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23406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空气调节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紧凑的空气调节器。该空气调节器包括:吸入本体,形成有空气吸入口,热交换器,使从空气吸入口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一对送风排出单元,使与热交换器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通过并排出;送风排出单元包括:排出本体,相隔开形成有空气流入口和空气排出口,并且在所述空气流入口和空气排出口之间形成有排出通道,旋转机构,使排出本体以垂直中心轴为中心旋转,横流风扇,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位于排出通道,沿着上下方向纵长地配置于所述排出通道,风扇电机,具有用于使横流风扇旋转的垂直旋转轴;本发明与横流风扇设置于排出本体和热交换器之间的情况相比,具有能够实现紧凑且内部的空间利用度高的优点。
【专利说明】
空气调节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器,尤其涉及用于排出空气的排出本体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的空气调节器。
【背景技术】
[0002]通常,空气调节器通过空气吸入口吸入空气来改变温度或湿度或洁净度等之后通过空气排出口向室内排出,从而将室内营造成舒适的环境。
[0003]空气调节器可形成有用于向外部排出空气的空气排出口,在空气调节器的内部可设置有能够改变空气的温度或湿度或洁净度的热交换器或过滤器等的空气调节单元,可设置有用于使空气流动的送风装置。
[0004]空气调节器可包括形成有空气排出口的排出本体。在排出本体上可配置有能够决定空气的排出方向的叶片,并且该叶片能够旋转。
[0005]作为排出本体的一例,能够以固定位置的方式配置在空气调节器的上部,在固定位置的状态下,向室内排出进行了调节的空气。
[0006]作为排出本体的其它例,可以以能够升降的方式配置在空气调节器的上部,在上升的位置上向室内排出进行了调节的空气,下降至空气调节器的内侧来进行保管。
[0007]另外,作为排出本体的另外的其它例,可以以能够向左右旋转的方式配置在空气调节器的上部,在空气调节器的上部进行旋转动作来在排出本体的周边形成左右立体气流。
[0008]KR10-1346834 BI (2014年01月02日公告)中公开了如下空气调节器,S卩,排出隔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位于主体上部,在主体的内部配置有送风机和热交换器,但是这样的空气调节器存在如下问题,即,主体内部的结构复杂,主体难以实现紧凑。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紧凑的空气调节器。
[0010]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包括:吸入本体,形成有空气吸入口,热交换器,使从所述空气吸入口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一对送风排出单元,使与所述热交换器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通过并排出;所述一对送风排出单元分别包括:排出本体,相隔开形成有空气流入口和空气排出口,并且在所述空气流入口和空气排出口之间形成有排出通道,旋转机构,使所述排出本体以垂直中心轴为中心旋转,横流风扇,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位于所述排出通道,沿着上下方向纵长地配置于所述排出通道,风扇电机,具有用于使所述横流风扇旋转的垂直旋转轴。
[0011]所述排出本体可包括:中空圆筒体,在上下方向上长,而且沿着上下方向纵长地设置有空气流入口以及空气排出口 ;上板,堵塞所述中空圆筒体的上方;下板,堵塞所述中空圆筒体的下方。
[0012]所述风扇电机可安装于所述上板和下板中的一个。
[0013]所述排出本体可还包括:稳定器,以朝向所述横流风扇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中空圆筒体的内部;内部引导件,在圆周方向上长长地沿着所述中空圆筒体的内周配置,该内部引导件的一部分与所述稳定器相向。
[0014]所述风扇电机可安装于所述排出本体。
[0015]在所述排出本体可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风扇电机的风扇电机容置部。
[0016]所述空气调节器可还包括排出本体支架,该排出本体支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排出本体;所述风扇电机可安装于所述排出本体支架。
[0017]在所述排出本体可形成有用于使所述垂直旋转轴贯通的旋转轴贯通孔。
[0018]所述空气调节器可包括控制部,该控制部以使所述排出本体的转速和所述横流风扇的转速不同的方式,控制所述旋转机构和风扇电机。
[0019]在所述排出本体可形成有轴支撑部,该轴支撑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所述横流风扇上形成的支撑轴。
[0020]所述空气调节器可包括:下支架,所述排出本体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该下支架;上支架,覆盖所述排出本体的上表面。
[0021]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可在上下方向上相隔开。
[0022]所述风扇电机可设置于所述下支架和上支架中的某一个;所述排出本体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所述下支架和上支架中的另一个连接。
[0023]所述热交换器的后表面可与所述吸入本体相向,前表面可与所述一对送风排出单元相向。
[0024]所述空气调节器可还包括用于形成空气调节器的左侧面外观的左侧板、用于形成空气调节器的右侧面外观的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可堵塞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一对送风排出单元之间。
[0025]所述一对送风排出单元可包括:左侧送风排出单元,位于左侧;右侧送风排出单元,以与所述左侧送风排出单元相隔开的方式位于所述左侧送风排出单元的右侧。
[0026]所述空气调节器可包括控制部,该控制部以使所述左侧送风排出单元的空气排出口和所述右侧送风排出单元的空气排出口朝向不同的方向的方式,控制所述左侧送风排出单元的旋转机构和所述右侧送风排出单元的旋转机构。
[0027]所述空气调节器可包括控制部,该控制部以使所述左侧送风排出单元的排出本体和所述右侧送风排出单元的排出本体以不同的转速旋转的方式,控制所述左侧送风排出单元的旋转机构和所述右侧送风排出单元的旋转机构。
[0028]所述空气调节器可包括控制部,该控制部以使所述左侧送风排出单元的横流风扇的风量和所述右侧送风排出单元的横流风扇的风量不同的方式,将所述左侧送风排出单元的风扇电机和所述右侧送风排出单元的风扇电机控制为不同的送风模式。
[0029]本发明与横流风扇设置于排出本体和热交换器之间的情况相比,具有能够实现紧凑且排出本体和热交换器之间的空间利用度高的优点。
[0030]另外,在使排出本体分离时,可使横流风扇与排出本体一起分离,从而具有横流风扇以及风扇电机的服务容易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31]可通过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特征以及优点,在所述附图中,
[0032]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横向剖视图,
[0033]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主视图,
[0034]图3是沿着图2所示的A-A线剖切的剖视图,
[0035]图4是沿着图2所示的B-B线剖切的剖视图,
[0036]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控制框图,
[0037]图6是图1所示的左侧送风排出单元和右侧送风排出单元的排出方向不同时的横向剖视图,
[0038]图7是图1所示的左侧送风排出单元和右侧送风排出单元的转速不同时的横向剖视图,
[0039]图8是图1所示的左侧送风排出单元和右侧送风排出单元的风量不同时的横向剖视图,
[0040]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左侧送风排出单元的纵向剖视图,
[0041]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右侧送风排出单元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参照附图,对于能够具体实现所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0043]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横向剖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主视图,图3是沿着图2的A-A线剖切的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2的B-B线剖切的剖视图。
[0044]空气调节器可包括:吸入本体2,形成有空气吸入口 I ;热交换器4,对从空气吸入口 I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一对送风排出单元6、8,使与热交换器4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通过并排出。
[0045]吸入本体2可位于与一对送风排出单元6、8 —侧相反的一侧,以使通过一对送风排出单元6、8排出的空气不向室内扩散而再次被空气吸入口 I吸入的现象发生得最少。吸入本体2可位于空气调节器的后方部,一对送风排出单元6、8可吸入吸入本体2的后方的空气来使其通过热交换器4。
[0046]吸入本体2可设置有净化单元3,该净化单元3对从空气吸入口 I吸入的空气进行净化。净化单元3可包括用于对空气中的异物进行过滤的过滤器,可包括用于对空气中的异物进行放电来进行集尘的静电除尘器,可包括用于在空气中产生离子的离子发生器。
[0047]热交换器4可位于空气吸入口 I的空气流动方向上的下游,可位于一对送风排出单元6、8的空气流动方向上的上游。在空气流动方向上,热交换器4可位于空气吸入口 I和一对送风排出单元6、8之间。
[0048]热交换器4可以以位于吸入本体2的前方的方式设置,室内中通过吸入本体2的空气可通过热交换器4来被一对送风排出单元6、8中的至少一个吸引。热交换器4可垂直地设置于空气调节器内部。热交换器4的后表面可与吸入本体2相向,前表面可与一对送风排出单元6、8相向。
[0049]空气调节器可包括用于形成外观的外壳20。外壳20可包括基座21。外壳20可包括吸入本体2。吸入本体2可配置在空气调节器的整个背面上。外壳20可包括用于放置吸入本体2的后面板22。后面板22可配置于基座21的后方部上侧,来形成空气调节器的背面下部外观,吸入本体2可配置于后面板22的上部来形成空气调节器的背面上部外观。
[0050]外壳20可还包括用于形成空气调节器的前方下部外观的前面板23。前面板23可配置于基座21的前方部上侧。外壳20可还包括位于一对送风排出单元6、8之间的划分壁
26。划分壁26可沿着上下方向纵长地配置在一对送风排出单元6、8之间。划分壁26的左侧面可与一对送风排出单元6、8中某一个的一部分相向,右侧面可与一对送风排出单元6、8中的另一个的一部分相向。
[0051]外壳20可包括:左侧板27,形成空气调节器的左侧面外观;右侧板28,形成空气调节器的右侧面外观。左侧板27和右侧板28可在左右方向上相隔开,热交换器4可配置在左侧板27和右侧板28之间。左侧板27和右侧板28可堵塞热交换器4和一对送风排出单元6、8之间。
[0052]在空气调节器的内部进行了调节的空气可通过一对送风排出单元6、8中的至少一个向外部排出。
[0053]就一对送风排出单元6、8而言,可从空气吸入口 I吸入外部的空气来使其通过热交换器4之后吸引至送风排出单元6、8,通过送风排出单元6、8将吸引的空气向外部排出。
[0054]—对送风排出单元6、8可包括: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位于左侧;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位于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的右侧。
[0055]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和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可分别沿着上下方向纵长地形成,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在外壳20上。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和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可彼此独立地旋转。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和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可向设置有空气调节器的室内的相互不同的区域排出进行了调节的空气。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和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可分别以垂直中心轴为中心向左右方向旋转。
[0056]在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和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中的某一个向室内的左侧区域排出进行了调节的空气时,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和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中的另一个可向室内的右侧区域排出进行了调节的空气。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和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可都向空气调节器的前方排出空气。
[0057]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和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可位于空气调节器的上部。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和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可以以在左右方向上相隔开的方式配置。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和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的位置可不同,而结构可相同,下面,对于共同的说明,称为送风排出单元6、8来进行说明,在进行区分来说明的情况下,称为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和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来进行说明。
[0058]—对送风排出单元6、8可分别包括排出本体40,该排出本体40形成有空气流入口36和空气排出口 38,且空气流入口 36和空气排出口 38隔开,在空气流入口 36和空气排出口 38之间形成有排出通道D。送风排出单元6、8可包括旋转机构50,该旋转机构50使排出本体40以垂直中心轴为中心旋转。送风排出单元6、8可包括横流风扇60,该横流风扇6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位于排出通道D,沿着上下方向纵长地配置在排出通道P上。送风排出单元6、8可包括风扇电机70,该风扇电机70具有用于使横流风扇60旋转的垂直旋转轴72。一对送风排出单元6、8可还分别包括对通过排出本体40引导的空气的风向进行调节的排出叶片39。
[0059]对于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的排出本体40和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的排出本体40的共同的结构,称为排出本体40来进行说明,在进行区分来说明的情况下,将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的排出本体40称为第一排出本体40A来进行说明,将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的排出本体40称为第二排出本体40B来进行说明。
[0060]排出本体40可包括:中空圆筒体41,在上下方向上长,而且沿着上下方向纵长地设置有空气流入口 36以及空气排出口 38 ;上板42,堵塞中空圆筒体41的上方;下板44,堵塞中空圆筒体41的下方。
[0061]排出本体40可还包括朝向横流风扇60设置在中空圆筒体41的内部的稳定器(stabilizer) 46’。排出本体40可还包括内部引导件48,该内部引导件48在圆周方向上长长地沿着中空圆筒体41的内周配置,且该内部引导件48的一部分与稳定器46’相向。
[0062]排出本体40可形成有用于使垂直旋转轴72贯通的旋转轴贯通孔45。旋转轴贯通孔45可以以沿着上下方向贯通的方式形成在排出本体40的上板42和下板44中的某一个上。
[0063]排出本体40可形成有轴支撑部46,该轴支撑部4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横流风扇60上形成的支撑轴。
[0064]在旋转轴贯通孔45形成于上板42的情况下,轴支撑部46可形成于下板44,在旋转轴贯通孔45形成于下板44的情况下,轴支撑部46可形成于上板42。
[0065]第一排出本体40A可沿着上下方向纵长地配置在空气调节器的左侧上部,在第一排出本体40A的内部可沿着上下方向纵长地形成有排出通道D。第二排出本体40B可沿着上下方向纵长地配置在空气调节器的右侧上部,在第二排出本体40B的内部可沿着上下方向纵长地形成有排出通道D。第一排出本体40A可向第一排出本体40A的左侧方向、第一排出本体40A的前方方向、第一排出本体40A的前方左侧倾斜方向排出空气。第二排出本体40B可向第二排出本体40B的右侧方向、第二排出本体40B的前方方向、第二排出本体40B的前方右侧倾斜方向排出空气。
[0066]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的旋转机构50可使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以第一垂直中心轴P为中心旋转。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的旋转机构50可使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以第二垂直中心轴Q为中心旋转。第一垂直中心轴P和第二垂直中心轴Q可分别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可彼此平行。
[0067]对于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的旋转机构50和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的旋转机构50的共同的结构,称为旋转机构50来进行说明,在进行区分来说明的情况下,将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的旋转机构50称为第一旋转机构50A来进行说明,将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的旋转机构50称为第二旋转机构50B来进行说明。
[0068]旋转机构50可包括:电机53 ;驱动齿轮54,与电机53的旋转轴连接;从动齿轮55,形成在送风排出单元6、8上,与驱动齿轮54啮合。
[0069]电机53可设置在空气调节器上,可以是用于使送风排出单元6、8旋转的驱动源。电机53可以以旋转轴朝上突出的方式设置。电机53可设置在外壳20上。电机53可设置在后盖24和上板25中的一个上。第一旋转机构50A的电机53和第二旋转机构50B的电机53可以以相同的角度或者速度驱动,可以以不同的角度或者速度被控制。
[0070]驱动齿轮54可被传递电机53的驱动力来传递至从动齿轮55,可位于电机53和从动齿轮55之间,在驱动电机53时,可使从动齿轮55旋转。
[0071]从动齿轮55可分别形成在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和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上,在驱动电机53时,从动齿轮55可通过驱动齿轮54旋转而使送风排出单元6、8旋转。第一旋转机构50A的从动齿轮55可形成在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的排出本体40上,第二旋转机构50B的从动齿轮35可形成在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的排出本体40上。
[0072]对于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的横流风扇60和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的横流风扇60的共同的结构,称为横流风扇60来进行说明,在进行区分来说明的情况下,将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的横流风扇60称为第一横流风扇60A来进行说明,将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的横流风扇60称为第二横流风扇60B来进行说明。
[0073]在横流风扇60中,在上部形成有上部轴61,下部形成有下部轴62,该横流风扇60可以以垂直中心轴为中心旋转来使空气流动。横流风扇60的上部轴61和下部轴62中的某一个可以是与风扇电机70的垂直旋转轴72连接的驱动轴,上部轴61和下部轴62中的另一个可以成为支撑轴,该支撑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形成于排出本体40的轴支撑部46上。
[0074]第一横流风扇60A和第二横流风扇60B可彼此平行。第一横流风扇60A可以以用于连接第一横流风扇60A的上部轴61以及下部轴62的第一横流风扇中心轴R为中心旋转。第一横流风扇中心轴R可与第一垂直中心轴P不一致。第二横流风扇60B可以以用于连接第二横流风扇60B的上部轴61和下部轴62的第二横流风扇中心轴S为中心旋转。第二横流风扇中心轴S可与第二垂直中心轴Q不一致。
[0075]对于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的风扇电机70和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的风扇电机70的共同的结构,称为风扇电机70来进行说明,在进行区分来说明的情况下,将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的风扇电机70称为第一风扇电机70A来进行说明,将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的风扇电机70称为第二风扇电机70B来进行说明。
[0076]风扇电机70可以以使垂直旋转轴72沿着上下方向配置的方式设置。风扇电机70可设置在排出本体40的上侧,来从排出本体40的上侧使排出本体40旋转,风扇电机70也可设置在排出本体40的下侧,来从排出本体40的下侧使排出本体40旋转。
[0077]在第一风扇电机70A和第二风扇电机70B中的某一个位于第一排出本体40A和第二排出本体40B中的某一个的上侧时,第一风扇电机70A和第二风扇电机70B中的另一个可位于第一排出本体40A和第二排出本体40B中的另一个的下侧。例如,在第一风扇电机70A设置于第一排出本体40A的上侧的情况下,第二风扇电机70B可设置于第二排出本体40B的下侧,也可以是相反的情况。
[0078]空气调节器可还包括排出本体支架80、90,该排出本体支架80、9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排出本体40。风扇电机70可安装在排出本体支架80、90上。
[0079]排出本体支架80、90可包括下支架80,排出本体4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该下支架80上。下支架80可同时支撑第一排出本体40A和第二排出本体40B。下支架80可水平地配置在外壳20上,可承受第一排出本体40A的负荷和第二排出本体40B的负荷。下支架8可构成外壳20的一部分,可配置在后面板22和前面板23之间。在下支架80上可设置有旋转机构50的电机53,在下支架80上可形成有用于设置旋转机构50的电机53的电机设置部82。
[0080]排出本体支架80、90可包括用于覆盖排出本体40的上表面的上支架90。上支架90可以是用于保护排出本体40的上表面且形成空气调节器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外观的顶盖。上支架90可水平地配置在外壳20上,可支撑第一排出本体40A以及第二排出本体40B以使第一排出本体40A以及第二排出本体40B能够旋转。上支架90和下支架80可在上下方向上相隔开,可以以与排出本体40的高度相同或者稍大于排出本体40的高度的间隔隔开。
[0081]风扇电机70可设置在下支架80和上支架90中的某一个上,排出本体40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下支架80和上支架90中的另一个连接。
[0082]在第一风扇电机70A和第二风扇电机70B中的某一个安装在下支架80上时,第一风扇电机70A和第二风扇电机70B中的另一个可安装在上支架90上。
[0083]在下支架80上安装有第一风扇电机70A的情况下,第一排出本体40A的上部可与上支架90连接,并且该第一排出本体40A能够旋转。在该情况下,第二风扇电机70B可安装在上支架90上,第二排出本体40B的下部可与下支架80连接,并且该第二排出本体40B能够旋转。
[0084]相反,在下支架80上安装有第二风扇电机70B的情况下,第二排出本体40B的上部可与上支架90连接,并且该第二排出本体40B能够旋转。在该情况下,第一风扇电机70A可安装在上支架90上,第一排出本体40A可与下支架80连接,并且该第一排出本体40A能够旋转。
[0085]参照图3说明,在下支架80上安装有第一风扇电机70A的情况下,第一排出本体40A的上部可与上支架90连接,并且该第一排出本体40A能够旋转。在下支架80上可形成有用于安装第一电机70A的电机安装部84,第一电机70A插入并安装在电机安装部84上,从而可被电机安装部84保护。在该情况下,第一电机70A的负荷可作用于下支架80上。并且,上支架90可与第一排出本体40A连接,并且该第一排出本体40A能够旋转。在上支架90上可形成有支撑槽94,该支撑槽9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第一排出本体40A的上部形成的轴支撑部46。
[0086]参照图4说明,在上支架90上安装有第二风扇电机70B的情况下,第二排出本体40B的下部可与下支架80连接,并且该第二排出本体40B能够旋转。在上支架90上可形成有用于安装第二电机70B的电机安装部96,第二电机70B插入并安装在电机安装部96上,从而可被电机安装部96保护。在该情况下,第二电机70B的负荷可作用于上支架90上。并且,下支架80可与第二排出本体40B连接,并且该第二排出本体40B能够旋转。在下支架80上可形成有支撑槽86,该支撑槽8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第二排出本体40B的下部形成的轴支撑部46。
[0087]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控制框图。图6是图1所示的左侧送风排出单元和右侧送风排出单元的排出方向不同时的横向剖视图,图7是图1所示的左侧送风排出单元和右侧送风排出单元的转速不同时的横向剖视图,图8是图1所示的左侧送风排出单元和右侧送风排出单元的风量不同时的横向剖视图。
[0088]空气调节器可还包括用于控制旋转机构50和风扇电机70的控制部100。控制部100可以以不同的控制方式控制第一旋转机构50A的电机53和第二旋转机构50B的电机54。控制部100可以以不同的送风模式控制第一风扇电机70A和第二风扇电机70B。
[0089]空气调节器可还包括用于从外部输入指令的输入部102。控制部100可通过输入部102的输入控制旋转机构50和风扇电机70。输入部102可包括用于输入一对送风排出单元6、8的排出模式的排出模式输入部。排出模式输入部可单独地输入一对送风排出单元
6、8的排出模式。输入部102可包括用于输入一对送风排出单元6、8的送风模式的送风模式输入部。送风模式输入部可分别单独地输入一对送风排出单兀6、8的送风模式。
[0090]控制部100可以以使排出本体40的转速和横流风扇60的转速不同的方式控制旋转机构50和风扇电机70。控制部100可以以使横流风扇60的转速大于排出本体40的转速的方式控制旋转机构50和风扇电机70。控制部100可将第一旋转机构50的电机53和第一风扇电机70A控制为不同的速度,可以以使第一风扇电机70A的速度大于第一旋转机构50的电机53的速度的方式进行控制。
[0091]如图6所示,控制部100可以以使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的空气排出口 38和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的空气排出口 38朝向不同的方向的方式,控制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的旋转机构50和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的旋转机构50。作为一例,控制部100可以以使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的空气排出口 38朝向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的前方左侧的倾斜方向排出空气的方式,控制第一旋转机构50A,此时,可以以使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的空气排出口 38朝向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的前方方向排出空气的方式,控制第二旋转机构50B。
[0092]控制部100可以以在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的空气排出口 38朝向左侧方向排出空气时,使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的空气排出口 38朝向右侧方向、前方右侧方向、前方方向这三个方向中的某一个方向排出空气的方式,控制旋转机构50。控制部100可以以在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的空气排出口 38朝向前方左侧方向排出空气时,使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的空气排出口 38朝向右侧方向、前方右侧方向、前方方向这三个方向中的某一个方向排出空气的方式,控制旋转机构50。控制部100可以以在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的空气排出口 38朝向前方方向排出空气时,使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的空气排出口 38朝向右侧方向、前方右侧方向、前方方向这三个方向中的某一个方向排出空气的方式控制旋转机构50。
[0093]控制部100可以以在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不进行左右旋转而固定排出方向时,使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进行左右旋转的方式,控制旋转机构50,相反,可以以使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进行左右旋转而使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的排出方向固定的方式,控制旋转机构50。
[0094]如图7所示,控制部100可以以使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的排出本体40和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的排出本体40以不同的转速旋转的方式,控制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的旋转机构和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的旋转机构。控制部100可使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和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都进行左右旋转,此时,可使其中一个的转速大于另一个的转速。作为一例,在使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以第一转速Vl旋转时,可使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以大于第一转速Vl的第二转速V2旋转。
[0095]如图8所示,控制部可以以使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的横流风扇和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的横流风扇的风量不同的方式,将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的风扇电机和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的风扇电机控制为不同的送风模式。作为一例,控制部100可在将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的风扇电机控制为强风模式时,将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的风扇电机控制为弱风模式,在该情况下,空气调节器向室内的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中的左侧区域排出更多的冷气,室内的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被调节为不同的温度。
[0096]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左侧送风排出单元的纵向剖视图,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右侧送风排出单元的纵向剖视图。
[0097]在本实施例中,风扇电机70’可安装于排出本体40’,风扇电机70’可安装于排出本体40’的上板42和下板44中的一个,除了风扇电机70’安装于排出本体40’之外的其它结构以及作用均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相同或类似,因此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0098]在排出本体40’上可形成有用于容置风扇电机70’的风扇电机容置部。风扇电机容置部可以以包围风扇电机70’的周面的方式形成。
[0099]参照图9说明,作为左侧送风排出单元6的风扇电机70’的第一风扇电机70A’可安装于第一排出本体40A’,来在第一排出本体40A’旋转时与第一排出本体40A’一起旋转,第一风扇电机70A’的负荷可作用于第一排出本体40A’。
[0100]在第一排出本体40A’上可形成有能够容置第一风扇电机70A’的第一风扇电机容置部47,第一风扇电机70A’可位于第一风扇电机容置部47的内部。第一风扇电机容置部47可形成于第一排出本体40A’的下板44。第一风扇电机容置部47可以以中空筒体形状形成于第一排出本体40A’的下板44,第一风扇电机容置部47的下方可开放。
[0101]第一风扇电机70A’可以以位于第一排出本体40A’的下板44下侧的方式安装。第一风扇电机70A’可通过电机座74安装于第一排出本体40A’。电机座74可安装于第一排出本体40A’的下板44或者第一风扇电机容置部47。
[0102]并且,下支架80可形成有第一风扇电机容置部支撑部84’,该第一风扇电机容置部支撑部84’容置第一风扇电机容置部47且该第一风扇电机容置部47能够旋转。
[0103]参照图10,作为右侧送风排出单元8的风扇电机70’的第二风扇电机70B’可安装于第二排出本体40B’,来在第二排出本体40B’旋转时与第二排出本体40B’一起旋转,第二风扇电机70B’的负荷可作用于第二排出本体40B’。
[0104]第二排出本体40B’可形成有能够容置第二风扇电机70B’的第二风扇电机容置部49,第二风扇电机70B’可位于第二风扇电机容置部49的内部。第二风扇电机容置部49可形成于第二排出本体40B’的上板42。第二风扇电机容置部49可以以中空筒体形状形成于第二排出本体40B’的上板42,第二风扇电机容置部49的上方可开放。
[0105]第二风扇电机70B’可以以位于第二排出本体40B’的上板42上侧的方式安装。第二风扇电机70B’可通过电机座76安装于第二排出本体40B’。电机座76可安装于第二排出本体40B’的上板42或者第二风扇电机容置部49。
[0106]并且,上支架90可形成有第二风扇电机容置部支撑部96’,该第二风扇电机容置部支撑部96’容置第二风扇电机容置部49且该第二风扇电机容置部49能够旋转。
[0107]另一方面,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能够在本发明所属的技术范畴内进行多种变更。
【主权项】
1.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吸入本体,形成有空气吸入口, 热交换器,使从所述空气吸入口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一对送风排出单元,使与所述热交换器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通过并排出; 所述一对送风排出单元分别包括: 排出本体,相隔开形成有空气流入口和空气排出口,并且在所述空气流入口和空气排出口之间形成有排出通道, 旋转机构,使所述排出本体以垂直中心轴为中心旋转, 横流风扇,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位于所述排出通道,沿着上下方向纵长地配置于所述排出通道, 风扇电机,具有用于使所述横流风扇旋转的垂直旋转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本体包括: 中空圆筒体,在上下方向上长,而且沿着上下方向纵长地设置有空气流入口以及空气排出口 ; 上板,堵塞所述中空圆筒体的上方; 下板,堵塞所述中空圆筒体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电机安装于所述上板和下板中的一个。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本体还包括: 稳定器,朝向所述横流风扇设置于所述中空圆筒体的内部; 内部引导件,在圆周方向上长长地沿着所述中空圆筒体的内周配置,该内部引导件的一部分与所述稳定器相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电机安装于所述排出本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排出本体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风扇电机的风扇电机容置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调节器还包括排出本体支架,该排出本体支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排出本体, 所述风扇电机安装于所述排出本体支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排出本体形成有用于使所述垂直旋转轴贯通的旋转轴贯通孔。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调节器包括控制部,该控制部以使所述排出本体的转速和所述横流风扇的转速不同的方式控制所述旋转机构和风扇电机。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以使所述横流风扇的转速大于所述排出本体的转速的方式控制所述旋转机构和风扇电机。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排出本体形成有轴支撑部,该轴支撑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所述横流风扇上形成的支撑轴。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调节器包括: 下支架,所述排出本体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该下支架; 上支架,覆盖所述排出本体的上表面。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在上下方向上相隔开。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电机设置于所述下支架和上支架中的某一个, 所述排出本体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所述下支架和上支架中的另一个连接。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的后表面与所述吸入本体相向,前表面与所述一对送风排出单元相向。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调节器还包括用于形成空气调节器的左侧面外观的左侧板、用于形成空气调节器的右侧面外观的右侧板, 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堵塞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一对送风排出单元之间。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送风排出单元包括: 左侧送风排出单元,位于左侧; 右侧送风排出单元,以与所述左侧送风排出单元相隔开的方式位于所述左侧送风排出单元的右侧。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调节器包括控制部,该控制部以使所述左侧送风排出单元的空气排出口和所述右侧送风排出单元的空气排出口朝向不同的方向的方式,控制所述左侧送风排出单元的旋转机构和所述右侧送风排出单元的旋转机构。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调节器包括控制部,该控制部以使所述左侧送风排出单元的排出本体和所述右侧送风排出单元的排出本体以不同的转速旋转的方式,控制所述左侧送风排出单元的旋转机构和所述右侧送风排出单元的旋转机构。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调节器包括控制部,该控制部以使所述左侧送风排出单元的横流风扇的风量和所述右侧送风排出单元的横流风扇的风量不同的方式,将所述左侧送风排出单元的风扇电机和所述右侧送风排出单元的风扇电机控制为不同的送风模式。
【文档编号】F24F13/10GK105987425SQ201510046618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9日
【发明人】孙旻守, 徐己源, 金炳淳, 许德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