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冰箱用双冷媒管带散热片的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2172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冰箱用双冷媒管带散热片的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冰箱用蒸发器,更进一步说是涉及一种可提高热交换效率及流动性的电冰箱用双冷媒管带散热片的蒸发器。
制冷剂经过压缩机(图中未视),冷凝器(图中未视)及毛细管(图中未视)流入到冷冻室后方的蒸发器4中。所述的制冷剂在所述的蒸发器4中,循环于冰箱柜内,并与较高温度的冷气f1进行热交换。然后,通过上述的热交换过程被冷却的冷气f2,再次由送风风扇6送入到冷冻室2中。而且,为了维持冰箱内较低的温度,这样的过程是反复进行的。
这时,在冷冻室2及冷藏室8内进行循环后的冷气,在含有较高的湿度的状态下通过通道10流入到蒸发器4的下部。而所述的含有较高湿度的蒸气与低温的蒸发器4表面接触的同时贴附到蒸发器4表面。
反复进行这样的过程,会在蒸发器4的表面结一层厚厚的霜,其结果降低了蒸发器4的热交换性能。而蒸发器4表面的霜,每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就会利用除霜加热器(图中未视)进行清除,这叫做除霜运转。
为了提高热交换效率和除霜效率,最近主要使用的蒸发器4就是双冷媒管多片一体性蒸发器。
以下,结合图对传统的一体型冷媒管蒸发器结构和作用进行详细说明。
图2表示传统的一体型冷媒管蒸发器的纵断面图。由图可知,在左右两侧设置了一对冷媒管22,并在其中间位置设置了除霜管24。冷媒管22的内部有制冷剂流动,而除霜管24的内部设置了加热线26。通过加热线26,蒸发器4进行除霜。
而且,一对冷媒管22和冷媒管22之间的除霜管24利用平板状的叶片形成部28连接。所述的冷媒管蒸发器形成了一体,其材质主要采用导热性较好的铝。同时,平板状的叶片形成部28,为了使流入到蒸发器4上的冷气通过,形成隔栅散热片30。请参照图3及4。
图3表示一体型三管蒸发器的横断面图。由图可知,一对冷媒管22和除霜管24之间形成了隔栅散热片30。如上所述,隔栅散热片30从叶片形成部28开始形成。即,将平板状的叶片形成部28在图面上从上向下截断后,为使被截断的部分相距一定间隔,扭转被截断的部分,形成隔栅散热片30。而冷气f1在所述的间隔空间内流动。
结果,冷气f1流过隔栅散热片30之间的空间的过程中,与隔栅散热片30的表面接触的同时又和冷媒管22的表面接触。然后,在相互接触的过程中与其进行热交换。又,包含在冷气f1中的湿蒸气贴附到隔栅散热片30的表面,而这些又通过设置在一对冷媒管22之间的除霜管24内的加热线26,每经过一定时间间隔进行清除。
但是,传统的一体型冷媒管蒸发器存在以下的问题。
第一,在一对冷媒管22之间形成了除霜管24,使冷媒管22和除霜管24之间的长度变短,从而叶片形成部28,在形成隔栅散热片30的扭动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即,如图4所示,扭转角度以45°最为适当。由此,如图中所示,隔栅散热片30形成阻挡冷气f1流动方向的倾斜的结构,这防碍了冷气f1的流动,降低了蒸发器4的热交换效率。
第二,冷媒管22和除霜管24之间的间距小,并且隔栅散热片30扭动的角度也较小,因此,发生所述隔栅散热片30之间的空间,被贴附与冷媒管22和隔栅散热片30表面的霜封闭的现象。这样会严重阻碍冷气f1的流动,降低蒸发器4的热交换效率。
第三,霜的贴附主要发生在蒸发器4的下部。这是因为有冷气f1流入的蒸发器4入口处,冷气f1中含有大量的湿蒸气。但是,如上所示,除霜管24均匀分布在不需进行除霜运转的蒸发器4的上端,由此降低了除霜效率。
第四,除霜管24和一对冷媒管形成一体,使在除霜管24内插入加热线26的作业变得十分困难,而且,除霜管24两末端的弯管部分的处理工程也是一个大难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冰箱用双冷媒管带散热片的蒸发器,包括一对内部有制冷剂流动的冷媒管,其特征在于在一对冷媒管之间设有隔栅散热片并形成一体,所述一对冷媒管和所述的隔栅散热片弯曲成两个以上的段。
本发明的电冰箱用双冷媒管带散热片的蒸发器有以下的效果第一,置在一对冷媒管之间的隔栅散热片的表面与冷气流动方向平行,因此,冷气的流动不受所述隔栅散热器表面的限制。由此,增加了供应到冰箱内的冷气量的同时提高了冷气供应速度,从而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第二,一对冷媒管之间不设置除霜管,增大了一对冷媒管和隔栅散热片之间形成的空间,扩大了冷气的流动面积。
第三,由于一对冷媒管和隔栅散热片之间形成的空间的增大,延迟了贴附于冷媒管和隔栅散热器表面的霜引起的冷气通道的封闭。
第四,不在一对冷媒管之间设置除霜管,而在蒸发器的下端另设置除霜加热器,可以有效的清除集中在蒸发器下端的霜,提高了除霜效率。
第五,在一对冷媒管之间避免设置所述的除霜管,使蒸发器的制作工程简单化。
其中2.冷冻室 4.蒸发器 6.送风风扇 8.冷藏室 10.通道 f1、f2.冷气22.冷媒管 24.除霜管26.热线 28.叶片形成部 30.隔栅散热片30a.隔栅散热片表面 58.段 60.弯管 62.支承架 64.除湿加热器66.支持结构。
根据本发明,在一对冷媒管22之间形成的隔栅散热片30之间,冷气流动的空间变宽,提高了热交换效率。而且,在蒸发器4的下端另设置除霜加热器64,提高了除霜效率。而在一对冷媒管22之间不设置除霜管,使蒸发器4的制作过程变得更加简单。
以下,结合本发明的电冰箱用双冷媒管带散热片的蒸发器示范性例子附图
更加详细的说明。
如图5所示,左右两侧设置了一对冷媒管22。一对冷媒管22通过叶片形成部28相连。而且,叶片形成部28按冷媒管22的长度方向直角截断,然后将被截面扭转形成隔栅散热器30。
由此,本发明的蒸发器的特征是所述的一对冷媒管22之间不设置除霜管24,这使得一对冷媒管22之间的距离拉长,同时又增加了一对冷媒管22之间形成的隔栅散热片30的长度。又,除霜管24不与冷媒管22形成一体,省略了将热线插入除霜管内的繁琐的作业。
图6及图7中详细的显示了在一对冷媒管22之间形成的隔栅散热片30。
如图6、图7所示,可知在一对冷媒管22之间形成了隔栅散热片30,并且其表面30a与冷气f1的流动方向平行,即隔栅散热片表面30a扭转了90度角。由此,如图所示,冷媒管22之间的冷气的流动不受隔栅散热片表面30a的影响,提高了蒸发器4的热交换效率。
在电冰箱用双冷媒管带散热片的蒸发器中,因在一对冷媒管22之间不设置除霜管24,因此,需另设置除霜加热器。对此,结合图8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蒸发器4的纵断面图,图中显示了除霜加热器64安装的状态。由图可知,蒸发器4上设有多个由一对冷媒管22和隔栅散热片30形成的段58。段58和段58之间利用将段58的端部弯曲成曲线型的弯管60相连。而且,在蒸发器4的左右两侧设置了支承架62支持多个段58。
又由图可知,在蒸发器4的下侧另设置了除霜加热器64。即,由左右支承架62的一侧各自连接的支持结构66支持的除霜加热器64,设置在蒸发器4的下端。由此,有效的清除了集中在蒸发器51下端的霜,提高了除霜效率。
除霜加热器64的设置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将除霜加热器64重叠设置在蒸发器4的下端,也可以将支持结构66设置在蒸发器4的最下端。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冰箱用双冷媒管带散热片的蒸发器,包括一对内部有制冷剂流动的冷媒管(22),其特征在于在一对冷媒管(22)之间设有隔栅散热片(30)并形成一体,所述一对冷媒管(22)和所述的隔栅散热片(30)弯曲成两个以上的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冰箱用双冷媒管带散热片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栅散热片面(30a)设置成与流入到蒸发器(4)的空气流动方向(f1)平行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冰箱用双冷媒管带散热片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的下端设置有除霜运转用加热器(64)。
全文摘要
一种电冰箱用双冷媒管带散热片的蒸发器,包括内部有制冷剂流动的冷媒管,其特征在于在一对冷媒管之间设有隔栅散热片并形成一体,所述一对冷媒管和所述的隔栅散热片弯曲成两个以上的段。因置在一对冷媒管之间的隔栅散热片的表面与冷气流动方向平行,增加了供应到冰箱内的冷气量的同时提高了冷气供应速度,提高了热交换效率。两冷媒管之间不设除霜管,增大了一对冷媒管和隔栅散热片之间形成的空间,扩大了冷气的流动面积。由于一对冷媒管和隔栅散热片之间形成的空间的增大,延迟了贴附于冷媒管和隔栅散热器表面的霜引起的冷气通道的封闭。在蒸发器的下端另设置除霜加热器,有效清除集中在蒸发器下端的霜,提高了除霜效率,且使蒸发器的制作工程简单化。
文档编号F25B39/02GK1435613SQ0210079
公开日2003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29日
发明者金东原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