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器及加湿器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051048发布日期:2022-11-03 09:14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加湿器及加湿器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湿器。


背景技术:

2.以往,提出了一种不仅具有对室内进行加湿的功能,还能够观赏使用中的演出效果的加湿器。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20-085252号公报所公开的加湿器,其公开了如下一种加湿器,其具有:具备贮水部的碗型主体部;盖体,其具备狭缝,该狭缝用于将超声波振子所产生的喷雾向外部放出。狭缝沿着盖体的外周边缘弯曲形成。喷雾沿着主体部的开口边缘从狭缝放出。因此,可以将碗型的主体比作浴室来表现出雾气。


技术实现要素:

3.在上述以往的加湿器中,在放出喷雾的狭缝上下功夫,以配合演出的形态放出喷雾。但是,利用了加湿器持续放出的喷雾的演出,因其喷雾漂浮在加湿器周边,所以会出现降低对室内进行加湿的这一本来功能的情况。
4.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湿器,其在不降低对室内进行加湿这一本来的功能的情况下,能够发挥外观的演出效果。
5.本发明的加湿器具有:水箱;超声波振子,其设于所述水箱;水滴吹出口,其与所述水箱相连通并将通过所述超声波振子生成的雾状水滴向外部放出;风扇,其设置为可向所述水箱内部送风,并使所述雾状水滴从所述水滴吹出口放出;控制部,其控制所述超声波振子以及所述风扇,所述控制部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超声波振子启动时停止所述风扇。
6.本发明的加湿器的控制方法具有:水滴贮存工序,启动设置在水箱中的超声波振子而产生雾状的水滴,并使从水滴吹出口放出所述雾状水滴的风扇停止,而在所述水箱中贮存所述雾状水滴,其中所述水滴吹出口用于将所述雾状水滴放出到外部;水滴放出工序,其启动所述风扇,并从所述水滴吹出口放出在所述水滴贮存工序中贮存的所述雾状水滴。
7.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不降低对室内进行加湿这一本来功能而能够发挥外观演出效果的加湿器。
附图说明
8.图1是从前方侧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湿器进行观察的立体图。
9.图2是从后方侧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湿器进行观察的立体图。
10.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湿器的俯视图。
11.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湿器的分解立体图。
12.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湿器的图3的v-v剖视图。
13.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湿器的图3的vi-vi剖视图。
14.图7是从上方侧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湿器的主体部进行观察的立体图。
15.图8是从下方侧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湿器的水箱进行观察的立体图。
16.图9是从上方前侧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湿器中的水箱的水滴引导构件进行观察的立体图。
17.图10是从下方后侧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湿器中的水箱的水滴引导构件进行观察的立体图。
18.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湿器中的盖体的内表面侧的立体图。
19.图12是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湿器的盖体取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20.图13是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湿器的图12中的xiii-xiii截面的剖视图。
21.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湿器的控制流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2所示的加湿器10形成为大致圆柱状。加湿器10具有箱主体21形成为透明的水箱20。在箱主体21的上部,盖体30可自由装卸地设置在水箱20上。如图3所示,在盖体30上设置有水滴吹出口31用以将雾状水滴放出到外部。水箱20装卸自如地设置在水箱20下侧的主体部40上。主体部40设置有具备触摸按钮、显示灯等的操作面板41,并且能够进行电源的接通、断开和各种设定。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操作面板41侧作为正面即前侧,将其相反侧作为背面即后侧而进行说明。另外,将盖体30侧设为上,将主体部40侧设为下,从正面对加湿器10进行观察,将右侧设为右,将左侧设为左来进行说明。
23.如图4所示,加湿器10能够拆下盖体30、水箱20和主体部40。水箱20具备装卸自如地设置在箱主体21上的大致圆筒状的水滴引导构件28。加湿器10不会使水流入到水箱20(后述的箱主体21)的外部而生成雾状水滴,因此清洗则仅在水箱20的箱主体21的内部进行即可,使用方便。
24.如图5~图7所示,主体部40形成为以底部为底面42的大致有底圆筒状。主体部40形成为内径比水箱20稍大。在底面42上载置有水箱20。在主体部40的底面42的大致中央设置有连接端子部43用以在前后方向配置多个连接端子。在连接端子部43的右侧的底面42的边缘部附近设置有空气孔42a。如图5所示,空气孔42a是从底面42贯穿至主体部40的下表面的孔。空气孔42a是用于在水箱20载置在底面42上时将底面42与水箱20(后述的下部壳体24)的下表面之间的空气排出到外部的贯通孔。
25.在底面42的外周,从底面42竖立而形成有大致圆环状的环状部44。在环状部44的上表面44a的正面侧设置有操作面板41。上表面44a以朝向径外方向下降的方式倾斜形成。在环状部44的背面侧形成有凹部44b。在凹部44b中插入有后述的水箱20的管道22。在凹部44b的正面侧设有朝向凹部44b开口的送风口45。在送风口45上,沿着从环状部44的内周面延伸的虚拟圆而设置有4个孔部。
26.另一方面,如图5、图6所示,在主体部40的内部设置有风扇46。风扇46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西罗科风扇(sirocco fan)构成,如图6所示,排出口46a朝向上方配置。在排出口46a的上方,以覆盖在排出口46a的方式设置有内表面弯曲成凹状而形成的管道部45a。在管道部45a的后方侧设置有所述送风口45。通过管道部45a,来自风扇46的排出口46a的送风空气
流通到与凹部44b相对应而开口的送风口45。
27.另外,在主体部40的下表面形成有具备过滤器等而开口的空气取入口46b。在主体部40的下表面突出形成有脚架部40a,从而在载置加湿器10(主体部40)的桌上等载置面与主体部40的下表面之间形成间隙,并从空气取入口46b取入外部空气。
28.另外,在主体部40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装置400,该控制装置400包括设置在水箱20上的超声波振子25、发光部26、水位传感器27(以上将后述)和控制风扇46的控制部47。控制部47由作为至少一个处理器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微型计算机等构成。控制部47设置在散热器47a上。控制装置400具备未图示的存储部等。存储部由闪存、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等构成,存储控制程序、设定信息等。控制装置400与操作面板41和连接端子部23、43电连接,进行操作信号的发送接收和电源供给。另外,加湿器10经由ac电源适配器而从设置在主体部40的背面下部的电源端子40b(参照图2)接受电源供给。
29.图8及图4~图6所示的水箱20具备箱主体21。箱主体21由大致有底筒状的透明构件所构成,贮存用于产生雾状水滴的水。如图6中特别所示,箱主体21的开口边缘形成有环状壁部21c,其形成为垂直壁状的圆环状。如图5所示,在箱主体21的环状壁部21c的左右,在环状壁部21c的内侧形成有凹状(在箱主体21的内部为凸状)的把手21a。
30.如图4、图6所示,在箱主体21的背面侧设有水位传感器27。水位传感器27在上侧和下侧两处设有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采用静电电容传感器等接触方式或电波式等非接触方式。通过水位传感器27检测出贮存在箱主体21内的水的过不足,通过操作面板41的显示灯等来进行通知。水位传感器27设置在从箱主体21的背面侧的外周突出而形成的传感器壳体部21b内。
31.在箱主体21的背面侧设置有管道22。管道22形成为截面大致

字状,设置成从背面侧覆盖传感器壳体部21b。管道22的上端弯曲形成,设有朝向前方开口的上开口部22a。管道22的下端形成有向下方开口的下开口部22b。
32.如图8所示,在箱主体21的下表面侧设置有大致有底圆筒状的下部壳体24。下部壳体24直径与箱主体21大致相同。在下部壳体24中,从与管道22的下开口部22b相对应的背面侧的外周面到下表面形成有凹部24a。在下部壳体24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凹槽24b。凹槽24b在后端与凹部24a相连接。在凹槽24b中设有在前后方向配置有多个连接端子的连接端子部23。另外,在下部壳体24的下表面,从下表面突出而设置有多个脚架部24c,从而在载置在主体部40上时,使得底面42和下部壳体24的下表面不贴紧。
33.如图4、图5所示,在下部壳体24的内部设置有超声波振子25。超声波振子25配置成从设置于箱主体21的下表面的开口部21d,面对超声波振子25中振动的面即振动面25a。如图5所示,超声波振子25与开口部21d的边缘部的连接部25b被密封。超声波振子25从加湿器10的轴心cl向水平方向偏移设置。
34.更详细地说,如图12所示,超声波振子25在俯视图中配置在水滴引导构件28的圆筒部28a(后述)的内部。而且,超声波振子25配置成,在与水平面平行的中心线即前后方向的中心线fb-cl及左右方向的中心线lr-cl中,相对中心线lr-cl及中心线fb-cl而向右偏移。另外,如图13所示,超声波振子25配置成,其振动面25a朝向前方而倾斜。
35.另外,如图4~图6所示,在下部壳体24的内部设有发光部26。发光部26是设置在大
致圆环状的基板26a上的半导体发光元件即发光二极管(led)。发光部26相对于轴心cl以放射状等角配置3个。发光部26都位于水滴引导构件28的圆筒部28a的外侧的箱主体21内。从发光部26发出的光透过形成为透明的箱主体21的下表面。
36.如图9、图10所示,水滴引导构件28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水滴引导构件28的下侧形成有以大致一定的外内径形成的圆筒部28a。在圆筒部28a的上侧形成有与圆筒部28a连续地向水滴引导构件28的上端部逐渐扩开的扩开部28b。从扩开部28b的上端形成有呈大致圆环状的下环状壁部28c。下环状壁部28c的外径形成为比箱主体21的环状壁部21c的内径小一些的程度,参照图6。
37.下环状壁部28c经由水平的圆环板状的台阶部板28d,与呈大致圆环状的上环状壁部28e相连接。上环状壁部28e的外径形成为比箱主体21的环状壁部21c的外径大一些,参照图6。在水滴引导构件28的左右分别设有从下环状壁部28c的外侧面形成为凹状的凹部28c1。凹部28c1形成为箱主体21的把手21a能够插入的大小的凹部,参照图5。另外,在水滴引导构件28的背面侧,设有从下环状壁部28c形成为凹状的凹部28c2。如图6所示,凹部28c2形成为包括管道22的上开口部22a在内的上端部分进入的大小。与上开口部22a相对的凹部28c2的部位为凹弯曲状部28c3,将来自上开口部22a的送风向箱主体21的底部引导。
38.返回图9、图10,在水滴引导构件28上,从圆筒部28a到扩开部28b,在背面侧设有多个连通孔部28f。连通孔部28f构成为在上下方向配置有多个在水平方向(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狭缝28f1。通过连通孔部28f,水滴引导构件28的内外连通。狭缝28f1形成为上侧的狭缝28f1比下侧的狭缝28f1长。如后所述,连通孔部28f是使空气向水滴引导构件28内外流通的开口,当水位高时,下侧的狭缝28f1位于水中而不起作用,而在水面上侧的狭缝28f1起作用,低于水位时,多个狭缝28f1位于水面之上,并且可用于空气流通。这样一来,即使根据水位能够使用的狭缝28f1的数量发生变化,由于使空气的流通量大致均匀,所以形成上侧的狭缝28f1比下侧的狭缝28f1长。
39.在最上部的狭缝28f11的上部,设置有以与最长的狭缝28f11大致相同的长度向水滴引导构件28的内侧突出的突起28g。另外,在圆筒部28a的下端开口的背面侧,从圆筒部28a的内表面突出而设有突起28h。突起28h在下表面形成有凹状的孔部。
40.另外,如图10所示,在水滴引导构件28的主要扩开部28b的外周面,设置有以水滴引导构件28(加湿器10)的轴心cl为中心的由螺旋状的多个槽28k1构成的槽部28k。槽28k1形成为细槽,在水滴引导构件28的底面视图中以顺时针方向弯曲而形成。
41.如图5、图6所示,水滴引导构件28配置在水箱20的箱主体21的内部。此时,水滴引导构件28的台阶部板28d抵接在箱主体21的上端而载置。与水箱20的把手21a相对应的箱主体21的上表面与对应于凹部28c1的台阶部板28d的下表面相抵接。
42.如图11所示,盖体30在圆板部32的外周形成有圆环状的环状壁部33。如图5所示,环状壁部33形成为其外形比水滴引导构件28的上环状壁部28e及箱主体21的环状壁部21c大,高度设定为能够覆盖上环状壁部28e及环状壁部21c的程度。在环状壁部33的内周面与上环状壁部28e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通过滞留的水而被密封。由此,得以减少雾状水滴从盖体30的周边缘部向外部漏出。
43.返回图11,在圆板部32上,从上表面侧观察形成有圆环状的凹槽32a,参照图1、图2。在盖体30的内表面,与水滴吹出口31相对应地设置有限制壁部34。限制壁部34从盖体30
(圆板部32)的内表面竖立为壁状,形成于水滴吹出口31的开口的盖体30的径内方向侧的内边缘及盖体30的圆周方向的侧边缘。
44.对加湿器10中的雾状水滴的生成和向外部放出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13所示,在主体部40载置放入了水至规定水位(水面w3)的水箱20,将水滴引导构件28及盖体30装配在箱主体21上。在通常运转模式下,超声波振子25连续启动。于是,利用来自超声波振子25的振动面25a的振动能量,在水面上形成有水柱w1。此时,由于振动面25a向与连通孔部28f相反侧的前方倾斜地设置,因此水柱w1也倾斜地形成。
45.当形成水柱w1时,连续传递的振动能量发散,生成水滴w2。产生无数的水滴w2能够目视确认为雾状,由于重力而积存在下方。另外,由于通过设置在连通孔部28f的上部的突起28g,附着在扩开部28b的内表面上的水滴w2等的水被阻挡,所以能够抑制狭缝28f1被水堵塞。
46.在此,假如超声波振子25的振动面25a被水平设置的话,水柱w1也垂直地形成。在垂直形成的水柱w1的情况下,由于水柱w1的自重,所形成的水柱w1则溃散,雾状水滴w2的生成效率则变差。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形成的水柱w1,则减少了水柱w1因自重而被溃散的情况。
47.另外,由于超声波振子25从轴心c l偏移配置,所以集中在水滴引导构件28的圆筒部28a而配置。因此,倾斜形成的水柱w1崩塌而落下的水,则抵接在从圆筒部28a到扩开部28b的水滴引导构件28的内表面,在该内表面上流动而落下到水面w3。因此,由于水柱w1崩塌的水不会直接落到水面w3上,所以能够抑制水花引起的声音的产生。特别是,通过调整扩开部28b扩开的程度和超声波振子25的振动面25a倾斜的程度,设定为在扩开部28b的内表面接受来自开始落下的水柱w1的水,能够高效地生成水滴w2,并且适当地使其静音化。
48.在通常运转模式下,在超声波振子25启动的期间,风扇46也启动。在风扇46启动时,能够通过风扇46从水滴吹出口31向外部放出雾状水滴w2。来自风扇46的送风则如下流通。来自风扇46的排出口46a的送风(箭头f1)通过管道部45a从送风口45排出,经由下开口部22b在管道22内流通(箭头f2、f3)。在管道22中流通的送风空气经由上开口部22a经由凹部28c2的凹弯曲状部28c3流入到箱主体21的内部,也就是水滴引导构件28的外侧(箭头f4)。由此,当箱主体21的内部的水滴引导构件28的外侧的压力提高时,水滴引导构件28的外侧的空气经由连通孔部28f流入水滴引导构件28的内部。
49.通过连续地启动超声波振子25和风扇46,连续地生成水滴w2,同时空气流入水滴引导构件28的内部。于是,水滴引导构件28的内部的压力提高,雾状水滴w2经由水滴吹出口31向外部放出。此时,通过盖体30的限制壁部34,颗粒比较小的水滴w2随着空气的流动而绕入限制壁部34的下侧或侧方而从水滴吹出口31向外部放出,但颗粒比较大的水滴w2贴附在限制壁部34上,不久落下到水面w3。这样一来,由于通过限制壁部34限制较大颗粒的水滴w2向外部放出,因此能够抑制设置加湿器10的周围湿润的情况。
50.另一方面,加湿器10具有能够视觉享受的运转模式即雾模式(fog mode)。雾模式下的运转则按照图14所示的流程图进行动作。
51.步骤s01;控制部47使超声波振子25在设定的规定时间(第1规定时间)内启动。此时,风扇46不启动而停止。由此,进行水滴w2的生成(雾化),但由于风扇46停止,所以生成的水滴w2不会从水滴吹出口31向外部放出,而是贮存在水滴引导构件28的内部,并经由连通
孔部28f从水滴引导构件28的内部向外部放出,而积存在箱主体21的内部。第1预定时间例如可以设定为“7秒”。
52.步骤s02;控制部47在经过规定时间(第1规定时间)后,在设定的规定时间(第1待机时间)内,使超声波振子25和风扇46同时停止。贮存在水滴引导构件28内部的水滴w2经由连通孔部28f继续向水滴引导构件28的外部放出,并停留在箱主体21内。第1待机时间例如作为“30秒”,可以设为时间比第1规定时间长。
53.步骤s03;控制部47在设定的规定时间(第2规定时间)期间,在使超声波振子25停止的状态下使风扇46启动。于是,积存在水滴引导构件28的外侧的箱主体21内的雾状水滴w2与从风扇46送入的空气一起经由连通孔部28f流入水滴引导构件28的内部,从水滴吹出口31向加湿器10的外部放出。第2预定时间例如可以是“20秒”。
54.步骤s04;控制部47使风扇46在规定时间(第2待机时间)停止。即使电源供给停止,风扇46也以惯性旋转,但通过该步骤s04,风扇46将完全停止。第2等待时间例如可以是“5秒”。
55.通过重复以上的步骤s01~s04,在箱主体21的水面上,水滴w2积成为雾状,重复将该积存的雾状的水滴从水滴吹出口31放出的样子。因此,能够观赏到逐渐积存在箱主体21中的雾状水滴w2的样子,并且水滴w2与通常运转模式同样地从水滴吹出口31向外部放出,因此,不会影响到加湿器10的本来功能即室内的加湿功能而可观赏加湿器10的动作。
56.如此,通过控制部47进行的加湿器10的控制方法具有,包括步骤s01~s02的水滴贮存工序和包括步骤s03~步骤s04的水滴放出工序。即,在水滴贮存工序中,启动设于水箱20的超声波振子25而产生雾状水滴w2,停止从水滴吹出口31放出雾状水滴w2的风扇46,而在水箱20贮存雾状水滴w2。然后,在水滴放出工序中,启动风扇46,使在水滴贮存工序中贮存的雾状水滴w2从水吹出口放出。
57.进而,控制部47能够控制发光部26,在适当的时机使其发光而进行演出,以使加湿器10的使用者能够观赏到光。这里,来自发光部26的光照射到水滴引导构件28的弯曲的扩开部28b的外周面。而且,由于在扩开部28b的外周面形成有弯曲的槽部28k,所以从发光部26照射的光漫反射而发挥间接照明的效果。
58.即,在加湿器10中,似雾的水滴w2逐渐滞留在水箱20的水面上而释放,并且由于来自发光部26的光的间接照明的效果,能够使水箱20的内部模糊地发光,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稳定的气氛下的演出。
59.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本实施方式的限定,可以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例如,即使在不设置水滴引导构件28的情况下,控制部47也具备在超声波振子25启动时控制使风扇46停止的控制方法(水滴贮存工序及水滴放出工序),由此可以观赏到在水箱20的内部积存雾状水滴的样子。而且,控制部47在启动风扇46时,通过控制使超声波振子25停止,能够得到将贮存在水箱内部的雾状水滴一口气向外部放出的演出效果。
60.但是,通过具备水滴引导构件28,不仅能够适当地将水滴w2放出到外部,而且能够隐藏生成水滴w2的情况,并使水滴w2从设置在使用者难以看到的背面侧的连通孔部28f流入箱主体21,因此可以进行更梦幻的演出。另外,水滴引导构件28也可以形成为圆筒状。
61.另外,水箱20的箱主体21只要能够目视确认内部储存有雾状水滴的样子即可,也
可以构成为设置着色透明或适当开口以使能够目视确认内部。
62.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63.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湿器,其不降低对室内进行加湿这一本来功能而能够发挥外观演出效果。
64.符号说明
65.10

加湿器
ꢀꢀꢀꢀꢀꢀꢀꢀꢀꢀꢀꢀꢀꢀꢀꢀꢀꢀꢀꢀꢀ
20

水箱
66.21

箱主体
ꢀꢀꢀꢀꢀꢀꢀꢀꢀꢀꢀꢀꢀꢀꢀꢀꢀꢀꢀꢀꢀ
21a

把手
67.21b

传感器壳体部
ꢀꢀꢀꢀꢀꢀꢀꢀꢀꢀꢀꢀꢀꢀ
21c

环状壁部
68.21d

开口部
ꢀꢀꢀꢀꢀꢀꢀꢀꢀꢀꢀꢀꢀꢀꢀꢀꢀꢀꢀꢀ
22

管道
69.22a

上开口部
ꢀꢀꢀꢀꢀꢀꢀꢀꢀꢀꢀꢀꢀꢀꢀꢀꢀꢀ
22b

下开口部
70.23

连接端子部
ꢀꢀꢀꢀꢀꢀꢀꢀꢀꢀꢀꢀꢀꢀꢀꢀꢀ
24

下部壳体
71.24a

凹部
ꢀꢀꢀꢀꢀꢀꢀꢀꢀꢀꢀꢀꢀꢀꢀꢀꢀꢀꢀꢀꢀꢀ
24b

凹槽
72.24c

脚架部
ꢀꢀꢀꢀꢀꢀꢀꢀꢀꢀꢀꢀꢀꢀꢀꢀꢀꢀꢀꢀ
25

超声波振子
73.25a

振动面
ꢀꢀꢀꢀꢀꢀꢀꢀꢀꢀꢀꢀꢀꢀꢀꢀꢀꢀꢀꢀ
25b

连接部
74.26

发光部
ꢀꢀꢀꢀꢀꢀꢀꢀꢀꢀꢀꢀꢀꢀꢀꢀꢀꢀꢀꢀꢀ
26a

基板
75.27

水位传感器
ꢀꢀꢀꢀꢀꢀꢀꢀꢀꢀꢀꢀꢀꢀꢀꢀꢀ
28

水滴引导构件
76.28a

圆筒部
ꢀꢀꢀꢀꢀꢀꢀꢀꢀꢀꢀꢀꢀꢀꢀꢀꢀꢀꢀꢀ
28b

扩开部
77.28c

下环状壁部
ꢀꢀꢀꢀꢀꢀꢀꢀꢀꢀꢀꢀꢀꢀꢀꢀ
28c1

凹部
78.28c2

凹部
ꢀꢀꢀꢀꢀꢀꢀꢀꢀꢀꢀꢀꢀꢀꢀꢀꢀꢀꢀꢀꢀ
28c3

凹弯曲状部
79.28d

台阶部板
ꢀꢀꢀꢀꢀꢀꢀꢀꢀꢀꢀꢀꢀꢀꢀꢀꢀꢀ
28e

上环状壁部
80.28f

连通孔部
ꢀꢀꢀꢀꢀꢀꢀꢀꢀꢀꢀꢀꢀꢀꢀꢀꢀꢀ
28f1

狭缝
81.28f11

狭缝
ꢀꢀꢀꢀꢀꢀꢀꢀꢀꢀꢀꢀꢀꢀꢀꢀꢀꢀꢀꢀ
28g

突起
82.28h

突起
ꢀꢀꢀꢀꢀꢀꢀꢀꢀꢀꢀꢀꢀꢀꢀꢀꢀꢀꢀꢀꢀꢀ
28k

槽部
83.28k1


ꢀꢀꢀꢀꢀꢀꢀꢀꢀꢀꢀꢀꢀꢀꢀꢀꢀꢀꢀꢀꢀꢀꢀ
30

盖体
84.31

水滴吹出口
ꢀꢀꢀꢀꢀꢀꢀꢀꢀꢀꢀꢀꢀꢀꢀꢀꢀ
32

圆板部
85.32a

凹槽
ꢀꢀꢀꢀꢀꢀꢀꢀꢀꢀꢀꢀꢀꢀꢀꢀꢀꢀꢀꢀꢀꢀ
33

环形壁部
86.34

限制壁部
ꢀꢀꢀꢀꢀꢀꢀꢀꢀꢀꢀꢀꢀꢀꢀꢀꢀꢀꢀ
40

主体部
87.40a

脚架部
ꢀꢀꢀꢀꢀꢀꢀꢀꢀꢀꢀꢀꢀꢀꢀꢀꢀꢀꢀꢀ
40b

电源端子
88.41

操作面板
ꢀꢀꢀꢀꢀꢀꢀꢀꢀꢀꢀꢀꢀꢀꢀꢀꢀꢀꢀ
42

底面
89.42a

空气孔
ꢀꢀꢀꢀꢀꢀꢀꢀꢀꢀꢀꢀꢀꢀꢀꢀꢀꢀꢀꢀ
43

连接端子部
90.44

环状部
ꢀꢀꢀꢀꢀꢀꢀꢀꢀꢀꢀꢀꢀꢀꢀꢀꢀꢀꢀꢀꢀ
44a

上表面
91.44b

凹部
ꢀꢀꢀꢀꢀꢀꢀꢀꢀꢀꢀꢀꢀꢀꢀꢀꢀꢀꢀꢀꢀꢀ
45

送风口
92.45a

管道部
ꢀꢀꢀꢀꢀꢀꢀꢀꢀꢀꢀꢀꢀꢀꢀꢀꢀꢀꢀꢀ
46

风扇
93.46a

排出口
ꢀꢀꢀꢀꢀꢀꢀꢀꢀꢀꢀꢀꢀꢀꢀꢀꢀꢀꢀꢀ
46b

空气取入口
94.47

控制部
ꢀꢀꢀꢀꢀꢀꢀꢀꢀꢀꢀꢀꢀꢀꢀꢀꢀꢀꢀꢀꢀ
47a

散热器
95.400

控制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