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的运转数据存储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593759阅读:来源:国知局
采样周期,每隔采样周期向CPUll发送信号。这里,采样周期是在后述的第一运转数据用16bit存储器12等中记录运转数据的周期。
[0039]另外,CPUll以比采样周期短的周期从传感器8接收运转数据,进行运转数据是否异常的判断。这一情况在后述的实施方式2和实施方式3中也相同。
[0040]第一运转数据用16bit存储器12为了临时记录制冷剂的压力数据,将每I数据设为16bit的容量,从CPUll接收运转数据,并进行记录。同样,第二运转数据用16bit存储器12a记录制冷剂的温度数据,第三运转数据用16bit存储器12b记录压缩机2的驱动电机的电流的数据。
[0041]第一差分数据用Sbit存储器13为了临时记录后述的制冷剂的压力数据的差分数据,将每I数据设为8bit的容量,从CPUll接收差分数据,并进行记录。同样,第二差分数据用8bit存储器13a记录制冷剂的温度数据的差分数据,第三差分数据用Sbit存储器13b记录压缩机2的驱动电机的电流的数据的差分数据。
[0042]CPUll每隔15秒采样周期,将制冷剂的压力数据记录于第一运转数据用16bit存储器12,将制冷剂的温度数据记录于第二运转数据用16bit存储器12a,将压缩机2的驱动电机的电流的数据记录于第三运转数据用16bit存储器12b。
[0043]另一方面,在上述的运转数据中I种类以上的运转数据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CPUll将异常发生时的制冷剂的压力数据记录于第一运转数据用16bit存储器12,将制冷剂的温度数据记录于第二运转数据用16bit存储器12a,将压缩机2的驱动电机的电流的数据记录于第三运转数据用16bit存储器12b。并且,CPUll按各运转数据的种类求出后述的差分数据。
[0044]图2是例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中的数据的变动和采样周期之间的关系的图。
[0045]如图2所示,设备的运转数据存储装置10直到冷热机I发生异常为止,每隔15秒采样周期,在过去约10分钟期间从冷热机I取得运转数据。
[0046]图3是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中的备份数据的记录状态的概略图。另外,在运转数据中,有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以及压缩机2的驱动电机的电流的数据等,但是在图3中,以记录制冷剂压力的数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对于其他的运转数据而言,由于同样被记录所以省略图示。
[0047]如图3所示,第一?第三运转数据用16bit存储器12、12a、12b具有排列X[i]的结构。设备的运转数据存储装置10以采样周期15秒的间隔将10分钟期间的运转数据依次保存于X[i],因此排列全部为X[O]?X[39] ο
[0048]运转数据向X[i]的保存方法是先进先出方式、即每当新数据被加入排列X[i],则保存于排列x[i]的最早的数据被依次消除。即,x[0]是最新的运转数据,x[39]是最早的运转数据。另外,最早的数据为基准数据(Xs)。
[0049]同样地,第一?第三差分数据用Sbit存储器13、13a、13b具有排列Y[i]的结构。这里,求出差分数据Y[i]作为运转数据x[i]和其一个周期前的运转数据x[i+l]的差分(Y[i] =X[i] 一X[i+1])。将该各个差分数据Y[i]保存于第一?第三差分数据用8bit存储器13、13a、13b。由于其是对X[0]?X[39]进行同样的处理,因此差分数据Y[i]为Y[0]?Υ[38]。差分数据也与运转数据同样,以先进先出方式保存于排列。即,Υ[0]是最新的差分数据,Υ[38]是最早的差分数据。
[0050]另外,运转数据X[i]和其一个周期前的运转数据X[i+1]的差分(X[i] -X[i+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邻接的数据的差分数据”。
[0051]设备的运转数据存储装置10在冷热机I刚发生异常后,将基准数据(Xs)和差分数据(Y[i])从第一?第三运转数据用16bit存储器12、12a、12b以及第一?第三差分数据用Sbit存储器13、13a、13b保存至备份存储器14作为异常前数据。
[0052]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I中的设备的运转数据存储装置10的动作的流程图。以下基于图4的各步骤,参照图1和图3进行说明。
[0053](S100)
[0054]传感器8从冷热机I检测运转数据,并将数据发送至CPUlI。
[0055](SlOl)
[0056]CPUll比较运转数据和异常值文件15的异常值数据,判断在冷热机I是否发生了异常。在异常未发生的情况下转移至(S102),在异常发生时转移至(S104)。
[0057](S102)
[0058]定时器16判断是否经过了 15秒采样周期。在经过了 15秒的情况下,向(S103)转移。
[0059](S103)
[0060]每隔采样周期15秒,将制冷剂的压力数据保存于第一运转数据用16bit存储器12,将制冷剂的温度数据保存于第二运转数据用16bit存储器12a,将压缩机2的驱动电机的电流的数据保存于第三运转数据用16bit存储器12b。
[0061]在没有异常的情况下,反复进行(S100)?(S103),一直以15秒间隔向第一?第三运转数据用16bit存储器12、12a、12b保存最新的数据。
[0062](S104)
[0063]在异常发生时,将异常发生时的制冷剂的压力数据保存于第一运转数据用16bit存储器12,将制冷剂的温度数据保存于第二运转数据用16bit存储器12a,将压缩机2的驱动电机的电流的数据保存于第三运转数据用16bit存储器12b。
[0064](S105)
[0065]将第一?第三运转数据用16bit存储器12、12a、12b所保存的最早的运转数据作为基准数据(Xs)。
[0066](S106)
[0067]求出差分数据(Y[i] =X[i] -X[i+1])的全部,并保存于第一?第三差分数据用8bit 存储器 13、13a、13b。
[0068](S107)
[0069]将基准数据(Xs)和差分数据(Y[i])从第一?第三运转数据用16bit存储器12、12a、12b以及第一?第三差分数据用8bit存储器13、13a、13b保存至备份存储器14。
[0070]如以上那样,通过求出从需要16bit数据容量的运转数据汇集至Sbit的差分数据,并在备份存储器14中保存基准数据和差分数据,不用减少记录的运转数据的项目,就能够大幅度减少备份存储器14的记录数据容量。
[0071]在本实施方式I中,例如,冷热机I的采样周期15秒中的模拟数据的最大变化幅度对于制冷剂的压力而言大约2.5MPa,对于制冷剂的温度而言大约75°C,对于压缩机2的驱动电机的电流而言大约555A。此时,根据16bit的运转数据求出Sbit的差分数据,将运转数据的分辨率设为压力为0.02MPa、温度为0.6°C、电流为5A,由此能够确保进行数据解析的基础上的精度。这一情况在后述的实施方式2和实施方式3中也一样。
[007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I中,对将采样周期设为15秒,并保存过去10分钟间的运转数据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采样周期设为7.5秒,并保存过去5分钟间的运转数据等对采样周期和运转数据的记录时间进行变更。
[0073]另外,第一运转数据用16bit存储器12和第一差分数据用Sbit存储器13例如使用RAM等。这一情况对于第二?第三运转数据用16bit存储器12a、12b以及第二?第三差分数据用8bit存储器13a、13b也一样。备份存储器14是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使用EEPROM等。
[0074]并且,传感器8不仅测定制冷剂的温度,还能够测定室内空气等的温度。
[0075]对于上述的采样周期、存储器的种类以及传感器8,在后述的实施方式2和实施方式3中也同样。
[0076]另外,第一?第三运转数据用16bit存储器12、12a、12b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第I存储装置”。另外,第一?第三差分数据用8bit存储器13、13a、13b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第2存储装置”。另外,备份存储器14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第3存储装置”。另夕卜,CPUll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运算单元”。
[0077]实施方式2.
[0078]图5和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图。
[0079]以下以与实施方式I的不同点为中心说明本实施方式2。
[0080]上述的实施方式I是在未保存数据的备份存储器14中保存差分数据的方式。但是,本实施方式2在作为基准数据使用第2早的数据这一点有所不同。
[0081]图5是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中的备份数据的记录状态的概略图。另外,在运转数据中,有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以及压缩机2的驱动电机的电流的数据等,在图5中,以记录制冷剂的压力的数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对于其他的运转数据,由于同样进行记录因此省略图示。
[0082]另外,为了便于本实施方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