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多供能站的建筑节能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27320阅读:来源:国知局
br>[0033]第二加法器,对所述第二换热器一次侧冷水温度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一次侧回水温度前馈控制信号进行求和,将求和后的值作为负荷控制信号输出;冷机冷水栗分程控制器,按照所述负荷控制信号,对所述冷机冷水栗进行变频控制。
[0034]结合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或第二种可能,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0035]所述区域网冷水供水阀控制装置包括:
[0036]区域网冷水供水阀分程控制器,按照所述负荷控制信号,对所述区域网冷水供水阀进行阀位控制。
[00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多供能站的节能控制系统,由于在各个供回水管路中设置有冷机侧冷水温度测量表、冷机侧回水温度测量表、冷机冷水栗转速测量表、一次侧冷水温度测量表、一次侧回水温度测量表、用户输送栗转速测量等多个测量设备,因而能够根据用户负荷的变化及时调整冷机功率,在将这些测量信号作为二次侧冷水温度控制的前馈信号时,大大提高了负荷调整的及时性,换热器的二次侧冷水温度与一次侧冷水温度所采用串级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克服系统存在的各种干扰,进一步提升了换热器二次侧冷水温度的控制精度,使得冷机的冷水温度控制和负荷调整更加平稳,确保了冷机负荷调整和区域网能量调整时的准确性,进而提高系统运行时的稳定性,使其能够适用于复杂应用场合。
【附图说明】
[003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用于多供能站的节能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003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用于多供能站的节能控制系统内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机功率控制装置在系统中的原理示意图;
[004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机冷水栗控制装置及区域网冷水供水阀控制装置在系统中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3]首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多供能站的节能控制系统。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多供能站的节能控制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0044]在如【背景技术】所提出的作为现有技术中,基于单回路反馈控制负荷调整技术,由于由多个供能站构成的区域供用能大系统,任何供能站和用能端负荷的变化都会对能源管网大系统带来波动,各个子系统之间有较强的关联作用,动一点会牵动全身,只对某些工艺参数采用简单定值控制,而不能同时顾及其它工艺参数的合理性,显然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同时多个供能站构成的区域供用能大系统,系统规模一般都比较大,过程存在很大的滞后性,而仅仅采用反馈控制,调节滞后性问题也很难解决,控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很难保证。
[0045]因此,简单靠单回路反馈控制无法有效解决工艺参数稳定性的问题,也会对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带来隐患,因而存在负荷调整准确性不佳、区域管网运行不稳定的问题。
[004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要原理在于,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多供能站的节能控制系统中,根据所设计的各温度/转速测量表以及控制装置,可以依据空调末端的负荷的变化时引起的用户输送栗的变频转速变化量,换热器二次侧的温度发生变化量,以及换热器二次侧温度的变化量来调整换热器一次侧的冷水温度,进而调整冷机负荷,并且当冷量不足时,可以通过区域网冷水供水阀分程控制器,来调整区域网冷水补充量,从而实现基于多能源站的建筑节能控制。
[0047]这里,换热器二次侧冷水温度主要受空调末端、即用户负荷的影响,将用户输送栗的变频转速信号作为换热器的二次侧冷水温度控制的前馈信号,则大大提高了负荷调整的及时性,而换热器二次侧冷水温度与换热器一次侧冷水温度所采用的串级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克服系统内存在的各种干扰,同时引入的一次侧回水温度前馈信号,进一步提升了换热器二次侧冷水温度的控制精度和及时性;冷机侧冷水温度所采用多变量前馈反馈控制策略,由于引入冷机冷水栗转速作为前馈信号,使得冷机的冷水温度控制和负荷调整更加平稳、及时,从而确保了冷机负荷调整时的准确性,进而起到稳定区域供能管网的作用,使其能够适用于复杂应用场合。
[0048]具体而言,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多供能站的节能控制系统,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冷机装置10、连接在冷机装置10的出水口的冷机侧供水管路L1、连接在冷机装置10的进水口的冷机侧回水管路L2、第一换热器H1、第二换热器H2、连接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的输配管网供水管路L3及输配管网回水管路L4、与输配管网供水管线L3连接的区域网供水管路N1、与输配管网回水管路L4连接的区域网回水管路N2,以及与第二换热器H2相连接的空调系统。
[0049]其中,空调系统包括一个及以上的空调末端20、用于向空调末端20供水的用户侧供水支路L5、用于从空调末端20回水的用户侧回水支路L6 ;冷机侧回水管路L2上设有用于向冷机装置10回水的冷机冷水栗P10,用户侧回水支路L6上设有用于向空调末端供水的用户输送栗P20,在区域网供水管路N1上安装有用于调节区域网供水的区域网冷水供水阀
Ulo
[0050]控制系统还包括:冷机功率控制装置,用于根据冷机侧供水管路L1中的冷机侧冷水温度T5a、冷机侧回水管路L2中的冷机侧回水温度T6a以及冷机冷水栗P10的转速信号PlOa,对冷机装置10进行功率控制。
[0051]冷机冷水栗控制装置,根据输配管网供水管路L3中的第二换热器H2 —次侧冷水温度Tla、输配管网回水管路L4中的第二换热器H2 —次侧回水温度T2a、用户侧供水支路L5中的第二换热器H2 二次侧冷水温度T3a、用户输送栗P20的转速信号P20a,对冷机冷水栗进行变频控制。
[0052]区域网冷水供水阀控制装置,根据输配管网供水管路L3中的第二换热器H2 —次侧冷水温度Tla、输配管网回水管路L4中的第二换热器H2 —次侧回水温度T2a、用户侧供水支路L5中的第二换热器H2 二次侧冷水温度T3a、用户输送栗P20的转速信号P20a,对区域网冷水供水阀进行阀位控制。
[0053]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予以简要说明。冷机装置10在冷机冷水栗P10的变频控制下,将水流供应至冷机侧供水管路L1,水流首先流经第一换热器H1,与流经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冷水换热后,再流回冷机装置10 ;
[0054]通过设置在输配管网供水管路L3上的供水栗P30,使得冷水能够流经第一换热器的二次侧和第二换热器的一次侧,同时在输配管网供水管路L3上接入来自区域网冷水管路N1,作为冷机的冷量补充;
[0055]通过设置在用户侧回水支路L6上的用户输送栗P20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