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14642发布日期:2023-03-01 02:09阅读:27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空调以其可以调节室内温度,提升用户舒适度的优势逐渐普及。
3.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在空调器室外机上集成加湿器,可以使加湿器在不占用室内空间的前提下,对室内进行加湿,由于空调器室外机上的加湿器内的换热器在安装时无法做到绝对水平,换热时产生的冷凝水会沿换热器长度方向向较低的一端聚集,从而导致湿膜一端的冷凝水太多来不及蒸发,湿膜的另一端处于干燥,没有冷凝水蒸发,造成加湿器蒸发不均匀,加湿器蒸发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室外机,该空调器室外机可以提高蒸发效率。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设置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内部;换热风机,所述换热风机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内部,通过所述换热风机的运转将所述机壳外部的气流由所述换热进风口引入至所述机壳内部,并经由所述室外换热器换热形成换热气流,换热气流在所述换热风机的运转驱动下由所述换热出风口向外输出;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置在所述机壳的上方,其中,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壳体,形成新风腔体,所述新风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新风进风口,所述新风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新风出风口;新风风机,所述新风风机设置在所述新风腔体内,通过所述新风风机的运转将室外气流由所述新风进风口引入至所述新风腔体内部,并由所述新风出风口向外输出新风气流;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设置在所述新风腔体内部,用于对所述新风气流进行加湿,所述加湿模块包括:加湿换热器,所述加湿换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形成冷媒循环回路以生成冷凝水;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位于所述加湿换热器的下方以承接所述冷凝水,所述接水盘上设置有多个分隔筋,多个所述分隔筋在所述加湿换热器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分隔筋与所述加湿换热器抵接;湿膜,所述湿膜位于所述接水盘的下方以吸收所述冷凝水,所述新风气流流经所述湿膜时,所述湿膜对所述新风气流进行加湿。
6.由此,通过在接水盘上设置多个分隔筋,并且使多个分隔筋与加湿换热器抵接,分隔筋可以阻隔加湿换热器上的冷凝水向一处流动聚集,造成蒸发不均匀,这样可以提高冷凝水的蒸发效率。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接水盘内设置有接水区域,多个所述分隔筋在所述接水区域内间隔分布,多个所述分隔筋将所述接水区域分隔成多个子接水区域,所述分隔筋和所述加湿换热器将相邻两个所述子接水区域相互隔开。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接水盘上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在所述
加湿换热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多个所述分隔筋将所述排水口分隔成多个子排水口,所述子排水口设置于所述子接水区域中,且多个所述子接水区域与多个所述子排水口一一对应。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隔筋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所述主体部设置于所述接水盘上,所述延伸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下方且向所述排水口中延伸设置。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隔筋的上表面相对所述排水口向上凸出设置。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子接水区域内设置有导水部,所述导水部位于所述子排水口对应所述分隔筋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导水部在靠近所述子排水口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凹陷设置。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接水盘包括基板和第一边框,所述第一边框设置于所述基板对应所述加湿换热器长度方向的两端边缘,多个所述分隔筋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子接水区域包括第一子接水区域和第二子接水区域,所述第一子接水区域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分隔筋之间,所述第二子接水区域位于所述分隔筋和所述第一边框之间。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接水盘还包括第二边框,所述第二边框设置于所述基板对应所述分隔筋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边缘,所述第二边框、相邻的两个所述分隔筋和所述基板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一子接水区域,所述第二边框、所述基板以及相邻的所述分隔筋和所述第一边框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二子接水区域,所述第一子接水区域和所述第二子接水区域均呈矩形。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湿换热器的长度为l1,在所述加湿换热器的长度延伸方向上,在多个所述分隔筋的间隔方向上,位于一端的所述分隔筋与位于另一端的所述分隔筋之间的距离为l2,l1和l2满足关系式:0.5l1≤l2<l1。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分隔筋的上表面相互平齐设置。
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示意图;
1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爆炸图;
20.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爆炸图;
21.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爆炸图;
22.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局部爆炸图;
23.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局部爆炸图;
24.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剖面图;
25.图8为图7中a区域示意图;
26.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水盘的局部示意图;
27.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水盘的局部示意图。
28.附图标记:
29.100、空调器室外机;
30.10、机壳;11、室外换热器;12、换热风机;13、换热出风口;
31.20、新风壳体;21、新风进风口;22、新风出风口;23、新风腔体;
32.30、新风风机;
33.40、加湿模块;41、加湿换热器;
34.42、接水盘;421、分隔筋;4211、主体部;4212、延伸部;422、接水区域;4221、子接水区域;42211、导水部;42212、第一子接水区域;42213、第二子接水区域;423、排水口;4231、子排水口;424、基板;425、第一边框;426、第二边框;43、湿膜;
35.50、新风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37.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100。
38.结合图1-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外机100可以主要包括:机壳10、室外换热器11、换热风机12、新风模块50和加湿模块40,室外换热器11和换热风机12均设置于机壳10内,机壳10可以对室外换热器11和换热风机12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外界的异物侵蚀,以及外力的撞击导致室外换热器11和换热风机12的损坏,这样可以提升空调器室外机100的结构可靠性。
39.进一步地,机壳10上设置有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13,通过换热风机12的运转将机壳10外部的气流由换热进风口引入至机壳10内部,并经由室外换热器11换热形成换热气流,换热气流在换热风机12的运转驱动下由换热出风口13向外输出。具体地,换热风机12的运转可以将机壳10外部的气流由换热进风口引入机壳10内部,由于室外换热器11和室内换热器之间会形成冷媒循环回路,室外换热器11可以与换热风机12引入机壳10内部的气流进行热交换,在室外换热器11与换热风机12引入机壳10内部的气流进行热交换,并且形成换热气流后,换热风机12的运转又将使换热气流从换热出风口13向外输出,从而保证空调器室外机100以及整个空调器的正常运行。
40.具体而言,本技术中空调器室外机100与空调器室内机共同组成空调器,其中,室外换热器11和室内换热器中的一个为蒸发器,另一个为冷凝器,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膨胀阀、冷凝器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进一步地,本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中的换热风机12可以加速流过室外换热器11的风的流速,从而可以提升室外换热器11的换热效率。
41.进一步地,新风模块50设置在机壳10的上方,其中,新风模块50包括新风壳体20和新风风机30,新风壳体20内形成有新风腔体23,新风壳体20的一端设置新风进风口21,新风壳体20的另一端设置新风出风口22,新风风机30设置在新风腔体23内,通过新风风机30的运转将室外气流由新风进风口21引入至新风腔体23内部,并由新风出风口22向外输出新风气流。具体地,通过将新风壳体20设置于机壳10的上方,并且在新风壳体20的一端设置新风进风口21,另一端设置新风出风口22,将新风风机30设置于新风腔体23内,新风风机30可以将室外的气流引入新风壳体20内,并且将新风壳体20内的气流从新风出风口22输出,导入室内,增加室内的氧气浓度,这样可以提升室内用户的舒适性。
42.结合图2-图3所示,加湿模块40设置在新风壳体20内部,用于对新风气流进行加湿,加湿模块40包括加湿换热器41、接水盘42和湿膜43,新风壳体20可以对加湿模块40中的加湿换热器41、接水盘42和湿膜43均起到保护的作用,可以防止外界异物的侵蚀和外力的冲撞损坏加湿换热器41、接水盘42和湿膜43,这样可以提升加湿模块40的结构可靠性。
43.进一步地,加湿换热器41与室外换热器11形成冷媒循环回路以生成冷凝水,湿膜43位于加湿换热器41的下方以吸收冷凝水,新风气流流经湿膜43时,湿膜43对新风气流进行加湿。具体地,加湿换热器41与室外换热器11形成冷媒循环回路,可以使加湿换热器41表面温度较低,从而使加湿换热器41的表面形成冷凝水,加湿换热器41上的冷凝水将在重力的作用下,落至湿膜43上,在新风气流从新风进风口21流入新风壳体20内,并且经过湿膜43时,可以携带湿膜43上的部分水分,并且从新风出风口22排出至室内,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新风风机30的新风性能来实现室内加湿模块40对室内的加湿功能,而且还可以简化空调器室外机100的结构设计。
44.进一步地,接水盘42位于加湿换热器41的下方以承接加湿换热器41与室外换热器11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生成的冷凝水,可以防止加湿模块40在工作过程中加湿换热器41产生的冷凝水流到机壳10或室外墙体上,可以防止冷凝水流出影响室外换热器11和换热风机12的正常运行,可以防止冷凝水浸泡墙体造成墙体破损。
45.进一步地,接水盘42上设置有多个分隔筋421,多个分隔筋421在加湿换热器4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分隔筋421与加湿换热器41抵接。具体地,加湿换热器41安装时,在长度方向上无法做到绝对水平,导致加湿换热器41在长度方向上向一端倾斜,加湿换热器41中的冷凝水会沿长度方向向一端聚集,导致加湿换热器41中的冷凝水只流向加湿模块40中的湿膜43的一端,湿膜43的一端处于干燥状态,另一端由于冷凝水过多蒸发速率较慢,造成加湿模块40中湿膜43上冷凝水的蒸发不均匀,造成加湿模块40的加湿效果差,在接水盘42上间隔设置沿加湿换热器41长度方向的多个分隔筋421,多个分隔筋421与加湿换热器41抵接,如此设置,可以防止冷凝水向加湿换热器41的一端聚集,进而可以提升加湿模块40的加湿效率。
46.另外,由于加湿模块40的部件较多,室内空间有限,通过将加湿模块40设置于空调器室外机100的机壳10上,并且将加湿模块40的出雾口与室内相连通,不仅可以使加湿模块40不占用室内空间,而且还可以保证加湿模块40对室内的加湿效率。
47.由此,通过在接水盘42上设置多个分隔筋421,并且使多个分隔筋421与加湿换热器41抵接,分隔筋421可以阻隔加湿换热器41上的冷凝水向一处流动聚集,造成蒸发不均匀,这样可以提高冷凝水的蒸发效率。
48.结合图8-图10所示,接水盘42内设置有接水区域422,多个分隔筋421在接水区域422内间隔分布,多个分隔筋421将接水区域422分隔成多个子接水区域4221,分隔筋421和加湿换热器41将相邻两个子接水区域4221相互隔开。具体地,在接水盘42上设置接水区域422,可以使接水盘42在加湿模块40中具有稳定的接水能力,可以有效防止冷凝水外溢,多个分隔筋421在接水区域422间隔分布,可以使多个分隔筋421将接水区域422分隔成多个子接水区域4221,可以提升接水盘42的接水能力,分隔筋421和加湿换热器41将相邻两个子接水区域4221相互隔开,可以防止加湿换热器41上的水在长度方向上向一侧聚集,可以使冷凝水在加湿换热器41上的分布更加均匀,可以使加湿模块40中湿膜43上的冷凝水的分布更加均匀,进而可以提高冷凝水的蒸发效率,可以提升空调器室外机100的加湿效果。
49.结合图8-图10所示,接水盘42上设置有排水口423,排水口423在加湿换热器4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多个分隔筋421将排水口423分隔成多个子排水口4231,子排水口4231设置于子接水区域4221中,并且多个子接水区域4221与多个子排水口4231一一对应。具体地,接水盘42上设置有排水口423,排水口423可以使冷凝水从接水盘42上顺利流出,排水口423在加湿换热器4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可以提升接水盘42的排水效率,可以满足不同流量的冷凝水从排水口423处顺利排出,可以保证冷凝水在接水盘42上的流动顺畅性,多个分隔筋421将排水口423分隔成多个子排水口4231,子排水口4231设置于子接水区域4221中,可以保证多个子接水区域4221与多个子排水口4231一一对应,进而可以保证多个子接水区域4221中的冷凝水均可以顺利地子排水口4231流出,可以提升接水盘42的排水效率。
50.结合图8-图10所示,分隔筋421包括主体部4211和延伸部4212,主体部4211设置于接水盘42上,延伸部4212设置于主体部4211的下方,并且向排水口423中延伸设置。具体地,分隔筋421包括主体部4211和延伸部4212,主体部4211设置于接水盘42上,延伸部4212设置于主体部4211的下方,并且向排水口423中延伸设置,如此设置,主体部4211可以使分隔筋421在接水盘42上的位置稳定可靠,可以提高分隔筋421在接水盘42上的结构强度,可以对流至接水盘42上的冷凝水起到导向作用,可以保证冷凝水在接水盘42上无法沿接水盘42的长度方向流动,可以保证冷凝水在接水盘42上分布均匀,延伸部4212的设置可以使冷凝水从接水盘42上流出更加顺畅,可以防止冷凝水在排水口423处附着,可以提高冷凝水的蒸发量,可以提升加湿模块40的加湿效果。
51.结合图8-图10所示,分隔筋421的上表面相对排水口423向上凸出设置。具体地,分隔筋421的上表面相对排水口423向上凸出设置,可以使分隔筋421在接水盘42上向上凸出设置,可以保证分隔筋421与加湿换热器41抵接,可以保证冷凝水从加湿换热器41流向接水盘42上时,顺延着多个分隔筋421向接水盘42上多个子接水区域4221流动,可以保证冷凝水均匀流入多个子接水区域4221后,从每个子接水区域4221中的子排水口4231流出,从而可以提升冷凝水流向加湿模块40中的湿膜43时的均匀性,可以防止加湿模块40的湿膜43出现一端干燥和另一端积水的情况,进而可以提升加湿模块40中冷凝水的蒸发效率,可以提升加湿模块40的加湿效果。
52.结合图8-图10所示,子接水区域4221内设置有导水部42211,导水部42211位于子排水口4231对应分隔筋421长度方向的两侧,导水部42211在靠近子排水口4231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凹陷设置。具体地,子接水区域4221内设置有导水部42211,导水部42211的设置可以
使加湿换热器41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顺延着子接水区域4221内设置的导水部42211顺利流动,可以保证冷凝水准确流向子排水口4231,导水部42211位于子排水口4231对应分隔筋421长度方向的两侧,可以在提升冷凝水流动准确性的同时,保证冷凝水流向子接水区域4221的流畅性,导水部42211在靠近子排水口4231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凹陷设置,可以使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向子排水口4231流动,可以提高加湿模块40内冷凝水的流动速率,可以保证加湿模块40的工作效率。
53.结合图8-图10所示,接水盘42包括基板424和第一边框425,第一边框425设置于基板424对应加湿换热器41长度方向的两端边缘,多个分隔筋421设置于基板424上,子接水区域4221包括第一子接水区域42212和第二子接水区域42213,第一子接水区域42212位于相邻两个分隔筋421之间,第二子接水区域42213位于分隔筋421和第一边框425之间。具体地,接水盘42包括基板424和第一边框425,第一边框425设置于基板424对应加湿换热器41长度方向的两端边缘,多个分隔筋421设置于基板424上,子接水区域4221包括第一子接水区域42212和第二子接水区域42213,基板424可以为第一边框425和多个分隔筋421提供稳定的安装位置,可以使接水盘42具有稳定可靠的接水能力,第一边框425和多个分隔筋421在基板424上设置可以组成接水盘42上的第一子接水区域42212和第二子接水区域42213,第一子接水区域42212可以保证冷凝水从接水盘42上均匀流出,第二子接水区域42213可以防止冷凝水流量过大时溢出接水盘42,可以提高接水盘42的工作可靠性。
54.结合图8-图10所示,接水盘42还包括第二边框426,第二边框426设置于基板424对应分隔筋421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边缘,第二边框426、相邻的两个分隔筋421和基板424共同限定出第一子接水区域42212,第二边框426、基板424以及相邻的分隔筋421和第一边框425共同限定出第二子接水区域42213,第一子接水区域42212和第二子接水区域42213均呈矩形。具体地,第二边框426设置于基板424对应分隔筋421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边缘,可以防止接水区域422在对应分隔筋421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边缘有冷凝水溢出,可以提升冷凝水的蒸发效率。
55.进一步地,第二边框426、相邻的两个分隔筋421和基板424共同限定出第一子接水区域42212,第二边框426、基板424以及相邻的分隔筋421和第一边框425共同限定出第二子接水区域42213,如此设置,可以保证第一子接水区域42212和第二子接水区域42213的结果稳定性,可以提升接水盘42上接水区域422的一体性,可以在保证冷凝水在接水盘42上分布均匀的同时,提高接水盘42的结构紧凑型和接水功能可靠性,第一子接水区域42212和第二子接水区域42213均呈矩形,可以便于基板424、第一边框425、第二边框426和分隔筋421的加工生产,可以提升接水盘42的生产加工效率。
56.结合图2所示,加湿换热器41的长度为l1,在加湿换热器41的长度延伸方向上,在多个分隔筋421的间隔方向上,位于一端的分隔筋421与位于另一端的分隔筋421之间的距离为l2,l1和l2满足关系式:0.5l1≤l2<l1。具体地,加湿换热器41的长度为l1,在加湿换热器41的长度延伸方向上,在多个分隔筋421的间隔方向上,位于一端的分隔筋421与位于另一端的分隔筋421之间的距离为l2,l1和l2满足关系式:0.5l1≤l2<l1,如此设置,可以使多个分隔筋421设置在接水盘42上的长度至少为加湿换热器41长度的一半,可以保证接水盘42上多个分隔筋421至少使加湿换热器41上一半长度的冷凝水均匀分布在接水盘42上,并且均布在加湿模块40的湿膜43上,可以保证加湿模块40中冷凝水的蒸发效率的提高,
可以保证加湿模块40的加湿效果有效提升。
57.结合图9-图10所示,多个分隔筋421的上表面相互平齐设置。具体地,在加湿模块40的接水盘42上,多个分隔筋421的上表面相互平齐设置,可以使冷凝水从加湿换热器41流向接水盘42上多个子接水区域4221时的流向相同,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冷凝水在加湿模块40的湿膜43上的均匀性,而且可以保证冷凝水的流通性,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冷凝水的蒸发效率和加湿模块40的加湿效果。
5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6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