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3415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体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体式空调器,其中的室内单元是独立的。
图21是一传统分体式空调器的剖面图,它显示在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118430/1985中。在该图中,标号(1)代表一分体式空调器室内单元的外壳;(2)代表位于外壳(1)前表面的一前板;(3)代表位于前板(2)前表面的前部空气入口;(4)代表位于前板(2)上部表面的一上部空气入口;(5)代表位于前板(2)下部的一空气出口;(6)代表在外壳(1)内且处于在与空气出口(5)对应位置上的一贯流风扇。
标号(7)代表一位于外壳(1)内的前部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有一上沿部分和一下沿部分,它们分别以向后倾斜的方式放置并分别处在与前部空气入口(3)和上部空气入口(4)相对应的位置。标号(8)代表由多层铝板构成的翅片,这些铝板以一种相互间隔的关系水平并置,它们的板表面是沿着贯流风扇(6)的吹风方向放置的。标号(9)代表前部热交换器(7)的U型管,该U型管(9)由许多贯穿翅片(8)的热交换管构成。
标号(10)代表凹槽部分,它以翅片的纵向中间位置形成于每一翅片(8)的前部和后部,标号(11)代表一位于前部热交换器(7)之前部的过滤器。
传统的分体式空调器是如上所述构成的,当贯流风扇(6)运行时,空调房间内的空气通过外壳(1)的前部空气入口(3)和上部空气入口(4)被吸入,并且空气中的灰尘靠过滤器(11)去除。然后,热交换通过前部热交换器(7)来实现,被调空气经过空气出口(5)提供给空调房间。
此外,图22是一对应于上述图21中ⅩⅩⅠⅠ部分的放大视图,它表示另一种传统的分体式空调器。在该图中,标号(81)代表翅片(8)的一弯曲连接部分,(82)代表一开口部分,它由于翅片(8)在弯曲连接部分(81)处被弯曲而形成于弯曲部分的前侧。
在上述传统式分体空调器中,由于前部热交换器(7)的上沿部分和下沿部分分别以向后倾斜的方式构成,并且前部热交换器(7)设置在与前部空气入口(3)和上部空调气入口(4)相对的位置,外壳(1)的高度可做得较矮,室内单元也可做得较紧凑。然而,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即充分增大热交换面积是困难的,这样难以实现高效能的热交换。
另外,由于具有相同厚度的过滤器(11)以一曲线形状位于前部热交换器(7)的前面,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即操作过程复杂。除此之外,另一个问题是通过在翅片(8)的弯曲部分前面形成的开口(82)处被吸入贯流风扇(6)的空气与翅片(8)接触是困难的,因此使得除湿不充分并在贯流风扇(6)上发生结露现象。
本发明被设计来克服上述问题,并且它的主要目的是要获得一种易于增大其紧凑的室内单元热交换器面积的分体式空调器,以便实现高效的热交换。此外,其第二个目的是使分体式空调器易于安装和拆下其集尘装置。最后,第三个目的是要获得使在翅片弯曲部分形成的空腔较小的分体式空调器。
为了达到上述的以及其它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空调器,它包括一位于室内单元内的前部热交换器,它具有一上沿部分和一下沿部分并分别以向后倾斜的方式放置;一后部热交换器,它是与前部热交换器分离的并位于前部换热器的后侧。
在上述结构的本发明分体式空调器中,在具有相同高度的室内单元内,增加室内单元的热交换面积并提高热交换能力是可能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空调器,它包括位于室内单元内的一前部热交换器,它具有一上沿部分和一下沿部分并分别以向后倾斜的方式放置;一后部热交换器,它是与前部热交换器分离的并位于前部热交换器的后侧,并且后部热交换器的上沿与前部热交换器的上沿处于相对关系,两者间有一间隔,而后部热交换器的下沿在远离前部热交换器方向上以倾斜的方式放置。
在上述结构的本发明分体式空调器,在具有相同高度的室内单元内,增加室内单元内热交换面积并提高热交换能力是可能的。而且,减小在前部热交换器和后部热交换器的上部附近所产生的气流速度的不均匀性也是可能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空调器,它包括一位于室内单元的前部热交换器,它具有一上沿部分和一下沿部分并分别以向后倾斜的方式放置;一后部热交换器,它是与前部热交换器分离的并处在前部热交换器后侧,后部热交换器的翅片平行并置,其间隔大于前部热交换器翅片的并置间隔。
在上述本发明的分体式空调器结构中,在相同高度的室内单元内,增大室内单元热交换面积,提高热交换能力是可能的。而且,在前部热交换器和后部热交换器的前表面处,气流速度被均匀化后,空气穿过贯流风扇并从空气出口中流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空调器,它包括一位于室内单元内的前部热交换器,它具有一上沿部分和一下沿部分并分别以向后倾斜的方式放置;一后部热交换器,它是与前部热交换器分离的并位于前部热交换器后侧,且固定式外壳叶片形成许多缝隙式喷口通风路径,以便使进入后部热交换器的空气流量均衡。
在上述本发明的分体式空调器的结构中,在具有相同高度的室内单元内,增大室内单元的热交换面积,提高热交换能力是可能的。而且,固定于外壳的叶片可减小进入后部热交换器上部分的空气流量和增大进入后部热交换器下部分的空气流量,从而可使进入后部热交换器的空气流量均衡。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空调器,它包括一位于室内单元内的前部热交换器,它具有一上沿部分和一下沿部分并分别以向后倾斜的方式放置;一后部热交换器,它是与前部热交换器分离的并处于前部热交换器后侧;一导向叶片,它向下悬挂并其上沿位于前部热交换器和后部热交换器相对部分的附近,且它的下沿部分朝前部热交换器弯曲。
在上述本发明的分体式空调器结构中,在具有相同高度的室内单元内,增加室内单元内的热交换面积,提高热交换能力是可能的。而且,导向叶片可消除由流入贯流风扇的空气汇流而引起的扰动,从而可消除风速变化剧烈的区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空调器,这包括一位于室内单元内的前部热交换器,它具有一上沿部分和一下沿部分并分别以向后倾斜的方式放置;一后部热交换器,它是与前部热交换器分离的并处于前部热交换器的后侧;一形成于室内单元内贯流风扇叶片的负压表面上的弧形弯曲部分,它处在风扇外周边叶片的端部。
在上述本发明的分体式空调器结构中,在具有相同高度的室内单元内,增大室内单元内的热交换面积,提高热交换能力是可能的。而且,尽管第一次通过叶片的空气流流过处在叶片前沿的叶片负压表面侧,那时断流的发生可通过贯流风扇叶片的弧形曲线部分来抑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空调器,它包括一位于室内单元内的前部热交换器,它具有一上沿部分和一下沿部分并分别以向后倾斜的方式放置;一后部热交换器,它是与前部热交换器分离的并处在前部热交换器的后侧;一由许多相互有间隔的开孔形成的并处于室内单元上表面的上部空气入口,并且位于靠近室内单元的前板的上部空气入口部分和位于远离室内单元前板的上部空气入口部分的相邻开孔之间的间隔大于位于上部空气入口处中间部分的相邻开孔之间的间隔。
在上述本发明的分体式空调器结构中,在具有相同高度的室内单元内,增大室内的单元内热交换面积,提高热交换能力是可能的。而且,因为在靠近上部空气入口的两边沿部分的相邻开孔之间的间隔大于上部空气入口中间部分的相邻开孔之间的间隔,所以当流入的空气流量在热交换器的前表面处均衡后,空气流过贯流风扇并通过空气出口送出。
除此之外,上述描述的第一种分体式空调器还可包括一位于前部热交换器和后部热交换器之间的风扇;一前板,在其上有一相对前部热交换器下沿部分放置的前部空气入口以及一相对于前部热交换器和后部热交换器上沿部分放置的上部空气入口。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位于前部热交换器和后部热交换器之间的风扇,使空气经过相对前部热交换器下沿部分的前面板上的前部空气入口和相对前部热交换器和后部热交换器上沿部分的上部空气入口被吸入。而且,这种分体式空调器还可使设置的上部空气入口的开孔面积大于前部空气入口的开孔面积,因此,可通过其开孔的面积比前部空气入口的开孔面积大的上部空气入口吸入空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空调器,它包括一位于室内单元内的热交换器;一板状集尘装置,它以遮住热交换器的形式放置,该集尘装置装有具备集尘功能的网状集尘部分和用于弯曲的带状薄壁部分,该集尘装置在纵向方向是水平的,并以相互间隔的关系平行放置。
在上述本发明的分体式空调器中,带有集尘部分和用于弯曲的带状薄壁部分的集尘装置以薄壁处的弯曲来遮住热交换器的形式来安装。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空调器,它包括一位于室内单元内的热交换器;一遮住热交换器并沿着其内有热交换器的外壳上的前部空气入口、上部空气入口和后部空气入口放置的一板状集尘装置,该集尘装置装有具备集尘功能的网状集尘部分和用于弯曲的带状薄壁部分,该集尘装置的纵向方向是水平的,并以相互间隔的关系平行放置。
在上述本发明的分体式空调器中,具有集尘部分和用于弯曲的带状薄壁部分的集尘装置靠薄壁处的弯曲来遮住热交换器,并沿着外壳上的前部空气入口,上部空气入口和后部空气入口进行安装。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空调器,它包括一位于室内单元内的热交换器;一遮住热交换器并以与其外形一致的方式放置的板状集尘装置,该集尘装置带有含集尘功能的网状集尘部分和用于弯曲的带状薄壁部分,该集尘装置在纵向方向是水平的,并以相互间隔的关系平行放置。
在上述本发明的分体式空调器中,具有集尘部分和用于弯曲的带状态薄壁部分的集尘装置靠薄壁处的弯曲来进行安装,以便遮住热交换器并与热交换器的外形相一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空调器,它包括一位于室内单元内的热交换器;一遮住热交换器并沿着其内设有热交换器的外壳上的前部空气入口、上部空气入口和后部空气入口放置的板状集尘装置,该集尘装置具有含集尘功能的网状集尘部分和用于弯曲的带状薄壁部分,该集尘装置在纵向方向是水平的,并以相互间隔的关系平行放置;以及一位于箱体内拐角处的导向叶片。
在上述本发明的分体式空调器,带有集尘部分和用于弯曲的带状态薄壁部分的板状集尘装置以薄壁处的弯曲来遮住热交换器的形式进行安装,且通过导向叶片将其导入预定位置,该板状集尘装置沿着外壳的前部空气入口,上部空气入口和后部空气入口设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空调器,它包括一位于室内单元内的热交换器;一遮住热交换并沿着其内含有热交换器的外壳上的前部空气入口、上部空气入口和后部空气入口放置的板状集尘装置,该集尘装置具有含集尘功能的网状集尘部分和用于弯曲的带状薄壁部分,它在纵向方向是水平的,并以相互间隔的关系平行放置;一位于外壳内并通过与集尘装置的端部啮合来将集尘装置定位于预定位置的导轨。
在上述本发明的分体式空调器中,具有集尘部分和用于弯曲的带状薄壁部分的板状集尘装置通过外壳内的导轨被放置在预定位置,该集尘装置利用薄壁处的弯曲来遮住热交换器,并沿着外壳上的前部空气入口、上部空气入口和后部空气入口放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空调,它包括一位于室内单元内的热交换器,一遮住热交换器并与其外形相一致的板状集尘装置,该集尘装置具有含集尘功能的网状集尘部分和用于弯曲的带状薄壁部分,它在纵向方向是水平,并以相互间隔的关系平行放置;一位于外壳内并通过与集尘装置的端部啮合来将集尘装置定位于预定位置的导轨。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分体式空调器中,带有集尘部分和用于弯曲的带状薄壁部分的板状集尘装置通过外壳内的导轨被放置在预定位置,该集尘装置利用薄壁处的弯曲来遮住热交换器并以与其外形相一致的形式来安装。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空调器,它包括一位于室内单元内的热交换器;一遮住热交换器并沿着其内含有热交换器的外壳上的前部空气入口、上部空气入口和后部空气入口放置的板状集尘装置,该集尘装置具有含集尘功能的网状集尘部分和用于弯曲的带状薄壁部分,它在纵向方向是水平的,并以相互间隔的关系平行放置,薄壁部分位于与外壳内拐角部分相对应的位置。
在上述本发明的分体式空调器中,带有集尘部分和用于弯曲的带状薄壁部分的板状集尘装置通过与外壳内拐角部分处薄壁部分相一致的弯曲来进行安装,以这种方式可遮住热交换器并沿着外壳上前部空气入口、上部空气入口和后部空气入口放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空调器,它包括一位于室内单元的热交换器;一遮住热交换器并与外形相一致的板状集尘装置,该集尘装置具有含集尘功能的网状集尘部分和用于弯曲的带状薄壁部分它在纵向方向是水平的,并以相互间隔的关系平行放置,薄壁部分位于与热交换器结构中弯曲的角部对应的位置。
在上述本发明的分体式空调器中,带有集尘部分和用于弯曲的带状薄壁部分的板状集尘器通过位于与热交换器结构中弯曲解剖相对应位置处薄壁部分的弯曲来进行安装,以这种方式可遮住热交换器并与热交换器的外形相一致。
除此之外,上述每一种分体式空调器还可以设有热交换器,它由带有一上沿部分和一下沿部分且分别以向后倾斜的方向放置的一前部热交换器以及处在前部热交换器之后的一后部热交换器组成。在这种情况下,热交换由带有一上沿部分和一下沿部分且它们分别以向后倾斜的方式放置的前部热交换器以及处在前部热交换器之后的后部热交换器组成的热交换器来实现。而且,分体式空调器还可包括遮住热交换器的集尘装置,其中该装置至少遮住后部热交换器的一半,因此利用遮住热交换器的集尘装置,其中该装置至少遮住后部热交换器的一半,可从吸入的空气中收集灰尘。同样地,分体式空调器还可包括空气净化/集尘装置,它位于相对前部热交换器上沿部分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位于相对前部热交换器上沿部分位置上的空气净化/集尘装置,可从吸入的空气中收集灰尘。
同样地,分体式空调器也可包括空气净化/集尘装置,它是位于前板和集尘装置之间或者位于集尘装置和前部热交换器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位于前板和集尘装置之间或者位于集尘装置和前部热交换器之间的空气净化/集尘装置,可从吸入的空气中收集灰尘。
此外,上述每种分体式空调器还可包括一热交换器,其中的翅片在靠近空气入口处的弯曲连接部分被弯曲。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热交换器在靠近空气入口处翅片上的弯曲连接部分被弯曲,因此,在靠近空气入口位置上形成的每个开口变得狭小,这样可使吸入的空气易于直接和翅片接触。
进而上述每种分体式空调器还可包括一热交换器,其中的翅片在靠近空气入口处的弯曲连接部分被弯曲,该热交换器有一个会交点,它是由在互相靠近的弯曲连接部分处的互相的翅片端部形成的。在这种情况下,热交换器在靠近空气入口处翅片上的弯曲连接部分被弯曲,因此,位于弯曲连接处的相对的翅片端部互相接触形成了该会交点。在该会交点处翅片端部间的缝隙被减小,这样使吸入空气易于直接接触翅片。
在附图中

图1是分体式空调器的剖面图,它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图2是分体式空调器的剖面图,它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图3是对应图1中图示的热交换器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它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图4是对应图1中图示的热交换器部分上沿部分的放大图,它图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图5是对应图1中图示的热交换器部分的放大图,它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
图6是对应图1中图示的贯流风扇部分的放大图,它图示了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
图7是分体式空调器的剖面图,它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
图8是分体式空调器的垂直截面侧视图,它图示了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
图9是在图8中图示的集尘装置的展开正视图;
图10是图9的右侧剖视图;
图11是分体式空调器的垂直截面侧剖视图,它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
图12是分体式空调器的垂直截面侧剖视图,它图示了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
图13是分体式空调器的垂直截面侧剖视图,它图示了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
图14是分体式空调器的垂直截面侧视剖图,它图示了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
图15是分体式空调器的垂直截面侧视剖图,它图示了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例;
图16是分体式空调器的垂直截面侧视剖图,它图示了本发明的第十四个实施例;
图17是分体式空调器的垂直截面侧剖视图,它图示了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例;
图18是图17中图示的集尘装置的展开正视图;
图19是图18的右侧剖视图;
图20是图示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例的简图,它与后面的图22是对应的;
图21是图示传统分体式空调器的剖面图;
图22是图21中ⅩⅩⅠⅠ部分的放大图。
第一实施例图1是一分体式空调器的剖面图,它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在该图中,标号(1)代表一分体式空调器室内单元的外壳;(2)为外壳(1)前表面上的一前板;(3)为位于前板(2)前表面上的一前部空气入口;(4)为位于前板(2)上表面的一上部空气入口;(5)为位于前板(2)下部的一空气出口;(6)为位于外壳(1)内并处于与空气出口(5)相对位置上的一贯流风扇。
标号(7)代表一位于外壳(1)内的前部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带有分别相对于前部空气入口(3)和上部空气入口(4)的一上沿部分和一下沿部分,并且两部分分别以向后倾斜的方式放置。标号(8)代表由多层铝板形成的翅片,该铝板以相互间隔的关系水平并置,其板表面是沿着贯流风扇(8)的吹风方向放置的。标号(9)代表前部热交换器(7)的U型管,该U型管(9)是由许多插入翅片(8)的热交换管构成的。
标号(10)代表缺口部分,它以翅片纵向中间位置形成于每一翅片(8)的前面和后面,标号(11)代表一位于前部热交换器(7)之前的过滤器。
标号(12)代表一后部热交换器,它以与前部热交换器(7)相同的方式被放置,且与前部热交换器(7)是分离的,对应于上部空气进口(4)的后部热交换器(12)是处在前部热交换器(7)之后的。
在上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室内单元中,后部热交换器(12)的上沿处在外壳内前部热交换器(7)的上沿的附近,同时后部热交换器(12)的下沿处在远离前部热交换器(7)的位置。
由此,在具有相同高度外壳(1)的一室内单元中,增大热交换面,提高热交换器能力是可能的。相应地,在外壳(1)高度较低的小型室内单元中,获得高效的热交换能力是可能的。
除此之外,贯流风扇(6)处于被前部热交换器(7)和后面热交换器(12)包围的位置中。而且,前部空气入口(3)是处在与前部热交换器(7)的下沿部分相对应位置的前板(2)上,同样,上部空气入口(4)是处在与前部热交换器(7)和后部热交换器(12)的上沿部分相对应位置的前板(2)上,因此,气流循环可被改善。
而且,在图1表示的实施例中,通过使上部空气入口(4)的开孔面积大于前部空气入口(3)的开孔面积,可使空气的吸入以及排出平衡,同时使提高热交换效率成为可能。
第二实施例图2是一种分体式空调器的剖面图,它图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在该图中,与图1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对应的相同部件或部分,其中,标号(12)代表一后部热交换器,它以与前部热交换器(7)相同的方式放置并与前部热交换器(7)是分离的,该后部热交换器(12)设在与上部空气入口(4)相对应的前部热交换器(7)的后侧。后部热交换器(12)所处位置使后部热交换器(12)的上沿部分与前部热交换器(7)的上沿部分相对,并且两者之间有一缝隙,而后部热交换器(12)的下沿部分是远离前部热交换器(7)的。
在上述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内单元的剖面图,在外壳(1)内,后部热交换器(12)与上部空气入口(4)相对应地设在前部热交换器(7)之后,并且该后部热交换器(12)与前部热交换器(7)一起被设置成去除了顶部的人字形。
因此,在具有相同高度的外壳(1)的室内单元中,增大热交换面积,提高热交换能力是可能的。相应地,在外壳(1)高度较低的紧凑的室内单元中,获得高效的热交换能力是可能的。
此外,在图2显示的实施例中,由于后部热交换器(12)与前部热交换器(7)一起被设置成去除了顶部的人字形,所以可以减小前部热交换器(7)和后部热交换器(12)上部附近产生的风速的不均匀性。从而,可减小由于前部热交换器(7)和后部热交换器(12)的上部附近产生的风速的不均匀而导致的在贯流风扇(6)的叶片表面上产生的气流噪声。
第三实施例图3是图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简图,是相对图1中所示热交换器部分的一放大透视图,图3的其它部分以与图1中相同的布置方式放置。在该图中,与图1中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对应的相同部件或部分,其中图(12)代表一与前部热交换器(7)同样放置的后部热交换器,并且它与前部热交换器(7)是分离的,后部热交换器(12)设置在与上部空气入口(4)相对应的前部热交换器(7)的后侧。后部热交换器(12)的放置方式使后部热交换器(12)的上沿与前部热交换器的上沿相对,两者之间有一缝隙,而后部热交换器(12)的下部放置在远离前部热交换器(7)的位置。此外,后部热交换器(12)的翅片(8)间隔并置,其间隔大于前部热交换器(7)中翅片(8)的间隔。
在上述分体式空调器室内单元结构中,在外壳(1)内,后部热交换器(12)的上沿位于前部热交换器(7)上沿附近,而后部热交换器(12)的下沿则远离前部热交换器(7)放置。
因此,在具有相同高度的箱体(1)的室内单元中,增大热交换面积,提高热交换能力是可能的。相应地,在外壳(1)高度较低的小型室内单元中,获得高效地热交换能力也是可能的。
此外,在图3显示的实施例中,由于后部热交换器(12)的翅片(8)间隔并置,并且其间隔大于前部热交换器(7)的翅片(8)的间隔,所以在前部热交换器(7)和后部热交换器(12)的前表面处的风速均匀化后,空气通过贯流风扇(6)并经空气出口(5)被吹出。因此可减小由于流经前部热交换器(7)和后部热交换器(12)的气流速度的不均匀性而产生的噪音。
第四实施例图4是图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简图,它是图1中表示的热交换器部分的上沿部分放大图,图4中其它部分的放置与图1中的方式一样。在该图中,与图1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对应的相同部件或部分,其中标号(13)代表外壳(1)内的固定式外壳叶片,它们以相互间隔的形式位于后部热交换器(12)之上,标号(14)表示由固定外壳叶片(13)形成的许多缝隙式喷口通风路径。
在上述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内单元中,外壳(1)内的后部热交换器(12)的上沿位于前部热交换器(7)的上沿附近,而后部热交换器(12)的下沿位于远离前部热交换器(7)的位置上。
因此,在具有相同高度的外壳(1)的室内单元中,可以增加热交换面积,提高热交换器能力。相应地,在箱体(1)高度较低的小型室内单元中,也可获得高效的热交换能力。
此外,在图4表示的实施例中,由于贯流风扇(6)的运行,空气经上部空气入口(4)流入,并通过缝隙式喷口通风路径(14)流入后部热交换器(12)。而且,固定式外壳叶片(13)是以这种形式放置的,该形式可减小进入后部热交换器(12)上部的空气流量而增加进入后部热交换器(12)下部的空气流量。因此,进入后部热交换器的风速被均匀化,这使减小噪音成为可能。
第五实施例图5是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简图,并是图1中热交换器部分的放大图,图5中其他部分的放置与图1中的方式相同。在该图中,与图1相同的标号表示的对应的相同部件或部分,其中标号(15)代表位于外壳(1)内的导向叶片。该叶片向下悬垂,并且其上边沿位于前部热交换器(7)和后部热交换器(12)的相对置部分附近位置,而其下沿部分朝向前热交换器(7)弯曲。
在上述分体式空调器室内单元中,外壳(1)内的后部热交换器(12)的上沿位于前部热交换器(7)上沿的附近,而后部热交换器(12)的下沿位于远离前部热交换器(7)的位置。
因此,在具有相同高度的外壳(1)的室内单元内,可增大热交换面积,提高热交换能力。相应地,在外壳(1)高度较低的小型室内单元中,也可获得高效的热交换能力。
此外,在图5的实施例中,在贯流风扇(6)运行时,空气经过前部热交换器(7)和后部热交换器(12)并沿着导向叶片(15)进入贯流风扇(6)。而且,导向叶片(15)是以与空气流线相一致的形状形成的,该导向叶片从前部热交换器(7)和后部热交换器(12)的相对置部分延伸到贯流风扇(6)。
应该注意,导向叶片(15)的形状如下O1=-1°~9°,O2=24°~34°,L1=33mm~43mm,L2=63mm~73mm。
导向叶片(15)可消除由流入贯流风扇(6)的空气的汇合所引起的扰动,也可消除气流速度发生的巨大变化的部分。因此,通过热交换器的风速被均匀化,可使噪音减小。
第六实施例图6是图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简图,并且它是图1中贯流风扇的放大图,图6的其他部分的放置与图1中的方式一样。在该图中,与图1相同的标号代表其相对应的相同部件和部分,其中标号(16)代表一贯流风扇(6)的叶片,它由一外周边叶片端部(17),一内周边叶片端部(18),一叶片压力表面(19),一叶片负压表面(20),一弧形曲线部分(21)和一弧形曲线部分的端部(22)形成。
在上述分体式空调器室内单元中,后部热交换器(12)的上沿位于前部热交换器(7)的上沿附近,而后部热交换器(12)的下沿位于远离前部热交换器(7)的位置。
因此,在具有相同高度的外壳(1)的室内单元中,可以增大热交换面积,提高热交换能力。相应地,在外壳(1)高度较低的小型室内单元内,也可获得高效的热交换能力。
此外,在图6显示的实施例中,贯流风扇(6)的叶片(16)是以这种形状构成的,即弧形曲线部分(21)在叶片(16)的风扇外周边叶片端部(17)处被附加在叶片负压表面(20)上。由于这一原因,即使第一次流过贯流风扇(6)中叶片(16)的空气以一个与叶片(16)成较大角度的方向流入,那么抑制在气流流过叶片(16)前沿侧的叶片负压表面(20)时所产生断流也是可能的。这样既可提高通风性能和又可改善噪音特性。
第七实施例图7是一分体式空调器的剖面图,它图示了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在这张图中,与图1相同的标号表相对应的相同部件或部分,其中标号(4)代表位于前板(2)上表面的上部空气入口,并且上部空气入口(4)由许多开孔组成,在上部空气入口(4)靠近前板(2)和远离前板(2)的部分处,相邻开孔的间隔大于上部空气入口(4)中间部分处相邻开孔的间隔。
在上述分体式空调器室内单元中,外壳(1)内的后部热交换器(12)的上沿位于前部热交换器(7)上沿的附近,而后部热交换器(12)的下沿位于远离前部热交换器(7)的位置。
因此,在具有相同高度的外壳(1)的室内单元中,可以增加热交换面积,提高热交换能力。相应地,在外壳(1)高度较低的小型室内单元中,可获得高效地热交换能力。
此外,在图7显示的实施例中,在上部空气入口(4)靠近前板(2)和远离前板(2)的部分处,相邻开孔的间隔大于上部空气入口(4)中间部分处相邻开孔的间隔。由于这一原因,靠贯流风扇(6)的运行,空气从前空气入口(3)和上部空气入口(4)被吸入,当空气流量在前部热交换器(7)和后部热交换器(12)的前表面被均匀化后,空气通过贯流风扇(6)并从空气出口(5)流出。因而,可减小由于进入前部热交换器(7)和后部热交换器(12)的风速的不均匀而产生的噪音。
而且,热交换器是由前部热交换器(7)和后部热交换器(12)构成的,其前部热交换器(7)的上沿和下沿部分是分别向后倾斜的而其后部热交换器(12)位于前部热交换器(7)之后。另外,由于设有遮住这些热交换器的集尘装置(11),所以可获得有效的集尘效果。
除此之外,由于至少一半的后部热交换器(12)和前部热交换器(7)被集尘装置(11)遮住,所以可获得所需的集尘效果。
第八实施例图8到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简图,其中,图8是一分体式空调器的垂直侧剖视图;图9是图8中图示的一集尘装置的展开正剖视图;图10是图9的右侧剖视图。在这些图中,标号(1)代表分体式空调器的外壳(1);(2)为位于外壳(1)前表面的前板;(3)为位于前板(2)前表面的上部空气入口;(4)为位于前板(2)上表面的上部空气入口;(5)为位于前板(2)下部的空气出口;(6)为位于外壳(1)内并与空气出口(5)相对放置的贯流风扇。
标号(7)代表外壳(1)内前部交换器,它带有一上沿部分和一下沿部分并分别以向后倾斜的方式放置,而且它们分别位于与前部空气入口(3)和上部空气入口(4)相对应位置。标号(8)代表由多层铝板构成的翅片,这些铝板以一种相互间隔的关系水平并置,它们的板表面是沿着贯流风扇(6)的气流方向放置的。标号(9)代表前部热交换器(7)的U型管,该U型管(9)由许多贯穿翅片(8)的热交换管构成。
标号(100)代表一在前部的热交换器(7)的上沿部分和下沿部分之间形成的弯曲部分,标号(111)代表一以遮住前部空气入口(3)和上部空气入口(4)的方式放置的集尘装置,该集尘装置(111)包括含集尘功能的网状集尘部分(112),用于固定集尘部分(112)的框(113);以条状在框(113)上的用于弯曲的薄壁部分(114),该薄壁部分的纵向是水平的并以相互间隔的关系平行放置;一向下伸出的水平移动防护片(115)和一向前伸出的垂直移动防护片(116)。
标号(12)代表一后部热交换器,它以与前部热交换器(7)相同的方式放置,并与前部热交换器(7)是分离的。后部热交换器(12)与上部空气入口(4)相对应地放在前部热交换器(7)之后,并以其上沿部分位于前部热交换器(7)附近而下沿部分在远离前部热交换器(7)的方向倾斜放置。标号(221)代表一位于前板(2)内表面上的挡销。该挡销(221)借助它的上表面托住垂直移动防护片(116),它还有一安装孔(222),水平移动防护片(115)被安装在其孔内。
标号(23)代表一靠近前板(2)上部分位置的空气净化/集尘装置。该装置布置在集尘装置(111)和前板(2)的内表面之间。
在上述分体式空调器室内单元中,集尘装置(111)经过下述操作被安装在外壳(1)内,即打开前板(2),以遮住前部热交换器(7)和后部热交换器(12)的方式放入集尘装置(111)。然后,只要集尘装置(111)的水平移动保护片(115)安装在挡销(221)的安装孔(222)内,垂直移动保持片(116)就可被挡销(221)托住。以这种方法,集尘装置(111)被放置在外壳(1)内的预定位置。
此外,当安装集尘装置(111)时,该装置(111)可以通过用于弯曲的薄壁部分(114)很容易地改变成适合于前部热交换器(7)和后部热交换器(12)的形状。所以,集尘装置(111)可通过简单的操作很容易地被放在外壳内的预定位置。
位于前板(2)上表面的上部空气入口(4)是能打开的,空气净化/集尘装置(23)可通过打开此部分来安装或拆御。另外,由于集尘装置(111)带有许多薄壁部分(114),所以它可作为多种类型室内单元的通用组件来使用。
同样,因为空气净化/集尘装置(23)位于相对前部热交换器(7)上沿部分的位置,所以可获得有效的集尘效果。进而,通过将空气净化/集尘装置(23)放在前板(2)和集尘装置(111)之间或者放在集尘装置(111)和前部热交换器(7)之间,可获得所需的集尘效果。
第九实施例图11也是一分体式空调器的垂直截面侧剖视图,它图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在该图中,与图8到图10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应的相同部件或部分。标号(101)代表外壳(1)后表面上部的一后部空气入口;(111)代表以遮住上部空气入口(4)和后部空气入口(101)的相同方式来放置的集尘装置,它是沿前板(2)的内表面安装的;(23)代表位于集尘装置(111)和前部热交换器(7)之间的空气净化/集尘装置。
在上述分体式空调室内单元中,带有用于弯曲的薄壁部分(114)的集尘装置(111)通过与图8到图10中显示的实施例类似的操作来安装。因此,尽管省略了详细的描述,但可明显看出,与图8到图10中所示的实施例类似的效果在图11的实施例中也可得到。
此外,在图11的实施例中,由于集尘装置(111)是沿着外壳(1)内表面安装的,集尘装置(111)的面积被扩大,因此,集尘的能力得以提高。而且,由于集尘部分(112)分别对着上部空气入口4和后部空气入口(101)安装,因此,可获得更可靠的集尘效果。由于这一原因,在具有相同高度外壳(1)的室内单元中,可获得较高的集尘能力。
第十实施例图12也是一分体式空调器的垂直截面侧剖视图,它图示了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在该图中,与图8到图10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对应的相同部件或部分。标号(111)代表集尘装置,它遮住前部热交换器(7)和后部热交换器(12),并以与这些热交换器各自外形相一致的方式安装;(23)代表位于集尘装置(111)和前板(2)之间的空气净化/集尘装置。
在上述分体式空调器室内单元中,带有用于弯曲的薄壁部分(114)的集尘装置(111)是通过与图8到图10中实施例类似的操作安装的。相应地,尽管详细的描述被省略了,但可明显看出与图8到图10中实施例类似的效果也可在图12的实施例中获得。
此外,在图12的实施例中,由于集尘装置(111)做成与前部热交换器(7)和后部热交换器(12)的外形相一致的形状,并且安装在前板的内表面上,所以集尘装置(111)的面积被加大,因此,集尘的能力被提高。由于这一原因,在具有相同高度的外壳(1)的室内单元中,可以获得较高的集尘能力。相应地,由于集尘装置(111)是以与前部热交换器(7)和后部热交换器(12)外形相一致的形式放置的,所以可节省外壳(1)中的空间,并且用于其它功能的装置可容纳在节省出的空间内。
第十一实施例图13也是一分体式空调器的垂直剖面侧剖视图,它图示了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在该图中,与图8到图10相同的标号表示对应的相同部件或部分。标号(24)代表导向叶片,它们位于板(2)内前部空气入口(3)和上部空气入口(4)之间的拐角部位以及上部空气入口(4)和后部空气入口(101)之间的拐角部位。标号(23)代表位于集尘装置(111)和前部热交换器(7)之间的空气净化/集尘装置。
在上述分体式空调器室内单元中,带有用于弯曲的薄壁部分(114)的集尘装置(111)利用与图8到图10中所示实施例类似的操作安装。相应地,尽管省略了详细的描述,但可明显看出,与图8到图10中实施例类似的效果也可在图13的实施例中获得。
此外,在图13的实施例中,当集尘装置(111)被安装时,利用导向片(24)将集尘装置(111)导入预定位置,因此集尘装置(111)可通过类似的操作很容易地被安装在外壳(1)内的预定位置。
第十二实施例图14也是一分体式空调器的垂直截面侧剖视图,它图示了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在该图中,与图8到图10相同的标号表示对应的相同部件或部分。标号(25)代表一外壳(1)中的槽形导轨,它在前板(2)内沿着前部空气入口(3)和上部空气入口(4)设置并处于与前部热交换器(7)和后部热交换器(12)相对应地位置。标号(26)代表一设在靠近后部热交换器(12)处的导轨(25)末端上的挡块。标号(23)代表位于集尘装置(111)和前部热交换器(7)之间的空气净化/集尘装置。
在上述分体式空调器室内单元中,带有用于弯曲的薄壁部分(114)的集尘装置(111)插在导轨(25)内,并且通过与图8到图10示出的实施例中类似的操作,利用其导向作用对其进行引导。然后集尘装置(111)利用挡块(26)定位于预定位置并被固定。相应地,尽管省略了详细的描述,但可明显看出,在外壳(1)内预定位置安装集尘装置(111)的条件下,与图8到图10所示的实施例类似的效果也可在图14的实施例中通过一个简单的操作就很容易获得。
此外,在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上部空气入口4部分被设置成可打开的,在上部空气入口4部分被打开后,借助于导轨25和挡块26把集尘装置安装在预定位置上。另外,由于集尘部分(112)分别设在前部空气入口(3)、上部空气入口(4)和后部空气入口(101)处,因此就可获得更可靠的集尘效果。
第13个实施例图15也是一种分体式空调器的垂直截面的侧剖视图,该图表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在该图中,与图8-10中的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应的部件或部分。标号(25)代表设置在外壳(1)上的槽型导轨,该导轨(25)与前部热交换器(7)和后部热交换器(12)相一致地设置在前板(2)上。标号(26)代表设置在导轨25末端靠近后部热交换器(12)的一个位置处的挡块。
在布置成如上述的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内单元中。具有为弯曲而设置的薄壁部分的集尘装置(111)被插入至导轨(25)内并利用类似于图8-10实施例的操作的导引作用而被引导。此外,虽然省去了详细的描述,但很明显在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一个甚至更简单的操作也能够容易地获得类似于实施例8-10的效果。
此外,在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上部空气入口(4)部分被设置成可打开的,在上部空气入口(4)部分被打开后,借助于导轨(25)和挡块(26)把集尘装置安装在预定位置上。此外,由于集尘装置(111)被设置成与前部热交换器(7)和后部热交换器(12)的外形相一致,因此,在外壳(1)内省出了空间,其它功能的未示出的装置可被安装在该省出的空间内。
第14个实施例图16也是一种分体式空调器的垂直截面的侧剖视图,该图表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在该图中,与图8-10中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应的部件或部分。标号(111)代表设置在外壳内的集尘装置,且在靠近外壳(1)的上前面和上后面的各个角上设置了为了弯曲的薄壁部分(114)。标号(23)代表设置在集尘装置(111)和前(7)之间的空气清洁/集尘装置。
在布置成如上述的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内单元中,具有为弯曲而设置的薄壁部分的集尘装置(111)是通过一个类似于图8-10所示的实施例的操作被安装的。因此,虽然省去了详细的描述,但很明显在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一个甚至更简单的操作也能够容易地获得类似于实施例8-10的效果。
此外,在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具有为弯曲而设置的且形成在靠近外壳(1)的上部前面和上部后面的各个角上的薄壁的集尘装置(111)沿前板(2)的表面和后部空气入口(101)安装,集尘装置的面积被扩大了,以致于提高了集尘器的集尘能力。为此原因,在具有相同高度的外壳(1)的室内单元中,就有可能获得高集尘能力。
此外,由于集尘装置的薄壁部分(114)是设置在靠近外壳(1)的上部前面和上部后面的各自的角上,就有可能获得高集尘能力。
在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上部空气入口(4)部分被设置成可打开的,在上部空气入口(4)部分被打开时,经前板(2)和空气清洁/集尘装置(23)把集尘装置(111)安装在预定位置上。
另外,由于减少了集尘装置(111)的薄壁部分(114),因而相应地减少了加工费用,并由此使削减加工费用成为可能。
第15个实施例图17到19是表示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其中,图17是一种分体式空调器的垂直截面侧剖视图;图18是图17中所示的集尘装置的展开的前视图;图19是图18的右视图。在附图中,与图8-10中相同的标号代表对应的部件或部分。标号(111)代表以这样的方式设置的板式集尘装置,这种集尘装置遮住前部热交换器(7)和后部热交换器(12)且与这些热交换器的外形相一致。在集尘装置(111)中,在分别对应于前部热交换器(7)的弯曲部分,前部热交换器(7)的上沿部分和后部热交换器(12)的上沿部分(122)为弯曲而设置了薄壁(114)。为弯曲而设置的壁(114)是V-形截面,其纵向边成水平布置,纵向边相互间隔且平行并置。
在布置成如上述的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内单元中,具有为弯曲而设置的薄壁部分的集尘装置(111)的安装是通过一个类似于实施例8-10的操作而完成的。此外,虽然省去了详细的描述,但很明显在图17-19所示的实施例中也能够容易地获得类似于实施例8-10的效果。
另外,图17-19所示的实施例中,集尘装置(114)通过为弯曲而设置的薄壁部分(114)而被制成与前部热交换器(7)和后部热交换器(12)的外形相一致且该集尘装置沿这些热交换器设置。此外,因集尘装置的面积被增大,使集尘能力得到提高。为此原因,使具有相同高度的外壳(1)的室内单元获得高集尘能力成为可能。
在图17-19所示的实施例中,上部空气入口(4)部分被设置成可打开的,在上部空气入口(4)部分被打开时,经前板(2)和空气清洁/集尘装置(23)把集尘装置(111)安装在预定位置上。进一步地,如图17所示,由于集尘装置(111)的薄壁部分(114)被设置在弯角位置处且与前部热交换器(7)和后部热交换器(12)相一致,因而有可能获得高集尘能力。
此外,由于集尘装置(111)被设置成与前部热交换器(7)和后部热交换器(12)的外形相一致,因此,在外壳(1)内可省出一个空间,其它功能的图中未示出的设备可以容纳在省出的空间内。而且,由于减少了集尘装置(111)的薄壁部分(114),因而相应地减少了加工费用,并由此使削减加工费用成为可能。
第16个实施例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简图与图22相一致为更简单一些。作为图20的其它图中未示的部件和部分,该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内单元是以与上述的图8-10所示的相同方式设置的。在该图中,与图8-10中相同的标号表示对应的部件和部分。标号(81)代表翅片(8)的弯曲部分,该弯曲部分被设在翅片(8)上靠近前部空气入口(3)的地方。标号(82)代表位于翅片的弯曲部分的前面且当翅片(8)在弯曲连接部分(81)处弯曲时形成的开口,标号(83)代表当翅片(8)在弯曲连接部分(81)处弯曲时翅片(8)的彼此垂直相对的端部相互靠近而形成的一条接缝。
在布置成如上述的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内单元中,具有为弯曲而设置的薄壁部分的集尘装置(111)的安装是通过一个类似于实施例8-10的操作而完成的。因此,虽然省去了详细的描述,但很明显在图20所示的实施例中也能够容易地获得类似于实施例8-10的效果。
同样,在图20所示的实施例中,当弯曲连接部分(81)设置在翅片上的靠近前部空气入口(3)且当翅片(8)被弯曲时,该翅片(8)的彼此垂直相对的端部就相互靠近并形成接缝(83)。随后,每个开口(82)变狭,以致于可以克服由于除湿不足而在贯流风扇(6)上产生的结露的缺陷,除湿不足的原因是因为通过开口(82)吸入贯流风扇(6)的空气难于与翅片(8)接触。此外,在一个外壳(1)高度较低的小型室内单元中,有可能获得高除湿能力。
另外,当翅片(8)被弯曲而彼此垂直的相对的端部相互接近而形成接缝(83)时,彼此垂直的相对的端部之间的间隙减小。此外,也可以克服由于除湿不足而在贯流风扇(6)上产生的湿气凝结的缺陷,除湿不足的原因是因为通过开口(82)吸入贯流风扇(6)的空气难于与翅片(8)接触。此外,在一个外壳(1)高度较低的小型室内单元中,有可能获得高除湿能力。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具有一个上沿部分和一个下沿部分的前部热交换器被设置在室内中,其中的上沿部分和一个下沿部分分别以收缩的方式形成的,而后热交换器与前热交换器相分离且被设置在前热交换器的后侧。
因此,就有可能使具有相同高度的室内单元增加热交换面积并提高热交换能力。因此,其优越性在于在一个高度较低的小型室内单元中能够获得高性能的热交换能力。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具有一个上沿部分和一个下沿部分的前热交换器被设置在室内中,其中的上沿部分和一个下沿部分分别以向后倾斜的方式形成的,而与前热交换器相分离地形成的后热交换器是这样被设置在前热交换器的后侧的后热交换器的一条上沿以与前热交换器的一条上沿成相对的关系设置,两沿之间有一间隙,而后热交换器向下倾斜。
因而,就有可能使具有相同高度的室内单元增加热交换器面积并提高热交换能力。此外,还可能减少前热交换器和后热交换器的上部附近的风速的不均匀性。因此,其优点在于一个高度较低的小型室内单元中能够获得高性能的热交换能力。另外,还有一个优点是可以减少由于前热交换器和后热交换器的上部附近的风速的不均匀性产生的气流噪音。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具有一个上沿部分和一个下沿部分的前热交换器被设置在室内中,其中的上沿部分和一个下沿部分分别以向后倾斜的方式形成,而与前热交换器相分离地形成的且其翅片以翅片间距大于前热交换器的翅片间距的方式并列设置的后热交换器被设置在前热交换器的后侧。
因此,就有可能使具有相同高度的室内单元增加热交换面积并提高热交换能力。在前热交换器和后热交换器的前面的风速均匀后,空气流过贯流风扇并从空气出口吹出。因此,其优点在于在一个高度较低的小型室内单元中能够获得高性能的热交换能力。另外,还有一个优点是可以减少由于前热交换器和后热交换器的上部附近的风速的不均匀性产生的气流噪音。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具有一个上沿部分和一个下沿部分的前热交换器被设置在室内中,其中的上沿部分和一个下沿部分分别以向后倾斜的方式形成,而与前热交换器相分离地形成的后热交换器被设置在前热交换器的后侧。同时还提供了固定外壳叶片,这些叶片形成许多缝隙式喷嘴喷出通道,通道用来使流入后热交换器的空气流量均衡。
因此,就有可能使具有相同高度的室内单元增加热交换面积并提高热交换能力。此外,固定外壳叶片使减小流过后热交换器上部的空气的流量和增加流过其下部的空气流量成为可能,从而使流入后热交换器的空气流量完全均衡化。因此,其优点在于在一个高度较低的小型室内单元中能够获得高性能的热交换能力。另外,有一个优点是可以使流过热交换器的风速均匀,因此就可以减少噪音。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具有一个上沿部分和一个下沿部分的前热交换器被设置在室内中,其中的上沿部分和一个下沿部分分别以向后倾斜的方式形成,而与前热交换器相分离地形成的后热交换器被设置在前热交换器的后侧。同时还提供了带有一个上沿的导向叶片,该上沿导向叶片被设置在靠近前热交换器和后热交换器的相对部分处,而该导向叶片的一个下沿部分是朝前热交换器弯曲的。
因此,就有可能使具有相同高度的室内单元增加热交换面积并提高热交换能力。此外,导向叶片使减少因流入贯流风扇的空气的汇流引起的扰动成为可能,从而使减少风速剧烈变化的那一部分成为可能。因此,其优点在于在一个高度较低的小型室内单元中能够获得高性能的热交换能力。另外,有一个优点是可以使流过热交换器的风速均匀,因此就可以减少噪音。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具有一个上沿部分和一个下沿部分的前热交换器被设置在室内中,其中的上沿部分和一个下沿部分分别以向后倾斜的方式形成的,而与前热交换器相分离地形成的后热交换器被设置在前热交换器的后侧。同时在室内单位贯流风扇叶片的叶片负压表面上设有弧形的弯曲部分,它位于风扇叶片外周边端部。
因此,就有可能使具有相同高度的室内单元增加热交换面积并提高热交换能力。所以,当气流第一次流过叶片前沿处的叶片负压表面时出现的断流现象可被贯流风扇片的弧形弯曲部分所抑制。其优点在于,在高度较低的小型室内单元内可获得高效能的热交换能力,并且还有一个优点是可以改善吹风性能和噪声特性。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具有一个上沿部分和一个下沿部分的前热交换器被设置在室内中,其中的上沿部分和一个下沿部分分别以向后倾斜的方式形成的,而与前热交换器相分离地形成的后热交换器被设置在前热交换器的后侧。同时在室内单元的上表面设置了上部空气入口,靠近前热交换器的一部分上部空气入口和靠近后热交换器的一部分上部空气入口的相邻开口之间的间隔被设置成大于上部空气入口的中间部分处的相邻开口之间的间隔。
因此,就有可能使具有相同高度的室内单元增加热交换面积并提高热交换能力。此外,由于靠近上部空气入口的各沿部分位置的相邻开口之间的间隔布置成大于上部空气入口的中间部分的相邻开口之间的间隔,在已流入的气流流量在热交换器的前表面均衡化后,空气流过贯流风扇并被从空气出口吹出。因此,存在的一个优点是在一个高度较低的小型室内单元中能够获得高性能的热交换能力。另外,还有一个优点是可以减少因流过前热交换器和后热交换器的风速的不均匀性产生的噪音。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具有一个上沿部分和一个下沿部分的前热交换器被设置在室内中,其中的上沿部分和一个下沿部分分别以向后倾斜的方式形成的,而与前热交换器相分离的后热交换器被设置在前热交换器的后侧。同时还提供了安装在前热交换器和后热交换器之间的风扇以及对应于前热交换器的下沿部分设置了前部空气入口和对应于前热交换器和后热交换器的上沿部分的位置处设置了上部空气入口的前板。
因此,就有可能使具有相同高度的室内单元增加热交换面积并提高热交换能力。此外,空气由装在前热交换器和后热交换器之间的风扇通过设置在该前板上的对应于前热交换器和后热交换器的上边部分的位置处设置的上空气入口被吸入。因此,存在的一个优点是在一个高度较低的小型室内单元中能够获得高性能的热交换能力。另外还有一个优点是吸入和排出空气的循环可以很好地完成,从而可提高热交换效率。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具有一个上沿部分和一个下沿部分的前热交换器被设置在室内中,其中的上沿部分和一个下沿部分分别以向后倾斜的方式形成的,而与前热交换器相分离地形成的后热交换器被设置在前热交换器的后侧。同时还提供了安装在前热交换器和后热交换器之间的风扇以及对应于前热交换器的下沿部分和位置处设置了前空气入口和对应于前热交换器和后热交换器的上沿部分的位置处设置了上部空气入口的前板。此外,要使上部空气入口的开口面积大于前部空气入口处的开口面积。
因此,就有可能使具有相同厚度的室内单元增加热交换面积并提高热交换能力。此外,空气由装在前热交换器和后热交换器之间的风扇通过设置在该前板上的对应于前热交换器的下沿部分设置的前空气入口和设置在该前板的对应于热交换器和后热交换器的上沿部分的位置处设置的上部空气入口被吸入。另外,空气通过开口面积大于前部空气入口处的开口面积的上部空气入口吸入。因此,有一个优点是在一个高度较低的小型室内单元中能够获得高性能的热交换能力。另外还有一个优点是吸入和排出空气的均衡化和循环可以很好地完成,从而可提高热交换效率。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室内单元中提供了热交换器和板式集尘装置,该板式集尘装置以遮住热交换器的方式设置,集尘装置带有具集灰功能的网状集尘部分和为弯曲的薄壁部分,薄壁部分为带状的,其纵向被布置成水平方向且彼此平行地间隔并置。
具有集尘装置和为弯曲设置的带状薄壁部分的板式集尘装置在安装时使薄壁部分处弯曲,以便遮住热交换器。此外,当安装集尘装置时,通过弯曲薄壁部分使该集尘装置的形状适合于热交换器的外形。因而,其优点是使集尘装置安装到外壳内的预定位置的操作很方便。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室内单元中提供了热交换器和板式集尘装置,该板式集尘装置在设置使它盖住热交换器且它沿着容纳热交换器的外壳内的前部空气入口、上部空气入口和后部空气入口布置,集尘装置带有具集尘功能的网状集灰部分和为弯曲设置的薄壁部分,薄壁部分为带状的,其纵向被布置成水平且彼此平行地间隔并置。
具有集尘装置和为弯曲设置的带状薄壁部分的板式集尘装置是这样安装的,在薄壁部分处弯曲然后盖住热交换器且沿着外壳的前部空气入口、上部空气入口和后部空气入口布置。此外,当安装集尘装置时,通过弯曲薄壁部分使该集尘装置的形状适合于热交换器的外形。因而,其优点是把集尘装置安装到外壳内的预定位置的操作很方便。
而且,由于集尘装置沿着外壳的内表面安装,因此,可以扩大面积,以致于能够提高集尘能力,从而,在具有相同高度的外壳的情况下有可能获得高集尘能力。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室内单元中提供了热交换器和板式集尘装置,该板式集尘装置以遮住热交换器且与热交换器的外形相一致的方式布置,集尘装置带有具集尘功能的网状集尘部分和为弯曲设置薄壁部分,薄壁部分为带状的,其纵向被布置成水平方向且彼此平行地间隔并置。
具有集尘装置和为弯曲设置的带状薄壁部分的板式集尘装置是这样安装的,在薄壁部分处弯曲然后遮住热交换器且与热交换器的外形相一致。此外,当安装集尘装置时,通过弯曲薄壁部分使该集尘装置的形状适合于热交换器的外形。因而,其优点是使把集尘装置安装到外壳内的预定位置的操作很方便。
而且,由于集尘装置安装成与热交换器的外形相一致,因此,可以扩大面积,以致于能够提高集尘能力,从而,在具有相同高度的外壳的情况下有可能获得高集尘能力。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室内单元中提供了热交换器和板式集尘装置,该板式集尘装置是这样设置,它盖住热交换器且沿着外壳的前部空气入口、上部空气入口和后部空气入口布置,集尘装置带有具集尘功能的网状集尘部分和弯曲设置的薄壁部分,薄壁部分为带状的,其纵向被布置成水平方向且彼此平行地间隔并置,而导向部件被布置在外壳内的角上。
具有集尘装置和为弯曲设置的带状薄壁部分的板式集尘装置是这样安装的,在薄壁部分处弯曲然后盖住热交换器且借助于该导向部件将其引导到一个预定的位置,使之沿着外壳的前部空气入口、上部空气入口和后部空气入口布置。此外,当安装集尘装置时,通过弯曲薄壁部分使该集尘装置的形状适合于热交换器的外形。因而,其优点是使把集尘装置安装到外壳内的预定位置的操作很方便。
而且,由于集尘装置沿着外壳的内表面安装,因此,可以扩大面积,以致于能够提高集尘能力,从而,在具有相同高度的外壳的情况下有可能获得高集尘能力。另外,当安装集尘装置时,通过该导向部件将该集尘装置引导到预定的位置,因此,其优点是更有助于集尘装置的安装操作。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室内单元中提供了热交换器和板式集尘器,该板式集尘装置是这样设置,它遮住热交换器且沿着外壳的前部空气入口、上部空气入口和后部空气入口布置,集尘装置带有具焦灰功能的网状集灰部分和为弯曲设置的薄壁部分,薄壁部分为带状的,其纵向被布置成水平且平行地间隔布置,而导轨被设置在外壳内,导轨的目的在于通过与集尘装置的端部啮合而把集尘装置安装在预定的位置上。
具有集尘装置和为弯曲设置的带状薄壁部分的板式集尘装置是这样安装的,在薄壁部分处弯曲然后遮住热交换器且被沿着外壳的前部空气入口、上部空气入口和后部空气入口布置。此外,当安装集尘装置时,通过弯曲薄壁部分使该集灰器的形状适合于热交换器的外形。因而,其优点是使把集尘装置安装到外壳内的预定位置的操作很方便。
而且,由于集尘装置沿着外壳的内表面安装,因此,可以扩大面积,以致于能够提高集尘能力,从而,在具有相同高度的外壳的情况下有可能获得高集尘能力。另外,当安装集尘装置时,通过该导轨将该集尘装置引导到预定的位置,因此,其优点是有助于集尘装置的安装操作。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室内单元中提供了热交换器和板式集尘装置,该板式集尘装置是这样设置,它遮住热交换器且与热交换器的外形相一致,集尘装置带有具集尘功能的网状集灰部分和为弯曲设置的薄壁部分,薄壁部分为带状的,其纵向被布置成水平且彼此平行地间隔布置,而导轨被设置在外壳内,导轨的目的在于通过与集尘装置的端部啮合而把集尘装置安装在预定位置上。
具有集尘装置和为弯曲设置的带状薄壁部分的板式集尘装置通过设置在外壳上的导轨被放置在预定位置上,并被这样安装的在薄壁部分处弯曲然后遮住热交换器且与热交换器的外形相一致。此外,当安装集尘装置时,通过弯曲薄壁部分使该集尘装置的形状适合于热交换器的外形。因而,其优点是使把集尘装置安装到外壳内的预定位置的操作很方便。
而且,当安装集尘装置时,通过导轨把集尘装置引导到预定的位置,因此,其优点是有助于集尘装置的安装操作。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室内单元中提供了热交换器和板式集尘装置,该板式集尘装置是这样设置,它遮住热交换器且沿着外壳的前部空气入口、上部空气入口和后部空气入口布置,集尘装置带有具集灰功能的网状集尘部分和为弯曲设置薄壁部分,薄壁部分为带状的,其纵向被布置成水平方向且彼此平行地间隔布置,薄壁部分被设置在与外壳角部对应的位置处。
具有集尘装置和为弯曲设置的带状薄壁部分的板式集尘装置通过弯曲设置在与外壳角部对应的位置处的薄壁部分,然后以遮住热交换器并使之沿着外壳的前部空气入口、上部空气入口和后部空气入口的方式布置。此外,当安装集尘装置时,通过弯曲薄壁部分使该集尘装置的形状适合于热交换器的外形。因而,其优点是使把集尘装置安装到外壳内的预定位置的操作很方便。
而且,由于集尘装置沿着外壳的内表面安装,因此,可以扩大面积,以致于能够提高集尘能力,从而,在具有相同高度的外壳的情况下有可能获得高集尘能力。
另外,由于薄壁部分被分别地设置在外壳的角部,因此,就具有能够获得高集尘能力的优点。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室内单元中提供了热交换器和板式集尘装置,该板式集尘装置是这样设置,它遮住热交换器且与热交换器的外形相一致,集尘装置带有具集尘功能的网状集尘部分和为弯曲设置的薄壁部分,薄壁部分为带状的,其纵向被布置成水平方向且彼此平行地间隔布置,薄壁部分被设置在与热交换器的弯角部分对应的位置处。
具有集尘装置和为弯曲设置的带状薄壁部分的板式集尘装置通过弯曲设置在与热交换器结构的弯角部分对应的位置处的薄壁部分,然后以这样的方式遮住热交换器且与热交换器外形一致。此外,当安装集尘装置时,通过弯曲薄壁部分使该集尘装置的形状适合于热交换器的外形。因而,其优点是使把集尘装置安装到外壳内的预定位置的操作很方便。
而且,由于集尘装置的薄壁部分被安装在与热交换器结构的弯角部分对应的位置处,所以具有能够获得集尘能力的优点。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具有上沿部分和下沿部分的前热交换器,其中的上沿部分和下沿部分以向后倾斜的方式形成;和被设置在前热交换器后侧的后热交换器,而板式集尘装置以能遮住热交换器的方式安装,集尘装置带有具集尘功能的网状集尘部分和为弯曲设置的薄壁部分,薄壁部分为带状的,其纵向被布置成水平方向且彼此平行地间隔布置。
具有集尘装置和为弯曲设置的带状薄壁部分的板式集尘装置通过弯曲设置在与外壳角部分对应的位置处的薄壁部分,然后以这样的方式遮住热交换器。此外,由前热交换器和后热交换器构成的热交换装置实现了热交换。另外,当安装集尘装置时,通过弯曲薄壁部分使该集尘装置的形状适合于热交换器的外形。因而,其优点是使把集尘装置安装到外壳内的预定位置的操作很方便。此外,还有一个优点是能提高集尘效率。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具有上沿部分和下沿部分的前热交换器,其中的上沿部分和下沿部分向后倾斜;和被设置在前热交换器后侧的后热交换器,而板式集尘装置要安装成能遮住至少包括半个后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集尘装置带有具集尘功能的网状集尘部分和为弯曲设置的薄壁部分,薄壁部分为带状的,其纵向被布置成水平方向且彼此平行地间隔布置。
具有集尘装置和为弯曲设置的带状薄壁部分的板式集尘装置通过弯曲设置在与外壳角部对应的位置处的薄壁部分,然后以这样的方式遮住热交换器。此外,由前热交换器和后热交换器构成的热交换装置实现了热交换。另外,当安装集尘装置时,通过弯曲薄壁部分使该集尘装置的形状适合于热交换器的外形。因而,其优点是使把集尘装置安装到外壳内的预定位置的操作很方便。此外,由于集尘装置遮住了包括至少半个后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所以它还有一个优点是能提高集尘效率。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具有上沿部分和下沿部分的前热交换器,其中的上沿部分和下沿部分向后倾斜;和被设置在前交换器后侧的后热交换器,而板式集尘装置要安装成能遮住热交换器,集尘装置带有具集尘功能的网状集尘部分和为弯曲设置的薄壁部分,薄壁部分为带状的,其纵向被布置成水平方向且彼此平地地间隔布置,而空气清洁/集尘装置设置在与热交换器的上沿部分相对应的位置上。
具有集尘装置和为弯曲设置的带状薄壁部分的板式集尘装置通过弯曲设置在与外壳角部对应的位置处的薄壁部分,然后以这样的方式遮住热交换器。此外,由前热交换器和后热交换器构成的热交换器装置实现了热交换。另外,当安装集尘装置时,通过弯曲薄壁部分使该集尘装置的形状适合于热交换器的外形。因而,其优点是使把集尘装置安装到外壳内的预定位置的操作很方便。此外,借助于空气清洁/集尘装置和集尘装置还可得到一个优点是能提高集灰效率。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具有上沿部分和下沿部分的前热交换器,其中的上沿部分和下沿部分向后倾斜;和被设置在前热交换器后侧的后热交换器,而板式集尘装置要安装成能盖住热交换器,集尘装置带有具有集尘功能的网状集尘部分和为弯曲设置的薄壁部分,薄壁部分为带状的,其纵向被布置成水平方向且彼此平行地间隔布置,而空气清洁/集尘装置或设置在前板件和集尘装置之间或设置在集尘装置和前热交换器之间。
具有集尘装置和为弯曲设置的带状薄壁部分的板式集尘装置通过弯曲设置在与外壳角部对应的位置处的薄壁部分,并以这样的方式遮住热交换器。此外,由前热交换器和后热交换器构成的热交换装置实现了热交换。另外,当安装集尘装置时,通过弯曲薄壁部分使该集尘装置的形状适合于热交换器的外形。因而,其优点是使把集尘装置安装到外壳内的预定位置的操作很方便。此外,借助于空气清洁/集尘装置和集尘装置还可得到一个优点是能提高集尘效率。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前热交换器具有上沿部分和下沿部分,其中的上沿部分和下沿部分向后倾斜;后热交换器与前热交换器相分离且设置在前热交换器的后侧,其中前热交换器的翅片在弯曲连接处被弯折,该弯曲连接处的位置靠近一个空气入口。
因而,在具有同样高度的室内单元中可增加热交换面积,提高热交换能力。因此,其优点在于能够在一个高度较低的小型室内单元中获得高性能热交换器能力。
此外,热交换器在设于翅片上的一个位置处的弯曲连接部分处被弯折,因此,在靠近该空气入口位置处形成的每个开口就变狭了。由此,吸入的空气能容易地与翅片接触,因此能够克服由于除湿不足而引起的结露缺陷,除湿不足是因为空气难以与翅片接触。另外有一个优点是能够获得高除湿能力。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设在室内单元的前热交换器具有上沿部分和下沿部分,其中的上沿部分和下沿部分向后倾斜;后热交换器与前热交换器相分离且被设置在前热交换器的后侧;其中前热交换器的翅片在弯曲连接处被弯折,该弯曲连接处的位置靠近一个空气入口,热交换器具有一条接缝,该接缝是在当翅片的彼此相对的端部在弯曲连接处相互接近时形成的。
因而,在具有同样高度的室内单元中可增加热交换面积提高热交换能力。因此,其优点在于能够在一个高度较低的小型室内单元中获得高性能热交换器能力。
此外,热交换器被在设于翅片上的一个位置处的弯曲连接部分处被弯折,而在弯曲连接处的翅片的彼此相对的端部相互接近而形成该接缝。由此,接缝处的翅片的相对端部之间的间隙被减少,从而允许吸入的空气容易地与翅片接触,因此能够克服由于除湿不足而引起的结露缺陷,除湿不足是因为空气难以与翅片接触。另外有一个优点是能够获得高除湿能力。
权利要求
1.一种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在室内单元中的具有上沿部分和下沿部分的前热交换器,上沿部分和下沿部分分别向后倾斜;和与所述的前热交换器相分离的被设置在前热交换器后侧的后热交换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热交换器是这样设置的,该后热交换器的一个上沿与所述的前热交换器的一个上沿成相对关系且两者之间有一间隙,而所述的后热交换器的一个下沿设置成朝离开所述的前热交换器的方向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热交换器的翅片间隔并置且间隔大于所述前热交换器的支片并排的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构成许多缝隙式喷嘴吹风通道来使流入所述后热交换器的空气流量均衡的固定外壳叶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导向叶片,该导向叶片这样布置的,其一个上沿向下悬挂在接近所述前热交换器和后热交换器的相对的部分处,所述导向叶片的下沿部分朝所述前热交换器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室内单元贯流风扇的叶片上并位于所述叶片的风扇外周边叶片端部的叶片负压表面上的弧形弯曲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许多相互间隔的开口形成的且被设置在所述室内单元的上表面上的空气入口,其中所述开口的靠近所述室内单元的前板的一部分处的所述上部空气入口的相邻开口与远离所述前板的一部分所述上部空气入口的相邻开口之间的间隔要大于中间的上部空气入口的相邻开口的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前热交换器和后热交换器之间的风扇,以及设置有前部空气入口的前板,前部空气入口位于与所述前热交换器的下沿部分相对的位置处,而上部空气入口是设置在与所述前热交换器和后热交换器的上沿部分相对应的位置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空气入口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的前部空气入口的开口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有前部空气入口的前板,前部空气入口位于与所述前热交换器的下沿部分相对应的位置处,而上部空气入口是设置在与所述前热交换器和后热交换器的上沿部分相对应的位置处,其中所述的贯流风扇被设置在所述前热交换器和所述的后热交换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空气入口的开口面积要大于所述的前部空气入口面积。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空气入口被设置在与所述的前热交换器和后热交换器的上沿部分相对应的位置处,所述的前板上还形成有前部空气入口,而前部空气入口设置在与所述前热交换器的下沿部分相对应的位置处,一台风扇被设置在所述的前热交换器和后热交换器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空气入口的开口面积要大于所述的前部空气入口的开口面积。
14.一种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在一室内单元的热交换器;以及板式集尘装置,该集尘装置这样设置的,它要遮住所述热交换器,所述集尘装置有具集尘功能的网状集尘部分和为弯曲而设置的带状薄壁部分,使它们的纵向沿水平方向布置,且要使它们彼此平行成间隔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集尘装置沿内设热交换器的外壳上的前部空气入口、上部空气入口和后部空气入口布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集尘装置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外形相一致。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角部的导向部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的用以把所述的集尘装置通过使集尘装置的一部分与其啮合而将集尘装置安装在预定位置的导轨。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一外壳上的用以把所述的集尘装置通过使集尘装置的一部分与其啮合而将集尘装置安装在预定位置的导轨。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壁部分是设在与所述外壳内的角部对应的位置处。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壁部分是设在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外形的弯角部位相对应的位置上。
22.根据权利要求14-21之一所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具有上沿部分和下沿部分的前热交换器,上沿部分和下沿部分向后倾斜;和与所述的前热交换器相分离的并被设置在前热交换器后侧的后热交换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尘装置遮住至少包括一半所述后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与所述前热交换器的上沿部分相对应位置处的空气清洁/集尘装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或设置在前板和所述集尘装置之间或设置在所述集尘装置和所述前热交换器之间的空气清洁/集尘装置。
26.根据权利要求1-14之一所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器的翅片在位于接近空气入口位置处的弯曲连接部分被弯折。
27.根据权利要求1-14之一所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器的翅片在一个位于接近空气入口位置处的弯曲连接部分被弯折,所述的热交换器有一条接缝,该接缝是所述的翅片在所述弯曲连接部分处的彼此相对的两端相互接近时形成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体式空调器,该空调器能使小型室内单元增加热交换面积并使热交换性能更好,特别是可用作为一种高度较低的小型室内单元。在室内单元中设置了具有上沿部分和下沿部分的前热交换器,上边部分和下边部分向后倾斜。此外,一个后热交换器与所述的前热交换器相分离且被设置在前热交换器后侧。因而,在相同高度的室内单元中可增加热交换面积,提高热交换能力。
文档编号F24F1/00GK1107563SQ9411789
公开日1995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1994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1993年9月29日
发明者吉桥淳, 高守辉, 西垣奈津子, 佐野基夫, 佐藤元重, 谷川喜则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