口12相对应连通。具体地,增氧模块20设置于外壳10中,可以使该空调器100的结构更加紧凑,外壳10可以保护增氧模块20在稳定的环境中工作,增氧模块20的一端与进风口11对应连通,另一端与出风口12对应连通,可以使室外空气从进风口11进入外壳10内部后,直接流入增氧模块20,从而使增氧模块20对进入该空调器100内部的风进行增氧作用,经过增氧模块20分离后的风氮气含量较高,可以流向出风口12排出室外,而增氧模块20留下的富氧气体进入室内,可以使该空调器100对室内吹出富氧风,可以使该空调器100对室内空气起到增氧的作用,从而可以给用户带来舒适的体验。
34.进一步地,出风风道件30包括富氮风道31和新风风道32,富氮风道31和新风风道32中的一个选择性地与出风口12相连通。具体地,出风风道件30包括富氮风道31和新风风道32,并且两个风道中的一个选择性地与出风口12相连通,可以使风从出风口12流出后选择性地流入富氮风道31或新风风道32中的一个。当该空调器100打开增氧功能时,富氮风道31打开,新风风道32关闭,增氧模块20工作,产生的富氧气体进入室内,分离出的富氮气体通过富氮风道31排出室外。当该空调器100关闭增氧功能时,富氮风道31关闭,新风风道32打开,增氧模块20暂停工作,进入到该空调器100内的室外空气流向出风口12,通过新风风道32进入室内,可以为室内空气输送新鲜空气,可以使该空调器100对室内起到新风的作用。
35.如此设置,可以根据增氧模块20的工作情况选择性地调整出风的风道,可以在保证增氧模块20的出风与增氧模块20的工作情况相匹配的前提下,简化增氧模块20的结构设计。
36.由此,通过在出风风道件30中设置新风风道32,使该空调器100在关闭增氧功能时,从进风口11进入该空调器100内的风通过新风风道32进入室内,从而可以实现新风功能,可以减少进入空调器100内的风损,增加该空调器100的功能多样性。
37.结合图3和图5所示,该空调器100还包括阀门33,阀门33设置于出风风道件30内且位于富氮风道31和新风风道32之间,以选择性地打开富氮风道31和新风风道32中的一个。具体地,阀门33设置于富氮风道31和新风风道32之间,可以选择性地打开富氮风道31和新风风道32中的一个,阀门33可以使富氮风道31和新风风道32中的一个保持通风时,另一个风道保持关闭,可以使富氮风道31或新风风道32在单独通风时互不干扰,可以防止风从另一风道流走造成富氮进入室内或者新风流出室外的情况,可以提升富氮风道31或新风风道32的工作稳定性,从而可以提升该空调器100不同功能作用时的工作可靠性。
38.结合图2和图3所示,出风风道件30包括转接风道34,转接风道34的一端与出风口12相连通,转接风道34的另一端分别与富氮风道31和新风风道32相连接,阀门33设置于转接风道34内。具体地,转接风道34的一端与出风口12相连通,转接风道34的另一端分别与富氮风道31和新风风道32相连接,可以使风从出风口12流出后准确直接地流向富氮风道31或新风风道32,可以增加该空调器100的工作可靠性,阀门33设置于转接风道34内,可以在保证出风口12至富氮风道31和新风风道32通风顺畅的前提下,为阀门33提供安装位置,可以使阀门33对富氮风道31和新风风道32的选择性打开这一控制操作更加方便可靠。
39.结合图3和图5所示,转接风道34包括主流段341、第一支流段342和第二支流段343,主流段341的一端与出风口12相连通,第一支流段342和第二支流段343分别与主流段341的另一端相连接。具体地,转接风道34设置主流段341、第一支流段342和第二支流段
343,主流段341使转接风道34和出风口12的连接更加方便,可以使从出风口12处流出的风顺畅流向第一支流段342或第二支流段343,可以防止进入该空调器100的风流扩散浪费。
40.进一步地,第一支流段342与富氮风道31相连通,并且第二支流段343与新风风道32相连通,阀门33设置于第一支流段342和第二支流段343之间。具体地,转接风道34中分别设置第一支流段342与富氮风道31连通,设置第二支流段343与新风风道32连通,可以使从主流段341流出的风流入富氮风道31或新风风道32,可以改变风在转接风道34内流动的方向,阀门33设置于第一支流段342和第二支流段343之间,可以便于阀门33对富氮风道31和新风风道32选择性地打开,可以使风通过转接风道34流向正确的风道,从而可以保证该空调器100的工作可靠性。
41.结合图3和图5所示,阀门33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支流段342和第二支流段343之间远离主流段341一侧的侧壁上,另一端地与第一支流段342和主流段341连接处的侧壁相抵接,或与第二支流段343和主流段341连接处的侧壁相抵接。具体地,阀门33如此设置,可以实现通过一个阀门33控制两个风道的流通状态,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可以使富氮风道31和新风风道32选择性地开闭操作简捷可靠,响应快速,可以使该空调器100在增氧和新风两种功能之间快速切换,可以保证该空调器100的操控灵活性。
42.结合图3和图5所示,该空调器100还包括控制器和驱动组件80,控制器与增氧模块20电连接,驱动组件80与阀门33传动连接,控制器与驱动组件80电连接。具体地,控制器和增氧模块20电连接,和驱动组件80电连接,可以使用户通过控制器控制增氧模块20和驱动组件80,可以便于用户通过控制器设置增氧模块20的工作状态和驱动组件80的运动状态,可以增加该空调器100的操控便利性,电信号连接可以使该空调器100对于用户的设置快速响应,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43.另外,驱动组件80与阀门33传动连接,可以使驱动组件80在控制器操控的情况下,传递动力给阀门33,可以使阀门33获得在富氮风道31和新风风道32之间转动的动力,从而可以使控制器操控阀门33选择性地打开富氮风道31和新风风道32中的一个。从而可以提升该空调器100的工作可靠性。
44.结合图1和图4所示,增氧模块20包括多层富氧膜40,多层富氧膜40在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的间隔方向上间隔设置。具体地,通过将多层富氧膜40在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的间隔方向上间隔设置,这样室外的风在通过进风口11进入增氧模块20后,需要经过多层富氧膜40,多层富氧膜40可以优先分离出风中的氧气,从而可以得到富氧空气,实现空调器100的增氧功能。
45.结合图1-图7所示,增氧模块20还包括真空泵50,真空泵50设置于外壳10内,并且位于多层间隔设置的富氧膜40的一侧,以避让开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具体地,通过将真空泵50设置于外壳10内,并且位于多层间隔设置的富氧膜40的一侧,这样真空泵50可以对富氧膜40进行抽真空处理,制造富氧膜40的内外压差,从而利用压差分离经过多层富氧膜40的气体中的氧气,保证增氧模块20的正常工作。进一步地,真空泵50设置于多层间隔设置的富氧膜40的一侧,可以避让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从而使真空泵50在外壳10内的设置更加合理,保证气体可以通过进风口11进入增氧模块20,并且可以通过出风口12流出增氧模块20,可以保证该空调器100的正常工作。
46.结合图2-图5所示,进风口11设置有进风格栅60,进风格栅60为多个,多个进风格
栅60间隔设置于进风口11。具体地,外侧环境中的气体在压差作用下,通过进风口11进入增氧模块20时,可能会夹杂蚊虫、碎石等异物,通过在进风口11处设置多个进风格栅60,多个进风格栅60在进风口11处间隔设置,这样多个间隔设置的进风格栅60可以将蚊虫、碎石等外界异物分离,防止蚊虫、碎石等异物进入增氧模块20内部,影响该空调器100的正常工作,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该空调器100的工作可靠性。
47.结合图1-图7所示,还包括进风风道件70,进风风道件70与进风口11相连通。具体地,在进风口11处设置进风风道,可以使风从室外进入到该空调器100内到达进风口11前流经进风风道,过滤掉较大的异物,可以防止较大体积的异物卡住从而影响该空调器100的进风。进一步地,进风风道不仅可以使风进入该空调器100后具有固定的流向,可以提高风在流经进风口11前的流畅性,还可以防止风进入该空调器100内后扩散,可以减少进入该空调器100内部的风的流失。进而可以提升该空调器100的工作效率。
4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5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