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导传热高效节能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1586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超导传热高效节能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导传热高效节能炉,主要用于民用取暖、农业温室、工业烘干等领域中。
现有民用采暖炉,普遍运用调整燃烧室体积及炉口结构来达到使炉体水套内水温升高,并进入散热器循环系统,以使室内温度升高而取暖的。由于水套内的水温度升高仅靠水套内壁吸热一种方式,而无任何其他的吸热装置,因此,现有的民用采暖炉不可避免的存在几个弱点1、水套内的水升温速度较慢。2、夜间封火后,由于燃烧室内煤炭的添入,使散热器系统内水的温度迅速下降,取暖效果不理想。3、为使室内温度高一些,必须使炉子处于长时间的充分燃烧状态,因此,燃煤量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研制一种克服上述缺点的新型超导传热高效节能炉,利用超导传热元件的特殊形状,既L型超导传热元件,并将其安装于合理的位置,使其达到1、点火时水循环系统升温速度快。2、晚间封火后散热器系统内的水保持较高温度。3、把煤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充分加以吸收利用,提高能源产值率及利用率。即一种结构合理、工艺简单的超导传热高效节能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采暖炉的结构主要由炉底盘、燃烧室、灰斗、炉箅、水套、封火盖、等元件组成,其特征在于燃烧室、水套、呈圆锥形,水套内壁中上部固接有呈L形状的超导传热元件并分别与燃烧室、水套相连通,在水套内壁炉口部位圆周均布固接有换热翅,憋火筒覆盖于换热翅上,憋火筒上设有调节盖。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燃烧室结构,由于采用圆锥型燃烧室,抽火好,易于煤的燃烧。憋火筒、调节盖、封火盖控制烟气流动速度及煤的燃烧速度,延长着火时间。超导传热元件固接在燃烧室中上部,由于超导传热元件处于真空状态,元件内的复合化学介质启动温度低,加热至45-50℃时既开始汽化,迅速升温传热,超导传热元件外型为L型,短端既吸热器部分暴露在燃烧室内,使燃烧室内增加了一套吸热系统,长端既散热器部分位于水套内,使水套内增加了一套散热系统。充分利用超导传热元件的特点,只要有煤燃烧,超导传热元件的吸热器部分充分吸收煤燃烧时释放出来的热能,超导传热元件的散热器部分将吸收的热能快速及时地传送到水套内的水中,使水套内的冷水迅速升温变成热水,进入循环系统。晚间封火后,由于超导传热元件的特殊形状及合理的安装位置,超导传热元件吸热器部分位于燃烧室内煤的燃烧带上,因此,传热元件依然可以持续地吸收和传送热能,使水套内的水维持较高的温度,既从根本上解决了夜间封火后温度下降快的问题。是一种热效率高,节能效果好的炉具。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超导传热元件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套结构及超导传热元件在水套中的位置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套结构俯视图
图1所示1、底盘;2、平垫圈;3、六方帽螺钉;4、灰斗;5、炉箅;6、保温材料;7、水套;8、自攻螺丝;9、超导传热元件;10、封火盖;11、调节盖;12、憋火筒;13、烟囱底座;14、平头螺钉;15、炉盘;16、大圈;17、小圈;18、炉盖;19、换热翅,20、外壳;21、燃烧室。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炉底盘15、燃烧室21、灰斗4、炉箅5、水套7、封火盖10等元件组成,其特征在于燃烧室21、水套7呈圆锥形,水套7内壁中上部固接有呈L形状的超导传热元件9并分别与燃烧室21、水套7相连通,在水套7内壁炉口部位圆周均布固接有换热翅19,憋火筒12覆盖于换热翅19上,憋火筒12上设有调节盖11。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超导传热元件9(图2),吸热部分位于燃烧室的中上部,散热部分位于水套7中(图3),这样,既相当于在炉体中增加了一套吸热及散热装置,使炉具具有(1)升温速度快,(2)夜间封火后水套内的水仍保持较高温度,(3)节约能源的特点。是一种超导传热节能炉。
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应用于民用取暖、农业温室取暖、工业烘干等领域。是一种适于推广应用的超导传热高效节能炉。
权利要求一种超导传热高效节能炉,主要由炉底盘(15)、燃烧室(21)、灰斗(4)、炉箅(5)、水套(7)、封火盖(10)等元件组成,其特征在于燃烧室(21)、水套(7)呈圆锥形,水套(7)内壁中上部固接有呈L形状的超导传热元件(9)并分别与燃烧室(21)、水套(7)相连通,在水套(7)内壁炉口部位圆周均布固接有换热翅(19),憋火筒(12)覆盖于换热翅(19)上,憋火筒(12)上设有调节盖(11)。
专利摘要一种超导传热高效节能炉,主要应用于民用取暖、农业温室、工业烘干等。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炉盘15、燃烧室21、灰斗4、炉箅5、水套7、封火盖10等元件组成,其特征在于燃烧室21、水套7呈圆锥形,超导传热元件9固接于水套7的中上部,换热翅19固接于水套7的上端,憋火筒位于水套顶端,调节盖位于憋火筒上。由于超导传热元件的特殊形状(L型)及合理的安装位置,使炉具具有(1)升温速度快、(2)夜间封火后水套内的水仍能保持较高温度、(3)节约能源的特点。
文档编号F24B1/183GK2392999SQ9925372
公开日2000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12日
发明者玉红, 田才, 安惠欣, 玉增全 申请人:玉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