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59212发布日期:2023-01-25 00:45阅读:23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越来越多的空调室内机器内设有用于引入新风的新风模块,新风模块连接用于输入新风的新风管,新风管的具有新风进风口的一端处设置防雨帽,防雨帽上设有进风孔,新风通过防雨帽的进风孔进入防雨帽的内部进而流入新风管,从而流入空调室内机器的内部,防雨帽能够有效防止室外的雨水或灰尘混杂在新风中进入新风管,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室外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用户对于吹入新风的体验。
3.当室外环境处于大风天气时,大风吹动新风管或者大风吹过防雨帽会发生较大的噪音,噪音通过新风管传入室内,使室内环境变得嘈杂,会影响用户的休息,不能满足用户对于空调室内机的减少噪音的需求。当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具有较大的温差时,室外风直接吹至室内,会造成室内温度的较大变化,影响用户使用新风模块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5.为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通过在防雨帽的进风口设置降噪模块,减少了新风吹入新风管产生的噪音,且减少了大风天气时倒灌入新风管的新风量。
6.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包括:
7.机壳,机壳的侧面上设有新风管安装口;
8.新风模块,其设于机壳的内部;
9.新风管,其穿设在新风管安装口内,新风管的朝向室外的一端设有新风进口;
10.防雨帽,其设于新风进口处,防雨帽上形成有进风口,防雨帽内部设有与进风口连通的新风进风道;
11.防护罩,其呈筒状且罩设在防雨帽的外周侧,防护罩形成有设于进风口外的透风孔;
12.降噪模块,其设于防护罩的内部且位于进风口处,降噪模块为透气材料。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防雨帽还包括:
14.连接管,呈筒状结构,与新风管螺纹连接;
15.头部,头部连接在连接管的远离新风管的一端,头部上设有进风口,头部包括设于进风口处的第一格栅,降噪模块设于第一格栅与防护罩之间。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护罩罩设在头部的外周侧,防护罩包括沿连接管的轴向延伸的限位筋,限位筋至少具有两个且位于进风口的两侧,降噪模块被限位在两个限位筋之间。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限位筋由防护罩的内侧壁向靠近进风口的方向延伸形成,当进风口朝向下方设置时,限位筋沿上下方向延伸。
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护罩包括导向筋和支撑筋,导向筋由防护罩的内侧壁向靠近透风孔的方向延伸形成;支撑筋设于防护罩的远离连接管的一端的内壁上,支撑筋朝向连接管方向延伸。
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导向筋与限位筋对称设置,且导向筋至少具有两个,当进风口朝向下方设置时,导向筋沿上下方向延伸。
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透风孔的远离新风管的一侧向透风孔的外侧凸出形成弧状侧边,防护罩还包括呈弧形的导水槽,导水槽设于弧状侧边的远离透风孔的一侧。
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头部还包括靠近连接管的第一螺钉孔,防护罩还包括靠近连接管的第二螺钉孔,头部和防护罩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螺钉同时穿设在第一螺钉孔和第二螺钉孔中,以使防护罩紧固在头部。
22.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包括:
23.机壳,机壳的侧面上设有新风管安装口;
24.新风模块,其设于机壳的内部;
25.新风管,其穿设在新风管安装口内,新风管的朝向室外的一端设有新风进口;
26.防雨帽,其设于新风进风口处,防雨帽上形成有进风口,防雨帽内部设有与进风口连通的新风进风道;
27.降噪模块,其呈筒状且套设在防雨帽的外周侧,降噪模块为透气材料。
2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捆接线,捆接线扎紧在降噪模块的外侧,以使降噪模块连接在防雨帽的外周侧。
29.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的积极效果:
30.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机壳的侧面上设有新风管安装口;新风模块设于机壳的内部;新风管穿设在新风管安装口内,新风管的朝向室外的一端设有新风进口;防雨帽设于新风进口处,防雨帽上形成有进风口,防雨帽内部设有与进风口连通的新风进风道;防护罩呈筒状且罩设在防雨帽的外周侧,防护罩形成有设于进风口外的透风孔;降噪模块设于防护罩的内部且位于进风口处,降噪模块为透气材料。本空调室内机通过在防雨帽的进风口设置降噪模块,减少了新风吹入新风管产生的噪音,且减少了大风天气时倒灌入新风管的新风量。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空调室内机的新风管、防雨帽和防护罩连接的外观的视图;
33.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空调室内机的新风管、防雨帽和防护罩连接的侧视图;
34.图3是图2中a-a向剖视图;
35.图4是图1的拆分图;
36.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空调室内机的新风管、防雨帽和防护罩连接的正视图;
37.图6是图5中的b-b剖视图;
38.图7是图6中的放大图c;
39.图8是图6中的放大图d;
40.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空调室内机的新风管、防雨帽和防护罩连接的外观的另一视角的视图;
41.图10是图9中的放大图e;
42.图1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空调室内机的新风管、防雨帽和降噪模块连接的外观的视图;
43.图1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空调室内机的新风管、防雨帽和降噪模块连接的主视图;
44.图13是图12中的e-e向剖视图;
45.图14是图13中的放大图p;
46.图1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空调室内机的新风管、防雨帽和防护罩的拆分的视图;
47.以上各图中:100、空调室内机;1、机壳;11、新风管安装口;2、新风模块;3、新风管;31、新风进口;4、防雨帽;41、头部;411、进风口;412、第一格栅;415、第一螺钉孔;419、支撑筋;42、连接管;44、新风进风道;5、防护结构;51、防护罩;511、外周框架;512、第二格栅;515、第二螺钉孔;517、限位筋;518、导向筋;53、透风孔;6、降噪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4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0.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5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2.空调室内机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制冷循环或制热循环。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包括压缩过程、冷凝过程、膨胀过
程和蒸发过程,通过制冷剂的吸热、放热过程来向室内空间提供冷量或热量,实现室内空间的温度调节。
53.压缩机将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冷凝成液态制冷剂,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54.从冷凝器流出的液态制冷剂进入膨胀阀,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态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态制冷剂。从膨胀阀流出的低压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液态制冷剂流经蒸发器时吸收热量蒸发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室内机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55.空调室内机包括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和膨胀阀,空调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膨胀阀可以设于空调室内机或空调室外机中。
56.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能够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室内机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室内机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57.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1-15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定义空调室内机使用时面向用户的一侧为前侧,远离用户的一侧为后侧,定义用户面对使用中的空调室内机的感受到的方向为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
5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空调包括空调室内机100和空调室外机,随着用户对于新风需求的进一步提高,空调室内机100设有具有新风功能的新风模块2,新风模块2内形成有新风腔,室外风能通过新风腔并且经过新风模块2的过滤或杀菌之后进入室内,能够满足室内的新风需求,使室内的空气质量变好,减少长时间使用空调时减少氧气的浓度较低对人体产生的不良的影响,将室内的新鲜空气引入室内,能够提高室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使室内的空气质量更优良。
59.空调室内机100包括位于最外侧的机壳1,以及设于内部的换热器和空调风风机。机壳1包括位于上侧的顶板、位于最前侧的前面板、左侧板、右侧板、位于最后侧的后面板和底面板,底面板上设有安装座,空调室内机100通过安装座安装至墙壁上。机壳1还包括设于所述顶板上的进风格栅,顶板在所述进风格栅处形成有进风口411,室内空气通过进风格栅进入机壳1内,并与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再从前面板的空调出风口流出至室内空间,实现空调风的送风。
6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风模块2设于空调室内机100的机壳1内的空间中,新风模块2包括新风外壳,新风外壳上设有新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且新风模块2内形成有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的新风腔。新风进风口可以设在新风外壳的顶部、前侧、前下侧、左侧或右侧,新风出风口可以设于所述前面板的空调风出风口的四周侧,以使新风从新风出风口流出时与从空调出风口流出的空调风进行混风,以减少新风对室内的环境的温湿度造成较大的影响,提高人使用新风模块2时的舒适度。
61.新风模块2包括设于新风腔内的新风机,新风机可以选择离心风机,当新风机启动时,室外的空气通过新风模块2引入室内,新风机用于提供新风从新风进风口流动至新风出风口的动力。新风机包括风扇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风扇转动。
62.新风模块2还包括连通室内和室外的新风管3,空调室内机100的机壳1上设有新风管安装口11,新风管3穿设在新风管安装口11。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管3穿设在墙壁上开设的风管安装孔内,新风管3的一端朝向室内且与新风模块2的新风进口31连接,新风管3的另一端朝向室外且设有新风进口31,新风管3通过新风进口31与室外连通。在新风机的强制对流的作用下,室外的新风沿着新风管3从室外进入室内的新风模块2内,并从新风出风口吹至室内,实现引入室外新风至室内。
63.当室外处于下雨天气时,风会携带雨水进入新风管3,使新风管3内囤积雨水或者雨水随着新风模块2吹至室内。当新风管3内囤积雨水时,会使进入室内的室外风的湿度变大。当雨水随着新风模块2吹入室内时,会对室内空间造成较大的影响。除此之外,新风也会携带灰尘杂质进入新风管3,影响空调室内机100的正常工作。因此,在新风管3的新风进口31处设置了防雨帽4,防雨帽4为一端封闭的筒形结构,防雨帽4设有进风口411,新风只能从进风口411进入防雨帽4内。防雨帽4安装至新风管3时,进风口411朝向下方设置,以避免从上方飘落的雨水直接落入进风口411内,减少雨水进入防雨帽4的概率,防雨帽4包括设于进风口411处的第一格栅412,第一格栅412能有效的阻挡沙石进入防雨帽4内,从而减少了沙石进入新风管3的概率。
64.防雨帽4内形成有与新风管3的新风进口31连通的新风进风道44,新风从进风口411进入防雨帽4的新风进风道44,再进入新风管3内,通过新风管3吹入室内空间。
65.防雨帽4的进风口411的远离新风管3的一侧向进风口411的外侧延伸形成弧状侧边,以使室外的空气能方便的进入防雨帽4内,使进风面积增大,增加了新风量,提升了新风模块2的效果。
66.当室外处于大风天气时,风直接灌入新风管3导致产生风流动时的噪音,且风会直吹新风管3的外部管壁,使新风管3的管壁的外侧发生噪音,当风中携带灰尘或沙石时,灰尘或沙石直接击打新风管3的外侧壁,产生大量噪音。噪音会随着新风管3传递至室内,使室内能够听到风吹动新风管3的噪音,影响了用户的体验,不能满足用户对于使用新风模块2时安静的需求。同时,室外的新风进入室内时,新风的温度和湿度与室内环境中类似,与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具有较大的差异,会影响使用新风模块2时用户的舒适性,当冬天使用新风模块2时,吹入的新风温度较低且湿度较小,当夏天使用新风模块2时,吹入的新风温度较高且湿度大,给用户带来不良的使用体验。
67.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100,通过在防雨帽4的进风口411设置降噪模块6来实现减少新风管3的噪音传入室内的目的,且降噪模块6为透风材料,能够有效的减少在大风天气时大量新风从进风口411灌入新风管3内,以减少大量新风吹入室内大幅度改变室内空间的温度和湿度的情况。
68.实施例一
69.参照附图1-10,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新风模块2、新风管3、防雨帽4、防护罩51和降噪模块6,通过设置筒状的防护罩51在防雨帽4的外侧,使降噪模块6设于防雨帽4的外部且位于进风口411来实现降低噪音和减少大风天气时的新风量。
70.机壳1的侧面上设有新风管安装口11。新风模块2设于机壳1的内部。新风管3穿设在新风管安装口11内,新风管3的朝向室外的一端设有新风进口31。防雨帽4设于新风进风口处,防雨帽4上形成有进风口411,防雨帽4内部设有与进风口411连通的新风进风道44。防
护罩51呈筒状且罩设在防雨帽4的外周侧,防护罩51形成有设于进风口411外的透风孔53。降噪模块6设于防护罩51的内部且位于进风口411处,降噪模块6为透气材料。
71.室外新风先从防护罩51的透风孔53处吹至降噪模块6,降噪模块6将新风吹入时产生的噪音降低,且防止大量新风倒灌,新风再通过防雨帽4的进风口411进入新风进风道44,新风进风道44与新风管3的新风进口31连通,以使新风通过防雨帽4吹入新风管3,新风管3连通室内和室外,新风沿新风管3吹入室内。
72.防护罩51被设置为筒形结构,有利于减少防雨帽4受到的外界的冲击,且防护罩51内部设有容纳空间,防雨帽4设于容纳空间内,降噪模块6处于容纳空间内且处于防雨帽4与防护罩51之间,方便了固定降噪模块6。
73.可设置地,防雨帽4还包括连接管42和头部41。连接管42呈筒状结构,与新风管3螺纹连接。头部41连接在连接管42的远离新风管3的一端,头部41上设有进风口411,头部41包括设于进风口411处的第一格栅412,降噪模块6设于第一格栅412与防护罩51之间。
74.具体地,头部41为一端封闭的纺锤状结构,头部41远离连接管42的一端封闭。当防雨帽4安装至与新风管3连接时,头部41的进风口411朝下设置,以减少雨水从进风口411进入的概率。第一格栅412能够有效避免外部的沙石等杂物进入防雨帽4中,降噪模块6被限位在第一格栅412和防护部5之间,能有效减少从第一格栅412形成的孔处进入的新风直吹防雨帽4的进风口411的概率,减少大风天气时倒灌的现象,从而减少噪音传递至室内,且减少大风天气时室外新风大量倒灌至室内的概率,保证新风不会大幅度影响室内的温湿度。
75.可设置地,防护罩51罩设在头部41的外周侧,防护罩51包括沿连接管42的轴向延伸的限位筋517,限位筋517至少具有两个且位于进风口411的两侧,降噪模块6被限位在两个限位筋517之间。
76.防护罩51内部形成有限位筋517,两个限位筋517平行设置,降噪模块6的两个沿连接管42的轴向延伸的侧面被限位在两个限位筋517之间,以使降噪模块6被限位在进风口411,室外新风先流经降噪模块6再流经进风口411,防止降噪模块6在空调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从进风口411处发生移动,导致室外新风可以直接灌入防雨帽4内。
77.可设置地,两个限位筋517由防护罩51的内侧壁向靠近进风口411的方向延伸形成,当进风口411朝向下方设置时,限位筋517沿上下方向延伸,降噪模块6为截面为四边形的块状结构,降噪模块6的两个沿轴向延伸的侧面能被限定在两个限位筋517之间。
78.可设置地,防护罩51包括导向筋518,导向筋518由防护罩51的内侧壁向靠近透风孔53的方向延伸形成,导向筋518用于限位防雨帽4,以减少防雨帽4在防护罩51内的移动量。
79.导向筋518和限位筋517均能限制防雨帽4在防护罩51内的移动量,方便防护罩51安装至防雨帽4上,减少防护罩51脱落的概率。
80.可设置地,导向筋518与限位筋517对称设置,且导向筋518至少具有两个,当进风口411朝向下方设置时,导向筋518沿上下方向延伸,有利于防雨帽4受力平衡,多个位置都被限位使防雨帽4能够稳定的安装在防护罩51的中心。
81.可设置地,透风孔53的远离新风管3的一侧向透风孔53的外侧凸出形成弧状侧边,以使透风孔53的进风面积增大。防护罩51还包括呈弧形的导水槽,导水槽设于弧状侧边的远离透风孔53的一侧,使防护罩51表面的积水能沿着导水槽流动,避免防护罩51积水。
82.可设置地,头部41还包括靠近连接管42的第一螺钉孔415,防护罩51还包括靠近连接管42的第二螺钉孔515,头部41和防护罩51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螺钉同时穿设在第一螺钉孔415和第二螺钉孔515中,以使防护罩51紧固在头部41,使头部41和防护罩51之间不产生相对位移,牢固连接。
83.可设置地,防护罩的远离连接管的一端的内壁形成有朝向连接管方向延伸的支撑筋419,以使支撑筋419设于头部的封闭端和防护罩的封闭端之间,支撑筋419对防护罩起到支撑和定位的作用。
84.实施例二
85.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降噪模块6的结构不同,且实施例二去除了防护罩51。
86.参照图11-14,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新风模块2、新风管3、防雨帽4和降噪模块6。机壳1的侧面上设有新风管安装口11。新风模块2设于机壳1的内部。新风管3穿设在新风管安装口11内,新风管3的朝向室外的一端设有新风进口31。防雨帽4设于新风进风口处,防雨帽4上形成有进风口411,防雨帽4内部设有与进风口411连通的新风进风道44。降噪模块6呈筒状且套设在防雨帽4的外周侧,降噪模块6为透气材料。
87.本实施例不设置防护罩51,减少了部件,降低了成本。降噪模块6为筒形且直接套设在防雨帽4的外周侧,使防雨帽4的外部都被降噪模块6包裹,从而使进风口411被降噪模块6覆盖,从进风口411进入防雨帽4内的新风必须先流经降噪模块6。降噪模块6对新风进行降噪后,且减少新风倒灌入新风管3的风量。
88.可设置地,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捆接线,捆接线扎紧在降噪模块6的外侧,以使降噪模块6连接在防雨帽4的外周侧。降噪模块6为海绵等柔性材料,能够被捆接线扎紧在防雨帽4的外侧,防止降噪模块6与防雨帽4脱落。
89.实施例三
90.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处在于降噪模块的结构不同。
91.本实施例的降噪模块呈筒状且降噪模块6为筒形且直接套设在防雨帽4的外周侧,且降噪模块设于防护罩和防雨帽之间,防护罩不需要额外设置筋板来定位防雨帽。
92.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外壳内还设有用于过滤室外新风的过滤部,新风经过过滤部以将新风中含有的灰尘过滤掉,以提高吹入室内的新风的质量。
93.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管3的外周设有褶皱部,褶皱部与新风管3一体成型,褶皱部可以通过液压来形成,向新风管3施加强大的水压,或者沿新风管3的轴向来收缩线性管来形成褶皱的加工,而不是在分别制造新风管3和褶皱部,减少了制造步骤,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由于褶皱部与新风管3一体化设置,能够减少褶皱部与新风管3分体成型时连接时所需要的连接结构,同时避免新风管3所受的应力集中在连接结构上的接合处上,使新风管3的结构更加的稳定,延长新风管3的使用寿命。
94.褶皱部包括峰部和谷部,峰部与谷部交替重复排布。峰部具有至少两个,谷部具有至少两个,多个峰部间隔设置,且多个谷部间隔设置,以使外力作用在新风管3时,褶皱部能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可以减少新风管3的振动的传递,从而减少从新风管3传入室内的噪音。本技术的褶皱部为新风管3的螺纹结构,新风管3与防雨帽4之间螺纹连接。
9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褶皱部为沿新风管3的外周设置的加强筋,加强筋沿新
风管3的外周呈螺旋状延伸,加强筋能够加强新风管3的强度,起到支撑新风管3的作用,能够保证新风管3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到力冲击但不变形,另外,加强筋还可以用作螺纹连接结构。
96.加强筋内部设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设有加强件,加强件可以为金属丝或者塑料加强芯,以使加强筋的强度进一步增强,以使新风管3的强度进一步增加。
9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新风管3上形成凝露,新风管3的外部包裹有保温材料,保温材料可以是保温棉或者其它保温材料,使新风管3内的气温保持相对稳定,避免外部的空气与新风管3的温度较大产生凝露,从而避免新风管3的内部形成凝露,使吹入室内的新风含有较多的水汽,影响室内的湿度,同时也避免了对空调室内机100的正常使用的影响。
9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