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式感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5456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调节式感应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调节式感应器,属于工业电热设备感应炉类。
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感应器已成为一项节能、无污染和少氧化脱碳的快速加热技术,并具有容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的特点。像刘志儒等编著的《金属感应热处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年9月北京第一版,第554-556页)介绍了一种钢板弹簧所用的感应器,用异形截面紫铜管弯曲或焊接成矩形筒状,管内通冷却水,并引出接线板和冷却水进出口。感应器长度根据板簧长度确定,而其宽度是按放置3片来设计的,它是属于一种扁形感应器,匝数可为4-7匝,匝间距离4-6毫米,在铜管上涂有机硅绝缘漆或环氧树脂,矩形筒内侧四周炉衬是用水玻璃耐火混凝土直接浇灌或捣铸成整体的,炉衬开口约25毫米,其厚度约12.5毫米,外侧各面用耐火材料和酚醛布板装饰。这种感应器是针对某种设定厚度的加热材料设计的,保证感应器和被加热零件之间有恒定的间隙。这种感应器不足之处在于,上下两板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只对符合设计厚度的加热零件能取得好的效果,一旦厚度变化,对感应器的效率及零件的加热质量便会产生很大影响,间隙越小感应加热质量越高,零件温度上升快;间隙越大,漏磁和逸散也越大,即漏磁通增大,使感应器的效率降低。超出设计厚度较大固定式感应器便不能使用了。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调节式感应器,上下两板之间距离可以调节,适应于加热不同厚度的材料。
调节式感应器的技术方案是用异型铜管弯制焊接组装成矩形筒状,感应圈两侧的异型铜管改成水路和电路分离,电路采用软导电体电联接,冷却水路采用非金属软管连接,使感应器上下两板之间的距离用调节装置调节、固定。
结合

调节式感应器的实施方案。
图1调节式感应器结构示意图。
图2调节式感应器A-A剖面图。
图3调节式感应器管路示意图。
如图1所示调节式感应器由异型紫铜管上管组8用耐热混凝土9捣铸成上板,异型紫铜管弯制成下管组6用耐热混凝土9捣铸成下板,上下管组管端用软导电体11电联接,用非金属软管12管路连接,侧面用保温材料10塞捣,下管组进出水口用水管接头3分别与进水管1、出水管7连接,用接线板2接中频电源,上板用调节装置5悬吊在支架4上,四周用装饰板13做成扁形箱体组成。图2所示上下板之间形成感应器炉腔。图3所示由接线板2、进水管1、下管组6、软导电体11、上管组8电联接组成感应器电路,由进水管1、下管组6、软管12、上管组8、出水管7连接组成冷却水管路系统。异型铜管可选用长方形截面紫铜管,软导电体可选用磷青铜联接线或辫子线两端与紫铜管银焊接,非金属软管可选用橡胶管、尼龙管或塑料管,用卡箍与紫铜管端的软管接头连接。耐热混凝土可选用水玻璃耐火混凝土,保温材料可选用玻璃纤维,装饰板可采用胶木板或酚醛布板。调节装置可采用螺栓、螺母,螺栓、定距套管或齿轮、齿条等。
实施例可调式感应器,匝数4-7匝,匝间距离4-6毫米,上下板距离调整范围5-35毫米,感应器尺寸1500×330×350毫米。
调节式感应器具有固定式感应器的一切优点,加热速度快,效率高,节能无污染和微氧化脱碳,容易实现机构化和自动化生产,特点在于能够扩大使用范围。
调节式感应器主要应用于汽车钢板弹簧的、板片卷耳、切边、压延工序的快速加热,亦可用于类似板片的快速加热,同时在铸造、锻造、焊接、烧结等领域也可广泛应用。
权利要求1.调节式感应器,它由异型管弯制焊接的上管组8、下管组6分别用耐火混凝土捣铸成上板和下板,侧面用保温材料10塞捣,下管组进出水口用水管接头3分别与进水管1、出水管7连接,用接线板2接中频电源,上板用调节装置5悬吊在支架4上,四周用装饰板做成扁形箱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感应圈两侧水路和电路分离,电路为上下管组管端用软导电体11电联接,水路采用非金属软管12管路连接,上下板距离用调节装置5调节固定。
专利摘要调节式感应器,属于工业电热设备感应炉类。它具有固定式感应器的一切优点,加热速度快,效率高,节能,无污染和微氧化脱碳,容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主要特点在于加热炉的上下板距离可以调节,感应圈两侧水路和电路分离,电路为上下管组管端用软导电体11电联接,主要应用于汽车钢板弹簧的板片卷耳、切边、压延工序的快速加热,亦可用于类似板片的快速加热,同时在铸造、锻造、焊接、烧结等领域也可广泛应用。
文档编号F27D11/00GK2075768SQ9021418
公开日1991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1990年8月4日 优先权日1990年8月4日
发明者王正红 申请人:淄博市张店弹簧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