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支座及换热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13591阅读:996来源:国知局
换热器支座及换热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支座及换热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热量交换的换热器组件及可安装在换热器上的换热器支座。
【【背景技术】】
[0002]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
[0003]换热器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日常生活中取暖用的暖气散热片、汽轮机装置中的凝汽器和航天火箭上的油冷却器等,都是换热器。它还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动力、原子能等工业部门。它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工艺过程对介质所要求的特定温度,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0004]请参阅于2003年11月5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02258139.1号,其公开了一种高温换热器,该高温换热器包括底座、可动式支撑机构和换热器本体,该换热器本体通常包括外壳、管板及换热管;该外壳设有内腔,所述换热管收容于外壳的内腔内并固持于管板上。所述底座设有滑道,换热器本体外侧设有多个可动式支撑机构,且该换热器本体因热量传递等因素产生热胀冷缩,通过该支撑机构可带动换热器本体在滑道内发生滑动,但是,当高温换热器的体积及换热物质中的增加,伴随该高温换热器的总体重量也在增加,且该换热器本体的重量完全施加在滑道上,因重量的增加,加大了支撑机构与滑道之间的摩擦阻力,从而可能影响可动式支撑机构在滑道内的移动。随高温换热器本体在受热不均而产生拉伸应力不同的情况下,因该支撑机构在滑道内不能充分发生活动形变而可能发生裂开等现象,影响高温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0005]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高温换热器组件加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延长使用寿命的换热器支座及其组件。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支座,是用以安装于换热器上,所述换热器支座包括吊带及支撑体,该支撑体具有横梁及用以支撑该横梁的支柱,所述吊带一端安装在支撑体的横梁上,另一端安装在换热器上,且吊带与支撑体的衡梁相连处位于吊带与换热器相连处的上侧。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式为:所述吊带为铁链或钢丝绳,且吊带的两端分别设于横梁与换热器上。
[000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式为:所述吊带为数个吊环,且每两相邻吊环的环形截面相互垂直扣持在一起。
[0010]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组件,其包括:换热器及支撑该换热器的数个换热器支座;所述换热器设有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支座包括吊带及支撑体,该支撑体设有横梁及支撑横梁的支柱,所述吊带一端安装在支撑体的横梁上,另一端安装在换热器本体上,以吊挂该换热器呈悬空状态。
[00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式为:所述换热器本体设有数个支撑梁,上述支座设置于支撑梁的下侧。
[00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式为:所述吊带为铁链或钢丝绳,且吊带的两端分别设于横梁与换热器上。
[00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式为:所述吊带为数个吊环构成,且每两相邻吊环的环形截面相互垂直扣持在一起。
[00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式为:所述横梁为一对设置,且分布于换热器本体的两侧,所述支柱设置于每一横梁的两端,所述吊带设置于该一对支柱之间。
[00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式为:所述横梁为一对设置,且分布于换热器本体的两侧,所述支柱分布于横梁上,且每两支柱之间设有一吊带。
[00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式为:所述每一换热器支座呈门型框状分布在换热器本体的两侧,且每一换热器支座包括一上述横梁及位于横梁两端的上述支柱,所述支座的门型框内设有吊带。
[00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式为:所述换热器本体设有数个支撑梁,上述换热器支座设置于支撑梁的下侧。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换热器支座及其组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吊带与支撑体吊挂悬空支撑换热器,有利于换热器的受热膨胀移动,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所示的俯视示意图;
[0021]图3是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的换热管与管板焊接的剖视示意图;
[0022]图4是图1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5是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组件的支座吊环示意图;
[0024]图6是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组件的高温区换热器的示意图;
[0025]图7是图6所示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8是图1所示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9是图1所示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10是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组件的支座第二种实施方式;
[0029]图11是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组件的支座第三种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0030]请参阅图1所示,是展现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组件100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及数个换热器支座200 ;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及分别连接在换热器本体两端的管程进口部件10与管程出口部件20。
[0031]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底座30、高温区换热器40、低温区换热器50及数个膨胀节60,以及安装于底座30上并支撑高温区换热器40及低温区换热器50的支撑梁70。
[0032]高温区换热器40位于换热器本体的前部,该高温区换热器40包括位于前方的第一高温段41及位于第一高温段41后方并与第一高温段41相通的第二高温段42,所述低温区换热器50位于换热器本体的后部,且该低温区换热器50具有邻近第二高温段42并相互贯通的第一低温段51及位于第一低温段后部的第二低温段52。所述第一高温段41、第二高温段42及低温区换热器50的第一低温段51、第二低温段52的外侧均设有壳体,在每一壳体内安装有数个管板及多根换热管90,管板设有供换热管穿过的多个管孔,将所述换热管90之间的区域称为管间。如下以前方的第一高温段41为例说明该换热管与管板的安装关系,壳体内的管板包括位于前后两端的前管板80及后管板81,换热管90两端穿过前、后管板80、81的管孔,换热管90的两端设有管口,该换热管90 —端管口与后管板81的管孔固定连接形成密封状态(请参阅图3所示),另一端穿过前管板80的管孔向前凸伸,并与该前管板活动连接,防止两者在热涨过程中被拉裂开,请容后详述。
[0033]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换热器本体的高温区换热器40与低温区换热器50相互分割成两部分,即自高温区换热器40的第二高温段42及低温区换热器50的第一低温段51相互分隔开,改善体积过大而便于换热器的运输效果,且在该第二高温段42与低温区换热器50的第一低温段51之间通过中间连接体和膨胀节60相互连接在一起,并形成一空间101,该空间101的外侧与管间未相通,从而流过高温区换热器40的换热管90的被换热介质进入该空间101内,并汇集在此,通过该空间101分流到低温区换热器50的换热管90内,相对于现有换热器,本实用新型有利于被换热介质在该空间101内做充分的混合,即改善经过高温区换热器40后温度不同的被换热介质温度作混合,实现被换热介质的温度均匀化,以进行下一换热程序,可改善被换热介质被流入换热管的温度大致相同,防止换热管受热不均对前、后管板的拉伸发生破裂现象。
[0034]请再参阅图1并结合图4,5所示,所述换热器被支撑在数个换热器支座20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换热器支座呈门型框状,每一换热器支座支撑于支撑梁70的下侧,该换热器支座包括吊带201及支撑体202,该支撑体202设有横梁203及支撑于横梁203两端的一对支柱204,所述吊带为铁链或钢丝绳,在本实施方式中,吊带201为数个呈环形的吊环205相互环扣在一起构成的铁链,且相邻的吊环205的环形截面相互垂直相扣,有利于增加相邻吊环205的移动空间。所述横梁203分布于换热器本体的两侧,每一横梁203两端安置支柱204,且该支柱204之间设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