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炉排正烧反火常压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1894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单炉排正烧反火常压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由炉膛、水箱、烟道组成的单炉排常压锅炉,尤其是一种炉膛为单炉排正烧反火的常压锅炉。
现有的单炉排正烧常压锅炉,其炉膛形状多为锥形结构,炉膛上锥口处直通烟道,二次风口设在锥口处。该形状结构的炉膛只适用于微型锅炉。而当锅炉容积增大时,炉膛的燃煤量加大,分解释放的大量可燃气体及烟尘颗粒来不及充分燃烧就进入烟道排走,造成锅炉的热效率下降,消烟除尘不彻底污染严重的问题。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消烟除尘,热效率高的单炉排正烧反火常压锅炉结构。
为完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如下该单炉排正烧反火常压锅炉含有炉膛、水箱、烟道、炉膛上部与烟道相连通,炉膛下部通过炉排间隙与一次风室相连通,特别是炉膛内还设有一个反火炉拱位于炉排正上方一定距离处,炉拱的侧位有过火道通向烟道,二次风口正对该过火道附近。
由于此炉拱设在炉排的正上方,因而,对火焰和未充分燃烧的烟气有一个正面阻挡,使烟火和炉拱的幅射热再返回燃烧区,并从炉拱与煤层之间的侧位过火道进入烟道,这样,避免了可燃烟气直冲进烟道,延长了可燃烟气在炉膛高温区的滞留时间,使其有机会充分燃烧。同时在过火道处设有若干二次供风口,二次进风助燃使高温烟气在进入烟道以前得以完全燃尽,从根本上解决了煤烟的产生,达到消烟除尘,提高热效率的目的。
实施中,为了提高炉膛温度,增强消烟能力,在炉拱的反火面和炉膛周围内壁上加贴一层耐火保温材料。
以下结合实施例附图对该申请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申请的一种圆形炉膛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
图1A-A方向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的一种方形炉膛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一,见
图1、图2描述的是一种圆形炉膛结构的单炉排正烧反火常压锅炉的结构示意。图中,水箱2环绕炉膛5和烟道1,炉膛5内有一个穹状水冷壁炉拱3位于炉排9的正上方,炉拱的宽度约为炉膛宽度的五分之四左右。炉拱的下侧沿距炉排距离应高出煤层厚度的2-10cm为宜,炉拱的两个下侧沿与煤层及炉膛壁之间有个空间形成烟气过火道11通向烟道1,炉膛下部通过炉排9的间隙连通一次风室10,二次风室位于水箱的下部,二次风管7通过水箱预热后通向过火道11,二次风室12上有风量调节装置8。为了提高炉膛温度,在炉拱3的内侧反火面上设有一层耐火保温层4,炉膛的周围壁上亦有一层耐火保温层6。燃烧时,火焰和烟气冲向炉拱穹顶再经炉拱阻挡反火经高温燃烧区由过火道11处进入烟道,并在过火道处得到二次风助燃,使烟气得以充分燃烧。
由于烟道连通着烟囱和炉膛,在烟囱的负压抽吸作用下一次风不断从炉排间隙进入炉膛,为了加大炉拱下方的一次风量比例,炉拱正下方的炉排中心间隙大于炉拱两侧过火道11处的炉排间隙。
实施例二,见图3反映的是一种方形炉膛结构,炉拱3的两侧各有长条状过火道11,二次风管7分两列对准过火道11提供二次风助燃,炉拱3为水冷壁结构并与方形水箱5相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在于炉膛内部结构,因此,对锅炉的组成部分水箱及烟道的布局排列不做详述。该反火炉拱的炉膛适用于一切单炉排正烧常压锅炉。实施例中的三幅图只是为了说明炉膛内反火炉拱的设置关系,并非为实物的真实结构图。
权利要求1.一种单炉排常压锅炉含有炉膛、水箱和烟道,所述的炉膛上部连通烟道,下部通过炉排间隙连通一次风室,其特征在于还有一个反火炉拱设在炉排正上方一定距离处。在炉拱的侧位与煤层和炉膛壁之间有过火道连通烟道,另有二次风管口正对过火道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炉排常压锅炉,其特征在于炉拱为一穹状水冷壁结构,并与水箱相连通,炉拱的下侧沿距炉排的距离高出煤层厚度的2-10c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炉排常压锅炉,其特征在于炉拱反火面和炉膛周围内壁上有耐火保温材料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炉排常压锅炉,其特征在于位于炉拱正下方的炉排中心间隙大于位于炉拱两侧过火道下方的炉排间隙。
专利摘要本申请涉及一种由炉膛、烟道、水箱组成的单炉排常压锅炉,特别是炉膛内设置了反火炉拱和二次风助燃,提高了炉膛燃烧温度,延长了烟气在炉膛高温燃烧区的滞留时间,避免了单炉排正烧烟气直冲向烟道的弊端,达到了消烟除尘,提高热效率的目的。适应于一切形状的单炉排正烧常压锅炉。
文档编号F24H1/28GK2177194SQ9322371
公开日1994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1993年9月9日 优先权日1993年9月9日
发明者张太和, 王长青, 王有成, 何渭阳 申请人:渭南地区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