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煤无烟燃烧两节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725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烟煤无烟燃烧两节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烟煤无烟燃烧民用炉,适合于燃烧肥气煤等烟煤蜂窝煤。
烟煤,特别是胶质层厚(Y≥5),挥发成份大的煤种,若采用普通正烧法,即下进风,上加煤时,烟尘大,污染环境,且热效率低,实现民用炉上烟煤无烟燃烧的已有技术,《民用煤科资料汇编》公开了一种连续下加煤炉;《全国环保科技成果汇编》002430号公开了一种单一肥气煤煤泥蜂窝煤无烟燃烧试验炉具。前者燃用的烟煤蜂窝煤中需外加焦末、无烟煤等物,故使工艺复杂、成本增加;后者炉具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因此在实际应用时,这两种炉具均受到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能燃烧单一肥气煤或其他烟煤外加少量黄土制成的蜂窝煤,在燃烧和封火时,使排放出来的烟气浓度达到林格曼0度,制作成本低,操作简便的新型无烟燃烧炉具。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炉体分为两节,可以组合在一起,也可分解开。组合在一起时,上节炉膛为燃烧室,其中至少能放一块干馏后的低温半焦;下节炉膛为干馏室,其中至少能放一块烟煤蜂窝煤。正常燃烧时,燃烧室中的高温煤体的热量通过辐射等作用传递到干馏室,使煤3、4、5由上而下依次升温。当温度升至200℃以上时,烟煤中的挥发成份逐渐析出,并与从风门12进入的空气混合后,进入燃烧室,在通过高温煤体时,被充分燃烧掉,达到消烟目的。上部炉温较高时,煤3也能燃烧着。燃烧一定时间后,煤2烧尽成废渣,用火钳将煤2取出,将煤1放在煤2的位置上,然后提起炉提把16,拎起上炉10放在一边,将煤3取出放在煤1的位置上(此时煤3已干馏成半焦),将煤4、5夹出,下加一块新煤放在煤5的位置上,提起上炉10,复位在下炉11上,换煤完毕,继续燃烧。封火时,少量空气从上、下炉体之间进入炉膛,使析出的挥发成份继续保持缓慢燃烧,直到停止析出。在正常燃烧工况或封火时,本实用新型炉口见不到烟。
一块烟煤蜂窝煤在正常燃烧时,约需70分钟即可干馏完毕,封火时的干馏速度相当于正常燃烧时的1/5,而一块干馏后的半焦的旺火期可达90分钟,因此干馏和燃烧的周期完全可以匹配。
本实用新型使用肥气煤原煤,机械加工成型的蜂窝煤,其直径为125毫米,厚65~70毫米,16孔,干重800克左右。原煤的可燃基挥发成份为36.80%,胶质层Y为13毫米,结焦性(6),外加黄土15%后,干基灰份为32.44%。用这种蜂窝煤燃烧时,测试的技术参数为燃烧时正平衡热效率 50~55%燃烧时平均火力强度 25~30克水/分排烟浓度 林格曼0度较之散烧节煤 30%左右封火14小时后重新用火,15分钟可见旺火。
本实用新型上下两节炉体分解开单独使用时,可以成为两只燃烧无烟煤蜂窝煤的普通炉具。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不受所燃用的烟煤煤种的限制,可以是单一肥气煤,也可以是其他种类的烟煤;在燃烧或封火时,排烟浓度达到林格曼0度;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操作简便。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上节炉体10和下节炉体11的外壳均可采用0.8~1.5毫米铁皮用机械或手工加工而成。上炉壳的直径比下炉壳小3~5毫米,套接处留有一定间隙,以上炉体能从下炉体中松动提出为度。套接长度为4~8厘米。炉体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在下炉体上方可设置1~4个可调风门12,每个风门之间的距离相等。这样可使空气均匀地通过风道13、进风口14进入炉膛。上炉条8与下炉煤面之间的高度设计,根据烟煤品种确定,以保持较快的干馏速度,又能避免燃烧与封火时出现可见烟为原则,一般采用的高度范围为1~5厘米。下炉体下方设置一个风门15作为出灰口,如Y值较小,为加大火力强度,亦可适当供风。保温层采用膨胀珍珠岩或矿渣棉。炉胆6、7为轻质薄壁型,上炉胆下部留有进风口14,其数目与下节炉的上部风门12数目相应,进风道13则沟通风门12与进风口14。上下炉体内均设固定炉条8、9各两根,提把16与上炉壳活动连接。
权利要求
1.一种烟煤无烟燃烧民用炉,包括炉壳、炉面板、风门、炉胆、保温层、炉条,其特征是炉体分为两节,可以组合或分解,上节炉膛为燃烧室,下节炉膛为干馏室。
2.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民用炉,其特征是燃烧室内至少能放一块干馏后的低温半焦,干馏室中至少能放一块烟煤蜂窝煤。
3.按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民用炉,其特征是上节炉中的炉条8与下节炉中煤面之间的空间高度为1~5厘米。
4.按权利要求
3所述的民用炉,其特征是下节炉上方可等距设置1~4个可调风门13。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烟煤无烟燃烧两节炉,属于一种民用炉。该炉由两个炉体组合而成,上部炉体的炉膛为燃烧室,下部炉体的炉膛为干馏室。烟煤蜂窝煤先在下炉中经低温干馏变成半焦后,再放入燃烧室中燃烧,从而达到消烟的目的。由于烟煤中的挥发份得到充分燃烧,不仅提高了燃烧效率,而且减轻了环境污染。若将该炉分开单独使用,可作为两个普通蜂窝煤炉。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操作均很简单,易于实施。
文档编号F24B1/14GK86207689SQ86207689
公开日1987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1986年10月4日
发明者刘林书, 章祥麟 申请人:煤炭工业部煤炭科学研究院合肥研究所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