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用散热片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692979阅读:来源:国知局
百叶板23的冲切角度Θ为32°。
[0068]再者,图10的纵轴表示将百叶板间距PL为0.3mm的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的最大值设为100%时的各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比。此外,图10中的虚线表示t/PL为0.03的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
[0069]在图10中,黑圆点符号表示百叶板间距PL不同的各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的最大值,单点划线为穿过黑圆点符号的图形曲线。此外,在图10中,黑三角符号表示t/PL为0.03的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的最大值。
[0070]如上所述,通过将t/PL设为0.1左右,使得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的最大值(以下,也称为散热片传热性能最大值)变得最大,而如图10所示,通过将t/PL设为0.035以上0.29以下,可确保散热片传热性能最大值的95%以上的传热性能。也就是说,通过将t/PL设为
0.035以上0.29以下,可充分获得通过百叶板间距PL的微细化而得到的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提尚效果。
[0071]然后,将本实施方式的加热芯体中的百叶板间距PL与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的关系示于图11。此时,加热芯体中的散热片2的板厚t为0.03mm,除此以外,与图10的条件相同。再者,图11的纵轴表示将百叶板间距PL为0.3mm的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设为100 %时的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比。
[0072]如图11所示,通过使百叶板间距PL大于0.09mm且小于0.62mm,可确保散热片传热性能最大值的95%以上的传热性能。
[0073]然后,将本实施方式的加热芯体中的散热片2的板厚t与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的关系示于图12。此时,加热芯体中的百叶板间距PL为0.3mm,除此以外,与图10的条件相同。再者,图12的纵轴表示将板厚t为0.03mm的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设为100%时的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比。
[0074]如图12所示,通过使散热片2的板厚t大于0.006_小于0.05_,可确保散热片传热性能最大值的95%以上的传热性能。再者,更优选为使散热片2的板厚t大于0.006mm小于0.(Mmm0
[0075]然后,将本实施方式的加热芯体中的散热片高度Hf与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的关系示于图13。此时,加热芯体中的百叶板间距PL为0.3mm,且散热片2的板厚t为0.03mm,除此以夕卜,与图10的条件相同。再者,图13的纵轴表示将散热片高度Hf为3mm的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设为100%时的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比。
[0076]如图13所示,通过使散热片高度Hf大于1.4mm小于6.5mm,可确保散热片传热性能最大值的95%以上的传热性能。
[0077]然后,将本实施方式的加热芯体中的百叶板23的冲切角度Θ与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的关系示于图14。此时,加热芯体中的百叶板间距PL为0.3mm,且散热片2的板厚t为0.03mm,除此以外,与图10的条件相同。再者,图14的纵轴表示将百叶板23的冲切角度Θ为32°的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设为100%时的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比。
[0078]如图14所示,通过使百叶板23的冲切角度Θ大于22.5°小于43.5°,可确保散热片传热性能最大值的95%以上的传热性能。
[0079]如以上所说明,通过使散热片2的平面部21的板厚t以及百叶板间距PL处于0.035
<t/PL < 0.29的范围内,可充分获得通过百叶板间距PL的微细化而得到的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提高效果。因此,可提高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
[0080] 此外,更理想为使散热片2的平面部21的板厚t以及百叶板间距PL处于0.035 <t/PL < 0.17的范围内。此时,如图10所示,通过使百叶板间距PL大于0.3mm且小于0.62mm,可进一步提高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
[0081 ](第2实施方式)
[0082]接着,根据图15?图18,对本揭示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比,本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将本揭示的换热器用散热片应用于在对水冷式内燃机进行冷却后的冷却水与空气之间进行换热的散热器上所搭载的散热片。
[0083]将本实施方式的散热器中的百叶板间距PL与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的关系示于图
15。此时,散热器的大小为长313mm、高400mm、宽16mm,通过散热器的空气的风速为4m/s,空气温度为20°C,冷却水温度为80°C。此外,散热片高度Hf为3mm,散热片2的板厚t为0.03mm,百叶板23的冲切角度Θ为32°。再者,图15的纵轴表示将百叶板间距PL为0.3mm的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设为100%时的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比。
[0084]如图15所示,通过使百叶板间距PL大于0.09mm小于0.62mm,可确保散热片传热性能最大值的95%以上的传热性能。
[0085]然后,将本实施方式的散热器中的散热片2的板厚t与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的关系示于图16。此时,散热器中的百叶板间距PL为0.3mm,除此以外,与图15的条件相同。再者,图16的纵轴表示将板厚t为0.03mm的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设为100%时的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比。
[0086]如图16所示,通过使散热片2的板厚t大于0.006mm小于0.05mm,可确保散热片传热性能最大值的95%以上的传热性能。
[0087]然后,将本实施方式的散热器中的散热片高度Hf与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的关系示于图17。此时,散热器中的百叶板间距PL为0.3mm,且散热片2的板厚t为0.03mm,除此以外,与图15的条件相同。再者,图17的纵轴表示将散热片高度Hf为3mm的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设为100%时的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比。
[0088]如图17所示,通过使散热片高度Hf大于1.4mm小于6.5mm,可确保散热片传热性能最大值的95%以上的传热性能。
[0089]然后,将本实施方式的散热器中的百叶板23的冲切角度Θ与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的关系示于图18。此时,散热器中的百叶板间距PL为0.3mm,且散热片2的板厚t为0.03mm,除此以外,与图15的条件相同。再者,图14的纵轴表示将百叶板23的冲切角度Θ为32°的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设为100%时的散热片2的传热性能比。
[0090]如图18所示,通过使百叶板23的冲切角度Θ大于22.5°小于43.5°,可确保散热片传热性能最大值的95%以上的传热性能。
[0091]如以上所说明,在采用散热器上所搭载的散热片作为本揭示的交换器用散热片的情况下,也可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0092](第3实施方式)
[0093]接着,根据图19,对本揭示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比,本第3实施方式的百叶板23的形状不一样。
[0094]如图19所示,散热片2的平面部21上所形成的所有百叶板23的垂直于该平面部21且平行于空气流动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如下形状:相当于长方形中的2个角部的部位形成为圆弧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百叶板23的垂直于平面部21且平行于空气流动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如下形状:相当于长方形中的4个角部中处于对角线上的2个角部的部位形成为圆弧状,且剩余2个角部形成为直角。
[0095]更详细而言,在属于上游百叶板群的百叶板23中,在垂直于平面部21且平行于空气流动方向的截面上,长方形中的空气流上游侧的2个角部231、232(纸面上侧的2个角部)中靠近转向部26—侧的角部232形成为圆弧状。此外,在属于上游百叶板群的百叶板23中,在垂直于平面部21且平行于空气流动方向的截面上,长方形中的空气流下游侧的2个角部233、234(纸面下侧的2个角部)中远离转向部26—侧的角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