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营燃柴炉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20025阅读:来源:国知局
,阻燃材6还可以采用石棉等其它具有隔热性能的材料。
[004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的送风装置4,包括涡轮风扇402和风扇安装座401 ;其中涡轮风扇402的转动轴线与燃烧筒2的轴线平行,更优选为重合设置;风扇安装座401固定在外筒8的底部,可通过螺栓固定,涡轮风扇402安装在风扇安装座401内。工作时,通过涡轮风扇402将外部空气抽送到空气绕流腔室内。涡轮风扇402可采用5V直流风扇,可以设置具有USB接口的线缆,这样可以通过便携的充电设备(如充电宝)进行供电,使用方便。使用时,将USB接口连接至电源即可工作,当然,也可以设置具有插头的线缆。
[0042]进一步地,送风装置4还包括设置在风扇安装座401上且位于涡轮风扇402的进风侧的过滤网403。过滤网403用于将外部的杂物阻挡在野营燃柴炉的外部,保护野营燃柴炉。过滤网403可以采用金属网或是由阻燃耐高温的材料制成的网。
[0043]如图2-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外筒8为三角弧形筒,即外筒8的横截面整体为三角形,且三个面为弧形面,三个棱边为弧形。三角弧形筒的三个弧形棱边上开设有散热孔802。这样设置的原因是,隔热筒7为圆筒结构,将外筒8设置成三角弧形筒可以在不增大外筒8体积的条件下增大外筒8与隔热筒7之间的空间,即增大散热腔室的容积,在三个弧形棱边上开设散热孔802后,可以使空气在容积更大的散热腔室中流通更加快速和充分,散热效果大大提高,从而使外筒8的温度降低,不会出现烫手的情况,方便搬运移动。
[0044]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火头罩I为三角锥弧形罩,其截面沿底部向顶部逐渐减小,三个面为弧形面,三个棱边为弧形过渡面。火头罩I的顶部的三个角处均安装有可向火头罩I内翻转收起且可向火头罩I外部翻转展开的两段式容器支撑架9,两段式容器支撑架9由支撑臂901和托臂902组成,支撑臂901与火头罩I转动连接,托臂902与支撑臂901转动连接,用于托接容器。
[0045]如图1-图3所示,两段式容器支撑架9有三种状态:第一种为图1所示的完全展开状态,即支撑臂901和托臂902均向火头罩I的外部展开,托臂902的承载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8°,第一种状态用于支撑底部直径较大的容器,以确保容器的稳固支撑。第二种为图2所示的半展开状态,即支撑臂901向外展开,而托臂902的端部指向火头罩I的中心,且托臂902处于水平位置,第二种状态用于支撑底部直径较小的容器。第三种如图3所示的收起状态,即支撑臂901和托臂902位于火头罩I内部,当不使用野营燃柴炉时,将其收起,可以减小野营燃柴炉的整体体积,便于运输。
[0046]当然,火头罩I上还可以安装其它类型的支撑架,比如,固定不可翻转的支撑架,只要能够支撑容器即可。
[0047]在本实施例中,火头罩I的侧面开设有填料口,可以在加热容器的过程中直接通过填料口向燃烧筒2中添加燃料,不需要拿起容器,操作更加方便。当然,也可以不设置填料口,而是从火头罩I的顶部填料。
[0048]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野营燃柴炉还包括翻转支脚3,翻转支脚3转动设置在外筒8的底部,用于撑起野营燃柴炉且可向外筒8的中心翻转收起。使用时,翻转支脚3沿外筒8底部的径向方向向外翻转,翻转支脚3与外筒8底部的夹角大于等于90°,通过翻转支脚3将野营燃柴炉支撑起来一定高度,这样,空气可以更顺畅地从野营燃柴炉的底部进入隔热筒7内。当不使用时,将翻转支脚3向外筒8的底部中心翻转,将翻转支脚3收起,减小野营燃柴炉的占用空间。同时,收起的翻转支脚3还可以用于容纳涡轮风扇402的线缆,使线缆不会暴露在外部,保护线缆,且方便运输。当然,也可以采用不可翻转的固定脚支架或者不设置脚支架。
[0049]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更加具体的野营燃柴炉,其中,燃烧筒2由炉膛口顶板201、锥形接头202和筒体203组成。筒体203直径为82mm,高度为81mm,其上距离底部12mm处开设有第二进风孔204 ;炉膛口顶板201沿径向逐渐向中心凹陷,方便燃料自行滑落至燃烧筒2内,其大端直径为93mm,炉膛口直径为58.5mm ;锥形接头202为锥形结构,其大端口与筒体203连接,小端口与炉膛口顶板201的炉膛口连接,锥形接头202的表面开设有两圈第二进风孔204,每圈18个,第二进风孔204的直径为3.2mm。外筒8为三角弧形筒,由六段圆弧面构成,长弧面的半径为131.72mm,弧边周长为92.6mm,短弧面半径26.72mm,弧边周长为34.75mm ;三块面板上部设五圈直径为3.2mm的第一进风孔801,下部设三圈直径为3.2mm的第一进风孔801,第一进风孔801起到通风散热和减少自上往下热传递的作用,三个弧形棱边处布满直径为2mm的散热孔802,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隔热筒7与燃烧筒2之间的间距为5.7mm,隔热筒7与外筒8之间最近的间距为6.25mm。
[0050]当然,以上数据只是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可以改变各部分的尺寸,并不局限于上述所列举的数值。
[0051]本发明中的野营燃柴炉的燃料可以是树枝、树叶、枯草、树皮、树根、坚果壳、灌木、牛粪、秸杆、废纸板等。适用于家庭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户外野营使用,燃烧高效节能且无烟,点火快捷。先添加燃料,然后从炉口上方点火,燃烧方式为自上而下燃烧。温度达1100°c以上。通过多次实际的燃烧测试,180克木材或者生物颗粒可以持续燃烧15分钟,足够做好一餐饭。
[0052]本发明中的野营燃柴炉的燃烧方式为复合式燃烧,即包含直接燃烧、高温干馏气化、空气预热和混氧燃烧;具体地,送风装置4鼓风供氧,通过位于送风装置4的出风口侧的锥形送风口送入环形的空气绕流腔室中,空气被加热,并从燃烧筒2四周的第二进风孔204进入燃烧筒2内,氧气与燃料直接接触燃烧,产生的高温将燃料干馏气化,产生木煤气,木煤气与氧气混合燃烧,从而极大地减少了烟雾的产生,实现了高效燃烧。
[0053]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54]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野营燃柴炉,包括火头罩(1)、外筒⑶和燃烧筒⑵;所述外筒⑶和所述燃烧筒(2)的顶部密封连接,所述火头罩(I)罩固在所述外筒(8)的顶部;所述外筒(8)的筒壁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孔(801),所述燃烧筒(2)的筒壁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孔(204);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热筒(7),所述隔热筒(7)位于所述外筒(8)和所述燃烧筒(2)之间,所述隔热筒(7)的顶部与所述燃烧筒(2)的顶部密封连接,所述隔热筒(7)与所述外筒(8)之间形成上端和下端均封闭的散热腔室,所述隔热筒(7)与所述燃烧筒(2)之间形成空气绕流腔室; 送风装置(4),固定在所述外筒(8)的底部且与所述空气绕流腔室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营燃柴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隔热筒(7)内部且位于所述燃烧筒(2)和所述送风装置(4)之间的导风锥组件(5),用于将从所述送风装置(4)中出来的风导向所述空气绕流腔室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野营燃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锥组件(5)包括: 导风锥固定架(502),安装在所述隔热筒(7)的底板上; 导风锥(501),为圆锥板结构,固定在所述导风锥固定架(502)上,且所述导风锥(501)的边缘靠近所述燃烧筒(2)的底部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野营燃柴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充在所述导风锥(501)和所述燃烧筒(2)底部之间的阻热材(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野营燃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热材(6)为硅酸铝纤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野营燃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4)包括: 涡轮风扇(402),其转动轴线与所述燃烧筒(2)的轴线平行; 风扇安装座(401),固定在所述外筒(8)的底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野营燃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风扇安装座(401)上且位于所述涡轮风扇(402)的进风侧的过滤网(40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营燃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8)为三角弧形筒,所述三角弧形筒的三个弧形棱边上开设有散热孔(802)。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野营燃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火头罩(I)为三角锥弧形罩,其顶部的三个角处均安装有可向所述火头罩(I)内翻转收起且可向所述火头罩(I)外部翻转展开的两段式容器支撑架(9)。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野营燃柴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筒(8)的底部的用于撑起所述野营燃柴炉的且可向所述外筒(8)的中心翻转收起的翻转支脚(3)。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野营燃柴炉,包括火头罩、外筒、燃烧筒、隔热筒和送风装置;隔热筒位于外筒和燃烧筒之间,隔热筒的顶部与燃烧筒的顶部密封连接,隔热筒与燃烧筒之间形成空气绕流腔室;送风装置,固定在外筒的底部且与空气绕流腔室连通。本野营燃柴炉中,在外筒和燃烧筒内增加了隔热筒,隔热筒与燃烧筒之间形成空气绕流腔室,在外筒底部设置有与空气绕流腔室连通的送风装置。使用时,通过送风装置向空气绕流腔室中送风,由于隔热筒与燃烧筒的顶部封闭,则进入空气绕流腔室中的空气的压力增大,从而使进入燃烧筒内的空气量增大,不管在何种使用环境下,都可以为燃料的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燃烧充分,则不会产生大量黑烟,保证加热温度。
【IPC分类】F24B1/19, F24B1/191
【公开号】CN104896523
【申请号】CN201510336992
【发明人】彭继东, 黄晓斌
【申请人】成都乐马多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