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热炉矿粉喷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5044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矿热炉矿粉喷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领域,具体为在冶炼铁合金时向矿热炉喷吹粉状矿物炉料的装置。
现有技术铁合金的冶炼是向矿热炉中投放规定比例的矿石、碳素钢屑、焦炭及助熔剂等炉料,在自焙电极电弧的加热下,炉料被加热,当达到一定温度时,矿石被分解、还原。为保证冶炼过程中炉况顺利,在投料时,矿石的粒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2~75mm),以保证炉料有一定的透气性,因此,粉状矿石(<2mm)的投入量应当限制,一般控制在<10%左右。为增加矿粉的可利用性,人们采用球团法、压块法等工艺对矿粉进行预处理,由于工序的增加,使生产成本增高。因此必须解决利用矿粉直接进行铁合金冶炼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将矿粉等炉料直接喷吹到矿热炉中进行铁合金冶炼的矿热炉矿粉喷吹装置,利用该装置可提高矿粉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该装置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实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空气压缩机(1)、炉料储存流化罐(5)、单向截止阀(7)、输料管(8)、分配器(9)、空心电极(11)等,其中,炉料储存流化罐(5)由进料口(4)、下料阀(6)及进气管等组成,粒度较小的矿粉、焦炭等适宜比例的炉料(粒径≤2mm)的炉料储存流化罐(5)中充分流态化后,经下料阀(6)放出;为避免炉料在管路中堵塞,分配器(9)上部的主管(9-1)与输料管(8)的管径相同,分配器(9)的三股支管(9-2)与主管(9-1)的轴向夹角α=135~150°,三股支管(9-2)之间夹角β=120°,分配器(9)的主管(9-1)与支管(9-2)的管径比为1.4~1.7;为便于空心电极的提升移动,分配器(9)的支管(9-2)用弹性连接管(10)与空心电极(11)的上端相连。
结合附图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分配器(9)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空气压缩机,2——气阀、3——储气筒、4——进料口、5——炉料储存流化罐、6——下料阀、7——单向截止阀、8——输料管、9——分配器(其中,9-1是分配器主管,9-2是分配器支管)、10——连接管、11——空心电极、12——矿热炉。
本实用新型可应用到目前现有的矿热炉中进行锰、铬等铁合金的冶炼,但应事先将其电极改制成空心电极(11),分配器的主管(9-1)与输料管(8)的管径相同,为50.8mm,支管(9-2)的管径为38.1mm,支管(9-2)与主管(9-1)的夹角为α=135°,三股支管(9-2)之间互为120°角(β),空心电极(11)的上端与分配器的支管(9-2)之间用橡胶管(10)连接;在炉料储存流化罐(5)中装入筛后(≤2mm)的焦炭、锰矿粉或铬矿粉等炉料,并通入空气使其充分流态化;当冶炼开始时,打开气阀(2),控制空气流量为5~10m3/h,然后打开下料阀(6),通过下料阀可控制矿粉等炉料的喷吹量,并可起到控制炉况的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矿热炉中铁合金的冶炼,由于所用炉料中采用了价廉的矿粉,而且减少了矿粉的预处理工艺步骤,使生产成本降低,特别设计的分配器可保证矿粉在管路中无堵塞现象,并使矿粉均匀通过空心电极喷向炉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适用于现有矿热炉中锰、铬等铁合金的冶炼。
权利要求1.一种矿热炉矿粉喷吹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1),炉料储存流化罐(5)、单向截止阀(7)、输料管(8)、分配器(9)和空心电极(11)等,其中,炉料储存流化罐(5)由进料口(4)、下料阀(6)及进气管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分配器(9)上端的主管(9-1)与输料管(8)的管径相同,分配器(9)下端的三股支管(9-2)与主管(9-1)的轴向呈135-150°角,三股支管(9-2)之间互为120°角,分配器的主管(9-1)与支管(9-2)用弹性管与空心电极(11)的上端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热炉矿粉喷吹装置,该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1)、炉料储存流化罐(5)、单向截止阀(7)、输料管(8)、分配器(9)及空心电极(11)等,分配器上端的主管与输料管的管径相同、特别设计的分配器(9)可避免矿粉(<2mm)等炉料在管道中的堵塞现象和均匀分配炉料,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现有矿热炉中锰、铬等铁合金的冶炼,可降低生产成本,并起到控制并稳定炉况的作用。
文档编号F27D3/00GK2201643SQ94230500
公开日1995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1994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1994年10月24日
发明者王希廉, 李春德, 鲁平, 林军, 刘爱华, 任怀江, 李增娃 申请人: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