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媒气体吸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2648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媒气体吸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吸入装置,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具有圆锥形状打孔针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方面的发明。
背景技术
一般家庭中使用的家电产品在寿命终止时将被废弃,此时,若对废弃家电产品不进行适当处理,将会严重污染环境、土壤、水质等。特别是对家电产品中冰箱的冷媒或发泡剂内含有的CFC-2、CFC-11等污染地球臭氧层的物质。
CFC(氯化氟)通常称为氟利昂气体,氯化氟(以下称‘CFC’)是含有氯和氟的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在工业生产中作为冷媒、发泡剂、喷射剂、清洗剂等而广泛得到应用。CFC是美国都彭(Dupont)公司商品名的‘氟利昂气体(freon gas)’演化而来,一般‘氟利昂气体’的名称相比‘CFC’更广为人知。
化学名为‘氯氟化碳(chloro fluoro carbon)’的CFC在1928年美国的Thomas Midgley被发现,由于它是对人体没有毒性且具有不燃性的物质,一度还被称为‘梦幻物质’。CFC是没有可燃性、腐蚀性的无色无味的化合物,较少具有毒性且容易挥发,并在化学结构上具有稳定的结构,所以作为冰箱或空调器等的冷媒、喷雾器的喷射剂、氨基甲酸乙酯(urethane)发泡剂、半导体的清洗剂等被广泛得到应用,以至应用到尖端产业中。
但是,由于其化学上稳定的结构,CFC在大气层上不易分解,而直至到达平流层,氯分子在平流层通过紫外线进行分解,并成为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CFC在大气中放出时,CFC中含有的氯破坏地球的臭氧层。臭氧虽然通过在太阳光的刺激下,进行化学作用,并经过一定时间后再生成,但CFC中含有的一个氯原子将破坏10万个以上的臭氧分子。
臭氧层的破坏将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的数值上升,这会增加皮肤癌发生的危险,并直接威胁植物的生命,同时导致海洋生物的数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增加以及其它温室气体的增加。因此,根据1989年的‘蒙特利尔协议(Montreal Agreement)’,发达国家从1996年开始禁止CFC的生产及进口,我国从过去的1997年阶段性缩减CFC的生产及进口,并直至2010时将完全禁止CFC的使用。
冷媒气体吸入装置一般作为家庭或商业使用,是一种为了将寿命终止的冰箱废弃并再循环使用,吸入冰箱中作为冷媒使用的CFC的冷媒回收设备中的回收装置。特别是,冷媒气体吸入装置具有将空调器或冰箱中含有的冷媒迅速吸入的结构。
下面参照附图对冷媒气体吸入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冷媒回收设备中设有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冷媒回收设备中设有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安装状态的简单截面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的冷媒回收设备中设有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使用状态的简单截面图。
如图所示,冷媒气体吸入装置设置于冷媒回收设备中,用于回收冰箱使用的冷媒对环境产生污染的物质CFC。上述冷媒气体吸入装置安装于冷媒回收设备中,用于迅速吸入空调器或冰箱的内部以气体状态存储的冷媒。
下面参照


冷媒气体吸入装置的结构,其包含有冷媒管中吸入冷媒气体的气体吸入部(10);为使上述气体吸入部(10)按压冷媒管时可以把持,与上述气体吸入部一体形成把手部(20);在上述气体吸入部的下方有支撑冷媒管的冷媒管支撑部(30)。
上述气体吸入部(10)中设置有上侧顶板构件(11),使在冷媒管吸入冷媒气体时用于防止冷媒气体的泄漏。上述上侧顶板构件(11)由圆柱形状的弹性材质制成,上述上侧顶板构件(11)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吸入针孔(15),作为下面将要说明的吸入针(17)上下移动的通道。
上述上侧顶板构件(11)的上侧形成有顶板构件放置部(12),用于放置上述上侧顶板构件(11)。上述顶板构件放置部(1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吸入部托架,上述吸入部托架围住上述顶板构件放置部(12)的部分外周面并支撑。
上述顶板构件放置部(12)的上侧形成有连接部(13),上述连接部(13)螺丝连接于冷媒回收设备而形成。上述连接部(13)的外周面成螺丝面,内部的排出口(14)向外部连通而成,使吸入的冷媒气体排出到另外的储藏容器中。上述另外的储藏容器中还可设置有电机,用于产生吸入排出的冷媒气体的吸附力。
并且,上述上侧顶板构件(11)和上述气体吸入部(10)及上述排出口(14)相连通而成,这是为了将吸入冷媒气体的吸入针(17)设置于内部。上述吸入针(17)的前半部分加工成尖尖的形状,后半部分则加工成较宽的形状,以便使冷媒气体吸入到另外的储藏容器中。
即,上述吸入针(17)加工成越向后方直径渐宽的圆锥形状,为了沿其内周面吸入冷媒气体,上述吸入针(17)的内部将连通而成。
上侧把手(21)一体形成于上述吸入部托架,使在按压冷媒管时,用户将把持上述上侧把手(21)。上述上侧把手(21)的另一端设置有强度调节螺丝(23),使在按压冷媒管时用于控制按压强度。
上述上侧把手(21)的下方通过连杆(24)(bar)连接有下侧把手(22),上述下侧把手(22)的内部形成有解除把手(25),使在上述气体吸入部(10)按压冷媒管时,用于解除其按压状态。
上述下侧把手(22)的另一侧设置有与上述下侧把手(22)连动的冷媒管支撑部(30),上述冷媒管支撑部(30)中形成有冷媒管支架(31),使在上述气体吸入部(10)按压冷媒管时,用于支撑上述冷媒管,上述冷媒管支架(31)的上面向下方凹陷形成有用于放置冷媒管的冷媒管放置槽(32)。
下面参照

如上结构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的作用。
首先,将设置于冰箱一侧的流动有冷媒的冷媒管(40)外周面放置于上述冷媒管放置槽(32)中,在上述冷媒管(40)放置于上述冷媒管放置槽(32)时,把持上述把手部(20),并进行按压操作。此时,上述气体吸入部(10)和上述冷媒管支架(31)将按压上述冷媒管(40)的外周面。
上述气体吸入部(10)按压上述冷媒管(40)时,上述气体吸入部(10)的下侧设有的上述上侧顶板构件(11)将紧贴于上述冷媒管(40)的外周面上侧。此时,上述冷媒管(40)的外部面下侧将由上述冷媒管支架(31)支撑并固定。
将上述强度调节螺丝(23)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其增加上述气体吸入部(10)按压上述冷媒管(40)的按压强度。上述气体吸入部(10)和上述冷媒管支架(31)的按压强度越大,上述上侧顶板构件(11)则通过构件的弹性力而减小其体积。此时,上述气体吸入部(10)的内部设有的上述吸入针(17)将对上述冷媒管(40)的外周面上侧进行打孔。
上述吸入针(17)对冷媒管(40)的外周面上侧进行打孔时,不再旋转上述强度调节螺丝(23),而是更加捏紧上述把手部(20)并固定其按压强度。
上述吸入针(17)对冷媒管(40)的外周面上侧进行打孔时,上述冷媒管(40)内部的冷媒气体将沿着与外部连通的上述吸入针(17)的内周面进行排出。沿着上述吸入针(17)的内周面排出的冷媒气体,将通过气体吸入部(10)的上侧形成的上述排出口(14)进行排出,通过上述排出口(14)排出的冷媒气体将吸入到另外的储藏容器中。
冷媒气体从上述排出口(14)进行排出时,在上述气体吸入部(10)和上述冷媒管支架(31)的按压强度的作用下,上述气体吸入部(10)的下侧设有的上述上侧顶板构件(11)将被按压,从而防止冷媒气体向外部泄漏。
但是,上述以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具有如下问题。
上述气体吸入部(10)的内部设有的上述吸入针(17),在上述冷媒管(40)的外周面打孔的状态下吸入冷媒气体。因此,为了对上述冷媒管(40)进行打孔,上述吸入针(17)需要加工成较细的形状。
上述较细形状的吸入针(17)具有容易折断的问题。
并且,由于通过较细的吸入针(17)的内周面吸入冷媒气体,使冷媒气体的吸入速度变慢,由于冷媒气体的吸入速度较慢,所以相应的需要增加多个冷媒回收设备。
在安装多个冷媒回收设备时,将会导致作业线相应变长,或是吸入冷媒气体时需要停止作业线的问题。
作业线加长引起设备费用的增加,而作业线停止则会降低工作效率。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丞待加以改进。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积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的改进成型结构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能够改进一般市面上现有常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的成型结构,使其更具有竞争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使其缩短冷媒气体的吸入时间,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吸入冷媒气体。
本发明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如下几个部分气缸组件,用于打孔作为冷媒流动通道的冷媒管;冷媒管支撑体,设置于上述气缸组件的一侧,并按压上述冷媒管的外面;把手,形成于上述气缸组件的一侧,使上述冷媒管支撑体和冷媒管的按压更加容易。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所述的气缸组件包含有通过流体的压力而流动的活塞;设置于上述活塞的一侧,用于打孔上述冷媒管的打孔针。
前所述的打孔针成环棒状锥子形。
前所述的冷媒管支撑体设置有一对侧顶板构件,并围住上述冷媒管的外周面。
前所述的冷媒管支撑体包含有各设置于上述气缸组件和把手的一端的冷媒管支架;设置于上述冷媒管支架的一面,用于防止冷媒泄漏的顶板构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冷媒气体吸入装置主要用于冰箱或空调器等家电产品,为使将上述寿命终止的家电产品进行再循环而使用。冰箱或空调器等内部作为冷媒剂使用的CFC,被视为破坏地球臭氧层的环境污染物质。因此,为了再循环使用冰箱或空调器等而进行分解时,在分解操作之前,需要将冷媒气体排出到另外的储藏容器中。此时,将使用上述冷媒气体吸入装置。
在本发明中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对冷媒管进行打孔,通过打孔形成的孔吸入冷媒气体,并将其储藏于储藏容器中,从而缩短冷媒气体的吸入时间。
由于缩短上述冷媒气体的吸入时间,可相应减少冷媒吸入设备中设有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的数量。同时,减少冷媒气体吸入装置的数量可相应缩短作业线。作业线的缩短进而可减少设备费用。
此外,由于使用环棒状的锥子形的打孔针,使在对冷媒管进行打孔时,可减少打孔针的损坏现象,从而减少相应的维修费用。
由于缩短冷媒气体的吸入时间,从而减少作业线上等待并消耗的电力及人力浪费。
并且,本发明中的冷媒气体回收装置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增加作业的效率性。
本发明在结构设计、使用的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确实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并且所揭露的结构是前所未有的创新设计,其未见于任何刊物,在申请前更未见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公知、公用在先,且市面上亦未见有类似的产品,而确实具有新颖性。
本发明的结构确比现有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更具技术进步性,且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及更能亦远非现有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所可比拟,较现有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更具有技术上进步,并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而确实具有创造性。
本发明的设计人研究此类产品已有十数年的经验,对于现有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所存在的问题及缺陷相当了解,而本发明既是根据上述缺陷研究开发而创设的,其确实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及功效,不但在空间型态上确属创新,而且较现有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确属具有相当的增进功效,且较现有习知产品更具有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优良功效,而确实具有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空间型态上确属创新,并较现有产品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且结构简单,适于实用,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其在技术发展空间有限的领域中,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特征部份的概述,为使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冷媒回收设备中安装有冷媒气体吸入装置的简单截面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安装于冷媒回收设备并吸入冷媒气体状态的简单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中主要结构的气缸组件和冷媒管支撑体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中主要结构的气缸组件的底面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安装于冷媒回收设备状态的简单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吸入冷媒气体状态的简单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中主要部件的符号说明******100气缸组件110气缸120空气注入口 130冷媒气体排出口140空气排出口 150上侧顶板构件(ceiling)152打孔针孔160上侧构件放置部170冷媒管上侧放置槽180打孔针190活塞200把手210上侧把手220下侧把手230强度调节螺丝240连杆250解除把手300冷媒管支撑体310下侧构件支架320下侧构件放置部330下侧顶板构件340冷媒管下侧放置槽400冷媒管请参阅图4至图8所示,本发明冷媒气体吸入装置,其包含有气缸组件(100),用于在流动有冷媒的冷媒管(400)上打孔并吸入冷媒气体;把手(200),在上述气缸组件(100)对上述冷媒管(400)进行打孔时,使用户把持并容易进行按压操作;冷媒管支撑体(300),设置于上述气缸组件(100)的下方,用于支撑上述冷媒管(400)的外周面的下侧。
上述气缸组件(100)包含有用于对上述冷媒管(400)进行打孔的打孔针(180);设有活塞(190)使上述打孔针(180)上下运动时产生动力的气缸(110)。上述气缸组件(100)的底面上侧顶板构件(150),使在上述冷媒管(400)的外周面上侧打孔并吸入冷媒气体时,用于防止冷媒气体向外部泄漏。
上述上侧顶板构件(150)的大致中央部分穿孔形成有打孔针孔(152),上述打孔针孔(152)在上述打孔针(180)对冷媒管(400)进行打孔时,将成为上述打孔针(180)的通道。并且,为了对上述冷媒管(400)进行打孔,上述打孔针(180)成越向下方越尖的圆锥形状,即下端部尖锐、上端部成圆形的倒转的直圆锥形状。
上述上侧顶板构件(150)的上侧设置有上侧构件放置部(160),用于放置上述上侧顶板构件(150),上述上侧顶板构件(150)和上述上侧构件放置部(160)通过螺丝连接并结合。上述上侧构件放置部(160)的上侧形成有上述气缸(110),上述气缸(110)的底面和上述上侧构件放置部(160)将一体形成。
即,在上述气缸(110)的底面,上述上侧构件放置部(160)大致“ㄈ”形状凸出形成,“ㄈ”形状的内部则用于放置上述上侧顶板构件(150)而成。
并且,上述气缸(110)的外周面的上部穿孔形成有空气注入口(120),用于注入空气并产生上述活塞(190)运动的动力;外周面的下部则穿孔形成有冷媒气体排出口(130),用于将上述冷媒管(400)的冷媒气体向另外的储藏容器排出。上述气缸(110)的底面形成有空气排出口(140),使其通过上述空气注入口(120)而注入的空气向外部排出。
上述气缸组件(100)的另一端形成有把手(200),在上述气缸组件(100)为吸入上述冷媒管(400)中的冷媒气体而进行按压时,使用户把持并进行按压操作。上述把手(200)包含有一体形成于上述气缸(110)的上侧把手(210);在上述上侧把手(210)的下方,与上述上侧把手(210)连动形成的下侧把手(220)。
上述上侧把手(210)的另一端部形成有强度调节螺丝(230),使在上述气缸(110)按压上述冷媒管(400)的外周面上侧时,用于调节其按压强度。上述上侧把手(210)和上述下侧把手(220)通过连杆(240)连动,上述下侧把手(22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解除上述按压强度的解除把手(250)。
上述下侧把手(220)的另一侧形成有冷媒管支撑体(300),上述冷媒管支撑体(300)与上述下侧把手(220)连动旋转。上述冷媒管支撑体(300)中设置有下侧顶板构件(330),用于支撑上述冷媒管(400)的外周面下侧,并在上述气缸(110)中吸入冷媒气体时,防止冷媒气体向外部泄漏。上述下侧顶板构件(330)的下侧形成有下侧构件放置部(320),上述下侧构件放置部(320)用于放置上述下侧顶板构件(330)。
上述下侧构件放置部(320)的下侧形成有下侧构件支架(310),用于支撑上述下侧构件放置部(320),上述下侧构件支架(310)与上述下侧构件放置部(320)对应的大小而成。上述下侧顶板构件(330)则通过螺丝连接结合于上述下侧构件放置部(320)。
此外,上述上侧顶板构件(150)和上述下侧顶板构件(330)的大致中央部分左右方向形成有冷媒管放置槽(170,340),上述冷媒管放置槽(170,340)用于放置上述冷媒管(400)。即,在上述上侧顶板构件(150)上向上方凹陷形成,使其放置上述冷媒管(400)的外周面上侧;在上述下侧顶板构件(330)则向下方凹陷形成,使其放置上述冷媒管(400)的外周面下侧。
下面说明如上结构的冷媒气体回收装置的作用。
首先,调整上述气缸组件(100)的位置,使流动有冷媒气体的上述冷媒管(400),放置于上述气缸组件(100)底面形成的上述上侧顶板构件(150)的冷媒管上侧放置槽(170)中。
在上述冷媒管(400)放置于上述上侧顶板构件(150)的冷媒管上侧放置槽(170)时,将用手按压上述把手(200)。当按压上述把手(200)时,上述气缸组件(100)的下方设有的上述冷媒管支撑体(300),将向上方旋动,并按压上述冷媒管(400)的外周面下侧。
在上述冷媒管(400)按压于上述上侧顶板构件(150)和上述下侧顶板构件(330)之间时,将上述上侧把手(210)的一端形成的强度调节螺丝(230),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并调节其按压强度。上述强度调节螺丝(230)在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按压强度增大,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则按压强度减小。
当达到适当的按压强度时,更加捏紧上述把手(200)并进行按压操作。在更加捏紧按压上述把手(200)时,上述气缸组件(100)和上述冷媒管支撑体(300)在按压冷媒管(400)的状态下得到固定。当上述气缸组件(100)和上述冷媒管支撑体(300)固定时,向上述空气注入口(120)注入空气。
当空气注入到上述空气注入口(120)时,在空气的压力作用下,上述气缸(110)的内部设有的上述活塞(190)将移向下方。当上述活塞(190)移向下方时,与上述活塞(190)一体形成的上述打孔针(180)随即向下方移动。上述下降的打孔针(180)将对通过上述气缸组件(100)和上述冷媒管支撑体(300)固定的冷媒管(400)的外周面进行打孔。
上述注入到气缸(110)内部的空气通过作业线中设有的工作阀进行注入,上述工作阀与另外的电机连接,并通过电机的旋转操作而注入空气。
在上述打孔针(180)对冷媒管(400)进行打孔时,上述气缸(110)的内部注入的空气,将通过上述气缸(110)的底面形成的上述空气排出口(140)进行排出。当上述气缸(110)内部的空气通过上述空气排出口(140)向外部排出时,上述活塞(190)将再上升到上方。
其中,在通过上述打孔针(180)打孔的冷媒管(400),冷媒气体将吸入到上述打孔针孔(152)中。吸入到上述打孔针孔(152)的冷媒气体,将通过上述气缸(110)的外周面形成的上述冷媒气体排出口(130),并沿着连接于冷媒气体排出口(130)的引导管流动,并向另外的储藏容器进行排出。
当上述冷媒管(400)中的冷媒气体吸入到上述打孔针孔(152)时,通过固定于冷媒管(400)的外周面上侧和下侧的上述上侧顶板构件(150)和上述下侧顶板构件(330),防止上述冷媒气体向外部泄漏。
在冷媒气体通过上述冷媒气体排出口(130)全部流出时,将上述下侧把手(220)的内部形成的解除把手(250)向下方按下。当上述解除把手(250)向下方按下时,将会解除上述气缸(110)和上述冷媒管支撑体(300)的按压状态。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冷媒气体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如下几个部分气缸组件,用于打孔作为冷媒流动通道的冷媒管;冷媒管支撑体,设置于上述气缸组件的一侧,并按压上述冷媒管的外面;把手,形成于上述气缸组件的一侧,使上述冷媒管支撑体和冷媒管的按压更加容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气缸组件包含有通过流体的压力而流动的活塞;设置于上述活塞的一侧,用于打孔上述冷媒管的打孔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打孔针成环棒状锥子形。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冷媒管支撑体设置有一对侧顶板构件,并围住上述冷媒管的外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冷媒管支撑体包含有各设置于上述气缸组件和把手的一端的冷媒管支架;设置于上述冷媒管支架的一面,用于防止冷媒泄漏的顶板构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吸入装置,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具有圆锥形状打孔针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方面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如下几个部分气缸组件,用于打孔作为冷媒流动通道的冷媒管;冷媒管支撑体,设置于上述气缸组件的一侧,并按压上述冷媒管的外面;把手,形成于上述气缸组件的一侧,使上述冷媒管支撑体和冷媒管的按压更加容易。上述气缸组件包含有通过流体的压力而流动的活塞;设置于活塞的一侧用于打孔的冷媒管的打孔针。打孔针成环棒状锥子形。通过上述结构的冷媒气体吸入装置,可增加冷媒气体的吸入速度,并相应缩短冷媒气体的吸入时间,从而提高作业效率并减少设备费用。
文档编号F25B45/00GK1766467SQ200410072508
公开日2006年5月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7日
发明者民丙锡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