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845537阅读:来源:国知局
现有风制冷或者制热。
[0041]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无风感模式时,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处于制冷状态或者制热状态。同时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导风板与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大致平行指的是导风板所在的位置不影响壳体内的空气的流动,即导风板不起到截止空气流动的作用,导风板起到导引空气流动的目的,其中导风板指的是第一导风板3、第二导风板2和第三导风板I的统称。
[004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在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口设置第二导风板2和第三导风板I,第二导风板2和第三导风板I可以配合以闭合出风口,此时壳体4内的风穿过第二导风板2的第一散风孔21和第三导风板I的第二散风孔11吹向室内,从而可以快速减小空调室内机100出风口的风速,进而实现无风感送风。
[004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一散风孔21的进风口面积小于出风口面积,由此可以增大第二导风板2的送风范围。进一步地,每个第二散风孔11的进风口面积小于出风口面积,由此也可以增大第三导风板I的送风范围。
[004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第二导风板2的前表面的下端形成为从上到下向后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23,第三导风板I的后表面的上端形成为与第一斜面23平行的第二斜面13,由此便于第二导风板2和第三导风板I通过相互平行的第一斜面23和第二斜面13的配合以闭合出风口,避免因第二导风板2和第三导风板I无法完全配合而导致出风口处闭合不全,从而可以避免因此影响空调室内机100在无风感模式时对风速的快速衰减。
[004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风板2上设有多组在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的第一散风孔组,每组第一散风孔组包括多个在宽度方向上间隔分布的第一散风孔21,相邻两组的第一散风孔21交错分布,由此,不仅可以提高第二导风板2的外观美观性,且在空调室内机100开启无风感模式时,可以使风最大范围的扩散到室内各个方向,从而进一步减小出风口的风速,实现无感送风。
[0046]进一步地,第三导风板I上也设有多组在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的第二散风孔组,且每组第二散风孔组包括多个在宽度方向上间隔分布的第二散风孔11,相邻两组的第二散风孔11交错分布,从而不仅可以提高第三导风板I的外观美观性,且可以增加送风范围。
[0047]下面参考图1-图7对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空调室内机10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无风感模式、制冷风感模式和制热风感模式,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空调室内机100的结构已在上述进行了详细描述,这里就不再赘述。
[004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9]首先,开启空调室内机100,选择出风模式。具体地,可以在空调室内机100的面板或者空调室内机100的遥控器上设置多个按钮,通过选择不同的按钮选择不同的出风模式。
[0050]当选择无风感模式时,如图3所示,第二导风板2和第三导风板I闭合出风口,而第一导风板3向上转动到第三导风板I的出风范围内以改变出风方向,风从第一散风孔组和第二散风孔组穿过,从第二导风板2的第一散风孔组吹出的风从出风口的上部吹出,从第三导风板I的第二散风孔组吹出的风被第一导风板3阻挡而改变出风方向后向上吹出,从而使得从出风口吹出的风并非直接吹向人体,由此不但可以调节室内温度,还可实现无感送风,使人感觉舒适。
[0051]当选择制冷风感模式或制热风感模式时,第一导风板3打开出风口,第二导风板2和第三导风板I转动至与出风方向大致平行,由此,出风口处具有较大的风量,从而便于快速调节室内温度。
[005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的控制方法,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无风感模式时,第二导风板2和第三导风板I可以配合以闭合出风口,壳体4内的风穿过第二导风板2的第一散风孔21和第三导风板I的第二散风孔11吹向室内,从而可以快速减小空调室内机100出风口的风速,且由于从第二散风孔11吹出的风被第一导风板3阻挡而改变出风方向,可以避免风直接吹向人体,进而实现无风感送风。
[005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当空调处于制冷风感模式时,如图4所示,第二导风板2的出风端位于进风端的上方,从而便于空调室内机100送出的冷风吹向室内空间的上方,冷风从室内空间的上方向下流动,进而可以将室内的温度快速的降到设定的温度。
[005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当空调处于制热风感模式时,如图5所示,第二导风板2的出风端位于进风端的下方,从而便于空调室内机100送出的暖风吹向室内空间的下方,暖风从室内空间的下方向上流动,进而可以使室内快速升温以达到预设的温度。
[005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5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057]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主权项】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出风口 ; 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壳体上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 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内侧,所述第二导风板上设有多个在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二导风板的第一散风孔; 第三导风板,所述第三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内侦U,所述第三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下方,所述第三导风板的上端适于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下端配合以闭合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三导风板上设有多个在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三导风板的第二散风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散风孔的进风口面积小于出风口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散风孔的进风口面积小于出风口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散风孔的孔径为2mm-3mm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散风孔的孔径为2mm-3mm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前表面的下端形成为从上到下向后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三导风板的后表面的上端形成为与所述第一斜面平行的第二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板上设有多组在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的第一散风孔组,每组所述第一散风孔组包括多个在宽度方向上间隔分布的所述第一散风孔,相邻两组的所述第一散风孔交错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风板上设有多组在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的第二散风孔组,每组所述第二散风孔组包括多个在宽度方向上间隔分布的所述第二散风孔,相邻两组的所述第二散风孔交错分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壳体设有出风口,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壳体上用于打开或关闭出风口,第二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壳体上且位于第一导风板的内侧,第二导风板上设有多个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二导风板的第一散风孔,第三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壳体上且位于第一导风板的内侧,第三导风板位于第二导风板的下方,第三导风板的上端适于与第二导风板的下端配合以闭合出风口,第三导风板上设有多个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三导风板的第二散风孔。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可以快速减小空调室内机出风口的风速,实现无风感送风。
【IPC分类】F24F13-10, F24F1-00
【公开号】CN204555022
【申请号】CN201520111911
【发明人】云前, 叶月华, 文元彬, 李海华, 张卫东, 苏炳超, 黄灿彬, 陈明瑜
【申请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