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建筑双向式通风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31573发布日期:2023-06-21 19:07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建筑双向式通风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通风管道,尤其是一种地下建筑双向式通风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地下车库等地下建筑中常常会使用风管作为通风换气管道。所谓风管时一种马口铁制成的方管,在其中一端安装有风机,通过鼓入或者抽出空气实现换气。目前的风管某一个时刻只能其管内只能有单向气流,当我们需要在地下建筑内同时进行透入新风以及排出废气两种操作时(也就是所谓的“双向式”换气),现有的风管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建筑双向式通风换气装置。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地下建筑双向式通风换气装置,它包括方管和活动板,方管内两侧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导向杆,活动板包括矩形的钢板以及若干与导向杆配套的通孔,导向杆横向穿过通孔,活动板可以沿着导向杆在方管内左右移动,方管两端中部设置有中柱,中柱左右两侧焊接有限位块,限位块向方管内延伸,两端限位块之间的距离小于活动板的长度,同侧限位块之间的距离大于活动板的厚度,方管右侧前后端分别焊接有第一接头、第二接头,方管左侧前后端分别焊接有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

4、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的钢板外周套设有密封圈,减少钢板与方管、中柱之间的摩擦并提高气密性。

5、进一步地,所述方管采用依次叠加的外金属层、防火材料层和内金属层的板材结构,其中外金属层、内金属层均采用马口铁,便于加工成型,防火材料层采用酚醛树脂包覆岩棉层,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防火性能以及降低噪音。

6、在一些较优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处均设置有卡箍并通过卡箍设置有防火阀,起到风管内的防火效果。

7、进一步地,所述卡箍外周套设有风管卡箍吊装结构,便于整个结构的安装。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活动板将方管内分成两个基本独立的通道,两个通道可以同向通风也可以对向透气,并且在对向透气过程中活动板可被气压较大的一侧通道的气压推向另一侧,进而使得气压较大的一侧占用更大的通行空间,具有减小风阻减少风机能耗的效果,非常适合地下建筑的双向通风作业。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建筑双向式通风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方管和活动板,方管内两侧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导向杆,活动板包括矩形的钢板以及若干与导向杆配套的通孔,导向杆横向穿过通孔,方管两端中部设置有中柱,中柱左右两侧焊接有限位块,限位块向方管内延伸,两端限位块之间的距离小于活动板的长度,同侧限位块之间的距离大于活动板的厚度,方管右侧前后端分别焊接有第一接头、第二接头,方管左侧前后端分别焊接有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双向式通风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的钢板外周套设有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双向式通风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管采用依次叠加的外金属层、防火材料层和内金属层的板材结构,其中外金属层、内金属层均采用马口铁,防火材料层采用酚醛树脂包覆岩棉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双向式通风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处均设置有卡箍并通过卡箍设置有防火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双向式通风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外周套设有风管卡箍吊装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建筑通风管道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地下建筑双向式通风换气装置;它包括方管和活动板,方管内两侧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导向杆,活动板包括矩形的钢板以及若干与导向杆配套的通孔,方管两端中部设置有中柱,中柱左右两侧焊接有限位块,限位块向方管内延伸,方管右侧前后端分别焊接有第一接头、第二接头,方管左侧前后端分别焊接有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通过活动板将方管内分成两个基本独立的通道,两个通道可以同向通风也可以对向透气,并且在对向透气过程中活动板可被气压较大的一侧通道的气压推向另一侧,进而使得气压较大的一侧占用更大的通行空间,具有减小风阻减少风机能耗的效果,非常适合地下建筑的双向通风作业。

技术研发人员:潘宁,张爵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润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