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式房间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812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窗式房间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更具体地说是涉及窗式房间空调装置的装配。
背景技术
诸如所谓的“窗式房间空调机”之类的空调装置被普遍用于住宅及类似的场合,它通常包括具有一蒸发器和一冷凝器的闭合致冷回路。该装置一般由一分隔部分分成蒸发区和冷凝区。蒸发区与要调温的室内空气相通,而冷凝区则与诸如室外空气之类的外界空气相通。致冷剂流过在蒸发器处吸收来自室内空气的热量并在冷凝器处向外界空气排出热能的致冷回路。传统的致冷回路是通过添加一压缩机、一膨胀装置以及诸器件之间适当的连接件所构成的。
这种空调装置通常具有支承所有器件的一底盘和一包裹着整台装置的外壳。蒸发器或室内部分的前侧具有一室内格栅,它具有用于温热的室内空气流入到蒸发器中的开口和用于该空气流回到房间内的排出口。外壳的室外部分在其诸侧面及顶端具有许多开口,它们用作为流入到室外部分、并在流经冷凝盘管之后从那儿流出的冷却空气的进气口,冷凝盘管垂直安装在室外部分的背侧。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器件,室外部分通常还包括一室外风扇和风扇口、以及一电机,该电机通常还驱动一室内风扇。室内部分通常也包括上述的室内风扇、一室内风扇口、一控制盒以及一用于将由蒸发器冷却的空气导回入待冷却房间的风扇蜗壳结构。上述每个部件都需要有将其连接于底座和/或空调装置其它结构的装置。目前,部件的装配已经有许多方法是以可使装置装配所需各部件的数量达到最少的方式进行的。较少的部件和较少数量的连接装置可降低材料成本和劳动力,因此也降低装置价格。
发明揭示一种类型为具有一被一隔板分成室内和室外部分的底盘的房间空调装置。室内部分包括一蒸发器盘管、一蒸发器风扇和一引导室内气流的蜗壳。室外部分包括一压缩机、一冷凝器盘管、一冷凝器风扇、一冷凝器风扇罩壳和一电动机。电动机配置成可驱动蒸发器和冷凝器风扇。底盘装有一第一隔板壁部分,其高度小于隔板的总高度。底盘还装有一第一冷凝器风扇罩壳部分,其高度小于冷凝器风扇罩壳的总高度。一具有一顶壁的模制构件配置成覆盖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的至少一部分。顶壁具有与其形成一体的一向下延伸的隔板壁部分。第二隔板壁部分配置成与第一壁部分相配合而形成隔板。顶壁还具有与其形成一体的一向下延伸的第二冷凝器风扇罩壳部分,该罩壳部分配置成与第一冷凝器风扇罩壳部分相配合而形成冷凝器风扇罩壳。提供有将模制构件连接于第一隔板壁部分和第一冷凝器风扇罩壳部分的装置。附图简述参照附图,本发明可以被更好地理解,并且其目的和优点也将为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了解,附图中

图1是实施本发明诸特征的一房间空调机的前视立体图;图2是图1空调装置的后视立体图,其外壳前格栅和一些内部构件被拆去;图3是本发明的单体式模制构件的前侧俯视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构件的仰视立体图;图5是图3所示单体式构件的仰视图;图6是该构件相对于图5来看的左视图;图7是该构件相对于图5来看的正视图;图8是该构件相对于图5来抗的右视图;图9是图1所示空调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10是图1通孔装置从左前侧观察的立体图,其外壳和前格栅被拆去;图11是本发明的电动机安装底座的放大立体图;以及图12是图1所示空调装置的下风扇罩壳的放大立体图。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和工业实用性图1示出了一房间空调装置10,它总的包括一室内部分12和室外部分14。该房间空调机容纳于一大致呈矩形的外壳16内,并适于设置在待冷却房间外墙中的一矩形开口中或窗户中,与传统的方式一样,其室内部分12面朝房间内部。室内部分12具有一室内格栅部分18,该格栅部分包括一进气百叶窗20和一对排气组件22。
下面参见图2、9和10,室内部分12和室外部分14的诸部件均支承于一矩形底盘24中。室内和室外部分由一竖直延伸的金属隔板隔开。图2中示出,形成隔板下半部26的一金属片结构装配于底盘。从图2和9中可以看出,金属隔板包括一横穿空调装置而延伸的主平面部分28、一第二个部分倾斜设置而又横向延伸的部分30以及延伸于横向部分28和30前面的左、右侧端部32和34,从而部分地形成装置的室内部分12。隔板26的壁部分28、30、32和34在它们的上端处各形成有一水平延伸凸缘36。这些水平凸缘36中各具有一或多个用于穿设螺纹固定件的孔。
装置的室内部分基本上包括一竖直设置在其前端的蒸发器盘管40、一设置在蒸发器后面的蒸发器风扇或室内风扇32以及一空气引导蜗壳44。室外部分14包括一相邻于其背端而竖直设置的冷凝器盘管46以及一相邻于冷凝器盘管而设置在室外部分内的冷凝器。图12中详细示出的一冷凝器罩壳的下半部50连接于冷凝器盘管46和底盘24。冷凝器风扇48是轴向套筒式叶轮,它通过驱动轴56连接于一电动机54。从电动机另一侧延伸出来的一驱动轴58连接于蒸发器风扇42,因而两个风扇42和48受同一电动机驱动。
如图2和9清楚示出的,电动机54配有一种大橡胶衬垫60,它在结构上连接于电动机壳体的相对侧,围绕每根电动机轴56和58。每个橡胶衬垫60的下半部适于容纳在一电动机安装底座64上所形成的半圆形结构62中。电动机安装底座64详细地示于图11中,它包括一大致呈“Y”形的单体式构件,该构件具有一竖直延伸的后壁66。该后壁在其上端具有一个半圆形衬垫嵌合结构62以及隔开的向上延伸表面68,这些表面上形成有向上延伸的结构定位和连接销70。每个销70贯穿延伸有一中心孔72,里面适于接纳一螺纹固定件。从壁66朝前延伸的是一中央鞍状部分74,它形成用于电动机壳体的空间,并竖直向上延伸有一前壁76。
前壁76的上端形成一倒U形钩状结构78,该结构限定一面朝下表面80,适于与金属隔板26的壁部分28的凸缘36的顶部接合。钩状结构78的自由端在壁部分28的内侧上向下延伸。与后壁一样,前壁76的顶部84具有一对直立的安装销86,这些销贯穿有孔88。前壁76的顶部中还具有一对通孔90,它们配置成与壁28的凸缘36中的孔91对齐,以接纳穿设螺纹固定件,从而将钩状件78连接于隔板。
前壁76中还含有另一个半圆形电动机衬垫接纳结构。虽然附图中未详细示出前壁中的该结构,但它与后壁66中的结构相同。如图11中所示,该结构包括一背壁89和一拱形支承表面91,该支承表面具有一些轴向延伸凸脊93,这些凸脊配置用以与衬垫的外周表面接合以防止其转动。
后壁66的下端具有一扩张基部92,它适于与底盘24上所形成的一突起部分94接合。如图9中清楚示出的,一橡胶隔震垫96适于设置在扩张基部92与底盘上的支承结构94之间。可以看到,一个大的单体式模制塑料构件98配置成与电动机安装底座64相配合,以实现电动机和风扇的连接。
除了外壳16、前格栅18和大模制构件98以外,空调装置的其它所有构件以传统的方式设置在底盘24中。然而,与传统不同的是,不存在将构件连接于底盘以及彼此连接的主结构安装框架、构件和支柱等。空调机构件彼此之间的对齐以及构件在装置内的定位是通过将单体式上部构件98放下到适当位置、并将该构件用螺纹固定件连接于其它构件来实现的。可以看出,大多数的螺纹固定件是从该模制构件的顶部朝下延伸的。
金属构件98由结构塑料材料模制而成,它形成一大致为平面的顶壁100。该顶壁具有一配置成覆盖冷凝器盘管46顶部的水平延伸的后部102以及一适于覆盖室内部分蜗壳44的顶部106的前部104。
如图4中清楚示出的,在冷凝器保持部分102的前面位置从顶壁100内部向下延伸的是冷凝器风扇罩壳的上半部108。以上提到的下部冷凝器风扇罩壳50详细地示于图12中,它包括一主壁部分110,其中形成有进气孔52的一半。从主壁部分110的左侧向后延伸的是一左侧壁112,它在其后缘114上形成有与冷凝器盘管32的左侧管片116相接合的结构。从主壁部分110的右侧延伸出来的是一弧形壁118,它朝右后侧延伸并终止于一后缘120,该后缘上具有与右侧管片122相接合的结构。主壁110、左侧壁112和右侧壁118分别形成一上缘124、126和128。主壁部分110的上缘124分成两个小部分,每个部分带有一直立的定位和连接销130,该销中贯穿延伸有一轴向孔131。
以同样的方式,构件98所装载的冷凝器风扇罩壳的上部108包括一主壁部分132、一左侧壁134和一右侧壁136,它们分别与下部50的主壁110、左侧壁112和右侧壁118构造基本相同。上部的各壁132、134和136分别形成一面朝下的边缘,该边缘构制成与下部的相匹配的边缘110、112和118密封接合。上部主壁132的相配边缘133中具有凹穴138,适于接纳下部的主壁110的上部边缘上的直立销130。而且,如图3中清楚示出的,构件98的覆盖凹穴138的区域是空心的,从而形成从顶壁100延伸出来的进入开口140。各进入开口140的下端形成一覆盖凹穴138的结构壁,其中形成一适于接纳一穿设的螺纹固定件的小直径孔142,而该螺纹固定件适于容纳于下冷凝器风扇罩壳部分108的销130中的轴向对齐的孔131内。
从顶壁100内部向下还延伸有一倒U形结构148,它形成电动机安装结构的上部。电动机安装结构148包括一适于在里面接纳电动机壳体的中心开放区域150,该区域由竖直向下延伸的后壁152和前壁164限定边界。
后壁152适于与电动机安装底座64的后壁66对齐和配合。因此,后壁的下端具有一半圆形电动机衬垫嵌合结构154和一对位于结构154相对侧上的面朝下表面156。表面156中具有凹穴158,配置用以接纳电动机安装底座64的的安装销70。与对于冷凝器风扇罩壳所描述的凹穴138一样,模制构件98具有从其顶壁100的进入开口160,以便通过凹穴158中所形成的接纳孔162进入,从而有利于一螺纹固定件通过它并进入销70顶部中的孔72中。上电动机安装结构148的前壁163构制成基本与后壁152相同,因此以一种与以上对后壁所描述的相同的方式与电动机安装底座的前壁76上的匹配结构相接合。
最后,从模制构件98的顶壁100向下延伸的是隔板的上半部,它与安装在底盘上的金属隔板相配合而形成划分空调装置室内和室外部分的隔板。上隔板包括一与金属隔板的部分28相应的主横向延伸部分164、一与金属隔板的部分130相应的第二基本横向延伸部分166、一与金属隔板的右侧壁32相应的右侧壁部分168以及一与金属隔板的左侧壁34相应的左侧壁170。每个壁164、166、168和170具有一向下延伸的基本连续的唇缘172,它们配置成以与金属隔板的匹配壁的室内部分侧相对的方式延伸,从而在它们之间确保一结构的和气密的连接。每个壁的下缘上在其外侧部分上设有五个不同长度的连接结构,各用标号174表示,每个结构有一个与密封凸缘172的下缘向上隔开的、面朝下的表面176。面朝下表面176适于同与金属隔板26的壁部分相连的凸缘36的顶部接合。连接结构174的面朝下表面各具有一结构厚度和贯穿于它的孔175,这些孔可从顶壁100接近,并进一步设置成与凸缘36中的孔38轴向对齐。因此,螺纹固定件可以穿过孔175并与凸缘中的孔38螺纹接合,从而将上、下隔板部分相互连接。
参见图6、8和10,模制构件98在空调装置上的最终装配是通过将螺纹固定件180穿过左、右侧壁134和136中的孔182并插入冷凝器盘管的左、右管片中的轴向对齐孔(未图示)来实现的。然后,安装金属板外壳16和格栅部分18,从而完成空调装置的装配。
权利要求
1.一种类型为具有一被一隔板分成室内和室外部分的底盘的房间空调装置,室内部分包括一蒸发器盘管、一蒸发器风扇和一引导室内气流的蜗壳,室外部分包括一压缩机、一冷凝器盘管、一冷凝器风扇、一冷凝器风扇罩壳和一电动机,电动机配置成可驱动蒸发器和冷凝器风扇,其中改进包括一连接于所述底盘的第一隔板壁部分,其高度小于隔板的总高度;一连接于所述底盘的第一冷凝器风扇罩壳部分,其高度小于冷凝器风扇罩壳的总高度;一具有一顶壁的模制构件,它配置成覆盖所述室内部分和所述室外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所述顶壁具有与其形成一体的一向下延伸的第二隔板壁部分,该第二隔板壁部分配置成与所述第一隔板壁部分相配合而形成所述隔板;所述顶壁还具有与其形成一体的一向下延伸的第二冷凝器风扇罩壳部分,该罩壳部分配置成与所述第一冷凝器风扇罩壳部分相配合而形成所述冷凝器风扇罩壳;将所述模制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隔板壁部分和所述第一冷凝器风扇罩壳部分的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风扇电动机支承结构,所述支承结构具有与其相连的用于将所述支承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隔板壁部分的装置,所述支承结构上具有至少两个面朝上的电动机支承表面,这些表面配置成接纳和支承所述风扇电动机上所形成的一配合结构的下部;其中,所述顶壁具有与其形成一体并以叠置于所述风扇支承结构的方式向下延伸的上风扇支承结构,所述上风扇支承结构上形成有面朝下的电动机支承表面,该表面配置成接纳和支承所述风扇电动机上所形成的所述配合结构的上部;以及将所述上电动机支承结构连接于所述下电动机支承结构的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在其后侧具有一构制成覆盖和保持所述冷凝器盘管的平面部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在其前侧具有一构制成覆盖和保持所述空气引导蜗壳的平面部分。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电动机上所形成的所述配合结构包括一结构连接于所述风扇电动机的相对侧的橡胶衬垫;其中,所述面朝上的电动机支承表面和所述面朝下的电动机支承表面包括构制成与所述橡胶衬垫接合的拱形表面,所述拱形表面上形成多个便于与所述衬垫接合的凸脊。
全文摘要
一种类型为具有一被一隔板分成室内(12)和室外部分(14)的底盘(24)的房间空调装置(10)。室内部分(12)包括一蒸发器盘管(40)、一蒸发器风扇(42)和一引导室内气流的蜗壳(44)。室外部分(14)包括一压缩机、一冷凝器盘管(46)、一冷凝器风扇(48)、一冷凝器风扇罩壳和一电动机(54)。电动机(54)配置成可驱动蒸发器和冷凝器风扇。底盘(24)装有一第一隔板壁部分,其高度小于隔板的总高度。底盘(24)还装有一第一冷凝器风扇罩壳部分,其高度小于冷凝器风扇罩壳的总高度。一具有一顶壁(100)的模制构件配置成覆盖室内部分(12)和室外部分(14)的至少一部分。顶壁(100)具有与其形成一体的一向下延伸的隔板壁部分。第二隔板壁部分配置成与第一壁部分相配合而形成隔板。顶壁(100)还具有与其形成一体的一向下延伸的第二冷凝器风扇罩壳部分(108),该罩壳部分配置成与第一冷凝器风扇罩壳部分(50)相配合而形成冷凝器风扇罩壳。提供有将模制构件连接于第一隔板壁部分和第一冷凝器风扇罩壳部分的装置。
文档编号F24F1/02GK1278901SQ9881118
公开日2001年1月3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16日
发明者L·达卢斯莫赖斯, J·C·凯恩科雷亚, D·A·O·德巴罗斯 申请人:开利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