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取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3786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用取暖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涉及固体燃料的家用炉,普通适用于农村、城镇的机关、学校、商店等集体单位,尤其是家庭取暖、炊事的理想炉具。
中国专利87206153公开了一种“家用T形取暖炉”,是由炉壳、炉盖、炉盘、风圈、挡风板、炉芯、炉篦、灰斗、风门、底座等组成,其不足之处是炉膛缺少多次进风口,燃料燃烧不完全没有热水装置,不能输送热量,供热效果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完善现有技术而设计的一种在炉膛与供热水箱之间增设多次进风风箱、设置活动炉条和二层炉篦的新炉具。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主要措施有炉膛由带有至少一个进风口的炉芯与炉篦构成围绕炉膛设置风箱,风箱由炉芯、供热水箱内套壁及带调节孔的炉口板所构成在风箱外侧设置供热水箱,并于炉篦下方与芯同轴线上设置灰斗。
措施还有炉芯可做成一节或分成几节组装而成在底座或炉篦的确定部位上配装至少一根可抽出炉外的活炉条,并在灰斗内设置炉篦。为充分利用余热,要求热水管经过由风圈与炉盘所形成烟道过热。
附图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结构示意图,处在封火状态。图中1-炉壳、2-保温层、3-挡风板、4-封风盖、5-炉盖、6-风圈、7-热水管、8-炉盘、9-上炉芯、10-下炉芯、11-供热水箱、12-冷水管、13-炉篦、14-灰斗、15-活炉条、16-二层炉篦、17-炉脚、18-底座、22-风箱、25-进风口。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局部剖视图,图中19-烟囱接口、20-炉口板、21-风门。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炉口板的示意图,图中23-调节孔。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型煤上炉芯剖视图,图中24-上炉芯。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
图1-3所示为该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实施例。经组装、密封而成的本实用新型,除保温层填料、水管、炉壳外,其它部件均采用铸铁制成。其中炉芯由带进风口25的上炉芯9、下炉芯10组装而成,环绕炉膛的风箱22由炉芯9、10,供热水箱11内套壁及带调节孔23的炉口板22组成,其外则为供热水箱11,热水管7经过风圈6与炉盘8形成的烟道而送往室内暖气片。在底座18上炉篦13部位配置两根活炉条15,并且在灰斗14内设置二层炉篦16。
该实用新型的操作程序和燃烧过程是当炊事用火时,如
图1所示,打开炉盖5、封火盘4,适当调节挡风板3位置,关闭炉口板20上的调节孔23,掀开风门21,空气便经过炉篦13、活炉条15进入炉膛,其中一部分穿过下炉芯10的进风口25进入风箱22,再由风箱22经上炉芯9的进风口25进入炉膛。由于采用了二次进风助燃,随使炉膛火势加旺,炉温快速升高。封火时关好风门21,并将两根活炉条15抽出,炉料位置下移。因有二层炉篦16承接,灰斗14的一部分就成了延深的炉膛,可多加煤,延长封火时间。接着是加盖封火盖4,调整炉口板20上调节孔23的开度,盖上炉盖5。此时,炉芯9、10上的进风口25就成了出火口,风箱22成了火道,热烟气直接加热水箱11。由此起到了保持室内温度的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的燃料采用煤球或块煤,若使用蜂窝煤时,可把炉芯9换成图4所示的型煤炉芯24,如此便推出了另一种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供热与炊事两种功能、设计先进、结构合理、上火快、燃烧充分、热效高、封火时间长,冬季取暖能保持室温稳定。
权利要求1.一种固体燃料多用取暖炉,由炉壳1、保温层2、挡风板3、封火盖4、炉盖5、形成烟道的风圈6与炉盘8、支撑炉体的炉脚17及烟囱接口19所组成,其特征在于a.炉膛由有至少一个进风口25的炉芯9、10与炉篦13、炉条15所形成,b.环绕炉膛设有风箱22,风箱22由炉芯9、10与供热水箱11内套及带有调节孔23的炉口板20所组成,c.在风箱22外侧设置供热水箱11,d.在炉篦13的下方并与炉芯9、10同轴线上设置灰斗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取暖炉,其特征在于,炉芯可以制成一节或者分成几节组装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取暖炉,其特征在于,在底座18或炉篦13的确定部位上配置至少一根活动炉条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取暖炉,其特征在于,在灰斗14内设置二层炉篦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取暖炉,其特征在于,热水管7经由风圈6与炉盘8所形成烟道过热。
专利摘要一种以散煤或型煤为燃料的多用取暖炉,具有供热与炊事两种功能、设计先进,结构合理,上火快,燃烧充分,热效高,封火时间长,冬季取暖能保持室温稳定,特别适合家庭使用。其特点是,炉膛由有至少一个进风口的炉芯与炉箅组成环绕炉膛设置风箱,风箱由炉芯与供热水箱的内套壁及带调节孔的炉口板组成在风箱外侧设置供热水箱,并在炉箅的下方与炉芯同轴线上设置灰斗。
文档编号F24B9/04GK2044327SQ8920185
公开日1989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1989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1989年2月15日
发明者马东升 申请人:马东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