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式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46684发布日期:2023-03-22 10:01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汽式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蒸汽式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空气加湿设备中,主要使用电加热方式,现有市面上的加湿设备一般为电热管加热、电极管加热以及电磁加热这几种。
3.如申请号为202120763124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示,申请人独创性的设计了一种形状类似于“电饭煲”的加湿装置,该加湿装置包括上盖、壳体、底座、内胆、加热机构和冷却机构,加热机构为电磁加热机构;上盖包括内盖和面盖,内盖盖合于壳体的上端口且与内胆的上端口密封配合,面盖盖合于内盖的上方,内盖上开设有与内胆相连通的第一出气孔;冷却机构设置于面盖且位于内盖与面盖之间,冷却机构用于冷却从第一出气孔排出的热蒸汽。本加湿装置采用电磁加热方式进行加热,具有节能、防干烧、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本装置的雾气是由内胆内的水沸腾之后产生的热蒸汽与冷却机构产生的冷却气体相混合之后产生,既可保证无菌,又可保证喷出来的雾气温度不会太高,安全性高;此外,相对于传统加湿器,雾化效果更好。
4.上述加湿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湿度无法检测,无法得知周围环境具体的湿度,无法满足有湿度要求的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蒸汽式加湿装置,至少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蒸汽式加湿装置,至少包括:
7.壳体,内部开设有容纳腔;
8.内胆,可拆卸地安装于容纳腔内;
9.盖体,与壳体活动连接且能够盖合于内胆的上端部与壳体形成密闭空间;
10.加热机构,安装于壳体且位于容纳腔的底部,用于对内胆内的液体进行加热,以形成热蒸汽;
11.蒸汽阀机构,安装于盖体且与内胆相连通,用于将热蒸汽排出,对周围环境进行加湿;
12.冷却机构,安装于盖体且与蒸汽阀机构相配合,用于对热蒸汽进行冷却;
13.检测机构,安装于盖体,至少可用于检测进入盖体中且用于进行冷却的空气的湿度;
14.冷却机构包括风机和空气通道,盖体的外侧壁开设有进风孔,空气通道的一端与进风孔连通,另一端与蒸汽阀机构连通,风机位于空气通道中,检测机构安装于进风孔的内侧,在风机的作用下,进风孔外周的空气可依次经进风孔、检测机构、空气通道进入至蒸汽阀机构。
15.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结构的加湿装置,该加湿装置在传统加湿装置
的盖体侧壁开设有进风孔,且在进风孔的内侧设置有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检测到的空气为加湿装置周围的空气,所测得的数据也是最为接近和精准的,因此,具备很强的参考性,便于实现加湿湿度等的精准控制,满足使用需求。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蒸汽阀机构至少包括:
17.阀座,可拆卸地安装于盖体;
18.阀盖,盖合于阀座的上端部且两者之间形成有一蒸汽腔;
19.阀座上开设有与空气通道相连通的进气口,进气口与蒸汽腔连通。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蒸汽阀机构还包括:
21.第一套件,套装于阀座内;
22.第二套件,套装于阀盖内;
23.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为硅胶件;
24.第二套件与第一套件相配合且两者之间形成蒸汽腔。
25.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结构的蒸汽阀,该蒸汽阀在传统结构上增加了硅胶制成的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这样一来,蒸汽腔形成于两者之间,蒸汽主要与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相接触,可有效避免与阀座、阀盖的直接接触,使得蒸汽阀具备耐高温、使用寿命长、环保等诸多优点。
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阀座开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一套件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限位槽,阀盖开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二套件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二限位槽。由此,各部件之间均可拆卸,便于清洁。
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盖体包括外盖和内盖,内盖可拆卸地安装于外盖的内端面,蒸汽阀机构可拆卸地安装于外盖的上端面。
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盖上开设有第一排气孔,外盖上开设有与蒸汽阀机构限位配合的安装槽,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与第一排气孔相对应的安装孔;
29.蒸汽阀机构包括有与第一排气孔相对应的第二排气孔。
30.由此,便于实现热蒸汽的排出。
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机构包括底盘和发热管,底盘安装于壳体内且位于容纳腔的底部,发热管安装于底盘的底部。由此,发热管发热,底盘导热,进而实现对内胆的加热,内胆内的液体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会产生热蒸汽并排至蒸汽阀机构。
3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3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结构的加湿装置,该加湿装置在传统加湿装置的盖体侧壁开设有进风孔,且在进风孔的内侧设置有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检测到的空气为加湿装置周围的空气,所测得的数据也是最为接近和精准的,因此,具备很强的参考性,便于实现加湿湿度等的精准控制,满足使用需求。
34.设置有冷却机构,可实现对热蒸汽的冷却,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的烫伤;
35.设置有全新结构的蒸汽阀,该蒸汽阀在传统结构上增加了硅胶制成的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这样一来,蒸汽腔形成于两者之间,蒸汽主要与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相接触,可有效避免与阀座、阀盖的直接接触,使得蒸汽阀具备耐高温、使用寿命长、环保等诸多优点。
附图说明
3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蒸汽式加湿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7.图2为图1所示的蒸汽式加湿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8.图3为图2所示的蒸汽式加湿装置的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9.图4为图1所示的蒸汽式加湿装置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40.图5为图1所示的蒸汽式加湿装置的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1.图6为图5所示的盖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42.图7为图6所示的盖体的外盖省略部分结构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3.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蒸汽阀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4.图9为图8所示的蒸汽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45.图10为图2所示蒸汽阀的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46.图1~10中的附图标记:1-盖体;2-壳体;3-容纳腔;4-内胆;5-加热机构;6-蒸汽阀机构;7-冷却机构;8-检测机构;11-外盖;12-内盖;51-底盘;52-发热管;60-蒸汽腔;61-阀座;62-阀盖;63-第一套件;64-第二套件;71-风机;72-空气通道;111-安装槽;112-进风孔;121-第一排气孔;611-第一限位槽;621-第二限位槽;631-第二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48.图1~10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蒸汽阀。
49.壳体2,内部开设有容纳腔3;
50.内胆4,可拆卸地安装于容纳腔3内;
51.盖体1,与壳体2活动连接且能够盖合于内胆4的上端部与壳体2形成密闭空间;
52.加热机构5,安装于壳体2且位于容纳腔3的底部,用于对内胆4内的液体进行加热,以形成热蒸汽;
53.蒸汽阀机构6,安装于盖体1且与内胆4相连通,用于将热蒸汽排出,对周围环境进行加湿;
54.冷却机构7,安装于盖体1且与蒸汽阀机构6相配合,用于对热蒸汽进行冷却;
55.检测机构8,安装于盖体1,至少可用于检测进入盖体1中且用于进行冷却的空气的湿度;
56.冷却机构7包括风机71和空气通道72,盖体1的外侧壁开设有进风孔112,空气通道72的一端与进风孔112连通,另一端与蒸汽阀机构6连通,风机71位于空气通道72中,检测机构8安装于进风孔112的内侧,在风机71的作用下,进风孔112外周的空气可依次经进风孔112、检测机构8、空气通道72进入至蒸汽阀机构6。
5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结构的加湿装置,该加湿装置在传统加湿装置的盖体1侧壁开设有进风孔112,且在进风孔112的内侧设置有检测机构8,该检测机构8检测到的空气为加湿装置周围的空气,所测得的数据也是最为接近和精准的,因此,具备很强的参考性,便于实现加湿湿度等的精准控制,满足使用需求。
58.蒸汽阀机构6至少包括:
59.阀座61,可拆卸地安装于盖体1;
60.阀盖62,盖合于阀座61的上端部且两者之间形成有一蒸汽腔60;
61.阀座61上开设有与空气通道72相连通的进气口,进气口与蒸汽腔60连通。
6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蒸汽阀机构6还包括:
63.第一套件63,套装于阀座61内;
64.第二套件64,套装于阀盖62内;
65.第一套件63和第二套件64为硅胶件;
66.第二套件64与第一套件63相配合且两者之间形成蒸汽腔60。
67.本实施方式的阀座61和阀盖62为塑料件。
68.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结构的蒸汽阀,该蒸汽阀在传统结构上增加了硅胶制成的第一套件63和第二套件64,这样一来,蒸汽腔60形成于两者之间,蒸汽主要与第一套件63和第二套件64相接触,可有效避免与阀座61、阀盖62的直接接触,使得蒸汽阀具备耐高温、使用寿命长、环保等诸多优点。
69.阀座61开设有第一限位槽611,第一套件63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限位槽611,阀盖62开设有第二限位槽621,第二套件64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二限位槽621。由此,各部件之间均可拆卸,便于清洁。
70.盖体1包括外盖11和内盖12,内盖12可拆卸地安装于外盖11的内端面,蒸汽阀机构6可拆卸地安装于外盖11的上端面。
71.内盖12上开设有第一排气孔121,外盖11上开设有与蒸汽阀机构6限位配合的安装槽111,安装槽111的槽底开设有与第一排气孔121相对应的安装孔;
72.蒸汽阀机构6包括有与第一排气孔121相对应的第二排气孔631,具体的第二排气孔631开设于第一套件63的底端。
73.由此,便于实现热蒸汽的排出。
74.加热机构5包括底盘51和发热管52,底盘51安装于壳体2内且位于容纳腔3的底部,发热管52安装于底盘51的底部。由此,发热管52发热,底盘51导热,进而实现对内胆4的加热,内胆4内的液体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会产生热蒸汽并排至蒸汽阀机构6。
75.此外,该蒸汽式加湿装置还包括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安装于壳体2且与加热机构5电性连接,加热机构5可以为电磁加热机构5,也可以为加热管式加热机构5,本实施例中以加热管作为图示。控制机构包括电控主板和电控显示板。电控显示板与电控主板电性连接,加热机构5与电控主板电性连接,通过操控电控显示板,可对加热机构5进行控制。电控显示板可以为触摸显示屏,电控主板可以为集成有控制芯片或者单片机的pcb电路板。
7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结构的加湿装置,该加湿装置在传统加湿装置的盖体1侧壁开设有进风孔112,且在进风孔112的内侧设置有检测机构8,该检测机构8检测到的空气为加湿装置周围的空气,所测得的数据也是最为接近和精准的,因此,具备很强的参考性,便于实现加湿湿度等的精准控制,满足使用需求。
77.设置有冷却机构7,可实现对热蒸汽的冷却,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的烫伤;
78.设置有全新结构的蒸汽阀,该蒸汽阀在传统结构上增加了硅胶制成的第一套件63和第二套件64,这样一来,蒸汽腔60形成于两者之间,蒸汽主要与第一套件63和第二套件64相接触,可有效避免与阀座61、阀盖62的直接接触,使得蒸汽阀具备耐高温、使用寿命长、环保等诸多优点。
79.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