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及其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64765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及其框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及其框架。
【背景技术】
[0002]太阳能集热器在国内已经发展30多年,随着太阳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太阳能集热器也逐渐呈现多样化发展。具体可以分为平板型集热器、真空管集热器、聚光型集热器和非聚光型集热器等多种类型,其中平板式集热器以其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成本适宜的歌诸多优点,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太阳能集热器。
[0003]此外,板式太阳能集热器也是与建筑结合最佳选择的集热器类型。目前来讲,集热器与建筑结合的最常见形式就是将集热器安装于建筑的顶层,或者安装于建筑的幕墙之夕卜。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将太阳能集热器制作成百叶窗的形式,在太阳光吸收率的同时,进一步改善建筑外部的太阳能集热器的美观性。
[0004]现有技术中,上述太阳能集热器通常包括百叶窗和框架,百叶窗包括多个百叶,每个百叶包括导热管、固定于导热管上的吸热膜,吸热膜吸收太阳光,将其转化为热量并通过导热管导出。框架包封于百叶窗的上、下、左、右四周,避免窗暴露在外、温度过高的百叶窗对人体造成伤害。
[0005]现有的框架通常为一体式结构,这种框架的安装和拆卸过程较为复杂、繁琐,导致太阳能集热器的人力安装成本较高,进而导致用户的使用成本较高。
[0006]有鉴于此,亟待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对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能集热器的框架做进一步优化设计,简化其安装和拆卸的过程,进而减少太阳能的人力安装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太阳能集热器的框架,其水平框架为可拆卸的分体式结构,从而大大简化了框架的安装和拆卸过程,减小了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成本和用户的使用成本。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框架的太阳能集热器。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集热器的框架,用于包封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百叶窗,所述百叶窗包括多列设置的百叶,每个百叶包括竖向导热管,以及固定于所述导热管外部的吸热膜,多个所述导热管的上端、下端连接有集热管;所述框架包括用于包封所述集热管、并定位所述百叶的水平框架,还包括包封所述百叶窗左右两侧、供所述集热管穿出的竖直框架;所述水平框架为分体式结构,包括载体和第一盖体,所述导热管与所述载体挂接,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载体可拆卸连接。
[0009]安装过程中,先将导热管挂接于载体上,然后将第一盖体与载体连接。工作过程中,载体起到承载百叶窗的各个百叶的作用,第一盖体与载体配合形成闭合的框架,起到对百叶窗的端部封闭的作用,避免百叶窗的温度过高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当需要进行维修时,先将第一盖体从载体上拆卸,然后将导热管从载体上拆下即可。
[0010]由此可见,与现有技术中焊接一体式结构的框架相比,将水平框架设置为可拆卸的分体式结构,能够大大简化框架的安装和拆卸过程,便于太阳能集热器的检修和维护等工作,从而减小了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成本和用户的使用成本。
[0011]优选地,所述载体为开口向前的三面框架结构,包括水平内侧壁、水平外侧壁和第一后侧壁,所述水平内侧壁设有用于悬挂所述导热管的端部、开口向前的挂接凹槽,所述第一盖体为与所述载体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前侧壁。
[0012]优选地,所述挂接凹槽为向后延伸的垂直凹槽。
[0013]优选地,所述挂接凹槽从前到后逐渐向左或向右倾斜的倾斜凹槽。
[0014]优选地,所述挂接凹槽包括向后延伸的垂直凹槽和从前到后逐渐向左或向右倾斜的倾斜凹槽。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盖体、所述载体二者中的一者设有卡钩,另一者设有与所述卡钩配合卡接的卡块。
[0016]优选地,所述竖直框架为三面框架结构,所述竖向槽体包括第二前侧壁、第二后侧壁和竖直外侧壁,三者形成开口向内的竖直槽体。
[0017]优选地,所述竖直框架为设于所述百叶窗左侧、右侧的筒体结构,所述筒体结构包括第二前侧壁、第二后侧壁、竖向内侧壁和竖直外侧壁,四者形成封闭框架。
[00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包括百叶窗和包封所述百叶窗的框架;所述百叶窗包括多列设置的百叶,每个百叶包括竖向导热管,以及固定于所述导热管外部的吸热膜,多个所述导热管的上端、下端连接有集热管;所述框架采用如上所述的框架。
[0019]优选地,所述百叶还包括夹持部,所述吸热膜的一端卷绕于所述导热管外,所述夹持部夹持于所述导热管外侧,将所述吸热膜夹紧于所述导热管、所述夹持部之间。
[0020]由于上述框架具有如上的技术效果,因此,应用该框架的太阳能集热器也应当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太阳能集热器的框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与图1所示框架配合的太阳能集热器的百叶窗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中C-C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图5分别为图1中上端水平框架的主视图、仰视图;
[0025]图6为图4所示上端水平框架与导热管的配合安装图;
[0026]图7、图8为图1中上端水平框架的另外两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0027]图9为图3中框架的安装步骤图;
[0028]图10为图1中D-D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为图1所示框架安装于图2所示百叶窗上的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图1至图1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31]集热管O;
[0032]百叶I ;导热管11 ;吸热膜12 ;
[0033]框架2 ;
[0034]水平框架21';
[0035]载体21P ;水平内侧壁2111';水平外侧壁2112';第一后侧壁2113';挂接凹槽a';
[0036]第一盖体212';
[0037]竖直框架22';
[0038]第二前侧壁22P ;第二后侧壁222^ ;竖直外侧壁223^ ;
[0039]卡块m ;
[0040]卡钩η。
【具体实施方式】
[0041]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为提供一种太阳能集热器的框架,其水平框架为可拆卸的分体式结构,从而大大简化了框架的安装和拆卸过程,减小了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成本和用户的使用成本。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框架的太阳能集热器。
[004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43]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出现的方位词“上、下、左、右”指的就是图1中的上、下、左、右;“前”指的是图1中垂直于纸面射出的方向,“后”指的是垂直于纸面射入的方向,这里“前”、“后”并非特指,只是为了便于描述所定义,二者也可以对调内”指的是图1中从上下左右等方向指向其中心的方向,对于导热管来说,“内”是指向其圆心的方向,“外”指的是图1从中心指向上下左右等方向,对于导热管来说,“外”是从圆心指向外的方向;应当理解,这些方位词均是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习惯用法以及说明书附图为基准而设立的,它们的出现不应当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44]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所提供太阳能集热器的框架2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与图1所示框架2配合的太阳能集热器的百叶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C-C向的结构示意图。
[0045]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包封太阳能集热器的百叶窗,百叶窗包括多列设置的百叶1,每个百叶I包括竖向导热管11,以及固定于导热管11外部的吸热膜12,多个导热管11的上端、下端连接有集热管O ;框架包括用于包封集热管0、并定位百叶的水平框架21',还包括包封百叶窗左右两侧、供集热管O穿出的竖直框架22';水平框架2Ρ为分体式结构,包括载体21Ρ和第一盖体212',导热管11与载体21Ρ挂接,第一盖体212'与载体21Ρ可拆卸连接。
[0046]安装过程中,先将导热管11挂接于载体211'上,然后将第一盖体212'与载体211r连接。工作过程中,载体21P起到承载百叶窗的各个百叶的作用,第一盖体212'与载体211'配合形成闭合的框架,起到对百叶窗的端部封闭的作用,避免百叶窗的温度过高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当需要进行维修时,先将第一盖体212'从载体211'上拆卸,然后将导热管11从载体21P上拆下即可。
[0047]由此可见,与现有技术中焊接一体式结构的框架相比,将水平框架2P设置为可拆卸的分体式结构,能够大大简化框架的安装和拆卸过程,便于太阳能集热器的检修和维护等工作,从而减小了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成本和用户的使用成本。
[0048]上述载体21P、第一盖体212^的形状,载体21P与导热管11的挂接方式,以及载体211'与第一盖体212'的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
[0049]请结合图3,并参考图4至图6,图4、图5分别为图1中上端水平框架22 ^ 21的主视图、仰视图,图6为图4所示框架与导热管11的配合安装图。
[0050]—种具体方案中,如图3所示,载体211'为开口向前的三面框架结构,包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