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供暖燃气炉热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9952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供暖燃气炉热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热交换装置,特别是一种供暖用燃气炉之热交换装置。
目前,用作供暖的燃气热水器,主要是由燃烧器、温控器和热交换装置所组成。其热交换装置是由缠绕在燃烧室壁下部的回水管,出水管、加热管、燃烧室和穿置在加热管上的导热翅片所组成,其加热管是由一根铜管在一个水平面上往复回旋呈单层循环管路。此种结构热水器的热效率低,一般都在75%以下,输出的热水产率较低,能源浪费较大,因此,这样的热水器不适于用作供暧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热交换装置,使之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和热水产率,将其更换在普通燃气热水器上,即可改造成适于供暖用之燃气炉。
本实用新型是按如下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之热交换装置是由缠绕在燃烧室壁下部的回水管、出水管、加热管、燃烧室和穿置在加热管上的导热翅片所组成。为了提高循环水的加热效率设置有二根加热管,并分别由下而上往复回旋呈多层循环管路,加热管的进水端通过三通管与回水管连通,加热管的出水端通过三通管与出水管连通。相邻上、下层间的循环管路轴线不在同一垂直平面上。
采用上述结构之热交换装置,在同等能源消耗条件下大大提高了热效率、热水产率,其热效率可达93%,比普通燃气热水器提高5%-10。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之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主视图。
图2是
图1中所示之A-A向剖视图。
图3是
图1中所示之I-I向剖视图。
图4是
图1中所示之II-II向剖视图。
图5是
图1中所示之III-III向剖视图。
参照
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之热交换器是由缠绕在燃烧室(7)壁下部的回水管(1)、出水管(4)、加热管(2)、(3)和穿置在加热管上的导热翅片(8)所组成,加热管(2)、(3)分别由下而上往复回旋呈三层循环管路,加热管(2)、(3)的进水端通过三通管(5)与回水管(1)连通,加热管(2)、(3)的出水端通过三通管(6)与出水管(4)连通。相邻上、下层间的循环管路轴线不在同一垂直平面上。回水管(1)、加热管(2)、(3)、出水管(4)、三通管(5)、(6)及导热翅片(8)均以表面浸锡铜管制做。
工作时,冷水自回水管(1)进入加热管(2)、(3),循环加热后从出水管(4)流出输送给散热器。
本实施例采用管径为Φ18的铜管制做,经实验测定热水产率为9L/min,热效率达90.3%,注入25℃水时,仅用45秒出水温度即达到40℃,当回水温度高达70℃时,排烟温度为110℃,而目前使用的热水器回水温度达50℃时,其排烟温度高达170℃-180℃,远远超出国家标准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供暖燃气炉热交换装置,是由缠绕在燃烧室(7)壁下部的回水管(1)、出水管(4)、加热管和穿置在加热管上的导热翅片(8)所组成,其特征是设置有二根加热管(2)、(3),加热管(2)、(3)分别由下而上往复回旋呈多层循环管路,加热管(2)、(3)的进水端通过三通管(5)与回水管(1)连通,加热管(2)、(3)的出水端通过三通管(6)与出水管(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供暖燃气炉热交换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加热管(2)、(3)制成由下而上往复回旋呈三层循环管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效供暖燃气炉热交换装置,其特征是相邻上、下层的循环管路轴线不在同一垂直平面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热交换装置,特别是一种适于供暖用燃气炉之热交换装置。它主要是由二根加热管分别由下而上往复回旋呈多层循环管路,其进水端、出水端均通过三通管与回水管、出水管连通而组成。该装置具有较高的热效率,热水产率,节省能源的优点。
文档编号F24H1/43GK2388554SQ9922406
公开日2000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9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9日
发明者朱铭田, 王德普 申请人:朱铭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