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排水换热型预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30423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排水换热型预烧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烧炉,特别是一种在烧结结晶物时,能够自动排水换热的预烧炉。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草酸亚铁工艺合成磷酸铁锂,需要进行二次烧结。第一次烧结目前大多采用箱式预烧炉进行预烧,烧结过程中当温度升至200°C?400°C过程中,原材料之间反应会有大量结晶水析出存在预烧炉内腔体底部,由于原材料反应需在氮气气氛保护下进行(氧含量< 50ppm),底部水分的排出需要通过加热方式蒸发并从出气口 20将水蒸气排出。这影响了设备内部反应腔体升温速率,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影响设备的产能发挥,同时水分浸泡物料影响产品质量。如果将水从预烧炉中直接排出,将会带走大量的热量,使炉内温度降低,这样不仅对产品的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且排出的水带走了大量的热量,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因此,就需要一种能够自动进行排水换热的预烧炉。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烧结结晶物时,能够自动排水换热的预烧炉。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自动排水换热型预烧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外壳、炉门、内衬加热装置、过滤板、自动排水装置和热交换装置;所述的炉体外壳的内部空腔内安装有过滤板,所述的过滤板将炉体外壳的空腔分为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的上空腔的一侧开口,开口处的侧壁上与炉门的一端铰接;所述的上空腔的内部安装有内衬加热装置,所述的上空腔的侧壁上与第一进气管相通,所述的自动排水装置安装在炉体外壳的下空腔中,所述的炉体外壳的底壁上安装有耳板和铰接杆;所述的自动排水装置包括浮球、浮臂、压杆、起动杆、导向杆和圆台形塞;所述的浮臂与耳板铰接,浮臂的一端与浮球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杆与压杆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的浮臂与耳板的铰接处到浮臂到浮球的距离长于浮臂与耳板的铰接处到浮臂与压杆的连接处的距离;所述的起动杆与铰接杆铰接,起动杆的一端与直杆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位于压杆的下方;所述的导向杆的一端与铰接杆连接,导向杆的另一端设有导向孔,所述的直杆的另一端穿过导向杆上的导向孔与圆台形塞的上端连接;所述的炉体外壳的下空腔的底壁上设有一出水孔,所述的圆台形塞的下端塞在出水孔中;所述的出水孔的底壁外侧与第一出水管连接;所述的起动杆与铰接杆的铰接处到压杆的距尚长于起动杆与铰接杆的铰接处到起动杆与直杆的铰接处的距离;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包括壳体和螺旋传热管,所述的炉体外壳的下端通过固定支架与壳体的上端面连接;所述的壳体的上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气口,下端分别设有出水口和进气口 ;所述的螺旋传热管通过多个固定板安装在壳体的内腔内,所述的固定板与壳体内腔的上下两端的壁连接,固定板上设有多个圆弧形卡口,螺旋传热管卡在固定板的圆弧形卡口中,螺旋传热管的一端与进水口连接,另一端与出水口连接;所述的进水口与炉体外壳的出水管通过管道连接,进气口通过管道与氮气主管道连接,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炉体外壳的进气管连接。
[0005]上述的内衬加热装置为U型加热管。
[0006]上述的炉门的外侧安装有一把手。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0008]1、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水分顺利单向导出,使空气不会从出水管倒吸回炉体外壳的空腔内,大幅度提尚设备升温速率,提尚广能;
[0009]2、本实用新型消除水分在内腔底部堆积浸泡反应原料的隐患,提高产品质量;
[0010]3、本实用新型具有换热装置,换热装置能够对排出的水分和通入预烧炉内的氮气进行热交换,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5]如图1、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炉体外壳3、炉门1、内衬加热装置7、过滤板8、自动排水装置和热交换装置。
[0016]所述的炉体外壳3的内部空腔内安装有过滤板8,所述的过滤板8将炉体外壳3的空腔分为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的过滤板8能够将水和物料分离。所述的上空腔的一侧开口,开口处的侧壁上与炉门I的一端铰接,当炉门I闭合时,能够将上空腔密封。所述的上空腔的内部安装有内衬加热装置7,所述的内衬加热装置7为现有技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衬加热装置7为U型加热管。所述的上空腔的侧壁上与第一进气管5相通。
[0017]优化方案中,所述的炉门I的外侧安装有一把手2,能够更加方便的开启和闭合炉门I。
[0018]所述的自动排水装置安装在炉体外壳3的下空腔中,所述的炉体外壳3的底壁上安装有耳板9和铰接杆15。
[0019]所述的自动排水装置包括浮球14、浮臂18、压杆11、起动杆12、导向杆13和圆台形塞17。
[0020]所述的浮臂18与耳板9铰接,浮臂18的一端与浮球14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杆10与压杆11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的浮臂18与耳板9的铰接处到浮臂18到浮球14的距离长于浮臂18与耳板9的铰接处到浮臂18与压杆11的连接处的距离。所述的起动杆12与铰接杆15铰接,起动杆12的一端与直杆16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位于压杆11的下方。所述的导向杆13的一端与铰接杆15连接,导向杆13的另一端设有导向孔,所述的直杆16的另一端穿过导向杆13上的导向孔与圆台形塞17的上端连接。所述的炉体外壳3的下空腔的底壁上设有一出水孔,所述的圆台形塞17的下端塞在出水孔中。所述的出水孔的底壁外侧与第一出水管6连接。所述的起动杆12与铰接杆15的铰接处到压杆11的距离长于起动杆12与铰接杆15的铰接处到起动杆12与直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