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8751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冷冻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冷冻装置,特別是涉及一种冷冻装置,其具有作为冷藏 冷冻用和空调用的多台利用侧热交换器并能够在各利用侧热交换器之间进行100 %热回收运转。
背景技术
进行制冷循环的冷冻装置向来为人所知。这个冷冻装置,作为 使室内凉爽和取暖的空调机、或是将食品等冷藏 冷冻的陈列拒的 冷却机被广泛地利用。在这类的冷冻装置,有些是进行空调和冷 藏 冷冻的双方的(譬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个冷冻装置,譬如设 置在便利商店,只设置一台冷冻装置而能够进行店内的空调与冷却 陈列柜等。
所迷冷冻装置,在冷藏 冷冻用的陈列拒和空调用室内机等的 利用侧机組中所设的多台利用侧热交换器(冷藏*冷冻用热交换器和 空调用热交换器),各自用液体侧连络配管及气体侧连络配管,对于 设在室外的热源侧机組(室外机组)的热源侧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 器)并列连接。
这里,制冷剂回路具有冷藏 冷冻用的第一系统侧回路和空调 用的第二系统侧回路的两个系统时,通常在液管和气管各使用两条 连络配管。另一方面,其中也有是在两个系统的液管共用一条液体 侧连络配管,以减少连络配管的数量(参照专利文献2)。
这个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具体地如图13所示。图中,IOI是室 外机組,102是室内机組,103是冷藏用陈列拒(冷藏机组),104是 冷冻用陈列拒(冷冻机組)。在室外机組101设有压缩机构105、 106、 室外热交换器107、室外膨胀阀108和受液器(receiver)109,在室内机組102设有室内热交换器(空调用热交换器)110和室内膨胀阀111。并且,在冷藏用陈列拒103设有冷藏用热交换器112和冷藏用 膨胀阀113,在冷冻用陈列拒104设有冷冻用热交换器114、冷冻用 膨胀阀115和增压压缩机116。
这个冷冻装置的制冷剂回路120具备有冷藏.冷冻用第一系统 侧回路和空调用第二系统侧回路;该冷藏 冷冻用第 一 系统侧回路 的构成为在室外热交换器107和冷藏*冷冻用热交换器112、 114 之间制冷剂进行单向循环;该空调用第二系统侧回路的构成为在室 外热交换器107和室内热交换器110之间制冷剂进行可逆循环。并 且,作为各系统的液管共用一条液体侧连络配管121。
在所述的冷冻装置,除了能够进行用设在室外的室外热交换器 107为热源进行室内空调和各陈列拒冷却的运转之外,也能够不使 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107而以室内热交换器110为凝结器并以冷 藏*冷冻用热交换器112、 114为蒸发器来以100%热回收进行暖气 和冷藏 冷冻的运转。
但是,在使液体侧连络配管121为一条的所述制冷剂回路120 的結构中进行100%热回收运转时,在制冷剂回路120形成如下的 制冷剂循环路径,也就是压缩机构105、 106所喷出的制冷剂,在 室内热交换器110凝结后,在冷藏*冷冻用热交换器112、114蒸发, 再一次地返回压缩机构105、 106的制冷剂循环路径。换句话说,这 时,有必要使得在室内热交换器IIO凝结的液体制冷剂从受液器109 不流向热源侧热交换器107的方向,而把该制冷剂导入冷藏 冷冻 用的热交换器112、 114。
但是,例如室外空气溫度低的时候,由于受液器109内的压力 下降,液体侧连络配管121内部的压力也下降,从室内热交换器110 流出的液体制冷剂容易从液体侧连络配管121流入受液器109,因 此流向冷藏.冷冻用热交换器112、 114的制冷剂流量将可能有所不 足。并且, 一旦冷藏.冷冻用热交换器112、 114的制冷剂流量不足, 则冷却各陈列拒103、 104库内的能力将会下降。
这里,所述冷冻装置中,在液体侧连络配管121往受液器109的制冷剂通路设有减压阀(relief valve)117。这个减压阀117保持 在如下状态当液体侧连络配管121的制冷剂压力上升到规定值以 上时则开启,但是在达到该规定值为止为关闭。并且,通过将这个 减压阀117的动作压力设定成高于100%热回收运转时的液体侧连 ^"配管121的压力,来防止100%热回收运转时液体制冷剂流入受 液器109,使得即使在室外气温低的时候制冷剂回路120内的制冷 剂流动稳定冷冻能力不会下降。
并且,虽然在所述冷冻装置也能够进行以室外热交换器107为 蒸发器的制冷循环的暖气运转,但是由于这样情况时在减压阀117 压縮机106的吸入压将发生作用,因此减压阀117将开启。并且, 冷气运转时,制冷剂不会流过设有减压阀117的通路。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8074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34103号公报发明内容解决课题[OOl幻 然而,在所述装置中,即使关闭减压阀有时也不能完全阻止制 冷剂流入受波器。具体来说,这是在减压阀会发生制冷剂外漏的情 况,这个情况时,由于制冷剂逐渐流入受液器,在100%热回收运 转中流入的制冷剂几乎不会从受液器流出,因此,受液器内的制冷 剂量增加,而作为利用侧机组的冷藏*冷冻用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则 不足。如此一来,冷却各个陈列拒库内的能力下降将成为问题。并的情况也同样地会发生。无论是哪一类型的阀机构,在较高压的制 冷剂产生作用的情况下将难以完全解消制冷剂的外漏。
并且,即使是阻止制冷剂流入受液器的情况下,当在减压阀起 作用的制冷剂压力过高的时候减压阀有时将会开启,这个情况时, 一旦高于所需的制冷剂流入受液器内,和前述相同地由于制冷剂的 不足将使得冷却各陈列拒库内的能力下降。
有鉴于上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具备多台系统的利用侧热交换器同时多个液管共用 一条液体侧连络配管的冷冻装置中,防止 在受液器内的制冷剂量的增加造成利用侧机組的制冷剂不足。 解决方法
第一发明是以如下的冷冻装置为对象,该冷冻装置具备具有 压缩机构IID、 IIE、热源侧热交换器15和受液器17的热源侧机組 10,具有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31、 41的第一利用侧机組30、 40, 具有第二利用侧热交换器21的第二利用侧机组20,以及连接各机 組10、 20、 30、 40构成制冷剂回路50的气体侧连络配管51、 52 和液体侧连络配管53、 54、 55;所述气体侧连络配管51、 52具有 第一气体侧连络配管51和第二气体侧连络配管52,该第一气体侧 连络配管51连接所述热源侧机組10和所述第一利用侧机組30、40, 该第二气体侧连络配管52连接所述热源侧机组10和所述第二利用 侧机组20;所述液体侧连络配管53、 54、 55具有集合液管53、第 一分歧液管54和第二分歧液管55,该集合液管53连接所述热源侧 机組10,第一分歧液管54从该集合液管53分歧出连接所述第一利 用侧机组30、 40,该第二分歧液管55从该集合液管53分歧出连接 所述第二利用侧机組20。并且,所迷制冷剂回路50能够形成如下 的制冷剂循环路径,也就是所述压缩机构IID、 IIE所送出的制冷 剂从所述第二利用侧机組20流经第一利用側机組30、 40而回到该 压縮机构IID、 IIE,并且在所述制冷剂回路50设有将所述受液器[OOl幻 第二发明为在第一发明中所述制冷剂回送机构5具有导入管 71,该导入管71是用来将从所迷压缩机构IID、 IIE喷出的高压制 冷剂导入到所述受液器17,通过从该导入管71将所述高压制冷剂 导入所述受液器17并对该受液器17加压来使该受液器17内的液体 制冷剂通过所述集合液管53回到所述循环路径。
第三发明为在第一发明中所述制冷剂回送机构5具有连通管 67,该连通管67是用来使所述受液器17连通所述压缩机构IID、 11E的吸入侧,通过该连通管67使所述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 :故吸入到所述压缩机构IID、 11E并送回到所述循环路径。
第四发明为在第一发明中所述制冷剂回送机构5具有连通机构 13,该连通机构13是用来通过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15使所述受液 器17连通所述压缩机构11D、 11E的喷出侧,通过该连通机构13 使该受液器17连通所述压缩机构IID、 11E的喷出侧而使该压缩机 构IID、 11E所喷出的高压制冷剂流入所述受液器17,来使该受液 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通过所述集合液管53回到所述循环路径。
第五发明为第一到第四发明的任一发明中具备吸入过热度检测 器79、 81和控制器95;该吸入过热度检测器79、 81是检测从所述 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31、 41流向所述压縮机构IID、 IIE吸入侧的 制冷剂的过热度;该控制器95是控制所述制冷剂回送机构5,来使 得当所述吸入过热度检测器79、81的检测值成为规定值以上时将所 述受液器17内的制冷剂送回所迷循环路径。
第六发明为第一到第四的发明的任一发明中具备喷出过热度检 测器75、 76和控制器95,该喷出过热度检测器75、 76是检测所述 压缩机构11D、 IIE喷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该控制器95是控制所 述制冷剂回送机构5来使得当所述喷出过热度检测器75、76的检测 寸直成为规定值以上时将所述受液器17内的制冷剂送回所述循环路 径。
第七发明为第一到第四发明的任一发明中具备喷出制冷剂溫度 检测器76和控制器95 ,该喷出制冷剂温度检测器76是检测所迷压 缩机构IID、 IIE喷出的制冷剂的温度,该控制器95是控制所述制 冷剂回送机构5来使得当所述喷出制冷剂温度检测器76的检测值成 为规定值以上时将所述受液器17内的制冷剂送回所迷循环路径。
第八发明是以如下的冷冻装置为对象,该冷冻装置具备具有 压缩机构IID、 IIE、热源侧热交换器15和受液器17的热源侧机組 10,具有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31、 41的第一利用侧机組30、 40, 具有第二利用侧热交换器21的第二利用侧机組20,以及连接各机 组10、 20、 30、 40构成制冷剂回路50的气体侧连络配管51、 52 和液体侧连络配管53、 54、 55;所述气体侧连络配管51、 52具有 第一气体侧连络配管51和第二气体侧连络配管52,该第一气体侧连鉻配管51连接所述热源侧机組10和所述第一利用侧4几組30、40, 该第二气体侧连络配管52连接所述热源侧机組10和所述第二利用 侧机組20;所述液体侧连络配管53、 54、 55具有集合液管53、第 一分歧液管54和第二分歧液管55,该集合液管53连接所迷热源侧 机組IO,该第一分歧液管54从该集合液管53分歧出连接所述第一 利用侧机组30、 40,该第二分歧液管55从该集合液管53分歧出连 接所述第二利用侧机組20。在所述制冷剂回路50设有能够转换第 一运转方式与第二运转方式的转换机构12,该第一运转方式是所述 压缩机构11D、 11E所送出的制冷剂A^所述第二利用侧机組20流经 第一利用侧机組30、 40来回到该压缩机构IID、 11E,该第二运转 方式是所述压缩机构11D、 11E所送出的制冷剂从所述热源侧热交换 器15流入受液器17之后流经第一利用侧机組30、40来回到该压缩 机枸11D、 11E;根据所述转换机构12,从第一运转方式转换为第二 运转方式,把在该第一运转方式中在受液器17内积存的液体制冷剂 通过所述集合液管53送回所述第一利用侧机組30、 40。
-作用-第 一 发 明 中 , 在形成有如下的制冷剂循环路径的运转状态中, 也就是压缩机构IID、 11E所送出的制冷剂从第二利用侧机组20 流经第一利用侧机組30、 40回到压缩机构11D、 IIE的制冷剂循环 路径,能够以所述制冷剂回送机构5将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强 制地送回循环路径。换句话说,如所述地即使想要阻止制冷剂流入 受液器17有时制冷剂还是会流入受液器17,在这样的情况下,循 环路径的制冷剂量将会减少,但是在本第一发明,用制冷剂回送机 构5来将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送回循环路径。
第二发明中,将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送回循环路径时,通 过导入管71将从压缩机构IID、 IIE喷出的高压气体制冷剂导入受 液器17。 一旦导入高压气体制冷剂则受液器17的内压将会上升并 且其内部的液体制冷剂将会棑出。如此一来,从受液器17被排出的 液体制冷剂通过集合液管53被送回循环路径。由此,受液器17内 密度小的气体制冷剂的比例将增加,密度大的液体制冷剂的比例将减少。并且,受液器17内的制冷剂量减少,循环路径的制冷剂量增 力口。
第三发明中,将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送回循环路径时,根 据连通管67使受液器17连通压缩机构IID、 11E的吸入侧。 一旦连 通压缩机构IID、 IIE的吸入侧,则受液器17内部的液体制冷剂被 吸入压缩机构IID、 IIE。由此,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被强制 i也送回循环路径,受液器17内的制冷剂量一夸减少,而循环路径的制 冷剂量增加。 -
第四发明中,当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被送回循环路径时, 根据连通机构13通过热源侧热交换器15使受液器17连通压缩机构 IID、 IIE的喷出侧,来使压缩机构IID、 IIE喷出的高压的气体制 冷剂流入受液器17。 一旦高压气体制冷剂流入,则与所述第二发明 相同i也,受液器17的内部被加压液体制冷剂将被排出。并且,从受 液器17被排出的液体制冷剂逸过集合液管53被送回循环路径。由 此,受液器17内的制冷剂量减少,循环路径的制冷剂量增加。
并且,压缩机构IID、 IIE所喷出的高压气体制冷剂通过热源侧 热交换器15被导入受液器17。在这个第四发明,利用热源侧热交 换器15来作为用来将压缩机构IID、 IIE喷出的高压气体制冷剂导 入受液器17的流逸路径。
第五发明中, 一旦从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31、 41流向压缩机构 IID、 11E的吸入侧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规定值以上,则根据制冷 剂回送机构5将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送回循环路径。但是,在 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31、 41,制冷剂流量愈少则气液二相状态的制 冷剂流动的区域减少而单相的气体制冷剂流动的区域扩大,因此, 从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31、 41流出的制冷剂过热度将会变大。换句 话说,由于从第一利用側热交换器31、 41流出的制冷剂过热度反映 出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31、 41的制冷剂的流量,若是使用吸入过热 度检测器79、 81的检测值将能够适当判断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31、 41的制冷剂是否不足。
第六发明中,使得一旦压缩机构IID、 IIE喷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规定值以上时,则根据制冷剂回送机构5将受液器17内的液 体制冷剂送回循环路径。然而,如所述般,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31、41的制冷剂流量愈少,则从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31、 41流出被吸 入压缩机构IID、 11E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将变大。并且,被吸入压缩 机构IID、 11E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愈大,压缩机构IID、 IIE所喷出 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也变大。换句话说,由于压缩机构IID、 IIE所喷 出的制冷剂过热度反映出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31、 41的制冷剂流 量,若是使用喷出过热度检测器75、 76的检测值将能够适当地判断 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31、 41的制冷剂是否不足。
第七发明中,使得一旦压缩机构IID、 IIE所喷出的制冷剂温度 成为规定值以上则根据制冷剂回送机构5将受液器17内的制冷剂送 回循环路径。然而,如所述般,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31、 41的制冷 剂流量愈少,则压缩机构11D、 IIE喷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将变大。 并且,制冷剂的过热度大也就是其温度变高。换句话说,由于压缩 机构IID、 IIE所喷出的制冷剂溫度反映出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31、 41的制冷剂流量,若是使用喷出制冷剂温度检测器76的检测值将 能够适当地判断在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31、 41的制冷剂是否不足。
第八发明中,在第一运转方式中一旦液体制冷剂在受液器17 内积存,则根据转换机构12来将运转状态从第一运转方式转换成第 二运转方式。在第二运转方式,与所述第四发明同样地,由于压缩 机构IID、 IIE所喷出的高压气体制冷剂流入受液器17使受液器17 内部加压,因此在第 一运转方式中所积存的液体制冷剂将被排出。 并且,从受液器17被排出的液体制冷剂通过集合液管53被送回第 一利用侧机組30、 40。 发明效果
本发明中,在形成有一旦制冷剂流入受液器17则制泠剂量将减 少的所述循环路径的运转状态中,能够使得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 剂通过制冷剂回送机构5来回到循环路径。一旦将受液器17内的液 体制冷剂送回循环路径,则流经各利用侧机組20、 30、 40的制冷剂 量将会增加。因此,在各利用側机组20、 30、 40制冷剂不足之前,通过根据制冷剂回送机构5将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送回循环路径,将能够防止在各利用侧机組20、 30、 40的制冷剂不足,回避在 各利用侧机組20、 30、 40的温度调节能力的下降。
并且,在所述第三发明中,将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送回循 环路径时,压缩机构IID、 IIE将会吸入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 因此,压缩机构IID、 11E的吸入过热度能够下降。因此,能够将制 冷剂送回循环路径解消制冷剂不足,同时能够抑制吸入过热度而削 减压缩机构IID、 IIE的输入。
并且,在所述第四发明,利用在制冷剂回路50的制冷循环中具 有作为蒸发器或是作为凝结器功能的热源侧热交换器15来作为用 来将压缩机构IID、 IIE喷出的高压气体制冷剂导入受液器17的流 通路径,。换句话说,将冷冻装置1的结构的一部分利用来作为制冷 剂回送机构5。因此,能够简化具有制冷剂回送机构5的冷冻装置1 的結构。
并且,所述第五发明中,着眼于能够从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 31、 41流向压缩机构IID、 11E吸入侧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来判断在 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31、 41的制冷剂是否不足,来使得按照吸入过 热度检测器79、 81的检测值控制制冷剂回送机构5。因此,在第一 利用侧热交换器31、 41制冷剂不足之前将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 剂于适当的时机送回循环路径,能够确实i也回避第一利用侧热交换 器31、 41的冷却能力下降。
并且,所述第六发明中,着眼于从压缩机构IID、 IIE所喷出 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来判断在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31、41的制冷剂是 否不足,来使得按照喷出过热度检测器75、 76的检测值控制制冷剂 回送机构5。因此,在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31、 41制冷剂不足之前 将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于适当时机送回循环路径,能够确实地 回避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31、 41的冷却能力的下降。
并且,所述第七发明中,着眼于从压缩机构11D、 IIE所喷出 的制冷剂温度来判断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31、 41的制冷剂是否不 足,以使得按照喷出制冷剂温度检测器76的检测值来控制制冷剂回送机构5。因此,在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31、 41制冷剂不足之前将 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于适当时机送回循环路径,能够确实地回 避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31、 41冷却能力的下降。
并且,所述第八发明中,通过从第一运转方式转换成第二运转 方式,能够使得将在第一运转方式中积存在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 剂送回第一利用侧机組30、 40。因此,若是按照本第八发明,在第 一运转方式中能够防止在各利用侧机組20、 30、 40与压缩机构IID、 11E之间循环的制冷剂的量不足,将能够回避在各利用侧机组20、 30、 40的溫度调节能力的下降。


图1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的冷冻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示出实施例1的冷气运转的动作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3示出实施例1的冷冻运转的动作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4示出实施例1的第一冷气冷冻运转的动作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5示出实施例l的第二冷气冷冻运转的动作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6示出实施例1的暖气运转的动作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7示出实施例1的第一暖气冷冻运转的热气旁通管的电磁阀 关闭状态动作的制冷剂回路图。图8示出实施例1的第一暖气冷冻运转的热气旁通管的电磁阀 开启状态动作的制冷剂回路图。图9示出实施例1的第二暖气冷冻运转的动作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10示出实施例1的第三暖气冷冻运转的动作的制冷剂回路图。图11示出本发明实施例2的冷冻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12示出本发明实施例2的冷冻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13示出向来的冷冻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符号说明卜冷冻装置,5-制冷剂回送机构,10-室外机组(热源側机 組),11D-压缩机构,11E-压缩机构,13-第二四通换向阀连通机构,15-室外热交换器(热源侧热交换器),17-受液器,20-室 内机組(第二利用侧机組),2卜室内热交换器(第二利用侧热交 换器),30-冷藏机組(第一利用侧机组),31-冷藏热交换器(第 一利用侧热交换器),4 0 -冷冻机组(第 一 利用侧机組),41 -冷冻 热交换器(第 一利用侧热交换器),50-制冷剂回路,50A-第 一 系 统侧回路,50B-第二系统侧回路,51-第 一 气体侧连络配管(气 体侧连络配管),52-第二气体侧连络配管(气体侧连络配管), 53-集合液管(液体侧连络配管),54-第 一 分歧(液管液体侧连络 配管),55-第二分歧(液管液体侧连络配管),67-液体注入管(连 通管),71-热气旁通管(导入管),75-高压压力传感器(喷出过热 度检测器),76-喷出温度传感器(喷出过热度检测器、喷出制冷 剂溫度检测器),79-低压压力传感器(吸入过热度检测器),81-吸入温度传感器(吸入过热度检测器),95-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本实施例1所涉及的冷冻装置1 的制冷剂回路图如图1所示。这个冷冻装置l,'是设在便利商店用 来进行冷却冷藏陈列拒及冷冻陈列拒、以及供给店内的冷暖气。
所述冷冻装置l具备室外机组(热源侧机組)IO、室内机組(第 二利用侧机組)2 0 、冷藏机組(第 一 利用侧机組)3 0 、以及冷冻机組(第 一利用侧机組)40,各机組IO、 20、 30、 40用气体侧连络配管51、 52和液体侧连络配管53、 54、 55连接,构成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的制冷剂回路50。
气体侧连络配管51、 52由连接了室外机組IO、冷藏机組30和 冷冻机组40的第一气体侧连络配管(低压气管)51以及连接了室外 才几組10和室内机組20的第二气体侧连络配管52构成。液体侧连络 配管53、 54、 55,由连接了室外机組10的集合液管53、从该集合 液管53分歧出连接冷藏机组30及冷冻机組40的第一分歧液管54、以及从该集合液管53分歧出连接室内机组20的第二分歧液管55 构成。并且,第一分歧液管54由冷藏机組30侧的冷藏侧第一分歧 液管54 a 、和冷冻机组40侧的冷冻侧第一分歧液管54b构成。本 实施例1中,通过使得液体侧连络配管53、 54、 55的室外机组10 一侧的部分的集合液管53为室内机組20和冷藏 冷冻机組30、 40 共用,采用了三管式连络配管结构。
所述室内机组20的构成为能够进行冷气运转和暖气运转的转 换,譬如被设置于卖场等。并且,所述冷藏机組30是设置在冷藏用 陈列柜用来冷却该陈列拒的库内空气。所述冷冻机組40是设置在冷 冻用陈列拒用来冷却该陈列拒的库内空气。虽然图中只示出 一 台的 室内才几組20、冷藏机組30和冷冻机组40,但是,本实施例1中为 并联2台的室内机组20和并联8台的冷藏机組30,并连接一 台的 冷冻机組40。
并且,制冷剂回路50具备了冷藏 冷冻用第一系统侧回路50A 和空调用第二系统侧回路50B;该冷藏 冷冻用第 一 系统侧回路50A 由作为热源侧机組的室外机組10、以及作为第 一利用侧才几組的冷藏 机组30和冷冻机組40构成,制冷剂为单向循环;该空调用第二系 统側回路50B由作为热源侧机組的室外机組10和作为第二利用侧机 組的室内机組20构成,制冷剂为可逆循环。
〈室外机組〉所述室外机組10具备作为第一压缩机的变频压缩机IIA、作为 第二压缩机的第一定频压缩机IIB、和作为第三压缩机的第二定频 压縮机11C,同时具备第一四通换向阀12、第二四通换向阀13、和 第三四通换向阀14、以及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室外热交换器15。 并且,室外热交换器15譬如是板翅式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被设置 在作为热源风扇的室外风扇16的附近。
所述各压缩机IIA、 IIB、 IIC,譬如用密闭型高压圓顶型涡旋 式压缩机构成。所述变频压縮机IIA是电动机由变频器控制、容量 为阶段性或连续性可变的可变容量压缩机。所述第一定频压縮机 IIB和第二定频压缩机11C是电动机经常以一定的转速驱动的固定容量压缩机。
所述变频压缩机IIA、第一定频压缩机11B和第二定频压缩机 IIC构成这个冷冻装置1的压缩机构11D、 11E;该压缩机枸IID、 11E由第一系统的压缩机构IID和第二系统的压缩机构IIE构成。 具体来说,压缩机构IID、 IIE,在运转时有以下的情况由变频压 缩机IIA和第一定频压縮机IIB构成第一系统的压缩机构IID、并 由第二定频压缩机IIC构成第二系统的压缩机构IIE的情况,以及 由变频压缩机11A枸成第一系统的压缩机构IID、并由第一定频压 缩机IIB和第二定频压缩机IIC构成第二系统的压缩机构11E的情 况。换句话说,变频压缩机11A固定为冷藏 冷冻用的第一系统侧 回路50A所用,而第二定频压缩机11C固定为空调用的第二系统侧 回路50B所用,另一方面,第一定频压缩机11B能够转换为第一系 统侧回路50A和第二系统侧回路50B所用。
所述变频压缩机IIA、第一定频压缩机11B和第二定频压缩机 11C的各喷出管56 a 、56b、56c连接到一条高压气管(喷出配管)57。 在所述第一定频压缩机11B的喷出管56b和第二定频压缩机11C的 喷出管56c分别设置有逆止阀CV1、 CV2。
所述高压气管57连接到第一四通换向阀12的第一阀口 Pl。所 述室外热交换器15的气体侧端部通过室外第一气管58a连接第一 四通换向阀12的第二阀口 P2。在第一四通换向阀12的第三阀口 P3 通过室外第二气管58b连接有第二气体侧连络配管52。第一四通换 向阀12的第四阀口 P4连接第二四通换向阀13。
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13的第一阀口 Pl,通过辅助气管59连接 第二定频压缩机11C的喷出管56c。第二四通换向阀13的第二阀口 P2由被封闭的封闭阀口构成。第二四通换向阀13的第三阀口 P3, 通过连接管60连接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12的第四阀口 P4。并且, 第二四通换向阀13的第四阀口 P4连接第二定频压缩机11C的吸入 管61c。由于第二四通换向阀13的第二阀口 P2为封闭阀口 ,因此 也可以使用三通阀来加以耳5M戈。
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12的构成为能够转换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为第一阀口 Pl和第二阀口 P2连通,第三阀口 P3和第 四阀口 P4连通(图1实线所示状态);第二状态为第一阀口 Pl和第 三阀口 P3连通,而第二阀口 P2和第四阀口 P4连通(图1虛线所示 状态)。
并且,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13的构成为能够转换第一状态和第 二状态;第一状态为第一闽口 Pl和第二阀口 P2连通,第三阀口P3 和第四阀口 P4连通(图1实线所示状态);第二状态为第一阀口 Pl 和第三阀口 P3连通,而第二阀口 P2和第四阀口 P4连通(图1虛线 所示状态)。
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15的液体侧端部连接有作为液管的室外 液管62的一端。在室外液管62的中途设置有积存液体制冷剂的受 液器17,室外液管62的另一端连接液体侧连络配管53、 54、 55的 集合、液管53。
所述受液器17,通过容许制冷剂向热源侧热交换器15流入的 第一流入管63 a 、容许制冷剂向液体侧连络配管53、 54、 55流出 的第一流出管63b、容许制冷剂从液体侧连络配管53、 54、 55流入 的第二流入管63c、和容许制冷剂向室外热交换器15流出的第二流 出管63d连接热源侧热交换器15和液体侧连络配管53、 54、 55。
所述变频压缩机11A的吸入管61 a ,通过第一系统侧回路50A 的低压气管64连接第一气体侧连络配管51。第二定频压缩机11C 的吸入管61c,通过第一、第二四通换向阀12、 13连接第二系统侧 回路50B的低压气管(室外第一气管58a或室外第二气管58b)。并 且,第一定频压缩机11B的吸入管61b,通过第三四通换向阀14连 接变频压缩机11A的吸入管61 a或是第二定频压缩机11C的吸入管 61c。
具体来说,在变频压缩机IIA的吸入管61a连接有分歧管61d, 在第二定频压缩机11C的吸入管61c连接有分歧管61e。并且,变 频压缩机11A的吸入管61 a的分歧管61d通过逆止阀CV3连接第三 四通换向阀14的第一阀口 Pl,第一定频压缩机11B的吸入管61b 连接第三四通换向阀14的第二阀口 P2,第二定频压縮机11C的吸入管61c的分歧管61e通过逆止阀CV4连接第三四通换向阀14的第 三阀口 P3。在所述分歧管61d、 61e所设的逆止阀CV3、 CV4只容许 制冷剂流向第三四通换向阀14 ,而禁止相反方向的制冷剂的流动。 并且,虽然在附图中省略,在第三四通换向阀14的第四阀口 P4连 接有用来导入制冷剂回路50的高压压力的高压导入管。
所述第三四通换向阀14的构成为能够转换第一状态和第二状 态;第一状态为第一阀口 Pl和第二阀口 P2连通,而第三岡口 P3 和第四阀口 P4连通(图1实线所示状态);第二状态为第一阀口 Pl 和第四阀口 P4连通,而第二阀口 P2和第三阀口 P3连通(图1虛线 所示状态)。
第一气体侧连络配管51和第二气体侧连络配管52、以及所述 连络液管53、 54、 55的集合液管53是从室外机組10向外部延伸, 在室外机組IO内设置有与其对应的封闭阀18a 、 18b、 18c。
在所述室外液管62,共同连接有绕过受液器17的辅助液管 65(第二流出管63d)和液分歧管66(第二流入管63c)。辅助液管65 主要是在暖房时制冷剂流过、设有作为膨胀机构的室外膨胀岡19。 辅助液管65的一端连接到室外热交换器15和受液器17之间(第一 流入管63a),辅助液管65的另一端连接到受液器17和封闭阀18c 之间。在室外液管62中的辅助液管65与室外热交换器15 —侧的连 接点和受液器17之间设有只容许制冷剂流向受液器17的逆止阀 CV5。
并且,在液分歧管66,从封闭阀18c —侧按顺序设有逆止阀CV6 和减压阀117。逆止阀CV6是只容许制冷剂从封闭阀18c —侧流向 受液器17。并且,当工作的制冷剂压力一旦成为规定压力、譬如 1.5MPa时,减压阀117将会自动开启,另一方面,直到超过该规定 压力为止将液分歧管66保持在关闭状态。液分歧管66的一端连接 到逆止阀CV5和受液器17之间,另一端连接到室外液管62中的辅 助液管65的与封闭阀18c —侧的连接点和封闭阀18c之间。
并且,在室外液管62的在与辅助液管65和封闭阀18c—侧的 连接点、和与液分歧管66和封闭阀18c—侧的连接点之间(第一流出管63b)设有逆止阀CV7。这个逆止阀CV7是只容许制冷剂从受液 器17流向封闭阀18c。
并且,在室外液管62的受液器17和逆止阀CV5之间连接有作 为导入管的热气旁通管71的一端。热气旁通管71的另一端连接到 室外第二气管58b的封闭阀18b和第 一 四通换向阀12之间,在其中 途设有电磁阀SV1。热气旁通管71和电磁阀SV1构成了本发明的制 冷剂回送机构5。
并且,在液分歧管66连接有液体注入管67,该液体注入管67 的一端与吸入管61 a和低压气管64的连接部连接。液体注入管67 的另 一端连接到逆止阀CV6和减压阀117之间。在这个液体注入管 67设有用来调整流量的电动膨胀阀67 a 。
〈室内机組〉所述室内机組20具有作为第二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室内热交换 器(空调热交换器)21和作为膨胀机构的室内膨胀阀22。所述室内热 交换器21的气体侧连接第二气体侧连络配管52。并且,所迷室内 热交换器21的液体侧通过室内膨胀阀22连接液体侧连络配管53、 54、 55的第二分歧液管55。并且,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1譬如是板 翅式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被安装在作为利用侧风扇的室内风扇23 的附近。并且,室内膨胀阀22由电动膨胀阀构成。
〈冷藏机組〉所述冷藏机組30具有作为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冷藏热交换 器31和作为膨胀机构的冷藏膨胀阀32。所述冷藏热交换器31的液 体侧通过电磁阀SV2及冷藏膨胀阀32连接液体侧连络配管53、 54、 55的第 一 分歧液管54(冷藏侧第 一 分歧液管54 a )。这个电磁阀SV2 是用来在休止运转时停止制冷剂的流动。另一方面,所述冷藏热交 换器31的气体侧连接有从第一气体侧连络配管51分歧出的冷藏侧 分歧气管51 a 。
冷藏热交换器31连通变频压缩机11A的吸入侧,另一方面,所 述室内热交换器21在冷气运转时连通第二定频压缩机11C的吸入侧。所述冷藏热交换器31的制冷剂压力(蒸发压力:nw氐于室内热交换器21的制冷剂压力(蒸发压力)。具体来说,所述冷藏热交换器31的制冷剂蒸发温度譬如为-10。C,室内热交换器21的制冷剂蒸发 温度譬如为+5。C,制冷剂回路50构成异温度蒸发的回路。
并且,所迷冷藏膨胀阀32是感温式膨胀阀,感温筒被安装在冷 藏热交换器31的气体侧。因此,冷藏膨胀阀32按照冷藏热交换器 31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来调整开度。所述冷藏热交换器31譬如为 板翅式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被安装在作为冷却扇的冷藏风扇33 的附近。
〈冷冻机組〉所述冷冻机組40具有作为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冷冻热交换 器41、作为膨胀机构的冷冻膨胀阀42和作为冷冻压缩机的增压压 缩机43。所述冷冻热交换器41的液体侧通过电磁阀SV3和冷冻膨 胀阀42连接液体侧连络配管53、 54、 55的第一分歧液管54(冷冻 侧第一分》支液管54b)。
所述冷冻热交换器41的气体侧和增压压缩机43的吸入侧通过 连接气管68连接。在增压压缩机43的喷出侧连接有从第一气体侧 连络配管51分歧出的冷冻侧分歧气管51b。在冷冻侧分歧气管51b 设有逆止阀CV8和油分离器44。在油分离器44和连接气管68之间 连接具有毛细管45的回油管69。
并且,所述冷冻膨胀阀42是感温式膨胀阀,感温筒被安装在冷 藏热交换器31的气体侧。所述冷冻热交换器41譬如是板翅式的翅 片管型热交换器,被安装在作为冷却扇的冷冻风扇46的附近。
并且,在所述增压压缩机43的吸入侧的连接气管68与冷冻侧 分歧气管51b中的油分离器44和逆止阀CV8之间,连接有逆止阀 CV9的旁通管70。该旁通管70的构成为当增压压缩机43故障等停 止时使制冷剂绕过该增压压缩机43流动。
〈控制系统〉在所述制冷剂回路50设有各种传感器及各种开关。在所迷室外机組IO的高压气管57设有检测高压制冷剂压力的高压压力传感器 75和检测高压制冷剂溫度的喷出溫度传感器76。在所述第二定频压 缩机11C的喷出管56c设有检测高压制冷剂溫度的喷出温度传感器 77。并且,在所述变频压缩机IIA、第一定频压缩机11B和第二定 频压缩机11C的各喷出管56 a 、 56b、 56c分别设有高压保护用的压 力开关78,这个高压保护用的压力开关78是当高压制冷剂压力成 为规定值时使压缩机IIA、 IIB、 IIC停止。
在所述变频压缩机11A及第二定频压缩机11C的各吸入管61 a、 61c设有检测低压制冷剂压力的低压压力传感器79、 80、以及 检测低压制冷剂溫度的吸入温度传感器81、 82。变频压缩机11A — 侧的低压压力传感器79及吸入温度传感器81构成了本发明的吸入 过热度检测器。
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15设有室外热交换传感器83,该室外热 交换传感器83是用来检测在室外热交换器15的制冷剂温度、也就 是蒸发溫度或凝结温度。并且,在所述室外机組10设有检测室外空 气温度的外气溫传感器84。
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1设有室内热交换传感器85,该室内热 交换传感器85是用来检测在室内热交换器21的制冷剂温度、也就 是凝结温度或蒸发温度,同时在气体侧设有检测气体制冷剂溫度的 气温传感器86。并且,在所述室内机組20设有检测室内空气温度 的室温传感器87。
在所述冷藏机组30设有检测冷藏用陈列拒内的库内溫度的冷 藏温度传感器88。在所述冷冻机組40设有检测冷冻用陈列柜内的 库内温度的冷冻温度传感器89。并且,在增压压缩机43的喷出侧 设有高压保护用的压力开关90,这是当喷出制冷剂压力成为规定值 则开启来使得该压缩机43停止。
所述各种传感器及各种开关的输出信号,被输出到作为控制方 式的控制器95。这个控制器95的构成为控制制冷剂回路50的运转以便能够转换后述的八种运转方式。并且,控制器95,在运转时控制变频压缩机11A的启动、停止及容量控制、或是第一定频压缩机 IIB和第二定频压缩机11C的启动及停止、进一步地控制室外膨胀 阀19及室内膨胀阀22的开度调节等,同时也控制各四通换向阀12、 13、 14的转换、或是液体注入管67的电动膨胀阀67a的开度控制 等。
并且,控制器95,在后述的第一暖气冷冻运转时,也进行对热 气旁通管71的电磁阀SV1的开关控制。具体来说,在形成有循环路 径的第一暖气冷冻运转时进行如下的控制,前述的该循环路径是 压缩机构11D所送出的制冷剂从作为第二利用侧机組的室内机組20 流经作为第一利用侧机組的冷藏机組30及冷冻机組40而返回压缩 机构IID。
首先,控制器95用低压压力传感器79的检测值及吸入溫度传 感器81的检测值来检测从作为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冷藏热交换 器31及冷冻热交换器41流向压缩机构11D的吸入侧的制冷剂的过 热度。并且,当这个检测出的过热度成为规定值以上时,控制器95 开启电磁阀SV1,当过热度未满规定值时关闭电磁阀SV1。为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冷藏热交换器31及冷冻热交换器41的制 冷剂是否不足。当控制器95 —旦判断在冷藏热交换器31及冷冻热 交换器41的制冷剂不足时,则开启电磁阀SV1以便将受液器17内 的制冷剂送回循环路径。
-运转动作-接着,有关冷冻装置1所进行的运转动作,按照各运转进行加 以说明。本实施例1中其构成为能够设定成八种运转方式。具体来 说,〈i〉只进行室内机組20冷气的冷气运转,〈ii〉只进行冷藏机组 30和冷冻机組40的冷却的冷冻运转,〈iii〉同时进行室内机組20 的冷气、以及冷藏机组30和冷冻机組40的冷却的第一冷气冷冻运 转,〈iv〉当第一冷气冷冻运转时室内机组20的冷气能力不足时的运 转的第二冷气冷冻运转,〈v〉只进行室内机組20的暖气的暖气运转,〈vi〉不使用室外热交换器15以100%热回收运转进行室内机組20 的暖气、以及冷藏机組30和冷冻机组40的冷却的第一暖气冷冻运 转,〈vii〉在第一暖气冷冻运转室内机組20的暖气能力过剩时进行 的第二暖气冷冻运转,以及〈viii〉当第一暖气冷冻运转室内机組20 的暖气能力不足时进行的第三暖气冷冻运转。
以下,具体说明各运转的动作。
〈冷气运转〉这个冷气运转是只进行室内机組20冷气的运转。这个冷气运转 时,如图2所示,由变频压缩机IIA构成第一系统的压缩机构IID, 第一定频压缩机IIB和第二定频压缩机IIC构成第二系统的压縮机 构IIE。并且,只驱动第二系统压縮机构11E的第一定频压缩机11B 和第二定频压缩机IIC。
并且,如图2实线所示,第一四通换向阀12及第二四通换向阀 13分别转换为第一状态,第三四通换向阀14转换为第二状态。并 且,室外膨胀阀19、液体注入管67的电动膨胀阀67 a 、热气旁通 管71的电磁阀SV1、冷藏机组30的电磁阀SV2以及冷冻机組40的 电磁阀SV3关闭。
在这个状态中,第一定频压缩机IIB和第二定频压縮机IIC所 喷出的制冷剂从第一四通换向阀12经过室外第一气管58a流向室 外热交换器15而凝结。该凝结的液体制冷剂流过室外液管62,经 过受液器17通过液体侧连络配管53、 54、 55的集合液管53和第二 分歧液管55从室内膨胀阀22流向室内热交换器21蒸发。蒸发的气 体制冷剂,从第二气体侧连络配管52及室外第二气管58b、经过第 一四通换向阀12及第二四通换向阀13流过第二定频压缩机11C的 吸入管61c。这个低压气体制冷剂的一部分回到第二定频压缩机 IIC,其余的气体制冷剂从第二定频压缩机11C的吸入管61c分流到 分歧管61e,通过第三四通换向阀14回到第一定频压缩机IIB。通 过制冷剂重复上述循环来使店内凉爽。
并且,这个运转状态按照室内的冷气负荷来控制第一定频压缩 机11B和第二定频压缩机11C的启动和停止、或是室内膨胀阀22的开度等。也能够只运转一台的压缩机IIB、 IIC。
〈冷冻运转〉冷冻运转是只进行冷藏机組30和冷冻机組40的冷却的运转。 这个冷冻运转时,如图3所示,由变频压缩机IIA和第一定频压縮 机IIB构成第一系统的压缩机构IID,由第二定频压缩机IIC构成 第二系统的压缩机构IIE。并且,驱动作为第一系统的压缩机构11D 的变频压缩机11A及驱动第一定频压缩机IIB,同时也驱动增压压 缩机43,而停止第二定频压缩机IIC。
并且,第一四通换向阀12、第二四通换向阀13及第三四通换 向阀14,如图3实线所示,各自转换为第一状态。进一步地,冷藏 机组30的电磁阀SV2及冷冻机組40的电磁阀SV3开启,而热气旁 通管71的电磁阀SV1、室外膨胀阀19及室内膨胀阀22关闭。并且, 液体注入管67的电动膨胀阀67a按照运转状态被设定成全闭、或 是设定成为规定开度以使得规定流量的液体制冷剂能够流通。
在这个状态中,变频压缩机IIA及第一定频压缩机IIB所喷出 的制冷剂从第一四通换向阀12经过室外第一气管58 a流向室外热 交换器15凝结。该凝结的液体制冷剂流过室外液管62经迚受液器 17,从液体侧连络配管53、 54、 55的集合液管53分流到冷藏侧第 一分歧液管54 a和冷冻侧第 一 分歧液管54b。
流经冷藏侧第一分歧液管54 a的液体制冷剂,经过冷藏膨胀阀 32流向冷藏热交换器31蒸发并流过冷藏侧分歧气管51 a 。另一方 面,流经冷冻侧第一分歧液管54b的液体制冷剂,经过冷冻膨胀阀 42流向冷冻热交换器41蒸发。在这个冷冻热交换器41蒸发的气体 制冷剂被吸入增压压缩机43 ^皮压缩而被喷出到冷冻侧分歧气管 51b。
在所述冷藏热交换器31蒸发的气体制冷剂和从增压压缩机43 喷出的气体制冷剂,在第一气体侧连络配管51合流通过低压气管 64回到变频压缩机IIA及第一定频压缩机IIB。通过制冷剂重复上 述的循环来冷却冷藏用陈列拒和冷冻用陈列拒的库内。
在所述冷冻热交换器41的制冷剂压力,由于在增压压缩机432531的制冷剂压力成为低压。结果,譬如在冷冻热交换器41的制冷剂温度(蒸发温度)成为-35。C,而在冷 藏热交换器31的制冷剂溫度(蒸发溫度)成为-10°C。
在这个冷冻运转时,譬如按照低压压力传感器79检测出的低压 制冷剂压力(LP)来进行控制第一定频压缩机11B的启动和停止、或 是进行控制变频压缩机11A的启动、停止或容量控制进行对应冷冻 负荷的运转。
譬如增加压缩机构IID容量的控制,首先在第一定频压缩机11B 停止的状态驱动变频压缩机HA。变频压缩机11A上升到最大容量 之后一旦负荷进一步增加时驱动第一定频压缩机11B同时使变频压 缩机11A减少为最低容量。其后,若是负荷进一步增加,则在启动 第一定频压缩机11B的状态下使变频压缩机11A的容量上升。在减 少压缩机容量的控制时则进行与这个增加控制相反的动作。
并且,所述冷藏膨胀阀32及冷冻膨胀阀42的开度进行根据感 温筒的过热度控制。有关这一点在以下的各个运转中也是相同。
〈第一冷气冷冻运转〉这个第一冷气冷冻运转是同时进行室内机组20的冷气、以及冷 藏机組30和冷冻机組40的冷却的运转。这个第一冷气冷冻运转时, 如图4所示,由变频压缩机IIA和第一定频压缩机IIB构成第一系 统的压缩机构IID,由第二定频压缩机11C构成第二系统的压缩机 构IIE。并且,驱动变频压縮机IIA、第一定频压缩机IIB和第二定 频压縮机11C,同时也驱动增压压缩机43。
并且,第一四通换向阀12、第二四通换向阀13及第三四通换 向阀14,如图4在实线所示,各自转换为第一状态。进一步地,冷 藏机组30的电磁阀SV2及冷冻机组40的电磁阀SV3开启,另 一方 面,热气旁通管71的电磁阀SV1和室外膨胀阀19关闭。并且,液 体注入管67的电动膨胀阀67a按照运转状态被设定为全闭、或是 设定为规定开度以使得规定流量的制冷剂流经压缩机构11D的吸入 侧。
在这个状态中,变频压缩机IIA、第一定频压缩机11B和第二定频压缩机IIC所喷出的制冷剂,在高压气管57合流,从第一四通换向阀12经过室外第一气管58a流向室外热交换器15凝结。该凝 结的液体制冷剂,流过室外液管62 ,经过受液器17 ,流向液体侧连 络配管53、 54、 55的集合液管53。
流经所述液体侧连络配管53、 54、 55的集合液管53的液体制 冷剂的一部分分流到第二分歧液管55,经过室内膨胀阀22流向室 内热交换器21蒸发。该蒸发的气体制冷剂,从第二气体侧连络配管 52及室外第二气管58b经过第一四通换向阀12和第二四通换向阀 13流过吸入管61c而回到第二定频压缩机IIC。
另一方面,流向所述液体侧连络配管53、 54、 55的集合液管 53的液体制冷剂分流到冷藏侧第 一 分歧液管54 a和冷冻侧第 一 分 歧液管54b。流经冷藏侧第一分歧液管54 a的液体制冷剂经过冷藏 膨胀阀32流向冷藏热交换器31蒸发并流过冷藏侧分歧气管51 a 。 并且,流经冷冻侧第一分》支液管54b的、液体制冷剂,经过冷冻膨胀 阀42流向冷冻热交换器41蒸发。在这个冷冻热交换器41蒸发的气 体制冷剂,被增压压缩机43吸引压缩,被喷出到冷冻侧分歧气管 51b。
在所迷冷藏热交换器31蒸发的气体制冷剂和从增压压缩机43 喷出的气体制冷剂,在第一气体侧连络配管51合流,通过低压气管 64回到变频压缩机IIA及第一定频压缩玲几IIB。
通过制冷剂重复上述的循环来凉爽店内,同时冷却冷藏用陈列 拒和冷冻用陈列拒的库内。
〈第二冷气冷冻运转〉第二冷气冷冻运转是当所述第一冷气冷冻运转时室内机組20的冷气能力不足时的运转,将第一定频压縮机IIB转换为空调侧的 运转。这个第二冷气冷冻运转时的设定,如图5所示,基本上与第 一冷气冷冻运转时相同,但是,在第三四通换向阀14转换为第二状 态的这一点与第一冷气冷冻运转不同。
因此,在这个第二冷气冷冻运转时,与第一冷气冷冻运转同样 地,从变频压缩机IIA、第一定频压缩机IIB和第二定频压缩机11C喷出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15凝结,而在室内热交换器21、冷藏热交换器31和冷冻热交换器41蒸发。
并且,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1蒸发的制冷剂回到第一定频压缩 机IIB和第二定频压缩机IIC,在冷藏热交换器31及冷冻热交换器 41蒸发的制冷剂则回到变频压缩机IIA。通过在空调侧使用两台压 缩机11B、 11C来弥补冷气能力的不足。
<暖气运转〉这个暖气运转是只进行室内机組20的暖气的运转。这个暖气运 转时,如图6所示,由变频压缩机11A构成第一系统的压缩机构IID, 由第一定频压缩机IIB和第二定频压缩机IIC构成第二系统的压缩 机构IIE。并且,只驱动第二系统的压缩机构IIE的第一定频压缩 机11B和第二定频压缩机IIC。
并且,如图6实线所示,第一四通换向阀12转换为第二状态, 第二四通换向阀13转换为第一状态,第三四通换向阀14转换为第 二状态。另一方面,液体注入管67的电动膨胀阀67 a 、热气旁通 管71的电磁阀SV1、冷藏机組30的电磁阀SV2及冷冻机组40的电 磁阀SV3关闭。并且,室内膨胀阀22被设定为全开,所述室外膨胀 阀19纟皮控制在规定开度。
在这个状态中,第一定频压缩机IIB和第二定频压縮机11C喷 出的制冷剂从第一四通换向阀12经过室外第二气管58b和第二气体 侧连络配管52流向室内热交换器21凝结。该凝结的液体制冷剂从 液体侧连络配管53、 54、 55的第二分歧液管55流经集合液管53, 进一步通过液分歧管66流入受液器17。其后,所述液体制冷剂经 过辅助液管65的室外膨胀阀19流过室外热交换器15蒸发。该蒸发 的气体制冷剂从室外第一气管58a 、经过第一四通换向阀12及第 二四通换向阀13流经第二定频压缩机11C的吸入管61c回到第 一定 频压缩机11B和第二定频压缩机IIC。通过重复这个循环来供暖室 内。
并且,和冷气运转同样地也能够只运转一台的压缩机IIB、 IIC。
〈第一暖气冷冻运转〉这个第一暖气冷冻运转是不使用室外热交换器15以100%热回收运转来进行室内冲几組20的暖气、以及冷藏机組30和冷冻机组40 的冷却。这个第一暖气冷冻运转,如图7所示,由变频压缩机11A 和第一定频压缩机11B构成第一系统的压缩机构IID,由第二定频 压缩机11C构成第二系统的压缩机构IIE。并且,驱动变频压缩机 11A及驱动第一定频压缩机IIB,同时也驱动增压压缩机43。而使 第二定频压缩机IIC停止。
并且,如图7实线所示,第一四通换向阀12转换为第二状态, 第二四通换向阀13及第三四通换向阀14转换为第一状态。并且, 冷藏机組30的电磁阀SV2及冷冻机組40的电磁阀SV3开启,室外 膨胀阀19关闭。并且,热气旁通管71的电磁阀SV1按照从低压压 力传感器79的检测值及吸入溫度传感器81的检测值检测出的流过 吸入管61 a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来控制开关。并且,液体注入管67 的电动膨胀阀67a按照所述过热度和喷出溫度传感器76的检测值 来控制开度。
在这个状态中,变频压缩机11A和第一定频压缩机11B喷出的 制冷剂从第一四通换向闽12经过室外第二气管58b和第二气体侧连 络配管52流向室内热交换器21凝结。该凝结的液体制冷剂从液体 侧连络配管53、 54、 55的第二分歧液管55在集合液管53前分流到 冷藏侧第一 分歧液管54 a和冷冻侧第一 分歧液管54b。
流经冷藏侧第一分歧液管54 a的液体制冷剂,经过冷藏膨胀阀 32流向冷藏热交换器31蒸发而流经冷藏侧分歧气管51 a 。并且, 流过冷冻侧第 一 分歧液管54b的液体制冷剂经过冷冻膨胀阀42流向 冷冻热交换器41蒸发。在这个冷冻热交换器41蒸发的气体制冷剂, 被增压压缩机43吸引压缩,被喷出到冷冻侧分歧气管51b。
在所述冷藏热交换器31蒸发的气体制冷剂和从增压压缩机43 喷出的气体制冷剂,在第一气体侧连络配管51合流,通过低压气管 64回到变频压缩机IIA及第一定频压缩机IIB。通过制冷剂重复上 述的循环来供暖店内,同时冷却冷藏用陈列柜和冷冻用陈列拒的库 内。这个第一暖气冷冻运转中,使冷藏机組30和冷冻机组40的冷却能力(蒸发热量)与室内机組20的暖气能力(凝结热量)取得平衡 来进行100%热回收。在这个第一暖气冷冻运转形成如下的制冷剂循环路径,也就是压縮才几构11D所送出的制冷剂A人室内机組20 流经冷藏机組30及冷冻机組40而回到压缩机构IID。这个循环路 径中,在室内机組20凝结的制冷剂不回到室外积j且10而直接流入 冷藏纟几纟且30及冷冻:机组40。
并且,虽然在这个第一暖气冷冻运转中使减压阀117关闭,但 是有时会由于液体侧连络配管53、 54、 55的压力变得过高而在减压 阀117作用的制冷剂压力超过规定压力、譬如1.5MPa而使得减压阀 117开启。并且,即使减压阀117关闭,有时也会发生制冷剂外漏。 这样的情况时,循环路径的制冷剂从集合液管53通过液分歧管66 流入受液器17 ,循环路径的制冷剂将减少。 一 旦循环路径的制冷剂 减少,在冷藏热交换器31及冷冻热交换器41制冷剂流量将逐渐变 少,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所流经的区域将减少,而单相气体制冷 剂流动的区域将扩大,从冷藏热交换器31及冷冻热交换器41流出 流向压缩机构11D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将逐渐变大。
在按照低压压力传感器79的检测值及吸入温度传感器81的检 测值检测出的流经吸入管61 a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规定值以上, 则控制器95开启电磁阀SV1。 一旦电磁阀SV1开启,则如图8所示, 压缩机构11D喷出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将通过热气旁通管71被导入 受液器17,受液器17的内压将会上升。由此,受液器17内的液体 制冷剂被强制排出、从集合液管53被送回循环路径。气体制冷剂从 循环路径被供给到受液器17,但是由于液体制冷剂将被排出,结果 受液器17内的制冷剂量将减少,而循环路径的制冷剂量增加。由此, 能够防止在冷藏机组30及冷冻机組40的制冷剂不足,因此能够回 避在冷藏机組30及冷冻机組40的冷却能力下降。
并且,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被送回循环路径、而循环路径 的制冷剂量一旦增加,流经吸入管61 a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将逐渐减 少。并且,按照低压压力传感器79的检测值及吸入温度传感器81 的检测值所检测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一旦成为未满规定值,则控制器95关闭电磁阀SV1。
〈第二暖气冷冻运转〉这个第二暖气冷冻运转是当所述第一暖气冷冻运转中室内机組 20的暖气能力过剩时进行的运转。这个第二暖气冷冻运转时,如图 9所示,由变频压缩机IIA和第一定频压缩机IIB构成第一系统的 压缩机构11D,由第二定频压缩机11C构成第二系统的压缩机构11E。 并且,驱动变频压缩机11A及第一定频压缩机11B,同时也驱动增 压压缩机43。而使第二定频压缩寿几IIC停止。
这个第二暖气冷冻运转,如图9实线所示,除了第二四通换向 阀13转换为第二状态以外,阀门的设定等与所述第 一 暖气冷冻运转 相同。
因此,从变频压缩机11A和第一定频压缩机11B喷出的制冷剂 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暖气冷冻运转同样地,流向室内热交换器21 凝結。该凝结的液体制冷剂从液体侧连络配管53、 54、 55的第二分 歧液管55在集合液管53跟前流向第一分歧液管54(冷藏侧第一分 歧液管54 a及冷冻侧第一分歧液管54b)。
另一方面,从所述变频压缩机11A和第一定频压缩机11B喷出 的其他制冷剂,从辅助气管59经过第二四通换向阀13及第一四通 换向阀12流经室外第一气管58a在室外热交换器15凝结。这个凝 结的液体制冷剂,流过室外液管62时通过受液器17,经过液体侧 连络配管53、 54、 55的集合液管53流向第一分歧液管54(冷藏侧 第一分歧液管54a及冷冻侧第一分歧液管54b)与来自第二分歧液 管55的制冷剂合流。
其后,流经所述冷藏側第一分歧液管54a的液体制冷剂流向冷 藏热交换器31蒸发并流经冷藏侧分歧气管51 a 。并且,流经冷冻 侧第一分歧液管54b的液体制冷剂流向冷冻热交换器41蒸发,被增 压压缩机43吸入压缩,被喷出到冷冻侧分歧气管51b。在所述冷藏 热交换器31蒸发的气体制冷剂和从增压压缩机43喷出的气体制冷 剂在第一气体侧连络配管51合流,通过低压气管64回到变频压缩 机IIA及第一定频压缩机IIB。
这个第二暖气冷冻运转时,通过制冷剂重复上述的循环来供暖店内,同时冷却冷藏用陈列拒和冷冻用陈列拒的库内。这时,不使得冷藏机組30和冷冻机组40的冷却能力(蒸发热量)与室内机組20 的暖气能力(凝结热量)取得平衡.,在室外热交换器15将多余的凝结 热排出室外。
〈第三暖气冷冻运转〉这个第三暖气冷冻运转是所述第 一 暖气冷冻运转中室内机組 20的暖气能力不足时所进行的运转。这个第三暖气冷冻运转,如图 IO所示,由变频压缩机IIA和第一定频压缩机IIB构成第一系统的 压缩机构11D,由第二定频压缩机11C构成第二系统的压缩机构IIE。 并且,驱动所述变频压缩机IIA、第一定频压缩机11B和第二定频 压缩机11C,同时也驱动增压压缩机43。
这个第三暖气冷冻运转,除了以下这一点控制室外膨胀阀19 的开度、不控制电磁阀SV1的开启关闭而予以关闭并驱动第二定频 压缩机11C,其他的设定与所述第一暖气冷冻运转相同。
因此,从变频压缩机IIA、第一定频压缩机11B和第二定频压 缩机11C喷出的制冷剂,与所述第一暖气冷冻运转同样地,经过第 二气体侧连络配管52流向室内热交换器21凝结。该凝结的液体制 冷剂,从液体侧连络液管53、 54、 55的第二分歧液管55分流到第 一分歧液管54(冷藏侧第一分歧液管54 a与冷冻侧第一分歧液管 54b)和集合液管53。
流经冷藏侧第一分歧液管54a的液体制冷剂流向冷藏热交换 器31蒸发,而流到冷藏侧分歧气管51 a 。并且,流经冷冻侧第一 分歧液管54b的液体制冷剂,流向冷冻热交换器41蒸发,被吸入增 压压缩机43压缩,并被喷出到冷冻侧分歧气管51b。在所述冷藏热 交换器31蒸发的气体制冷剂和从增压压缩机43喷出的气体制冷剂, 在第一气体侧连络配管51合流,通过低压气管64回到变频压缩机 IIA及第一定频压缩机IIB。
另一方面,在室内热交换器21凝结后流经集合液管53的液体 制冷剂,流过液分歧管66而流入受液器17,进一步地经过室外膨胀阀19流经室外热交换器15而蒸发。该蒸发的气体制冷剂流经室外第一气管58 a ,经过第一四通换向阀12及第二四通换向阀13流 过第二定频压缩机11C的吸入管61c回到该第二定频压缩机11C。
在这个第三暖气冷冻运转时,通过制冷剂重复循环来供暖店内, 同时冷却冷藏用陈列拒和冷冻用陈列拒的库内。这时,不使藏机组 30与冷冻机組40的冷却能力(蒸发热量)和室内机组20的暖气能力 (凝结热量)取得平衡,从室外热交换器15来取得不足的蒸发热。
-实施例1的效果-本实施例1中,在形成有一旦制冷剂流入受液器17则制冷剂量 将会减少的所述循环路径的第一暖气冷冻运转中,使得通过热气旁 通管71的电磁阀SV1的开启能够来将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送 回循环路径。 一旦将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送回循环路径,则流 经作为利用侧机組的室内机組20、冷藏机組30、和冷冻机組40的 制冷剂量将会增加。因此,在各利用侧机组20、 30、 40的制冷剂不 足之前,通过以制冷剂回送机构5将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送回 循环路径,能够防止在各利用侧机組20、 30、 40的制冷剂的不足。
并且,本实施例1中,着眼于能够从冷藏热交换器31及冷冻冷藏机組30及冷冻机組40的制冷剂的不足,使得按照低压压力传 感器79的检测值及吸入溫度传感器81的检测值来控制热气旁通管 71的电磁阀SV1 。因此,在冷藏机組30及冷冻机組40的制冷剂不 足之前于适当的对机将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送回循环路径,将 能够确实地回避在冷藏机组30及冷冻机组40的冷却能力的下降。
《实施例2》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有关这个实施例2的冷冻装置1 的制冷剂回路图如图11所示。这个实施例2的冷冻装置1,在热气 旁通管71并未设置电磁阀SV1这一点与所述实施例1不同,作为连 通机构的第二四通换向阀13构成了制冷剂回送机构5。
以下说明在第一暖气冷冻运转中将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 送回循环路径的动作。在这个实施例2的冷冻装置1,当从低压压力传感器79的检测值、及吸入温度传感器81的检测值所检测出的流经吸入管61a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一旦成为规定值以上时,则第二 四通换向阀13转换为第二状态。
若是第二四通换向阀13被设定为第二状态,压缩机构IID喷出 的高压气体制冷剂的一部分将从辅助气管59经过第二四通换向阀 13及第一四通换向阀12流经室外第一气管58 a ,进一步地从室外 热交换器15流经室外液管62而流入受液器17。这时,室外风扇16 为停止状态。由此,受液器17的内压上升,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 冷剂将#:强制地排出,人集合液管53被送回循环路径。
并且,在第一暖气冷冻运转中第二四通换向阀13被设定为第二 状态的状态,这是与实施例1的第二暖气冷冻运转同样的运转状态。 但是,实施例1的第二暖气冷冻运转是用来降低室内机組20的暖气 能力所进行的运转,相对地,这个实施例2的第一暖气冷冻运转是 为了将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强制地送回到循环路径的运转。并 且,在实施例1的第二暖气冷冻运转,虽然为了在室外热交换器15 使制冷剂凝结而驱动室外风扇16,但是,在实施例2的第一暖气冷 冻运转,只是作为用来将压缩机构11D喷出的高压气体制冷剂导入 到受液器17的流通路径来利用室外热交换器15,制冷剂一旦凝结 则液体制冷剂将被导入到受液器17,受液器17内的制冷剂量将难 以减少,因此不驱动室外风扇16。
在本实施例2,由于将室外热交换器15利用来作为将高压气体 制冷剂导入受液器17的流通路径,能够不另外设置连接受液器17 和压缩机构11D喷出侧的流通路径来将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送 回循环路径。由此,这个冷冻装置1的结构将被简化。
《实施例3》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3。有关这个实施例3的冷冻装置1 的制冷剂回路图如图12所示。这个实施例3冷冻装置1,在未设置 热气旁通管71和电磁阀SV1这一点、以及液体注入管67的连接位 置,与所述实施例1不同。
液体注入管67的一端连接到吸入管61 a和低压气管64的连接部,并且液体注入管67的另一端连纟妄到在室外、液管62中的辅助液管65与封闭阀18c —侧的连接点和受液器17之间。液体注入管67 是为了将受液器17连通压缩机构11D的吸入侧的连通管,与电动膨 月长阀67 a —起构成制冷剂回送机构5 。
以下说明有关在第一暖气冷冻运转中将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 冷剂送回循环路径的动作。这个实施例3的冷冻装置1中, 一旦按 照低压压力传感器79的检测值及吸入温度传感器81的检测值所检 测出的流经吸入管61 a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见定值以上时,则控 制器95开启电动膨胀阀67a 。由此,连通受液器17与压缩机构11D 的吸入侧,因此,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将由压缩机构IID强制 i也吸出回到循环路径。
并且,在所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冷冻装置1,在第一暖气 冷冻运转中即使开启电动膨胀阀67a ,集合液管53内为高压,因 此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不会,人受液器17流出。
在本实施例3,将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送回循环路径时, 由于压缩机构IID将吸入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因此,能够使 得压缩机构11D的吸入过热度下降。因此,能够将制冷剂送回循环 路径来解消制冷剂不足,同时能够抑制吸入过热度削减压缩机构 IID的输入。
《其他实施例》有关所述实施例,也可以为如下的结构。
在所述实施例,虽然控制器95按照低压压力传感器79的检测 值及吸入温度传感器81的检测值来控制着制冷剂回送机构5 ,但是, 也可以使得按照高压压力传感器75及喷出溫度传感器76的检测值 来控制制冷剂回送机构5。 一旦按照高压压力传感器75的检测值及 喷出溫度传感器76的检测值所计算的压缩机构11D的喷出制冷剂的 过热度成为规定值以上,则控制器95进行将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 冷剂送回循环路径的动作。高压压力传感器75及喷出温度传感器 76构成喷出过热度检测器。
并且,控制器95也可以按照检测压缩机构IID所喷出的制冷剂温度的喷出温度传感器76的检测值来控制制冷剂回送机构5。 一旦 喷出温度传感器76的检测值成为规定值以上时,则控制器95进行 4寻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送回到循环路径的动作。喷出温度传感 器76构成喷出制冷剂溫度检测器。
并且,控制器95按照液体注入管67的电动膨胀阀67 a的开度 可以控制制冷剂回送机构5。一旦电动膨胀阀67a的开度成为规定 开度以上、譬如480脉沖的电动膨胀阀时为400脉冲以上时,则控 制器95进行将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送回循环路径的动作。并 .且, 一旦电动膨胀阀67 a的开度成为规定开度以下、譬如480脉冲 的电动膨胀阀时为350脉冲以下时,则控制器95结束将受液器17 内的液体制冷剂送回循环路径的动作。
并且,电动膨胀阀67a按照从喷出温度传感器76的检测值、 低压压力传感器79的检测值、和吸入温度传感器81的检测值所检 测出的吸入管61 a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来控制开度。譬如, 一旦喷出 温度传感器76的检测值成为90。C以上的条件、或者在吸入管61 a 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5。C以上的条件的哪一个条件成立时,则控 制器95扩大电动膨胀岡67a的开度。
并且,控制器95也可以根据成为蒸发器的冷藏热交换器31及 冷冻热交换器41的出口的过热度来控制制冷剂回送机构5。这个情 况下,为了检测过热度在冷藏热交换器31的出口和冷冻热交换器 41的出口设置温度传感器及压力传感器。譬如,当在冷藏热交换器 31的出口或是在冷冻热交换器41的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10 。C以上的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10分钟,则控制器95进行将受液器 17内的液体制冷剂送回循环路径的动作。并且,有关制冷剂的过热 度成为10。C以上的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了 10分钟的蒸发器, 一旦 在其出口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7。C以下的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1 分钟,则控制器95结束将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送回循环路径 的动作。并且,制冷剂回送机构5的控制,并不需要根据在冷藏机 組30及冷冻机組40的蒸发器的所有出口的制冷剂过热度来进行, 只要根据液体制冷剂难以流入的状态的机組、譬如被配置在高处的机组的蒸发器的出口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来加以进行就可以。
并且,控制器95也可以按照高压压力传感器75的检测值来控 制制冷剂回送机构5。这个情况时,制冷循环的高压压力是按照室 内机組20所设的室内空间温度来变化,因此,根据在高压压力传感 器75的检测压力的饱和温度进行制冷剂回送机构5的控制。譬如, 一旦饱和温度和室内空间溫度的差成为15°C以下的状态的持续时 间超过10分钟,则控制器95进行将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送回 到循环路径的动作。并且, 一旦所迷温度的差成为15。C以上的状态 的持续时间超过l分钟,则控制器95结束将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 冷剂送回循环路径的动作。
并且,控制器95,也可以按照低压压力传感器79的检测值来 控制制冷剂回送机构5。譬如, 一旦低压压力传感器79的检测值成 为0. 15MPa以下的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10分钟,则控制器95进行 将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送回循环路径的动作。并且, 一旦低压 压力传感器79的检测值成为0. 2MPa以上的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1 分钟,则控制器95结束将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送回循环路径 的动作。
并且,控制器95也可以按照从冷藏热交换器31及冷冻热交换 器41流向压缩机构11D的吸入侧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压缩机构11D 所喷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压縮机构IID所喷出的制冷剂的温度、 液体注入管67的电动膨胀阀67a的开度、蒸发器出口的制冷剂的 过热度、高压压力传感器75的检测值、和低压压力传感器79的检 测值中的多个条件来控制制冷剂回送机构5。这个情况时, 一旦任 一个条件成立则进行将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送回循环路径的 动作。
并且, 一旦进行100%热回收的第一暖气冷冻运转持续30分钟 以上时,则控制器95也可以进行将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送回 循环路径的动作。并且,室外空气低温譬如-10。C以下的情况时,由 于受液器17内容易积存低压液体制冷剂,因此一旦第一暖气冷冻运 持续20分钟以上时,也可以进行将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行送回循环路径的动作。
并且,一旦将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送回循环路径的动作超过10分钟时,则控制器95可以强制地结束这个动作。
并且,有关所迷实施例, 一旦在进行100%热回收的笫一暖气 冷冻运转(第一运转方式)中受液器17内积存液体制冷剂,则控制器 95可以将作为转换机构的第一四通换向阀12设定为第二状态来转 换运转状态。这时,关闭室内膨胀阀22。这个情况时,将第一四通 换向阀12转换为第二状态的条件是与以所述制冷剂回送机构5进一旦第一四通换向阀12被设定为第二状态,与所述冷冻运转同样地 将成为制冷剂循环的第二运转方式。但是,与冷冻运转不同的是室 外风扇16为停止状态。由此,从压缩机构11D喷出的高压气体制冷 剂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5流入受液器17。如此一来,受液器17的内 压将上升,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将被强制地排出从集合液管 53被送回冷藏机組30及冷冻机組40。
并且,也可以在所述实施例的液分歧管66 i殳置电磁阀来取代减 压阀117。
并且,在所述实施例中,虽然说明的例子是相对于一台的室外 机组IO,设置两台室内机组20、 乂v台冷藏机《且30和一台冷冻机组 40,但是只要是能够进行100%热回收运转的状况下,可以适当地 改变各个利用侧机組20、 30、 40的台数。
并且,在所述实施例虽然说明了以三台压缩机IIA、 IIB、 11C 构成压缩机构IID、 IIE的例子,但是也可以适当地改变压缩机的台 数。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为本质上理想的示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适用物或是本发明用途的范围。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如同上述的说明,对于具有多系统的利用侧热交换器并能够在各利用侧热交换器间进行100%热回收运转的冷冻装置,本发明极为有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冷冻装置,该冷冻装置具备了具有压缩机构(11D、11E)、热源侧热交换器(15)和受液器(17)的热源侧机组(10),具有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31、41)的第一利用侧机组(30、40),具有第二利用侧热交换器(21)的第二利用侧机组(20),以及连接各机组(10、20、30、40)构成制冷剂回路(50)的气体侧连络配管(51、52)和液体侧连络配管(53、54、55);所述气体侧连络配管(51、52)具有第一气体侧连络配管(51)和第二气体侧连络配管(52),该第一气体侧连络配管(51)连接所述热源侧机组(10)和所述第一利用侧机组(30、40),该第二气体侧连络配管(52)连接所述热源侧机组(10)和所述第二利用侧机组(20);所述液体侧连络配管(53、54、55)具有连接所述热源侧机组(10)的集合液管(53)、从该集合液管(53)分歧出并连接所述第一利用侧机组(30、40)的第一分歧液管(54)、以及从该集合液管(53)分歧出并连接所述第二利用侧机组(20)的第二分歧液管(55);所述制冷剂回路(50)能够形成如下的制冷剂循环路径,也就是从所述压缩机构(11D、11E)送出的制冷剂从所述第二利用侧机组(20)流经第一利用侧机组(30、40)回到该压缩机构(11D、11E);其特征在于该冷冻装置设有制冷剂回送机构(5),该制冷剂回送机构(5)将所述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送回所述循环路径。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回送机构(5)具有导入管(71),该导入管(71)用来将从所述压缩机构(11D、 11E)喷出的高压制冷剂导入到所述受液器(17),通过从该 导入管(71)将所述高压制冷剂导入到所迷受液器(17)并且对该受液器(17) 加压来使得该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经由所述集合液管(53)回到所述 循环路径。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回送机构(5)具有连通管(67),该连通管(67)是用来使所述受液器(17)连通所述压缩机构(11D、 IIE)的吸入側,通过该连通管(67)来 使所述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被吸入所述压缩机构(11D、 IIE)并将液体制冷剂送回所述循环路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回送机构(5)具有连通机构(13),该连通机构(13)是用来通 过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15)来使所述受液器(17)连通所述压缩机构(11D、 IIE)的喷出侧,通过该连通机构(13)使该受液器(17)连通所述压缩机构 (IID、 11E)的喷出侧并使该压缩机构(11D、 IIE)所喷出的高压制冷剂流入 所述受液器(17)来使该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通过所述集合液管(53) 回到所述循环路径。
5. 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 在于该冷冻装置包括吸入过热度检测器(79、 81),是用来检测从所述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 (31、 41)流向所述压缩机构(11D、 IIE)吸入侧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以及控制器(95),是用来控制所述制冷剂回送机构(5),以使得当所述吸入 过热度检测器(79、 81)的检测值成为规定值以上时将所述受液器(17)内的 制冷剂送回所述循环路径。
6. 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迷的冷冻装置,其特征 在于该冷冻装置包括喷出过热度检测器(75、 76),是用来检测所述压缩机构(11D、 IIE)所 喷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以及控制器(95),是用来控制所述制冷剂回送机构(5),以使得当所述喷出 过热度检测器(75、 76)的检测值成为规定值以上时将所述受液器(17)内的 制;令剂送回所述循环路径。
7. 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 在于该冷冻装置包括喷出制冷剂温度检测器(76),是用来检测所述压缩机构(11D、 IIE)所 喷出的制冷剂温度;以及控制器(95),是用来控制所述制冷剂回送机构(5),以使得当所述喷出制冷剂温度检测器(76)的检测值成为规定值以上时则将所述受液器(17)内 的制冷剂送回所述循环路径。
8.—种冷冻装置,该冷冻装置具备了具有压缩机构(11D、 IIE)、热源 侧热交换器(15)和受液器(17)的热源侧机組(10),具有第 一利用侧热交换 器(31、 41)的第一利用侧机组(30、 40),具有第二利用侧热交换器(21)的 第二利用侧;机組(20),以及连接各机組(IO、 20、 30、 40)构成制冷剂回路 (50)的气体侧连络配管(51、 52)和液体侧连络配管(53、 54、 55);所述气 体侧连络配管(51 、 52)具有第一气体侧连络配管(51)和第二气体侧连络配 管(52),该第一气体侧连络配管(51)连接所述热源侧机組(10)和所述第一 利用侧机组(30、40),该第二气体侧连络配管(52)连接所述热源侧机組(10) 和所述第二利用侧机組(20);所述液体侧连络配管(53、 54、 55)具有连接 所述热源侧机组(10)的集合液管(53)、从该集合液管(53)分歧出并连接所 述第一利用侧机組(30、 40)的第一分歧液管(54)、以及从该集合液管(53) 分歧出并连接所迷第二利用侧机組(20)的第二分歧液管(55);在所述制冷 剂回路(50)设有转换第一运转方式与第二运转方式的转换机构(12),该第 一运转方式是所述压缩机构(11D、 IIE)送出的制冷剂从所述第二利用侧机 組(20)流经第一利用侧机組(30、 40)回到该压缩机构(11D、 IIE),该第二 运转方式是所述压缩机构(11D、 IIE)送出的制冷剂从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 (15)流入受液器(17)之后流经第 一利用侧机組(30、 40)回到该压缩机构 (IID、 11E);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迷转换机构(12)从第一运转方式转换为第二运转方式,将在该 第 一运转方式中积存在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通过所述集合液管(53) 送回所述第一利用侧机组(30、 40)。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冷冻装置设有将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送回循环路径的制冷剂回送机构(5)。由此,在形成如下的制冷剂循环路径的运转状态中,也就是压缩机构(11D、11E)所送出的制冷剂从第二利用侧机组(20)流经第一利用侧机组(30、40)而送回压缩机构(11D、11E)的循环路径,能够将受液器(17)内的液体制冷剂强制送回到循环路径。
文档编号F25B1/00GK101243294SQ20068002989
公开日2008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5日
发明者竹上雅章, 谷本宪治, 近藤东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