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高效节能民用系列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0273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高效节能民用系列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民用炉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民用炉具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不仅需要它既能保证炊事需要和饮用的开水,而且还要求它能满足冬季取暖和提供热水供沐浴和卫生间使用,在满足多种用途的要求的同时还要求节约能源。但是现有的民用炉还不能同时满足上述要求,例如有的只能保证一定面积的采暖需要,但炊事效果不佳、有的取暖水和饮用水不分、有的只能保证炊事功能,而且在节能效果方面都不够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包括炊事、取暖、饮用水、沐浴等功能不能兼顾以及节能效果不够理想等方面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多功能高效节能民用系列锅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由炉外壳、炉内壳、保温层、炉篦组成的多功能高效节能民用系列锅炉,在炉外壳(1)和炉内壳(2)之间形成环形风室(3),并在保温层(11)上设有与环形风室(3)相通的给风孔道(7);在炉内底部有环形水室(12),在环形水室(12)上周圈焊接n根斜水管(13),在斜水管(13)上部有一环形水套(14)。斜水管(13)的数量n=6~28根。环形水套(14)与烟道(15)上的水套(16)相通。在环形水套(14)上还接有一根斜弧形管(17),也可以接有多根水管(22)。在炉口(20)上放置一个聚火罩(21)在聚火罩(21)上部可以放一个余热锅(19),在比炉体高的位置设置一余热水箱(18),余热水箱(18)的出水管(1802)通过耐热软管(1803)与余热锅(19)的进水管(1901)相接,余热锅(19)的出水管(1902)通过另一根耐热软管(1803)与余热软箱的进水管(1801)相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利用环形风室和多次给风孔道使炉内燃烧更加充分和完全,充分提高燃烧效率。
2、利用环形水管、斜水管、环形水室、斜弧形管、烟道水套、烟道内水套横管、余热水箱、余热锅等充分地、反复地利用燃烧的热能和余热,使热效率大大提高。
3、本实用新型做到了饮用开水和取暖水以及沐浴用水分开,因此比较卫生,并起到了炊事、饮用、取暖、沐浴多种功能多种用途。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高效节能民用系列锅炉的结构图图2a、2b为斜弧形管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图3a~3c为整扇的、两扇的和三扇的三种炉篦的结构简图图4为环形水室上的水管布置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
图1,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高效节能民用系列锅炉具有炉外壳1和炉内壳2,在炉外壳1和炉内壳2之间形成环形风室3,炉底设有自然进风口4和强制进风口5,空气从进风口4或5一部分经炉篦6进入炉内燃烧室,一部分经环形风室3通过保温层11上的给风孔道7进入炉内燃烧室,使燃烧更加充分和完善。通风孔道可根据需要设1~4层,最多时可设20层。为了使热效率更高,对水管、水套、余热水箱等作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在炉内底部有环形水管12,在环形水管12上周圈焊接n根斜水管13,在斜水管13的上部有一环形水套14,该环形水套14与烟道15上的水套16相通,在环形水套14上还接有一根斜弧形管17,该斜弧形管17的形状见图2a、2b。在比炉体高的位置设置一余热水箱18,该余热水箱18底部有一出水管1802,上部有一进水管1801,它们通过耐热软管1803与一封闭的余热锅19上的进水管1901和出水管1902相连接。为了使余热锅19的加热效果更好和减少烟量,在它的下部的炉口20上放置一个空心的锥台形聚火罩21。
当水从炉底部的进水管1201进入环形永室12和斜水管13加热,进入上部的环形水套14和斜弧形管17及烟道上的水套16吸热,需用热水时可经管路1401出口放水。在需用水量大时,在作过炊事以后可以把余热锅19放在炉子上,冷水由管路1804进入余热水箱18并经出水管1802和耐热软管1803进入余热锅19,加热后的水上升经出水管1902、耐热软管1803、进水管1801进入余热水箱18,进行自然循环。
饮用的开水可以从余热水箱的放水管1805放出,以便与环形水套14的取暖和沐浴用水分开。
请参阅图3a~3c,本实用新型的炉篦6有三种即整扇的、两扇的和三扇的,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用。
本实用新型的炉体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方形的,在用四方形炉体时,采用的四方形环形水套14上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根水管22(见图4),上四方形水室可以安放横管。
下环形水室12可以制成两种不同形状,一种用管,一种用铁板圈成圆形或方形截面。
权利要求1.一种由炉外壳、炉内壳、保温层、炉篦组成的多功能高效节能民用系列锅炉,其特征在于在炉外壳(1)和炉内壳(2)之间形成环形风室(3),并在保温层(11)上设有与环形风室(3)相通的给风孔道(7);在炉内底部有环形水室(12),在环形水室(12)上周圈焊接n根斜水管(13),在斜水管(13)上部有一环形水套(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高效节能民用系列锅炉,其特征在于斜水管(13)的数量n=6~28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高效节能民用系列锅炉,其特征在于环形水套(14)与烟道(15)上的水套(16)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高效节能民用系列锅炉,其特征在于在环形水套(14)上还接有一根斜弧形管(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高效节能民用系列锅炉,其特征在于在环形水套(14)上还接有多根水管(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高效节能民用系列锅炉,其特征在于在炉口(20)上还放置一个聚火罩(21)。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多功能高效节能民用系列锅炉,其特征在于在聚火罩(21)上部放一个余热锅(19),在比炉体高的位置设置一余热水箱(18),余热水箱(18)的出水管(1802)通过耐热软管(1803)与余热锅(19)的进水管(1901)相接,余热锅(19)的出水管(1902)通过另一根耐热软管(1803)与余热水箱的进水管(1801)相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高效节能民用系列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炉篦(6)为整扇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高效节能民用系列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炉篦(6)为两扇的或三扇的。
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高效节能民用系列锅炉,在炉外壳(1)和炉内壳(2)之间形成环形风室(3)并在保温层(11)上设有与环形风室(3)相通的给风孔(7)。本实用新型利用多次给风使炉内燃烧更加充分和完全,并利用环形水管、斜水管、环形水室、斜弧形管、烟道水套、余热水箱、余热锅等充分地、反复地利用充分燃烧的热能和余热,使热效率大大提高,并起到了炊事、炊用、取暖、沐浴多种功能和多种用途。
文档编号F24B9/00GK2266078SQ9621606
公开日1997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6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6日
发明者毕忠泽, 曹国锋, 李文义 申请人:曹国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