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立式振动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0047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立式振动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燥装置,具体地讲是一种内部带热风循环的机电一体化的振动干燥机。
在现有技术中立式振动干燥机的热源(包括热风或蒸汽)是从外部引进,在机内加热物料后又全部排放,这样势必影响装置的热效率;而且又都是上面加料、下面出料,这对于有些需下面进料,上面出料的工艺来讲不太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带供热装置、机内热风循环的上、下均能进出料的立式振动干燥机。
其技术解决方案是在机内的上、下部分别布置一循环风机与加热器,(其亦可以是燃烧器)在内筒中间及其外侧设置热风通道,在循环风机与加热器的作用下,热气流在机内作循环流动,物料得到多种方式的加热;同时在激振器的作用下,物料自上而下,亦可以自下而上进出,在这振动输送过程中得到了干燥。
如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由外筒体、内筒、螺旋板、激振器、隔振弹簧、加热器、(其亦可以是燃烧器)循环风机等构成。
在第一例中(


图1)内筒17设置在外筒体14内,它由多层连续带夹层的螺旋板18组成,其中间为一通气道113,两侧为互不相通的左、右气道15、114、在螺旋板18底面涂上远红外涂料。内筒17中间上方设置一循环风机112,风机左侧为加料口111,右侧为排气口110;内筒下部设置一加热器115,下部右侧为出料口13,左侧为新风口116。外筒体14中间前后设置一对激振器16(其可以是电机偏心块、偏心连杆或电磁振动型式)底部下面安放隔振弹簧12,它由座架11支承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安装与输送干燥物料方便的机电一体化装置。这是机内配置了循环风机与加热器(其亦可以是燃烧器)以及隔震弹簧可支承在外筒体底部或外筒体中部的支架上或悬挂在房粱下方;在激振器作用下,物料可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输送中得以干燥。2、省能型装置,由于热气流在内筒的内、外作循环流动,以多种方式加热物料,故能耗较少。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例)的主剖结构图。
图中标号说明11—座架 12—隔振弹簧13—出料口14—外筒体15—右气道 16—激振器
17—内筒 18—夹层螺旋板19—热电偶110—排气口 111—加料口 112—循环风机113—中间气道114—左气道 115—加热器116—新风口下面参阅
图1作进一步说明依次启动循环风机112、加热器115与激振器16,尔后有控制地把物料加入顶部加料口111,物料在激振器16作用下缓缓地沿螺旋板18向下跳跃运动,循环风机112把热气流送向右气道15、热气流又分别进入螺旋板18的夹层中,于是热气流加热螺旋板18的两个上下内表面,这样板上的物料受到面板的热传导加热,而板下的物料又受到底板的远红外热辐射的作用。气流穿出夹层后进入左气道114并一直往下流入底部,被加热器115加热,再沿着中间气道113往上到顶部被循环风机112吸入,重新向右侧排出,重复循环运动。操作中控制新风口116的开度,小股适量新风从外进入内筒,沿螺旋板18上升并夹带着物料蒸发出来的水蒸汽从排气口110排出;而物料到达内筒17下部从出料口13排出。
图2本实用新型(第二例)的主剖结构图。
图中标号21—燃烧器22—出料口 23—外筒体24—多孔螺旋板25—激振器 26—外气道27—内筒 28—排气口 29—加料口210—热电偶 211—循环风机212—中间气道213—隔振弹簧 214—支架下面参阅图2作有关说明依次启动循环风机211、燃烧器21、与激振器25,尔后有控制地把物料从加料口29加入,物料在振动下徐徐向下跳跃运动,底部燃烧器21往上喷出的燃烧气体,由于负压把四周的气体吸入,混合气流沿着中间气道212往上流,被循环风机211吸入并向四周排出,尔后又沿着四周的外气道26往下到达底部,内筒27左边底部开有若干小孔,部分热气流进入小孔,并穿过螺旋板24进入上一层,或沿着螺旋板24盘旋上升,此过程中不断给物料对流加热,而螺旋板24底面的远红外涂料又对下面的物料进行辐射加热,夹带着水蒸汽的气体最后从内筒27顶部流出排气口28,而物料最终从内筒下部的排料口22排出。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三例)的主剖结构图图中标号说明31—循环风机32—外筒体33—加料口34—外气室 35—内筒 36—激振器
37—多孔螺旋板38—加热器 39—新风口310—排气口 311—隔振弹簧312—房梁313—出料口 314—中间气道315—热电偶下面参阅图3作有关说明依次启动循环风机31、加热器38与激振器36,尔后有控制地把物料从加料口33加入,物料在振动下,徐徐跳跃地沿螺旋板上升。底部的循环风机31吸入上面的热气流水平地四周排出,接着在外气室34里垂直上升,到达上部,部分热气流穿入内筒壁上开的小孔,进入内筒内,它们或是向下穿过多孔螺旋板38,或是沿螺旋板38盘旋向下,与上升的物料进行逆向对流换热,同时螺旋板38的底面对下面物料作远红外辐射加热。上述其余上升的气流到达顶部,汇集到中间气道314入口,气流被加热器38加热,并沿着中间气道314垂直向下,当到达中间气道314的下部时,与内筒35内壁上小孔穿出的被物料吸热过的气流相混合,再一起被循环风机31吸入,重新排出,反复循环。操作中不断吸入适量新风,同时排出湿气流;而被干燥的物料则从上部出料口313排出。
以上三例均能上、下进出料,这是其他干燥器所不能及的,使得物料边干燥边得到了搬运;再加上本机自备一套完备的热风循环系统,使之成为节能型的、机电一体化的一种新型干燥装置。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立式振动干燥机,其主要由外筒体、内筒、螺旋板、激振器、隔振器、加热器、(其亦可以是燃烧器)循环风机构成,其特征在于两个激振器分别安装在外筒体外侧的中部两对面,该激振器可以是电机偏心块、偏心连杆或电磁振动型式;又隔振弹簧可支承在外筒体的下方、或安置在中部的座架上或是悬挂在房梁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立式振动干燥机,其特征在于螺旋板是连续的,它可以是带夹层的螺旋板、亦可以是多孔螺旋板、而且螺旋板底面均涂上远红外涂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立式振动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机内存在一个热气流循环系统,它由循环风机、加热器、(或是燃烧器)中间气道、左、右气道(或是外气道)以及螺旋板夹层(或是多孔螺旋板)组成。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立式振动干燥机,其主要由外筒体、内筒、螺旋板、(其可以带夹层)激振器、隔板弹簧、加热器(亦可以是燃烧器)构成。在工作中物料能沿着螺旋板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运动,此过程中物料得到螺旋板的加热(包括面板的热传导与底板的远红外热辐射)以及热气流的逆向对流换热。其干燥效果甚佳,是一种节能型的机电一体化的干燥装置。
文档编号F26B15/00GK2370361SQ99225330
公开日2000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1999年1月7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7日
发明者郭有勤, 张鸿飞 申请人:张鸿飞, 郭有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